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细读、泛读相结合的复杂文本阅读教学模式的探究

2020-04-21 13:34黄美琴余秋悦
英语学习 2020年3期
关键词:泛读引言

黄美琴 余秋悦

摘 要:《中国中小学生英语阅读标准》(实验稿)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不仅要多读,还要学会品读。本文以Library Lion 这节市公开课为例,详细解读了细读、泛读相结合的复杂文本阅读过程:引导式泛读、了解故事背景;合作拼读、细读故事发展经过;泛读了解故事结局、评价故事;回归整体、再读故事,细说、细写感悟。细读、泛读相结合的方式符合阅读习惯,教师在课堂上多采用细读、泛读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阅读复杂文本,帮助学生逐渐掌握复杂文本的阅读方法,建立起阅读长且难的文本的信心,這样能为学生未来的阅读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细读;泛读;复杂文本

引言

随着《中国中小学生英语分级阅读标准》(实验稿)(王蔷、陈则航,2016)的发行,全国中小学引发了一场关于英语阅读教学的改革。书中首次构建了我国中小学生英语阅读素养发展目标理论框架,将阅读素养分为阅读能力和阅读品格两大维度;还确定了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三阶九段的英语分级标准及其与年级的对应关系,小学对应的是起步的一段、二段和三段,对应的读物级别是预备级到十级。本标准在阅读品格发展目标上规定了每个级别累计要达到的阅读量,如一段累计阅读量要达到1500—2000词左右,二段累计阅读量达到 10,000—12,000词左右,而三段则是35,000—40,000词左右。要达到这个阅读要求,学生除了要读得多,单篇阅读的文本字数和复杂程度也要相应提高,因此故事类文本、非故事类文本或者章节书等也开始进入课堂。那么,怎样才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引导学生阅读复杂文本,让他们以后能自信地独立阅读复杂、有挑战性的文本呢?细读、泛读相结合的阅读方式可以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

相关概念

复杂文本不能仅从篇幅上考量,有些非故事类文本尽管篇幅短小,但由于它的文体、专业词汇等因素,也可能属于复杂文本。最新的美国共同教育大纲(Common Core State Standards)从定量(Quantitative Indicators)、定性(Qualitative Indicators)、阅读和任务(Reading and Task Indicators)这三个维度确定文本的复杂性( 见图1)。其中,定量指标包括字长、词频、句子长度和语篇衔接;定性指标包括文体、写作风格、句子/文本复杂性、非文字语言、显性与隐性主题与思想;阅读和任务指标包括背景知识、学生对主题的兴趣和学生的动机(Sisson D.& Sisson B.,2014)。

细读(Close Reading)是相对于泛读而言的,是对复杂文本的片段进行有目的重读和分析。细读最关键的两个工具就是多轮阅读和深入分析,第一轮阅读是表层理解(Literal Comprehension),理解文本的字面意思;第二轮阅读是深层理解(Inferential Comprehension),进行一些推理性理解;第三轮阅读是评估理解(Evaluative Comprehension),是对文本进行评价(Sisson D. & Sisson B.,2014)(见图2)。逐层递进的细读过程符合布卢姆的认知分类理论,第一轮阅读处理初级认知的知识、理解,第二轮阅读处理中级认知的应用、分析,第三轮阅读处理高级认知的综合评价。不管从课堂时间上还是阅读习惯上,我们在阅读复杂文本时一般都不会对每个部分均衡用力,而是细读、泛读相结合,有些部分快速浏览,而精彩部分则需要仔细品味。

细读、泛读相结合的复杂文本阅读教学实践

1. 课例背景

课例Library Lion是一节市级公开课,授课教师是来自广州市天河区元岗小学的余秋悦教师,授课对象是天河区华阳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师生用了一节课多一点的时间共同完成了这篇800多词的故事阅读,师生精彩的表现也给全市听课教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 文本分析

Library Lion曾获得《纽约时报》年度畅销童书奖,全文共20页、838个单词。故事讲述了一只狮子来到图书馆后与人们发生的一系列事情。故事中,人们从一开始对狮子的害怕和不知所措到能够与狮子和谐相处,最终狮子成为了图书馆的一部分。然而,有一次狮子为了救受伤的馆长Miss Merriweather不得已大声吼叫,破坏了图书馆的规则,黯然离开了图书馆。最后,一开始最不喜欢狮子的前台工作人员Mr. McBee找回了狮子,大家在看到狮子回归图书馆时都欢呼雀跃。这是一本朴实却感人的书,书中没有煽情的语言,但读完整个故事却有一种温暖的感觉:Sometimes there is a good reason to break the rules. Even in the library. 而那便是爱。

