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疫情之下的大国担当

2020-04-22 06:50孙波
华人时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中医药肺炎医疗

孙波

“中国正用实实在在的行动,生动践行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承诺。”不久前,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表示。

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在中华大地蔓延,随后多国多点暴发。在这场全球抗击疫情的斗争中,中国向世界展现了危难时刻的大国担当:向疫情严重的国家捐赠防疫物资、积极同各国分享和交流抗“疫”经验、向有需要的国家派遣医疗专家团队、同各方开展联合研发和科技合作……疫情之下,中华民族在本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的同时,正以一个文明大国的姿态,协助多国抗击疫情,共克时艰,以实际行动诠释了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刻内涵,彰显了一个东方文明古国的历史担当。

闯过险滩好行舟

面对这场不期而遇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华民族的历史深刻表明:勤劳勇敢、团结互助、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成为了推动中华民族越过激流险滩、冲破万千险阻,走向繁荣富强的精神动力。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多次主持召开会议,领导、动员广大党员干部、人民群众共克时艰,共同防控疫情。

驰援武汉、保障湖北,是抗击疫情的重中之重。人民军队闻令而动,勇挑重担,敢打硬仗,成为疫情防控的先锋队突击队。4万多名医护人员白衣执甲、逆行出征,19个省份对口支援迅速到位。

总建筑面积超过3万平方米,架设箱式板房近两千间,接诊区病房楼ICU俱全……这个建筑面积相当于半个北京“水立方”的“战地医院”,从开始设计到建成完工,历时10天。2月2日,武汉火神山新型肺炎专科医院,正式交付解放军支援湖北医疗队。火神山、雷神山等集中收治医院以“中国速度”拔地而起……奇迹般的高效行动,令世人敬佩。

“方舱医院”这种很多人是第一次听说的特殊医院,在关键时刻起到扭转战局的关键作用。征用一批体育馆、会展中心、培训中心等大空间地方,改造成“方舱医院”和隔离收治场所,将所有轻症病人快速集中起来,给予医疗照顾。到2月28日,武汉共建16家方舱醫院,开放床位13000多张。

抗“疫”期间,武汉形成了三级救治体系:即征用酒店作为集中隔离点,隔离密切接触人员;方舱医院接收确诊轻症和疑似患者;火神山、雷神山和同济医院等大型综合医院收治重症患者。

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一张张基层防护网强化了社区防控网格化管理,周密精准有效的措施,防止了疫情蔓延。为最大限度减少人员流动,最大力度控制疫情传播,英雄的人民自觉服从大局需要,与疫情顽强斗争。全国各地农村的“大喇叭”纷纷响起,利用快板书、顺口溜、地方戏等百姓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疫情防控知识。

灾难是检验一个国家的民族精神、一个政党的治理能力的“试金石”。

“我报名”“我是党员我先上”“召必至 战必胜”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役中,到处都留下了党员的身影,党旗在防疫斗争的第一线高高飘扬,每一名党员干部都是一面鲜艳的红旗。

“驰援湖北 爱心接力”成为疫情时期的关键词。据统计,截至3月23日,江苏已有461万名党员踊跃捐款捐物,捐款金额累计达4.82亿元。截至3月26日,全国已有7901万多名党员自愿捐款82.6亿元。捐款活动仍在进行中。

在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刻,国家领导人多次赴湖北武汉考察,强调要毫不放松抓紧抓实抓细各项防控工作,坚决打赢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经过艰苦努力,当前中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生产生活秩序全面恢复的态势不断巩固和拓展。

不久前,《科学》杂志登载了英国、美国等科研人员的共同报告,认为中国的防控措施成功地打破了病毒传播链,阻止了传染源和易感人群之间的接触,为其他国家采取措施争取了宝贵时间。

巴基斯坦总理伊姆兰·汗表示,整个世界都感谢并赞赏中方应对疫情的努力和成效,没有任何国家可以做得比中国更好。

来自东方大国的温暖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中华民族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兼爱互利、扶贫济困、团结互助的优良传统,构成了源远流长的中华和合文化。

当前,世界多国面临严峻的新冠肺炎疫情,在这个艰难时刻,中国毫不犹豫投入抗“疫”国际合作。向疫情严重的国家捐赠防疫物资,积极同各国分享防疫方案和治疗经验,向有需要的国家派出医疗专家团队,同各国开展科技合作和联合研发……

意大利时间3月12日,经过十余小时飞行,中国政府派遣的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和中国红十字会组建的专家组一行9人,携带31吨医疗物资自上海飞抵罗马菲乌米奇诺机场,支援意大利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3月18日,主要由浙江组建的第二批中国赴意大利抗疫医疗专家组一行12人从上海集结出发,携带9吨医疗物资赴意大利;3月25日,中国政府第三批赴意大利抗疫医疗专家组从福建福州启程,协助意方开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

