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结肠镜检查前分次口服磷酸钠盐清肠液行肠道准备的效果及其不良反应观察

2020-04-21 09:05阳,郝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0年4期
关键词:磷酸钠清洁度结肠镜

李 阳,郝 佳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 小儿消化肾脏内科,辽宁 沈阳,110000)

结肠镜检查是临床诊疗大肠肛管等疾病的常用手段,经肛门插入结肠镜能依次观察肛管、直肠、乙状结肠、结肠和回盲部黏膜形态,还能进行活体病理学和细胞学检查,对临床诊断不明原因的便血或消化道症状、肠道术后病情观察等提供重要依据[1]。肠道准备是结肠镜检查的重要环节,理想的肠道清洁不仅能为医师提供良好的肠腔内视野,确保检查顺利完成,而且能够降低术后局部感染风险[2]。磷酸钠盐清肠液是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认可的肠道准备药物,肠道清洁效果佳,不良反应少,因此临床应用广泛。目前,小儿肠道准备多参考成人单次口服磷酸钠盐清肠液的方法,肠道清洁度较好,但临床中发现肠道准备相关不良反应较多,患儿无法耐受造成肠道准备失败,影响结肠镜检查顺利进行。本研究探讨结肠镜检查前分次口服磷酸钠盐清肠液的肠道准备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8月—2019年9月在本院消化内科接受结肠镜检查的患儿96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患儿首次接受结肠镜检查;年龄6~14岁,具备与医护人员沟通交流的基本能力。排除标准:对磷酸钠盐清肠液过敏或有禁忌证者;合并先天性疾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恶性肿瘤或精神神经性疾病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将96例患儿分为对照组(n=48)和观察组(n=48),其中对照组男28例,女20例;年龄6~14岁,平均 (8.95±2.03)岁;行结肠镜检查原因:腹痛20例,便秘17例,不明原因便血11例。观察组男27例,女21例;年龄6~14岁,平均 (8.93±2.06)岁;行结肠镜检查原因:腹痛22例,便秘17例,便血9例。2组患儿上述资料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本研究经护理部和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所有患儿结肠镜检查前2 d均给予半流质饮食,检查前1 d晚餐后禁食,检查当天清晨禁食、禁饮。2组患儿均由同组消化内科医护人员进行结肠镜检查。对照组检查前4 h将2瓶磷酸钠盐清肠液加温凉开水稀释至1 500 mL,患儿20 min内口服完毕。观察组检查前10 h将1瓶磷酸钠盐清肠液加温开水稀释至750 mL,患儿20 min内口服完毕,检查当天检查前4 h将1瓶磷酸钠盐清肠液加温凉开水稀释至750 mL,患儿同样20 min 内口服完毕。2组患儿口服完毕后可继续饮适量温开水,适当走动和给予腹部按摩等。

1.3 观察指标

2组患儿肠道清洁度由未参与本研究的内镜医师进行评估,评价标准:Ⅰ级,肠腔内未见任何残渣,95%以上结肠黏膜清晰可见;Ⅱ级,肠腔内比较清洁,仅有少量肠液或残渣,但镜头无需中途清洁处理,76%~95%结肠黏膜清晰可见;Ⅲ级,肠腔内有较多浑浊液体和粪便残渣,仅50%~75%结肠黏膜可见,镜下观察有一定困难;Ⅳ级,肠腔内粪便残渣较多,可见结肠黏膜不足50%,肠道准备失败,镜下难以观察。肠道清洁优良率=(Ⅰ级+Ⅱ级)/总人数×100%。记录患儿肠道准备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腹胀、腹痛等胃肠道不适症状。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2组患儿肠道清洁度比较

所有患儿均成功完成肠道准备。观察组肠道清洁度I级30例,Ⅱ级17例,Ⅲ级1例。对照组肠道清洁度24例,Ⅱ级18例,Ⅲ级6例。观察组肠道清洁优良率为97.92%,略高于对照组的87.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2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2组患儿呕吐、腹胀和腹痛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恶心和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儿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 论