该故事是一篇记叙文,结构清晰,由故事的起因、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组成。余老师对故事的起因(图书馆来了一只狮子)主要采用了泛读的方式,用简单的图片环游引导学生了解故事发展的背景和人物关系;对故事的发展(Miss Merriweather受伤)和高潮(狮子为了救人而大吼导致破坏馆规,离开了图书馆)这两部分采用细读的方式,学生通过拼图阅读的形式了解事情发展的经过;最后结局部分(Mr. McBee 找到狮子,狮子重回图书馆)采用的是泛读。当然,泛读过程中对一些词句、图片和留白处等值得挖掘的地方,余教师和其学生也进行了细细品味。

3. 教学步骤

以下是具体教学过程及分析:

Step 1

(1)Lead-in.

T呈现一幅狮子的图片,快速导入故事:

T: There is a lion in todays story. Where is the lion? Can you guess?

...

T: Any questions about this book?

(2)Lets read Part I.

教师用图片环游指导学生阅读本书第1页至第8页的内容,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故事角色,然后总结第一部分内容和关于狮子的信息。

T: What did you know about the Library Lion now?

[設计意图及分析]

引导式泛读,了解故事背景。

在故事起因环节的图片环游引导式泛读过程中,基本上都是教师用讲故事的口吻给同学“读”故事,并不时地跟学生互动。学生在互动中了解了Miss Merriweather和Mr. McBee的上下属关系、图书馆的规则以及人们逐渐喜欢上狮子,而Mr. McBee 对此非常嫉妒等故事背景。整个过程类似父母和孩子的bedtime reading。在处理其中的生词和表达(如rubbed his head against the books、dust the encyclopedias、licked all the envelopes等)时,教师只是通过肢体语言或简单的语言解释、中文提示等帮助学生理解。

尽管教师主要采用泛读的方式引导学生阅读故事的起因部分,但对其中的一些关键词句和图片等,教师也和学生一起细细品读。如:Mr. McBee急匆匆去报告馆长有一只狮子来到图书馆时,Miss Merriweather头也不抬地说了声:“No running.”狮子在图书馆里吼叫时,Miss Merriweather义正词严地批评它:“If you can not be quiet, you will have to leave. Those are the rules!”通过细读这些句子,学生总结出Miss Merriweather是个严守规则的人。受到批评的狮子沮丧地垂下了头,教师让学生代入狮子的角色进行想象:“What will the lion say if it can speak?”而当全体学生都在夸“What a helpful lion!”时,教师也让学生揣测了躲在一旁非常生气的Mr. McBee嫉妒、不满的心理,这也为接下来故事的发展埋下了伏笔。

Step 2

(1)Lets guess.

教师呈现第15页,即狮子不再去图书馆的段落,引导学生猜测中间发生了什么。

T: But one day the lion did not come. What happened? Maybe…

(2)Jigsaw Reading—Home Group.

教师分组分发阅读材料,介绍阅读规则。学生六人一组,分别从三份阅读材料中选择一个部分开始阅读并完成任务,每两人读同一份材料。

(3)Jigsaw Reading—Expert Group.

学生离开自己的原始组,按照选择的阅读内容组成新的专家组,在专家组内互相讨论阅读任务,为分享作准备。

(4)Jigsaw Reading—Back to Home Group.

学生回到原始组,依次轮流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

S1: I would like to know…

S2: I can tell you that…

然后再复述各自所读的内容。

S3: I got the green / pink / yellow part. In my part…

最后,学生整合分享的信息,共同讨论情节发展的顺序,拼出完整的故事。

(5)Lets read Part II.