“山水之邻,风雨相济”“肝胆每相照,冰壶映寒月”……一份份援助物资,从中国驶向全球最需要的地方。这些标注在箱体上的话语,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无私奉献,让各国人民看到了一个世界大国的担当。

一衣带水的日本、韩国、菲律宾,相隔万水千山的法国、西班牙、希腊、秘鲁……都收到了来自中国的防疫物资。截至目前,中国政府已向80多个国家和世卫组织、非盟提供医疗物资援助。

当前,中国向遭受疫情的国家伸出援助之手,主要从政府间援助、医疗技术合作、地方政府援助、民间援助方面做出努力。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已向阿尔及利亚、安哥拉、保加利亚、老挝、黎巴嫩、马来西亚、巴基斯坦、韩国、瑞士、突尼斯、土耳其等19个国家的地方政府捐赠了医疗物资。中国企业也已经向柬埔寨、加拿大、多米尼加、埃塞俄比亚、德国、伊朗、意大利、老挝、马耳他、蒙古国、缅甸、荷兰、巴基斯坦、沙特、坦桑尼亚等20个国家捐赠了物资。很多在海外经营的中资企业也本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识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向当地人民捐赠了物资。

目前,中国已与全球100多个国家(地区)、10多个国际和区域组织分享了疫情防控和诊疗方案等多份技术文件,通过专家研讨和远程会议等多种方式开展技术交流。

“有什么具体指标提示我们需要用氯喹治疗?”“我想,这种药物还是用于有症状的普通病人而不是重症病患。”3月12日,钟南山及广州医大附属一医重症监护团队与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和美重症监护专家第四次视频连线,讲解新冠病毒感染危重症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难点。

“中方专家不遗余力介绍经验,分享的内容丰富详实,对新冠肺炎临床诊断治疗、疫情整体防控有着非常好的借鉴意义。”在一场视频会议后,美国约翰·霍布金斯大学医学院教授赫尔曼如此评价。

英国《经济学人》杂志认为,中国抗疫为世界提供三大经验:与公众做好沟通,想方设法降低病毒传播速度,医疗体系必须做好充足准备。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说:“我们迄今从中国获得的经验是,遏制是可能的,其他国家应充分利用中国为世界争取到的‘机会窗口,尽早遏制病毒传播。”

全球疫情暴发以来,习近平主席同10多个国家领导人通话,向世界传递携手战“疫”的决心和信心。中国在自身与疫魔倾力作战的同时,也向其他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疫情没有国界,人间自有真情。中国人民不会忘记,在抗击疫情最困难的时候,国际社会为中国提供了宝贵的政治支持和医疗物资捐助。随着中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中国在继续做好国内疫情防控的同时,也一直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向有需要的国家提供援助。

为促进世界各国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方面的经验交流,人民卫生出版社与中华预防医学会展开合作,组织专家对新冠肺炎防控和诊疗方案进行编译出版,于3月1日推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和诊疗指南(英文版)》一书,供各国读者免费在线阅读。

中医“出海”广济天下

一部中华民族的历史,也是一部战“疫”史。每一次瘟疫的到来,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中医药,总能“扶正祛邪”。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的结晶。中医药副作用小,疗效好,价格便宜,在疾病预防、治疗、康复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受到许多国家民众广泛认可。中医,还有藏医、蒙医、苗医、瑶医……都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历史上,中国人民依靠中医药治疗了很多疫病。仅新中国成立后就有多次: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治疗乙型脑炎,上世纪90年代治疗出血热,2003年抗击非典……中医药都功不可没。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卫生部疾控组顾问、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说:“17年前,中医药就在抗击非典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让全世界认识到了中医药的作用与力量。在此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中医防治疫情则从参与者变成了主力军。”

中国第二批赴意大利抗疫医疗专家组一行12人中,中医专家尤其引人注目。这是中国首次派出有中医的医疗专家组,驰援海外战“疫”。

作为专家组成员之一的浙江省中医院副院长、呼吸内科主任中医师杨珺超表示,向意大利介绍中医抗疫经验一是介绍治疗新冠肺炎的中医方案和在中国的疗效,共享临床思路;二是介绍中医和中医药的理论体系,增进意大利民众对中医的科学认识;三是考察意大利疫情实际发展状况,为当地社会和华侨华人提供诊疗建议。

