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手做”理论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2020-04-20 10:50王鹏飞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0年2期
关键词:气球杠杆流程

王鹏飞

摘  要:“动手做”是一种课堂教学模式,它由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里昂·利德曼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首先提出。它提倡手脑结合,理论和实践并重。物理知识的学习,不是单纯的理论传授,而是重在学生的活动、探究和实践。理论讲解确实可以使学生进步,获取知识,但和通过学生的实践、“动手做”而得来的知识相比,理论讲解获得的知识只是记忆性的内容,学生容易遗忘。因为学生没有经历过探究的过程,没有获得新知识时的那种喜悦。长此以往,学生会失去学习的热情,将汲取知识的过程理解为被动的接受,他们会觉得枯燥、乏味,不利于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本文提倡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适时、适当地运用“动手做”这种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关键词:“动手做”;初中物理

引言:

动手做”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对于提升学生动手能力,理解物理知识都是非常有益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上要给学生留下动手做的空间,使用实际生活中材料,让学生“动手做”。在一些教学场合,教师还可以让学生使用“动手做”的方式来解决实际问题。

一、调整教学流程,为“动手做”留下空间

传统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模式流程为“引入一讲解一练习一小结”,这种教学模式以讲和练为核心,学生基本没有“动手做”的机会。为了给学生“动手做”提供机会,教师必须适当调整教学流程。教师可以将教学流程重设为“动手做一讨论分析一讲解一动手做一小结”。这种教学流程为“动手做”留下了一定的空间,学生可以在课堂教学开始阶“动手做”,可以在教学中途“动手做”。而且,这种教学流程也为教师的讲解、学生的讨论留下一定空间,学生“动手做”和教师的教学不产生冲突,两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增进了教学效果。在苏科版初中物理《杠杆》教学中,教师发给学生钉有钉子的木板,要求学生想办法将钉子从木板中取出来。学生起初使用手指拔钉子,发现钉子钉得太牢固了,手指根本拔不出来。接着,学生想到了用其它物品撬钉子,如使用刀片或者钢尺。学生通过“动手做”发现采用撬的方法可以提供很大的力,产生了探究原理的想法。教师再提供给学生带有标尺的杠杆和一些鉤码,要求学生分析使杠杆平衡的方法。学生通过“动手做”发现:要使杠杆平衡,必须使两边的“力×力臂”(力矩)相等”。根据“动手做”,学生明白了将力变大的方法是动力臂足够长,阻力臂足够短。在学生“动手做”的基础上,教师再对杠杆的相关知识进行简明扼要地讲解,使学生对杠杆的认识上一个台阶。在本次教学中,教师改变了教学流程,没有直接去讲相关的杠杆知识,而是让学生“动手做”,从“动手做”中发现杠杆的作用、杠杆中的规律等物理知识。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对杠杆的理解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学习效果自然比较好。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学生需要,对教学流程进行设计,为学生“动手做”留下空间。

二、投放生活材料,为“动手做”提供支撑

初中物理联系生活十分紧密,大量物理知识直接来源于实际生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经常利用生活现象来讲解物理知识,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同样也可以提供给学生来源于生活中的材料,让学生使用生活材料“动手做”。生活材料的应用可以提升“动手做”的生活气息,使物理教学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增加了物理在学生头脑中的亲和力,使学生更加愿意接近物理。生活材料的应用还可以为“动手做”带来更多的可能。生活材料都是未经特别处理的原始材料,学生可以根据“动手做”的需要,对其进行处理,使其成为学习的帮手。在初中物理《弹力》教学时,教师可以提供给学生橡皮筋、弹簧、钢尺、气球、树枝等物品,让学生使用这些物品来产生力。这些物品都是学生在生活中经常用到的,是生活材料。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很快就使用这些物体产生了力。有学生弯曲树枝,松开手,树枝将桌上的橡皮弹了出去。显然,树枝对橡皮产生了力的作用。学生可以观察到树枝弯曲再恢复原状,从而产生了力。有学生将气球吹起来,扎紧气球,将书本放在气球上,气球对书本产生了一个平衡重力的力。学生发现气球被压扁了。如果将气球上的书本拿走,气球会恢复原来的形状。显然,通过“动手做”,学生对弹力的产生形成了认识。教师再让学生将橡皮筋制作成“弹簧秤”:将橡皮筋下面连上挂钩,将橡皮筋挂在一个刻度尺上,使用实验室中的弹簧秤为自己制作的“弹簧秤”定标。通过“动手做”,学生制作了自己的“弹簧秤”,可以使用自己制作的“弹簧秤”探究各种力的现象。在本次教学中,教师提供给学生许多来源于生活中的材料,让学生“动手做”。这些生活材料比较容易获取,学生可以对其进行任意加工处理,以实现自己的想法。学生不必为损坏这些材料而担心,实践就更加大胆了。可以看出,生活材料是“动手做”的最佳器材[1]。

结束语:

简而言之,在新课程标准中,强调要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实验探究能力,这是教学的重点,但也是在教学实践中最容易被忽略的部分,也是教学的难点。对此,文章针对“动手做”理论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希望能够给相关人士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吴长标,蒋天林.让学生的手脑动起来,提升物理学习力[J].物理教学探讨,2019,31(12):46—47,49.

猜你喜欢
气球杠杆流程
急诊快捷护理流程在急性脑卒中抢救中的应用
与元英&宫胁咲良零距离 from IZ*ONE
降杠杆引发股指冲高回落
找气球
四川省高考志愿填报流程简图
“一课四备”磨课流程例说
判断杠杆哪端下沉的方法和技巧
气球
Does a Junk Food Diet Make You Lazy?
一样多的气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