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学习”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及优化

2020-04-20 10:50刘焕香郭满意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20年2期
关键词:学习思想政治挑战

刘焕香 郭满意

摘  要:互联网的出现,让知识结构发生了重大改变,引发了互联网思维传统学习理念的冲击,推动学习的每个过程都随知识的变革而被重塑。“互联网+学习”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和问题,从优化网络资源、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模式。

关键词:“互联网+学习”;思想政治;挑战

引言: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互联网成为教育系统深度变革与升级发展的重要拐点。本文主要根据“互联网+学习”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及优化展开分析,希望可以给广大学者些许建议。

一、“互联网+学习”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

(一)互联网弱化了大学生的道德意识

在当前的教学过程中,道德观念对于大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约束力。当前的网络世界,具有虚拟性,所以就缺少了很多现实中的约束力。所以虚拟的网络中,会存在很多不负责任的问题出现,这样就使得法律底线的威力变得更弱,大学生本身对于自己的管理就缺乏一定的抵制力,对于网络中的言论缺乏辨析能力;网络中的信息是具有多元化的,会让学生的价值观受到影响。这样不仅妨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有效传播,而且使多元化的道德标准在相互交流与碰撞中弱化大学生的伦理意识,淡化责任感,异化大学生人格。网络环境的瞬息万变和大学生道德教育与法制思维滞后不足,极易造成大学生道德人格的缺失,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与高尚品德的形成构成威胁,使得大学生在不健康的思想传播中迷失方向,形成不健康的人生观与价值观,甚至会导致大学生不道德行为与违法行为发生。

(二)互联网信息传播性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

对于学生而言,价值观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价值,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时代,学生的价值观在比较传统的生活中形成。互联网的发展,使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也让信息变得更加开放,从而学生更快得到讯息,在互联网中传播。当前各种各样的价值观,对学生的道德观念形成具有一定的影响。而互联网的传播速度是无法想象的,很多信息都很难分出真假,也有很多不合法的信息到处传播,从而误导学生,破坏校园的风气,使学校的校风收到影响,造成学校道德秩序的混乱。这些现象如果不得到更好的约束,将会对学生产生更大的消极影响。

二、“互联网+学习”对优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一)优化网络教育资源,提高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和知识的学习效率与质量

网络教育资源是专门为教学目的而设计的,或者被用于为教育目的服务的、以数字化的形式在计算机网络上进行传输的各种资源,其对提高教学质量,挖掘优质教育资源,发挥学习者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网络教育资源既包括结构严密、互相依赖、按照某种学科和专业结构构成一个完整体系的资源,如慕课、精品课程、专题学习网站、专业资源库等;也包括结构松散、相对独立、以问题为中心、可以与其他知识灵活组合、具有一定通用性的资源,如一篇文章、一个帖子、一条评论、一张图片、一段小视频等散布在互联网各个角落的碎片化的信息。随着网络教育资源的急剧增长,“互联网+”时代,网络教育资源正在削弱传统文献教育资源在教育中的霸主地位,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从不同的类型着手优化资源。一方面,高校要统筹规划,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建设高质量的网络教育资源,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资源的评审、筛选、修改、完善、查漏补缺,不盲目搞大而全,重在建立少而精的系统教育教学资源。其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资源建设要进行教学内容的“微化”处理和重组,建设整体性和系统性的学习源。通过网络教育教学平台有针对性地为大学生推荐文字、图片、视频等可读性较强的拓展资源,既能为大學生学习提供完整的知识体系,又能简化大学生对信息的处理过程,提高其对网络教育教学资源学习的兴趣和效率。另一方面,要重视以独立形态存在于互联网各个角落的结构松散的资源建设,将其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资源建设的重要阵地。要鼓励大学生根据自身需要和兴趣主动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并对其进行合理加工和扬弃。总之,“互联网+”时代,高校要大力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同信息技术的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建设“时时可得、处处可及”的网络教育空间。

(二)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模式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既是我国学校的特色和优势,又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多维空间学习影响思想政治教育整体性这一问题,高校必须坚持思想政治理论课主阵地,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在改进中不断加强、完善教育教学模式,从整体性思维出发,立足于培养“完整的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大力抓好课堂教学方法的创新,教师要在系统理论讲授的基础上,探索开展课堂讨论或研讨式学习,给学生提供必要的机会进行独立思考,帮助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进行整合,让学生能对头脑中碎片化的知识进行梳理、比较、整合、总结、归纳。通过观念碰撞、相互激励,引导大学生进行深入分析、判断和思考,学会从历史与现实的对话中总结宝贵经验,从理论与现实的不同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在师生面对面的交流中,升华情感态度,明确价值判断。

三、结束语

总之,面对“互联网+学习”的冲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立足于当下。教师要不断增强学生学习效果和教育有效性,主动理解互联网世界的新情境,从教育教学体系内部做出调整和创新,主动适应大学生学习的变革,构建思想政治教育新的动态网络和生态,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体验和收获感。

参考文献:

[1]孙杰,古江波,张洋.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现状研究[J].武汉纺织大学学报.2014(02):73-75.

[2]廖建国.信息超载时代的用户信息素养[J].编辑之友.2015(06):59-62.

[3]白显良.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方法论[N].光明日报.2019-04-19(11).

猜你喜欢
学习思想政治挑战
试论在高校“产、学、研”中发展现代传统手工艺文化
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家庭习得环境对初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研究
创设探索情境,让学生在“探”中“学”
如何创新文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问题探析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人文教育的结合
第52Q 迈向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