中医药“出海”援助顺应了国际疫情防控需要。“中医治疗新冠肺炎的经验,应该是中国方案里的一大亮点。”张伯礼透露,韩国、日本、意大利部分科研院校已经来信,希望中国分享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经验,分享中医药使用的经验,并请求援助中成药。

“医疗战‘疫的‘中国方案归纳10个字就是: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3月17日,在海外江苏之友中医惠侨基地———江苏省中医院互联网医院与德国中医学会进行的跨洋“云”连线上,江苏省中医院党委书记方祝元对着镜头,向海外传授中国战“疫”经验。

海外江苏之友中医惠侨基地由江苏省侨办、江苏省中医院联合成立,是全国首个中医惠侨基地。自2018年3月“云诊室”启用后,已与16个国家和地区的海外医疗机构开展远程医疗合作、远程教学,开出了百余张“跨洋”中医“处方”。

方祝元在“云”连线中分享了治疗经验。他说,中医讲究“治未病”,即未病先防、既病防变、已变防衰。在此次中医战“疫”实践中,未病先防环节,有艾草熏蒸、中医香囊;既病防变阶段,有各种防治制剂“上架”;已变防衰环节,有降低死亡率等有效治疗手段。在危重症抢救过程中,常规西医手段给氧、抗病毒、生命支持一样不少,如果加上中医药治疗,病死率会显著下降;太极拳、八段锦等中医功法,对患者的加速康复大有裨益。在武汉江夏方舱医院,国家中医医疗队教患者打太极拳,练八段锦,还编了气功三十六式改善肺功能,缓解患者紧张焦虑情绪,效果明显。

视频连线过程中,江苏省中医界的专家、教授还介绍了中医防护疫情的经验和中医药方剂研制情况;对国家第7版《新冠肺炎诊疗方案》进行详细解读;中医药膳如何根据体质协同居家抗疫;江苏省中医院两款制剂“羌藿祛湿清瘟合剂”和“芪参固表颗粒”在新冠肺炎防治中的作用。

当前,疫情在全球肆虐,防疫中药成为多国抢手货,中医药在世界的认可度与知名度普遍提高。

疫情蔓延时期,匈牙利东方国药集团董事长陈震和当地华人志愿者在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八区“欧洲广场商贸中心”内和十区“唐人街商贸中心”和和美食中餐厅,用大锅熬煮防疫中医药茶———“化湿防瘟饮”,免费赠送给当地市民。

“来领中医药茶的人太多了,每天都排大长队!不止有华人,还有很多当地人,带着保温杯和保温壶,装中药茶回家给家人喝。”一边免费赠药,一边赶制药材,陈震忙得不可开交。

在北美,加拿大安大略中医学院院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副主席吴滨江明显感觉,最近,当地人对中医药的需求增多了。“很多人到我診所开防疫中药,一开就是20包、30包。中药要卖断货了。”

在美国,据外媒报道,自2月以来,不少地区用于缓解流感症状以及增强免疫力的中药订单数量几乎翻了一番,纽约民众甚至开始抢购中药。板蓝根、金银花等中药已出现脱销现象,部分中草药一货难求,价格飞涨。

全球战“疫”,中医大有可为。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这道人类共同考题,疗效是最佳答案。中医“出海”,和西医强强联合,势必为世界彻底战胜疫情注入一剂“强心针”。

华侨华人传递爱心

疫情不分国界,面对疫情,人类命运与共。

当前,在各国抗击疫情的战场上,活跃着华侨华人的身影。捐赠物资、分享经验、呼吁团结……他们与当地民众携手战“疫”,书写着人间大爱。

医用外科口罩2000个、防护服2000套、防护手套7万双……3月19日一大早,加拿大多伦多华人团体联合总会主席翁国宁就开始了清点准备工作。这是由多伦多华联总会捐给加拿大北约克总医院的一批医疗物资。

3月初,随着加拿大疫情形势渐趋严峻,翁国宁发起“保加(家)为国”行动,呼吁华人社区向加拿大抗疫前线捐款捐物,帮助当地民众共渡难关。

此后,翁国宁带领侨团成员,连续3天向加拿大5家医院捐出多批医疗物资。“希望和加拿大各族裔的朋友们携起手来,一起抗击新冠病毒。”

当海外疫情拉响警报,刚刚在祖(籍)国战“疫”中冲锋在前的海外华侨华人,又迅速投入支援所在国抗击疫情的战斗中。

“Forza Italia! Ce la faremo!”在意大利,金砖投资集团董事长孙运之塞给邻居的“爱心信封”上,用意语写着这样一句话。信封中,装着他送给邻居们的口罩。

