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策略

2020-04-20 10:41李美英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0年2期
关键词:阅读教学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李美英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进行,小学语文课堂上越来越重视阅读教学。但是由于小学生意志力较差和思维习惯以直观感受为主,导致其对语文的学习和掌握需要在一定方法的指导下才能完成。那么语文教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有效教学呢?笔者从自己的工作经验出发,试从转变教学理念、营造宽松教学环境和优化问题设置,做好课前预习工作和开展多样式阅读、保持学生阅读兴趣三个方面谈谈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有效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学策略

众所周知,阅读是需要学生着重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因此教师和学生本人应该特别重视语文阅读活动。然而实际教学情况是,部分教师受应试教育根深蒂固的影响,在阅读教学中只局限于讲解课文知识,不重视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和热爱,一味地让学生仿照标准答案答题,缺乏语文阅读的有效指导,扼制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发散思维。因此,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有效教学,教师要认识到自身在教学中的不足和弊端,通过采用有效的阅读方法,促进自身阅读教学工作的提升。

一、转变教学理念,营造宽松教学环境

由于受应试观念和教学方法的影响,教师在课堂上大多数时候只专注于认真讲课,牢牢占据课堂的中心位置,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处于边缘地位,使得整個课堂氛围并不利于学生学习,教与学没有有力地结合起来。新课改要求教师转变以自我为中心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给予学生充分的权利和自由,为学生学习营造一种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思维和好奇心,从而投入到课堂的学习中去。

例如,在教学《口语交际:我的暑假生活》这节课时,教师和学生亲切地交谈聊天:“刚过了一个暑假我发现大家都有了不少的变化,不仅长高了而且也成熟了。老师想知道你们是怎么安排自己的暑假生活的呢?谁愿意来跟大家分享一下?”“我暑假去乡下陪爷爷奶奶了”“我帮爸爸妈妈做家务了”“我跟爸爸妈妈去北京爬长城了”“我跟妈妈学做饭了”“我暑假练习钢琴了”......教室的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了,学生们热烈地谈论着自己的暑假生活。然后教师挑选几名学生来回答,其他学生注意认真听。对表达清晰、态度自然大方的学生教师要提出表扬。

二、优化问题设置,做好课前预习工作

为了改变学生在学习中的被动状态,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让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工作是很有必要的。做好课前预习工作能够提升阅读教学的效果,顺利完成教学目的。教师要让学生在问题的指引下进行深入细致的阅读。在预习课文时学生要画出重点的字词语句,标出不懂的地方。通过课前有效预习,能够改变学生被动的地位和学习状态,有效提高阅读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学《总也倒不了的老屋》这篇课文时,教师让学生按照以下问题预习课文:(1)老屋是什么样子的?请画出文中描写老屋的句子和词语,并细细体会。(2)老屋总也倒不了,是被施了魔法吗?(3)老屋在别人提出请求的时候,它心理是怎么想的?(4)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老屋的哪些精神?通过以上问题的设置,让学生在课前仔细预习课文,让学生在好奇心的趋势下产生阅读的动力,通过课堂上师生交流互动,思想的碰撞,有效提高阅读效果。

例如,《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这篇课文,教师让学生围绕:“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之间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慢性子裁缝到底有多慢?体现在哪些地方?急性子顾客有多急,又体现在哪些地方?”这个问题进行预习工作,这样整节课的教学重点就凸显了出来,学生在预习时也能抓住预习的重点。学生通过预习和交流便会知晓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情,并且还能加深对课文相关语句的印象。

三、开展多样式阅读,保持学生阅读兴趣

小学高年级学生经过几年的学习生活后逐渐产生对外界事物的独特看法,开始关注外界事物,但是这时期的学生思维是感性的、经验型的,在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能够接受较为复杂的教学内容和呈现形式。角色扮演在辅助教师教学和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思维表达能力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角色扮演丰富教学方法,创设生动、形象、逼真的情境,改善语文教学的效果,顺利完成教学任务。

例如,在教学《草船借箭》这篇课文时,学生之前通过各种途径或多或少听说过或者看过这个故事,教师如果按照以往阅读教学模式教学,学生的学习兴趣必定会受到影响,教学效果也不会太理想。因此,为了增加学生的学习体验,教师选出四个学生分角色表演诸葛亮、周瑜、曹操和鲁肃,帮助学生了解草船借箭的前因后果,揣摩这四个历史人物的神态、语气,理解人物间的烘托作用。这样不仅让学生熟悉了课文内容,而且保持了学生的阅读兴趣。

此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可以从语言、肢体及情境等方面出发,不断激发学生兴趣。语言上,教师自己的情感表达要充沛、饱满,也可以进行适当地给学生诵读课文,在讲解课文时要通俗易懂且娓娓动听,让学生将精力聚焦于教师的语言上,感受文中的知识、情感。肢体上,教师表情要丰富,动作大方自然,诵读课文时,甚至可以模拟文中的形象,让学生将注意力高度集中于教师本人,进而加深学生对课文的印象,促使学生更好理解文中思想。情境上,教师可以通过短片、音乐等等方式,甚至让学生组成不同小组现场表演的形式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更好感受文中的意蕴,体会文中思想。

总之,小学语文阅读活动的开展,教师首先要增加课堂有效互动,改变学生在课堂中的边缘位置,将教与学结合起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开展教学活动,营造教学相长的学习氛围。其次,为了改变学生在学习中被动接受的状态,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应该让学生在课前进行有效预习工作,标出重点语句、词语和段落,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最后,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安排一些复杂的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通过分角色表演提高学生运用语言和思维表达的能力,也能保持学生对阅读的兴趣和热爱。

参考文献:

[1]阚军.培养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具体策略[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9(03):68-69.

[2]王喜斌;王会娟.小学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其实现路径[J].教学与管理,2018(04):81-83.

猜你喜欢
阅读教学教学策略小学语文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