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州新小绥螨控制薄荷叶螨的研究

2020-04-21 10:24王佳武赵伊英唐永清
陕西农业科学 2020年2期
关键词:防区薄荷叶化学防治

王佳武,赵伊英,徐 阳,唐永清,李 敏

(1.新疆兵团第四师农业科学研究所,新疆 伊宁 835000;2.新疆石河子大学 农学院,新疆 石河子 832000)

薄荷在世界各地广泛栽培[1],薄荷精油对病虫有控制效果[2-4],且薄荷精油经济价值高[5]。薄荷具有清新口气、杀菌等作用[6]。

国内对薄荷害虫研究不多,王风良等对薄荷白卡绵蚜(Pemphigidaepallida)进行了研究[7];陈源等对小地老虎(AgrotisypsilonRottemberg)、斜纹夜蛾(Argyrogrammaagnata)、银纹夜蛾(Prodenialitura)和尺蠖(Geometridae)进行了研究[8]。王佳武等对薄荷黑小卷蛾进行了研究[9~11]。路喆等对叶螨进行了研究[12]。新疆伊犁薄荷面积10 000 hm2[13],害虫有叶螨类和薄荷黑小卷蛾(Endotheniaericetana)。其中为害薄荷的叶螨主要是土耳其斯坦叶螨(Tetranychusturkestani)和截形叶螨(Tetranychustruncatus),症状为叶片失绿萎蔫发黄脱落。研究于2017年6月至9月在新疆伊犁州察布查尔县六十九团六连薄荷田,开展加州新小绥螨(NeoseiulusCalifornicus)控制薄荷叶螨试验,控制效果良好。

1 材料和方法

1.1 释放1次加州新小绥螨

试验地点:新疆伊犁州察布查尔县六十九团六连薄荷田。

供试作物:薄荷,新薄一号

供试药剂:加州新小绥螨(NeoseiulusCalifornicus),新疆石河子大学昆虫生理实验室。

试验设置:3个处理区:生物防治区666.7 m2、化学防治区666.7 m2和空白对照(CK)区66.7 m2。水肥管理水平相同。试验前15 d用3.2%阿维菌素EC2000倍处理,对三个处理区彻底清园。6月20日投放。

投放方法:投放加州新小绥螨,上风口和地边四周多投,密度为120头·m-2,早晨投放,并记录化学防治区药剂使用品种、剂量及频率。

调查方法:按“Z”字型,取生长相同的5处固定点,每点选5株用木制标牌标记,每株取上部、上中部、中部、中下部及下部共5片叶,调查加州新小绥螨卵、成螨、若螨、幼螨4种形态下的数量,每隔10 d调查1次。

数据分析:虫口减退率=[(处置前活螨数-处置后活螨数)/处置前活螨数]×100%;防治效果=(处置区虫口减退率-CK区虫口减退率)/(1-CK区虫口减退率)×100%。

1.2 释放2次加州新小绥螨

试验地点:新疆伊犁州察布查尔县六十九团6连薄荷田。

供试作物:薄荷,新薄一号。

供试药剂:同上。

试验设置:3个处理区设置同上。水肥管理水平相同。试验前15 d对3个处理区彻底清园,药剂品种、剂量同上。6月20日和7月20日投放。

投放方法:同上,密度120头·m-2。化学防治区在6月25日和7月25日用3.2%阿维菌素分别防治1次,试验期内喷施2次杀螨剂。

调查方法和数据分析同上。

2 结果与分析

2.1 释放1次防控薄荷叶螨

2.1.1 释放1次对卵防效 基于试验数据,生成卵消长曲线(图1)。释放10~30 d,生防区卵的防治效果为62.81%、83.61%、47.85%;化防区卵的防效为24.53%、31.72%、33.65%。此阶段生防区对卵控制效果显著。释放后30~60 d生防区对卵的控制能力下降,防治效果为30.12%、12.63%、31.22%;而化学防治效果为29.61%、31.81%、36.42%(图2)。

2.1.2 释放1次对成螨防效 根据试验数据,生成成螨消长曲线(图3),释放10~60 d,对成螨的防治效果是74.31%、78.72%、58.72%、42.81%、30.53%、18.58%.化学防治效果为89.12%、85.87%、59.57%、42.34%、33.16%、16.14%(图4)。释放捕食螨后10、20 d,对叶螨成螨的防效低于化防,30~60 d防效与化防效果相近。

2.1.3 释放1次对若螨防效 基于试验数据,生成若螨消长曲线(图5)。释放10~60 d,防治效果是77.25%、76.82%、39.58%、41.04%、41.15%、26.46%;化学防治效果分别为64.32%、54.14%、39.53%、39.29%、36.47%、19.36%(图6)。可见生防区对若螨的防效高于化防。