作为意大利国际广播传媒责任有限公司监管运营人,孙运之还用手中的笔和镜头,记录下一幕幕暖心的画面:在意大利疫情“重灾区”伦巴第大区,华侨华人捐赠的10万个口罩将陆续快递至大区卫生厅防疫应急中心及医院;一位老侨领不辞辛苦,多次为当地两家医院的医护人员准备“爱心午餐”;在一个侨胞募捐微信群里,大家慷慨解囊,“红包像下雨一样”……

不久前,西班牙华侨华人协会主席陈建新联合其他侨胞,为马德里6家医院捐赠了防护服,还向部分医院和警局捐赠了口罩、防护服、护目镜、酒精洗手液等医疗防护物资。“所有的物资均由旅西侨胞筹集,大家没日没夜地忙碌,打通绿色通道驰援西班牙。”陈建新说,“当地有需要,我们就捐!有时候具体数目都来不及统计。”

在全球共同战“疫”的当下,这样的故事正在多个国家和地区上演———

澳中商业峰会主席杨东东成立了澳中友好慈善协会,动员侨胞们捐款捐物,帮助澳大利亚民众战“疫”;科特迪瓦华人华侨联合总会发起“科特迪瓦抗疫公益捐款”活动,4天时间内筹集了4540万西非法郎(约合53万元人民币)和5700元人民币,用于帮助当地购买防疫物资;南非中资企业和华侨华人向南非政府捐赠300万兰特(约合120.5万元人民币),支援当地抗击疫情;希腊华侨华人总商会与北京温州企业商会共同发起“驰援希腊”捐赠行动,筹集12万个口罩,2000副护目镜运抵雅典;巴基斯坦华侨华人向伊斯兰堡市政府捐赠了2万个口罩……

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等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需要全人类的集体智慧和协作,凸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性。”最早提出“全球化”概念的学者之一、英国社会科学院院士马丁·阿尔布劳发出呼吁。

“这次疫情‘大流行让人们认识到,经济全球化使各国之间的人员往来、经贸关系都非常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人类处于命运共同体之中,没有一个国家可以脱离于整个‘地球村的运转。”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副教授赵柯说。

“中方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不仅全力维护本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而且为维护世界公共卫生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中国政府始终本着公开、透明、负责任的态度及时通报疫情信息,积极回应各方关切,加强同国际社会合作”……战“疫”时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国际合作”成为中国元首外交的高频词。

3月26日,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应对新冠肺炎特别峰会上,习主席呼吁:“当前,国际社会最需要的是坚定信心、齐心协力、团结应对,全面加强国际合作,凝聚起战胜疫情强大合力,携手赢得这场人类同重大传染性疾病的斗争。”

疫情发生以来,习主席时刻关注国内外疫情形势,高度重视抗疫国际合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频频开展元首外交,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高度,亲自推动疫情防控国际合作。

从分享防疫信息经验到开展药物疫苗研发合作,从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到提供尽可能多的物资保障,从支持国际组织发挥应有作用到打造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从完善全球卫生治理到确保全球产业链开放、稳定、安全……战“疫”期间,习主席利用各种场合向世界阐明积极参与全球抗疫的中国立场,发出凝聚全球战“疫”强大合力的中国倡议。

“中方愿向非洲国家进一步提供急需的包括检测试剂在内的医疗物资”,“将急意方之所急,向意方增派医疗专家组”,“中方愿同埃方及时分享疫情信息、防控救治经验、医疗研究成果,提供医疗物资”,“中方愿向巴方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为防止疫情在世界范围扩散贡献力量”……在习主席同外国领导人交往互动中,温暖真挚的中国情谊传向四方。

法国巴黎第八大学教授皮埃尔·皮卡尔认为:“各国民众、医务人员和科研人员面对疫情所展现出的团结与协作,体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已深入人心。”

这场全球公共卫生危机,既是对国际合作的考验,也是对大国担当的检验。中国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高度积极开展疫情防控国际合作,为人类社会共迎挑战发挥重要引领作用。

在全球共同抗击疫情的斗争中,中國以实际行动给出了这样的答案:那就是“守望相助、同舟共济”。

猜你喜欢
中医药肺炎医疗
来势汹汹的肺炎
医疗垃圾包括哪些?医疗垃圾运到哪里,如何处置?
一分钟了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
ГОРОДА-ПОБРАТИМЫ ПОМОГАЮТ ХАРБИНУ В БЕДЕ俄友好城市向哈尔滨捐赠医疗物资
My Heroes
看,这个肺炎最大“祸因”
中医药走遍全球再迎变革
首部中医药综合性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诞生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屠呦呦获奖向世界证明中医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