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科研育人探析

2020-04-22 20:37高玄
科教导刊 2020年1期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

高玄

摘 要 新时代高校深入开展和实施科研育人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是高校实现“立德树人”总任务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是高校在新时代改革创新发展的内在要求,是营造良好科研风气的题中应有之义,是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高校科研育人的主要内容包括,培养学生高尚的爱国主义理想,培养学生的求实创新精神,培养学生严谨的科研素养,提升学生明辨真伪的能力。

关键词 高校 科研育人 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20.01.002

Abstract In the new era, it has great significance and value for universities to carry out education by scientific research. It is an important means and way for universities to realize the general task of "morality education". It is an inherent requirement for the reform,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era. It is an essential part of creating a scientific research atmosphere and also an important part of implementing quality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The main contents of education by using scientific research in universities include: cultivating students' noble patriotic ideals, realistic and innovative spirit, rigorous scientific literacy, and improving their ability to distinguish between truth and falsehood.

Keywords university; education by scientific research; university students

科研育人是新时代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世界一流学科(以下简称“双一流”)的内在要求和本质特征,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必然选择。新时代高校深入开展和实施科研育人,是走“内涵式发展道路”的必由之路。“要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力争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的重大突破。”[1]也必须依靠高校科研育人工作的内生性增长。

1 高校科研育人的重要意义和价值

科研育人是高校实现“立德树人”总任务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是高校在新时代改革创新发展的内在要求,是营造良好科研风气的题中应有之义,是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1)高校科研育人是新时代高校改革创新发展的内在要求。“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2]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新时代高校发展的内在要求。一方面,在新时代,我国建设“双一流”必须走改革创新发展的道路。另一方面,当今世界处在大发展、大调整、大变革时期,我国的综合国力日益提升,要在2035年躋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基本实现现代化,到二十世纪中叶迈入中等发达国家行列。综合国力的竞争和国家的强大必须依靠大量的创新型人才和创新精神。创新型人才是新时代改革创新发展的关键所在。

无论建设“双一流”还是培养创新型人才和创新精神,都离不开高校科研育人。一方面,“双一流”建设离不开高校科研育人。高校科研育人能力不仅是“双一流”建设的评价指标,而且是“双一流”学校的内在核心素养。另一方面,高校科研育人是培养创新型人才和创新精神的重要渠道,为国家供给和储备人才资源,提高国家战略定力。

(2)高校科研育人是营造良好科研风气的题中应有之义。科研风气大体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科研导向,在科研过程中是否注重科研的含金量,是否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有益作为评价标准;二是科研人员的精神面貌,在科研过程中是否有积极向上、锐意进取的科研态度。一所高校科研风气往往影响着整个学校的整体风气。科研风气与科研事业,一兴俱兴,一荣俱荣,一衰俱衰,相辅相成,相互影响。但是,在实际的科研过程中,由于制度设计不合理、评价导向不科学、科研道德约束力不强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部分科研工作者在科研活动中,做不到以科研精神涵养科研风气,反而频频触犯学术不端的底线,对整个科研风气,甚至是社会风气都造成严重的损害。“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树立良好学术道德”。[3]广大青年学生是引领科研风气的新生力量。在校期间,让学生参与到科研活动中,并通过科研育人培育学生坚持正确的科研导向,积极的科研精神,弘扬风清气正的科研风气恰如其分。总之,高校科研育人是营造良好科研风气的题中应有之义。

(3)高校科研育人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高校科研育人与素质教育的要求具有内在统一性。素质教育是民族和社会进步的基础。高校素质教育的内涵就要培养学生具有完整的人格和独立的个性,以提升全民族的素质。高校科研育人在于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思维能力。学生参与科研活动,不仅会培养完整的人格和独立的个性,使学生成为一个完整的人,而且能够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一丝不苟的科研精神,使学生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在宏观层面,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曾经提出“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具体举措,其中包括“科研育人”。[4]教育部发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2017年12月),规定基本任务之一就是构建“科研育人质量体系”。在中观层面,学校通过各种各样的制度性安排,鼓励学生参与到科研活动中,例如:参加老师的课题组、针对学生的课题基金、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等等。在微观层面,研究生已经深度地参与到科研中,即为研究生的培养提供了重要支撑,也为研究生毕业之后走向新岗位的奠定了基础。通过参与科研活动,学生提高了科研能力,培养了初步的科研素养,提高了综合素质。质言之,高校科研育人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新时代的奋斗者”的重要手段。

2 高校科研育人的主要内容

2.1 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理想

高校科研育人可以培养学生掌握科研方法、提升科研能力、锻炼科研素养,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争做新时代的奋斗者,以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己任。在高校科研育人过程中,引导学生把个人的人生理想、人生追求,融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投入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实现“大我”的过程中完成“小我”。