2.1.4 释放1次对幼螨防效 基于试验数据,生成幼螨消长曲线(图7)。释放10~60 d,防治效果是80.36%、79.31%、42.22%、42.96%、43.94%、28.13%;化学防治效果为66.24%、56.72%、39.91%、24.82%、30.54%、29.27%(图8)。可见生防区对幼螨的防效高于化防。

2.1.5 释放1次对种群防效 基于试验数据,生成种群消长曲线(图9)。图中可知:6月20日释放30 d内,生防区薄荷叶螨种群消长曲线与化学防治区与CK区相比,显著降低;40~60 d与化防区相近。捕食螨对叶螨种群防治效果为70.62%、83.27%、43.53%、14.87%、14.65%、11.25%;化防区施用2次农药,其化学防治效果为59.54%、47.17%、24.67%、14.04%、13.98%、10.18%(图10)。由此可见,生防区对叶螨种群有控制效果,前30 d效果显著。

2.2 释放2次对薄荷叶螨的控制作用

2.2.1 释放2次对卵防效 基于试验数据,生成卵消长曲线(图11)。6月16日~9月14日化防区开展了2次3.2%阿维菌素防治。在90 d内,生防区控制卵的效果为63.91%、86.74%、42.38%、86.27%、73.15%、62.49%、71.53%、62.74%、52.73%,化防区防效为24.19%、33.37%、34.42%、30.82%、32.25%、38.71%、41.82%、39.95%、41.91%,生防区防效显著高于化防区(图12)。

2.2.2 释放2次对成螨防效 基于试验数据,生成成螨消长曲线(图13)。释放30 d内,对成螨的防效85.85%、82.41%、63.63%,化防区的防效为89.13%、85.52%、71.43%,生防区防效低于化防区,40~90 d生防区防效为55.84%、44.25%、29.83%、29.84%、29.32%、29.25%,化防区防效为54.72%、42.16%、26.97%、25.68%、28.29%、27.78%,生防区防效稍高于化学防效,无明显差异(图14)。

2.2.3 释放2次对若螨防效 基于试验数据,生成若螨消长曲线(图15)。释放90 d,防效为79.53%、78.01%、41.13%、62.23%、52.52%、46.25%、42.43%、44.36%、37.18%,化防区防效为66.24%、56.14%、39.87%、40.79%、48.47%、39.65%、35.73%、33.14%、31.74%。可见生防防效优于化防(图16)。

2.2.4 释放2次对幼螨防效 基于试验数据,生成幼螨消长曲线(图17)。生防区防效为78.74%、77.31%、55.22%、66.63%、58.42%、45.95%、39.81%、26.98%、23.63%,化防区防效为64.24%、54.72%、51.14%、33.26%、56.54%、41.27%、37.42%、24.49%、21.48%。释放捕食螨后90 d内,对幼螨的防效优于化防(图18)。可见生防防效高于化防。

2.2.5 释放2次对种群防效 基于试验数据,生成种群消长曲线(图19)。生防区种群消长曲线对照其他两个处理显著降低,生防区防效为71.62%、84.19%、44.51%、55.23%、35.66%、41.25%、38.42%、36.62%、42.30%,化防区防效分别为60.54%、47.98%、25.23%、14.65%、44.98%、32.18%、29.36%、32.32%、42.10%,表明在试验期90 d内,生防区(释放2次)防效显著高于化防区(图20)。

表1 生物防治对叶螨平均防治效果

3 结论与讨论

生物防治比化学防治更有效控制薄荷叶螨为害。释放加州新小绥螨1次对薄荷上叶螨卵、成螨、若螨、幼螨控制效果高于化学防治区。

加州新小绥螨释放2次对薄荷叶螨的平均防效显著高于释放1次(表1)。

生物防治成本高于化学防治,但生物防治效果优于化学防治,且对环境友好,并可有效降低产品中的农药残留量。

运用加州新小绥螨进行对叶螨的生物防治技术,对环境等因素要求比较高,建议运用时,可小面积试验示范。

猜你喜欢
防区薄荷叶化学防治
明长城居庸关防区军事聚落空间布局研究*
小菜园里逮蚱蜢
提神解毒的薄荷酱小羊排
电力电缆线路回流缆防盗报警装置的研制与应用
用薄荷叶就能自制空气清新剂,是真的吗?
植物镰刀菌枯萎病防治的研究进展
美味佳肴
2015年新干县早稻主要病虫害药剂防治效果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