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学改革的认识

2020-04-22 20:35王林盛峥蔡嵩翁利斌杜全成
课程教育研究 2020年1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教学改革课程

王林 盛峥 蔡嵩 翁利斌 杜全成

【摘要】新形势下的人才培养提出了紧贴岗位的需求,因此,课程教学必须突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着眼于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这是课程教学改革的根本动力。因此,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内,教员把丰富的课程内容讲透,学生对理论性内容理解透、对应用方法吃透,是课程教学改革需要直面解决的核心问题。

【关键词】课程  教学改革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01-0003-01

一、引言

课程的教学改革设计理念是:强化应用,助学生提升能力;着眼发展,助学生拓视野。具体思路是:基于SPOC平台,探讨建立以课堂教学为主体,自学、拓展、练习、测试、讨论等多维度课下学习为辅助手段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提高课程教学效率,提升课程学习效果,培养学生。

二、相关措施

根据教改设计理念,课程的教学教改围绕“应用与拓展”,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方面展开。

(一)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安排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删减基础、强化应用、着眼发展。

1.删减基础。同时根据学生的特点及新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一些基础性内容被删减或调整。

2.强化应用。考虑到本科专业学生的第一任职岗位的具体需求。

3.着眼发展。利用SPOC平台,添加了较为丰富的课后阅读材料,并提供了一些相关网络资源,通过这些课外的阅读,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各类应用有所了解,拓宽了视野,为今后工作做了有益的积累。

(二)教学方法

目前的教学方法手段很多,传统的讲授式、案例式、问题探究式、研讨式、实践式等等,不同的教学方法适用不同的教学内容,无论是选用哪种教学方法,都是让教学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让学生的综合素质或能力得以提高。对一门课程而言,其常常包含了理论性内容、应用性内容、实践性内容等多个方面,因此,课程教学往往是对多种教學方法的综合运用。

课程内容非常丰富,由于课时的限制,针对学生特点对课程内容进行了精简。本次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是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分析应用能力,其次是拓展对专业知识应用的视野。在教学方法上,选择以课堂讲授为主体,基于SPOC平台的预学、测试、拓展等多维度课下学习为辅助手段的教学模式。课堂讲授突破了以往传统的教员单向灌输式,采用“4+1”的课堂讲授模式,“4”即问题引导、理论精讲、教员释疑、学生讲解等四个环节融合于课堂讲授中。

(三)综合运用

本次课程教学改革充分利用SPOC平台,建设了丰富的在线教学资源,包括微课、视频、专业知识实例、试题试卷、拓展材料等等,这些资源为课程教学改革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此外,SPOC平台也为在线跟踪学生的平时学习状况,更客观地评估学生的学习过程提供了较为可靠的依据。因此,本次课程教学改革对考核方式也进行了改变,课程综合成绩由期末考试占50%、平时成绩占50%构成。平时成绩由平时作业成绩、在线测试(专业知识应用案例分析)成绩、预学情况、课堂表现和参与度等几项构成,参与度则包括了在线提问与发帖、在线学习时长等。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跟踪和评估考核,有效促进了学生平时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促进了学生积极的思维。

三、教学改革效果

通过教学内容调整,强化了专业知识分析基本方法的应用,使学生掌握的知识能更好地适应未来岗位工作需要;通过教学与学习方式的改革,运用课前预学与测试、课堂讲授与释疑、课后巩固与拓展的方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升了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拓展了学生关于专业知识应用的视野,这些将更好地增强学生今后岗位工作和学习的专业素养,为成为适应新形势需求的新型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教改特色

通过课程的教学改革的实施,建立了基于SPOC平台,以课堂教学为主体,多维度课下学习为辅助手段的教学模式,营建了一种多元、自主且活跃的教与学的氛围,培养了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分析应用能力,拓展了学生对专业知识应用的视野。

课程教学改革具有以下特色:

(一)培养目标明确

根据课程特点、学生特点及人才培养的需求,确立了明确的课程教学改革目标:即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云图分析能力,拓展学生对专业知识应用的视野。

(二)教学内容更贴近人才培养需求

由于学时的压缩和紧贴岗位需求的人才培养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了基于“删减基础,强化应用,着眼发展”理念的精简和调整。

(三)全面培养学生能力素质

通过课前预学与测试、课堂问题引导与释疑、“今日专业知识热点”分析与讲解、在线测试、课后一练与拓展、课后提问与发帖等多种形式的教与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其学习主动性,有效提高了学生问题分析与知识应用能力,对学生的多方面素质提升有积极的影响。

作者简介:

王林(1980.8-),男,汉族,山东栖霞人,本科学历,工程师,研究方向:海洋水文气象保障。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教学改革课程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