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有国籍。大学生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一定要树立远大的爱国主义情怀,继承和发扬革命精神,既要掌握先进的文化知识,还要扎根祖国,实现科研论文和科学技术转化为国所用、为民所用,自觉地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到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去。

2.2 培养学生的求实创新精神

一方面,应认识到人类社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互联网文明时代。知识创新速度越来越快,新知识的传播速度也越来越快,人类社会进入“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也是“知本家”的时代,一切以“知识”为根源。另一方面,应认识到中国已经进入新时代。现代社会,科技革命和产业改革不断孕育,新的知识增长点不断涌现,我国从“跟跑”到“并跑”,现在正处在努力“领跑”的阶段。而且,中国不同于西方,西方是“串联式”的发展过程,中国是“并联式”的发展道路,因此,在各个领域、各个层面都面临取得新突破的可能性。对于整个科学界而言,都是极大的时代机遇。

高校科研育人培养学生求实创新精神,就是要引导学生认识新时代、投身新时代,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发现新问题、筛选新问题、研究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科学研究作为一种高度的创造性活动,高校在培养学生求实创新精神时,一方面要鼓励和锻炼学生敢于探索未知领域,同时要深刻理解中国的变化只能从中国自身的内在生成性阐发,而不能从西方的理论去“生搬硬套”;另一方面要善于运用唯物辩证法,突破陈规、选准方向,正确把握新时代发展的脉搏。

2.3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研素养

科学研究需要实打实的真功夫,来不得半点虚假。科研工作者要具有严谨的科研素养,既要有“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的毅力,又要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的严谨态度。

在做高校科研育人工作时,要结合学生参与的科研工作,深化科研活动的体验,引导学生在科研过程中形成严谨的态度和“甘坐冷板凳”的毅力。中国知识分子历来有淡泊名利、求真务实的传统,但是近年来也有一些不良风气的形成,表现为急功近利、好高骛远、贪功求名,甚至在一些高等学府和科研院所都发生了学术不端行为。当代青年大学生在初入科研殿堂时,一方面一定要养成严谨的科研素养,避免庸俗化、低俗化、功利化的科研态度。从而在自己研究的领域内深入挖掘,寻求突破。另一方面,要尊重他人的科研成果。任何人的科研成果都是在借鉴和吸收了他人的科研成果基础上的突破和创新,所以,只有正视、尊重他人的科研成果,才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有所建树。

2.4 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开拓精神

一方面,科研活动具有创造性和探索性特点。科学研究以客观规律为对象,以改造世界为目的,在秉承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形成新的知识和理念,故而具有创造性。同时,科学研究是对未知世界的探究,探究人类尚未(完全)认识的领域,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因此具有探索性。另一方面,科研活动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科研能力的提升需要長时间的磨练和积累;科学实验需要千百次的重复,最终可能得不到想要的结果。

在高校科研育人工作中,要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开拓精神。面对未知领域,要有“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千帆竟发,勇进者胜”的精神意志,勇于奋发向上,争做新时代的弄潮儿;面对科研活动的长期性和复杂性,要具有攻坚克难、时不我待、愈挫愈勇的拼搏意志,勇于知难而上、知难而进,在科研领域的最前沿争得一席之地。

2.5 培养学生明辨真伪的能力

当代大学生出生和成长在物质相对充裕的和平时代,思维敏捷,善于思考,愿意积极主动接受新事物。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新媒体异军突起,成为和传统媒体并驾齐驱的信息传播工具和手段,甚至在青少年的群体中,主要依靠新媒体获得各种信息。广大青年大学也善于利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获得新知识。他们的思想状况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对国民、民族有较高的认同感。但不可否认,在大学生群体中也有一部分人受国外文化、思潮的渗透和冲击,存在政治信仰不坚定、理想信念缺失、价值观扭曲等问题,表现为盲目指责、不分是非、偏听偏信、人云亦云,既缺乏求证精神,有缺乏求证能力。

在做高校科研育人工作时,应结合大学生的思想现状,全面培养学生的科研精神、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提高学生明辨真伪的能力。对于一些国外文化思想和思潮,要认清楚其本质,锻炼独立思考的能力,保持理性思维,拒绝盲目和冲动。高校科研育人就是通过让学生参与科研活动,锻炼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甄别一切迷信愚昧偏颇的现象和行为,用科学精神、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认识世界、改变世界。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地方新建本科高校科研育人的实现路径和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18SJSZ587]”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2018年5月2日.

[2] 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2013年5月4日.

[3] 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16年5月21日.

[4] 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政政治工作的意见.2017年2月.

猜你喜欢
高校大学生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