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水稻种植技术,提升水稻经济效益

2020-04-20 09:24李守翠
锦绣·下旬刊 2020年1期
关键词:种植效益种植技术水稻

李守翠

摘 要:水稻作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产量和质量都会影响到国民的生活水平。重点从水稻叶龄种植技术、田间诊断技术以及生长控制技术等角度,阐述了提升水稻种植技术为水稻种植效益带来的重要促进作用,希望能够为水稻种植技术的科学改良提供借鉴,以促进我国水稻种植的经济效益及生态效益。

关键词:水稻;种植技术;种植效益;影响

作为一项要求较高的实践性工作,水稻种植的特殊性不言而喻。该项课题的研究,将会更好地提升对优化水稻种植技术的分析与掌控力度,从而通过合理化的措施与途径,进一步优化该项工作的最终整体效果。

1、概述

在水稻种植中,一般是以矮秆水稻和杂交水稻为主。利用旱育秧技术,能促进水稻性能的提升,也能为水稻提供更高的产量。在水稻栽培中,不论是早稻还是晚稻,在不同的条件下,都会产生插秧密度逐渐缩小的现象,其存在的秧苗数量也不充足,从而影响水稻的实际产量和质量,也无法促进水稻生产的开展。在水稻种植中,由于施肥的单一化,可以将有机肥料转变为混合式肥料,保证在肥料中为其增加一些氮磷钾等因素,确保在整体上提升水稻的生产产量。在水稻生产种植期间,由于一些农户的种植意识不够,未认识到晒田的重要性,给水稻产量带来较大影响。在我国农业积极发展下,开始大量应用机械设备,能人力收割做出优化和改变,既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为其发展提供更大的经济效益,也能代替后期的农药除草。

2、水稻种植技术

2.1、选择良好的种植环境

如果选择了不适合水稻生长的环境种植水稻,无论拥有多么先进的水稻种植技术也无济于事。可以说,良好的种植环境是提高水稻产量的基础。因此,在种植水稻之前,必须严格选择水稻的种植环境。首先,应选择远离工业生产区,确保种植土壤没有受到过工业污染,且保证在水稻生长过程中没有工业废气的排放;其次,选择了无工业污染的种植地之后,不能忽略对种植地的环境监测,必须借助各种先进的仪器和手段,对种植环境包括空气质量进行严格的检测,保证种植环境的各项指标达到标准;再次,在水稻种植过程中,必须坚持定期对环境进行全面的检测,预防由于各种预料之外的污染破坏种植环境。

2.2、合理选择水稻品种

首先,必须保证水稻品种的来源足够可靠,坚决杜绝各种三无产品或假冒伪劣产品,所以应选择在证照齐全的正规场所进行采购;其次,在选择水稻品种时,必须严格按照国家和地区的规定,选定经过审定的正规品种;再次,必须仔细解读水稻种子的标签,全面了解种子的发芽率和纯度等参数;最后,还需对种子的外观质地进行仔细研究,观察种子是否有破损或腐烂现象,以保证最终产量。需要注意的是,在选择水稻品种时,除了要关注品种本身的质量之外,还需结合种植地区的具体特点,选择不同的水稻品种,避免出现所选种子不适应种植地区环境的现象。

2.3、科学处理所选的水稻种子

第一,对种子进行清洗。清洗时应当注意去除种子表面的杂质,直到所清洗的水干净为止。第二,晒干种子,即均匀地将种子摊开,并定期进行翻动,保证晾晒均匀。第三,对种子进行消毒。依照具体的种子特点选择合适类型和浓度的消毒药,并合理控制消毒时间。如果需要用到浓度较高的消毒药,则在消毒后还需要对种子进行进一步的冲洗。第四,进行催芽处理。将催芽的温度控制在28℃左右,以保证种子处于最佳状态。

2.4、均匀播种

科学处理好种子之后,就进入了播种环节。播种需要注意密度均匀,且需根据水稻种子的类型选择合理的密度。比如,体积较大的水稻需适当缩小播种密度,而体积较大的则可以适当增加播种密度,以提高耕地的利用率。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播种时温度过低,为了防止水稻种子出现烂芽的现象,需要对水稻进行搭棚或蓋膜处理,以起到保温作用。

3、优化水稻种植技术提升种植效益的有效措施探讨

3.1、科学灌水

水是保证水稻正常生长、提高水稻产量的基本物质。为了更好地管理水稻,应对水稻进行科学灌水,在水稻生长的不同阶段选择不同的灌水量和灌水方式。比如,当水稻处于秧苗阶段时,由于植株体积较小,抗干旱性能强,但忌过于湿润的环境,最适宜的生长环境是含水量为60%的土壤,所以此时应当少浇水或者不浇水。在水稻拔节期过后,植株便进入了迅速生长壮大的阶段,对水分的需求量有所增加,此时应当进行合理灌溉。而从抽穗期开始,水稻对水分的需求达到最高,此时应当注重加大对水稻的水分供应,加大灌水力度。另外,一般现阶段对水稻灌水的方式是采用无水层灌溉或湿润灌溉,这两种方式不仅能大大节约用水量,还能保证水稻生长的土壤环境保持富氧状态,继而促进水稻根系的发育。

3.2、合理施肥

肥料是促进水稻生长的重要物质,也是促进水稻产量提高的重要成分。因此,应当注重满足水稻对肥料的需求,合理施肥。水稻的施肥量应根据水稻的产量目标要求来确定,一般在移栽前对水稻施以1.5~2.0t农家肥、20kg普钙和10~20kg硫酸钾肥。而在移栽后,则需用尿素或其他氮肥进行一次性追肥。

3.3、适当喷洒农药

农药能有效地预防各种病虫灾害的产生,有利于水稻的健康生长。所以,为了科学地管理好水稻,应当适当对水稻喷洒一定的农药,一般在害虫处于幼虫阶段或病害初期进行施肥最佳。对于一些情况特殊的水稻,还可以在农药中添加增效剂,进一步提高农药的药效,以便有效保护水稻。需要注意的是,农药的喷洒一定要注意用量,如果用量过少,则不能杀死幼虫病害;如果用量过多,则不利于水稻自身的生长,并且农药残留问题会更加严重。

3.4、适时收获

水稻的收获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收获的时间和方式选择是否准确直接影响水稻的产量是否能达到最高。因此,为了更加科学有效地提高水稻的产量,应当严谨对待水稻的收获过程。在收获之前,应当认真做好人员、机械设备的准备工作。然后,应当选择合适的收获时间,尽可能做到准确无误。如果整片水稻地中有90%以上的植株都出现了茎叶变黄、籽粒变硬的现象,并呈现出该品种水稻籽粒应有的颜色,则代表已经到了水稻的收获时间,可以开始对水稻进行收割。

4、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对优化水稻种植技术问题的分析,对于水稻种植效益的全面提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实际优化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考虑本地区的具体条件,以免对水稻的种植效果带来不利的影响。

参考文献

[1]翟继强.略述优化水稻种植技术对水稻种植效益的影响[J].种子科技,2017(12).

[2]江宽.水稻种植技术的优化及水稻种植效益提升策略[J].绿色科技,2017(13):210-211

猜你喜欢
种植效益种植技术水稻
水稻种子
水稻栽培现状与高产栽培技术建议
黔北山乡水稻飘香
优化水稻种植技术 提高种植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