结肠镜检查作为目前诊断和干预治疗肠道疾病的常用手段,是评价肠道黏膜状态的金标准,临床上结肠镜检查越来越频繁。熟练掌握结肠镜检查适应证、禁忌证和操作方法,能够使检查前肠道准备更加安全、有效[3]。本研究认为,理想的肠道药物准备标准应具备以下3点:① 肠道清洁,无粪便残渣、气泡,镜下视野好,便于观察;② 便于使用,易被患者接受;③ 不引起水电解失衡,不良反应少,最大程度减少患者的不适和痛苦,耐受性好。磷酸钠盐清肠主要成分是磷酸氢二钠和磷酸二氢钠,导泻作用原理是磷酸钠盐在肠道内解离出不被吸收的阴阳离子,在肠道内产生高渗作用,利用高渗透效应,使体内大量水分进入肠道,同时刺激肠黏膜层的局部神经反射,促进肠蠕动和产生渗透性腹泻,从而起到清洁肠腔的作用[4-5]。与聚乙二醇溶液、甘露醇、硫酸镁等传统导泻药物相比,磷酸钠盐清肠液具有渗透性高、口感好、易吞咽等优点,肠道清洁度更佳,优良率(Ⅰ~Ⅱ级)可达96.7%[6-7],且患者不良反应率低,耐受性好,因此磷酸钠盐清肠液在肠道准备中应用普遍。

目前临床对口服导泻药行肠道准备的具体时间或间隔时间尚无明确定论,结肠镜检查前口服磷酸钠盐清肠液的方法大多依据以往经验,成人肠道准备多采用检查前4~5 h单次口服2瓶磷酸钠盐清肠液,小儿也多参照成人口服方法,但小儿作为结肠镜检查的特殊群体,其胃肠道反应较为强烈,耐受性较差[8-9]。本研究对照组参照成人单次口服磷酸钠盐清肠液方法行肠道准备,观察组采用检查前10、4 h分次口服磷酸钠盐清肠液方法,间隔时间为6 h。本研究显示,2组肠道清洁度均无Ⅳ级,均成功完成肠道准备,但观察组肠道清洁度Ⅰ~Ⅱ级47例,优良率97.92%,高于对照组的87.50%,但二者肠道清洁优良率比较并无显著差异,与黄丽英[10]结论存在差异,可能与本研究纳入样本量偏少有关,这也是本研究存在的不足之处。但本研究说明,分次口服与单次口服磷酸钠盐清肠液行肠道准备的效果相似,但是分次口服的效果更优。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国内外对分次口服磷酸钠盐清肠液的间隔时间存在差异,国外口服间隔时间多在5~12 h,而中国多在2~12 h,出于安全性考虑,中国对分次口服的间隔时间也逐渐延长[11-12]。本研究分次口服间隔时间为6 h,未出现高磷酸血症等严重并发症。本研究还显示,2组均出现不同程度胃肠道不良反应,但观察组恶心发生率4.17%、总不良反应率8.33%均低于对照组的18.75%、31.25%,与报道[13-14]相符,说明分次口服磷酸钠盐清肠液能减少对患儿胃肠道的刺激,有效减少患儿肠道准备不良反应发生,增强患儿耐受性,更易被患儿及家长接受。有报道[15-18]指出,小儿胃肠蠕动和胃排空较成人快,但肠道适应性偏低,大剂量服用导泻药会过度增加肠内渗透压,加剧胃肠道刺激,易引起一系列胃肠不良反应[19-22]。

综上所述,小儿结肠镜检查前10、4 h分次口服磷酸钠盐清肠液行肠道准备,既可以获得满意的肠道清洁度,又能减少胃肠不良反应的发生,是安全有效的肠道准备方法。

猜你喜欢
磷酸钠清洁度结肠镜
普通结肠镜检查中缓解疼痛方法的研究进展
发动机清洁度管控方法研究及应用
发动机零部件清洁度检测技术
外源磷酸钠对三季梨果实储藏品质的影响
分析护理干预对门诊患者肠镜检查前肠道清洁度的影响
腹腔镜联合结肠镜治疗老年结直肠肿瘤患者的临床效果
心理行为干预和技术配合在电子结肠镜检查中意义评价
晋祠金人台铁人保护修复研究
某型号旁通阀内部清洁度的清洗次数验证
湖北药企召回近6.8万盒注射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