教师采用图片环游的方式,引导学生阅读故事的第二部分,即第9页至第13页的内容,让学生理解故事情节的发展,继而总结第二部分的内容。

[设计意图及分析]

合作拼读,细读故事发展经过。

在引导学生泛读了第一部分后,教师让学生进行了小结。接着教师呈现了故事中图书馆里的人翘首以盼等待狮子到来的图片,学生展开想象,有学生说狮子可能被捉回动物园了,有学生猜测狮子受伤了,甚至有学生揣测是Mr. McBee 杀了狮子。学生急切地想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才导致狮子没来图书馆,阅读的兴趣和好奇心被充分调动起来。

中间部分是整个故事情节冲突最激烈的高潮,情节环环相扣。教师把故事的发展和高潮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Miss Merrweather 在拿书的时候摔倒受伤了;第二部分,狮子向Mr. McBee求助却遭到无视,狮子不得已大声吼叫引起注意,Mr. McBee跑去向Miss Merrweather投诉;第三部分, Mr. McBee终于发现受伤的馆长并呼叫医生,狮子默默离开了图书馆。

三部分之间有情节发展的逻辑关系,教师采用拼图阅读模式创设信息差,让学生通过自主细读、合作拼读、深度分享交流的形式进行细致学习。基础组的学生先自主阅读自己的那部分故事,并梳理故事概要,学生在此过程中边细读边做标注,大致了解故事内容;接着阅读同一部分的学生集中在一起组成专家组,互相讨论、充分理解文本,在交流过程中,学生再次加深了对故事内容的理解;最后学生回到原始的基础组,以“I would like to know…”的句式向阅读其他两部分的同学提问,对方通过“I can tell you that…”来回答。三部分之间存在的信息差让学生急切地想知道对方掌握的信息,而通过之前专家组的讨论也让他们能清楚地告诉同学自己所阅读的那部分里发生的事情,如阅读第二部分的学生告诉另外两组同学狮子吼叫的原因:“Mr. McBee ignored the lion. The lion had to do the only thing he could think of. He roared the loudest roar he ever roared in his life.”在基本了解了三部分内容后,小组一起根据时间发展顺序给三部分进行正确排序。

在拼图阅读的过程中,学生对其他两部分的信息都是间接获取的。因此为了让学生更完整、更直接地了解这个故事,教师在最后还带着学生再次快速阅读故事,并对某些图片和语言再次品读:一是狮子黯然离开图书馆的背影这幅图,让学生感受狮子的心情;二是不管是狮子急着去找Mr. McBee求助,还是Mr. McBee 忙着找医生,受伤的Miss Merriweather都不忘提醒他们“No running.”,再次让人感受到Miss Merriweather捍卫规则的性格特征。

Step 3

(1)Lets read Part III.

教师采用图片环游的方式,引导学生阅读第14页至17页,并组织讨论。教师设问如下:

Why didnt the lion come back to the library?

What was Miss Merriweather thinking?

What would Mr. McBee do?

Where was the lion?

What was the lion thinking?

(2)Lets discuss.

教师呈现第18页的图片,让学生讨论。

T: Do you think the lion can be allowed to go back to the library again? Why or why not?

然后教師呈现故事结尾,即第19、20页的内容,揭示主题。

[设计意图及分析]

泛读了解故事结局,评价故事。

故事的结局也基本采用了整体泛读的方式,大家齐读故事的最后一部分,了解故事结局。学生重点对狮子是否可以再次回到图书馆进行了深入讨论,持肯定态度的学生认为狮子是为了救人迫不得已才吼叫的;持否定态度的学生则认为“Rules are rules.”,规则不应该对任何人有例外,否则其他人也会破坏规则。这时教师引导学生批判性地认识规则:“Sometimes there was a reason to break the rules. Even in the library.”并一起找出一个最佳解决方案——从此图书馆新增加一条规矩:“You can break the rules when you need to help people.”至此,故事的主题情感和意义都得到了升华。

在泛读过程中,教师也引导学生关注了其中的三个细节:第一个细节是Mr. McBee看到望着窗外若有所思的Miss Merriweather,认为“There probably was something he could do for Miss Merriweather”,学生马上推测出Mr. McBee 决心要帮忙找回狮子的想法。对一些特殊句式的细细解读也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人物特点,如第二天Mr. McBee 走进馆长办公室告诉Miss Merriweather狮子回来时,他说的不是“There is a lion in the library.”,而是压抑着喜悦,故意卖个关子,说:“There is a lion. In the library.”学生通过对比句式感受到了语言的独特魅力。第三个细节是Miss Merriweather一改平时稳重的形象,从椅子上跳起来,跑出门厅,迫不及待地想见到狮子。这时一旁的Mr. McBee也说出了馆长平时挂在嘴边的那句话:“No running.”读到此处,学生都不禁莞尔,体悟出了Mr. McBee 对馆长的理解和对图书馆的热爱等深层含义。

Step 4

(1)Lets share.

