新中国强势收回外国兵营

2020-04-20 10:50钱竣
党员生活·中 2020年3期
关键词:布告兵营外交关系

钱竣

位于北京东城区的东交民巷,西起天安门广场东路,东至崇文门内大街。1901年,清政府被迫与列强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其中第七款规定:“大清国家允定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民人,概不准在界内居住。亦可自行防守。”

列强还迫使清廷给予其驻兵特权,纷纷在东交民巷兴建兵营。东交民巷成了不受清政府管辖的“国中之国”,里边的外国兵营,成了中华民族的一大耻辱。

至新中国诞生时,东交民巷内仍有美、英、法、荷等国的兵营。毛泽东因此将东交民巷比喻成“长在中国脸上的疮疤,一定要彻底根除”。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1949年1月,毛泽东在与联共(布)中央政治局委员米高扬谈话时,生动又不失幽默地阐明了新中国的外交方针:我们这个国家,如果形象地把它比作一个家庭来讲,它的屋内太脏了,柴草、垃圾、尘土、跳蚤、臭虫、虱子什么都有,因为帝国主义分子的铁蹄践踏过。解放后,我们必须认真清理我们的屋子,从内到外,把那些脏东西通通打扫一番,好好加以整頓。等屋内打扫清洁、干净,有了秩序,陈设好了,再请客人进来。

毛泽东还提出:我们的一个重要外交方针就是“另起炉灶”,即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旧的外交关系,而是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建立新的外交关系。“凡属被国民党政府所承认的资本主义国家的大使馆、公使馆、领事馆及其所属的外交机关和外交人员,在人民共和国同这些国家建立正式外交关系以前,我们一概不予承认,只把他们当作外国侨民待遇,但应予以切实保护。”

柯乐博致周恩来抗议信被退回

1950年1月6日,一张落款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内容为7日后将收回外国军营的布告,贴到了美、英、法、荷等国“领事馆”大门边的墙上。

美国“总领事”柯乐博看到布告后心急如焚,火速命人将布告译成英文,向美国国务院报告,并联系英、法、荷、比、意五国“领事”于次日会面,商讨对策。柯乐博号召大家统一行动,拒不交出兵营,但各领事对他的建议反应并不积极。

1月9日,柯乐博根据美国国务院的指示,给周恩来写了一封信,信中辩称:根据《辛丑条约》的规定,美国政府拥有东交民巷22号(即美国兵营)的所有权;1943年1月11日中美签订的条约中又重申了这一权利,为此美国放弃了治外法权;所谓“兵营”早已改造成了美国“总领事”的办公楼,希望“贵方即不采取任何构成侵犯美国政府上述之权利之行动为荷”。

令柯乐博没想到的是,信函刚送到北京市人民政府外事处,就被退了回来并受到严正警告:中美没有外交关系,你作为普通外国侨民,没有资格代表美国政府向中方表明态度。

1月13日,毛泽东致电北京市军管会:贯彻征用命令征用外国兵营,并准备着让美国将所有在华之旧领馆全部撤走。14日上午,接收行动开始,对法、荷等国兵营的接收当日全部完成;16日,美“领事馆”办理接收手续,我方完成了对美国兵营的接收;4月4日,北京市军管会主任聂荣臻发布第二十九号命令,令英国“领事馆”于一星期内交出兵营(最终在4月11日下午完成交付)。

继北京之后,天津、上海等地的外国兵营也相继收回。

摘自《党史纵览》

猜你喜欢
布告兵营外交关系
三座兵营 见证德军的侵略与占领
公主的猫
宋代外交往来中的押伴
浅谈朝鲜战争对中美关系的影响
飘扬的五星红旗
读了更聪明的故事
“长征”一词何时首次提出?
玛拉拉·尤萨法扎伊的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