Read the whole story and choose a topic to share your ideas.

(2)Lets sum up.

T: How many parts are there in this story? What is each part about?

T: Can we add a new rule on the Library Rules?

[设计意图及分析]

回归整体、再读故事,细说、细写感悟。

在本节课的最后,教师带着学生重读故事进行整体观照,并让他们选择以下问题中的一项进行细说(Close Talk):Which part of the story do you like best? Which character do you like best? Which picture impresses you most?这个任务涉及故事情节、故事角色和绘本图片,给予了学生自由选择的广阔空间,学生都非常感兴趣,也说得很深刻。例如,有的学生喜欢狮子对着Mr. McBee大吼的情节,有的学生喜欢Mr. McBee这个角色,也有的学生喜欢狮子黯然离开图书馆的图片等。课后作业是细写(Close Write),教师提供各种Reading Response的框架,如Setting—Main Characters—My Favourite Part、Problem—Solution、Beginning—Middle—End等,让学生在梳理故事的同时了解故事结构,帮助学生更有逻辑地进行说和写。

细读、泛读相结合的注意事项

王蔷(2017)对阅读教学的目标阐述如下:引导学生学会通过一个词或者一段语句来了解一个国家的文化,并讨论和理解文化的多元性和差异性,通过对语篇结构的把握以及对语言特点的揣摩,经仔细阅读之后真正了解作者所持的态度,所想传达给读者的思想和教育意义,从而实现阅读的真正目的。

如果我们将其与细读的概念对比就会发现,这里所指的阅读其实就是细读。在阅读复杂文本时,我们可以采用细读、泛读相结合的方式。而教师对文本的解读是决定哪部分细读、哪部分泛读的直接原因,一般可以从语言、内容和结构三个维度进行衡量。文本中蕴含深意的词语、句式、图片、标点等可以引导学生仔细品味,如Library Lion 故事中“There is a lion. In the library.”这个句式。很多绘本中还有特意放大的字体和标点符号,或提示各种语篇结构关系的信号词(signal words)等,这些都可以细读,慢慢培养学生通过一个词或一段话了解人物特点、品读文化的能力,在此过程中,学生也能逐渐感受到语言的魅力。

内容上一般要细读故事的重点部分,剖析语篇结构,分析人物性格,感悟故事留白等,通过细读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而对其他不影响理解的枝节部分则简单泛读,一读带过。

细读和泛读没有绝对的界限,细读并不是所有词语都逐词地读,泛读段落中的好词佳句也是值得细细品读的。细读和泛读都只是对部分的阅读,因此最终都要回归故事的完整性。细读和泛读是英语学习过程中常用的两种阅读方式,随着年龄的增长,长、难文本是学生终究要接触到的内容,细读和泛读相结合的方式既能帮助学生逐渐掌握阅读该类文本的方法,建立起阅读信心,也是引领他们领略深度阅读的好机会,让学生体会到完整阅读的乐趣。

参考文献

Sisson D., Sisson B.. 2014. Close Reading in Elementary School:Bringing Readers and Texts Together (Eye on Education) [M]. 1st edition. New York and London: Routledge Taylor& Francis Group.

王蔷. 2017. 核心素养背景下英语阅读教学:问题、原则、目标与路径[J].英语学习(下半月刊), (2):19-23

王蔷, 陈则航. 2016. 中国中小学生英语分级阅讀标准(实验稿)[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黄美琴,广州市番禺区洛溪新城小学英语教师,中小学一级教师。余秋悦,广州市天河区元岗小学英语教师,中小学二级教师。

猜你喜欢
泛读引言
药用植物野外实践体系构建研究
浅析如何提高英语阅读能力
实施丰富多样的活动提升英语课堂教学效率
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制度的探索
解读《欧也妮·葛朗台》中金钱禁锢下的人生
基于思维导图的线性代数复习策略
提高小学低段课堂写字有效性的研究
我国农村电子商务物流问题探析
大学英语广泛阅读项目实施的思考
高中英语泛读课阅读任务的设计原则与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