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2020-04-22 20:35陈妹芳
课程教育研究 2020年1期
关键词:初中作文教学设计

陈妹芳

【摘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若想实现作文的具体化教学,作文教学设计就要从生活出发,并逐渐向课外知识延伸,作文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在初中语文试卷当中作文占据了较大的比重,对于学生文学素养的提升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学生作文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出学生语文学习的综合素养,在传统作文教学中存在过于范围化、抽象化、枯燥化的问题。本篇文章分析了初中作文教学具体化教学存在的弊端,并提出了相应的具体化教学的主要策略。

【关键词】初中作文  教学设计  具体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01-0076-02

引言

现阶段初中语文写作教学中导致作文不能具体化开展的原因主要有:学生缺乏社会经验、教师错误的引导方式、学生写作兴趣不高,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作文教学时要不断丰富课堂写作形式,增加学生社会实践,基于课外阅读基础上开展作文具体化教学,丰富教学形式指导学生掌握多种写作手法。

一、现阶段初中作文具体化教学存在的弊端

若想開展初中作文具体化教学,在教学方案设计前要准确的分析出现阶段学生的不足之处,以及需要克服的问题,只有制定出了更具针对化的写作教学方案,学生才能具备有清晰、灵活的思维,知道在写作过程中自己需要怎样做。现阶段学生在作文方面存有如下几个弊端:

(一)学生缺乏生活实践

学生不喜欢作文,最主要的原因是缺乏生活实践。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就是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写好作文,就必须从生活中索取素材。然而对于现在的初中生而言,他们熟悉的素材无非是校园、家庭和极少的社会生活经历。缺失了生活经验,学生能写的东西很少,来来去去总是那么几个人和几件事。文学是生活的艺术,没有生活素材,没有对自身生活的深刻认识和感悟,写出来的文章自然肤浅、空洞,缺少生活的智慧和情趣。

(二)错误的引导方式导致学生不良情绪的产生

随着初中课程内容与任务量的增加,导致许多学生出现了应付写作现象的出现,甚至是有的学生产生了厌倦、畏惧的不良情绪,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作文课程都难以顺利进行,更不要说具体化写作教学的开展。受到课程时间的限制教师进行讲评时也较为草率,讲评时不能带有针对性的解决学生写作时出现的问题,久而久之学生的写作水平不但得不到提高,兴趣也会逐渐降低直至排斥写作。

二、初中作文具体化教学的主要策略

(一)增加学生实践,帮助作文的具体化教学

写作就是对生活中的人或事进行更加深层次的描述与加工,作文具体化教学的开展就是帮助学生对生活中的人或事进行更为高层次的描述,写作是一个积累再创造的过程,有些学生不知如何下笔感觉无话可说。这是由于学生大部分时间处于校园中缺乏生活与社会经验,写作时学生缺乏情感内容空洞,再加上学生不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为了凑够字数而堆砌内容。因此在初中作文具体化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逐渐引导学生积累素材、增加生活实践,让学生从实践出发感受自然、感悟生活。

例如一次课堂写作中是关于季节景色的作文,由于学生缺乏生活经验,所以在课堂第一次写作时只能泛泛而谈,难以准确化、细腻化、具体化的描述季节与景色。针对此种情况教师在春天可以带领走出校园领略大自然的风采,感受春天的盎然的景色,在柳树发芽、万物复苏的季节让学生感受生物的生长,让学生听到鸟叫、闻到花香、看到绿叶、摸到柳枝。通过视觉、听觉、嗅觉等感官器官的实际观察与感受,在学生内心会形成美好的画面,写作过程中再用语言的形式将画面描述出来为文章增添亮点,真正实现具体化的作文教学模式。

(二)基于课外阅读,促进作文的具体化教学

对于初中生而言自身缺乏文学素养,对于知识储备较低缺乏生活阅历的学生群体,唯有不断增加自身的课外阅读量,夯实自身语言、文学的储备,才能在日后作文具体化教学当中写出优秀的文章。因此语文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养成阅读的好习惯,开拓视野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良好写作习惯。

例如,在进行“我心中的那个人”命题作文教学时,学生描写人物时总是直观性的仅仅对外貌、年龄、履历进行描写,针对此种现象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一起回忆一下文学作品中哪些对人物的外貌描写令人印象深刻,学生交流讨论过后教师多媒体展示人物外貌描写的范例:(1)祥林嫂:头发花白,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2)孔乙己: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带一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胡子。(3)高尔基《童年》我们来了不久,在厨房里吃饭的时候,就爆发了一场争吵:两个舅舅忽的一声站起来,把身子探过桌子,冲着外祖父大叫大吼,像狗似的冤屈地龇着牙,哆嗦着。通过课外阅读的典型案例让学生分小组交流讨论写作特点,小组讨论中学生你一言我一语学习兴趣高涨。最终通过全体同学的努力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要抓住最能反映人物性格特征的点。(2)捕捉最能表现人物内心情感与个性特征的瞬间画面。(3)不要面面俱到,要详略得当。(4)善用修辞,显性格和情感等等。

(三)多种写法指导,实现作文的具体化教学

在新课改的教学背景下,教师已由原本的课堂的主宰者转变为了组织者、引导者,而在写作探究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就要将自己所扮演的教学角色的价值充分发挥出来,引导学生探求更多的写作手法。

例如让学生描写冬季飘雪的片段,一部分学生写到:雪花漫天飞舞将城市装扮为白色,这样既没有韵味也不能体现出飘雪的美处,教师可以向学生出示诗人李白写的: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学生体会过后感觉富有浓厚的韵味。此时教师告知学生这是因为他运用了比喻、夸张的手法,描写了北方大雪漫天飞舞的奇丽景象,学生恍然大悟,之后在写作过程中也能运用多种修辞手法进行写作。

又如正侧结合的写作手法,学生在作文中往往会忽视侧面描写。教师可以借助一些带有代表性的文章帮助学生理解,如《口技》中三次宾客反映的描写引导学生认识到作者通过描写众人的反应来表现口技人的高超技艺。《在烈日和暴雨下》看看作者是如何描写烈日和暴雨的。然后引领学生总结侧面描写的特点:侧面描写是指对描写的对象,不做正面的描绘,而从其他人物、事物的描绘、渲染中,烘托描写的对象,从而获得独特艺术效果的方法。

再如文章中的描写有静态的也有动态的,二者相结合,才能使我们所描写的对象摇曳生姿、形神毕肖。对此教师要引导学生采用动静结合的方式,如写盛开的花朵时,可以这样写到:金铃子、野茉莉散发着一阵一阵的清香,粉蝶儿、黄蝴蝶乱飞。忽上,忽下。忽起,忽落……在具体作文中还可指导学生化静为动或化动为静;以动衬静。

为了指导学生掌握更多写作技巧,教师还可从更多角度引导学生写作,如多种感官的描绘,对比衬托、虚实结合的写法等都可在作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具体运用。

(四)丰富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写作的自主性

写作具体化教学的基础就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興趣,只有学生拥有了足够的兴趣才会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当中来。因此在作文具体化教学过程中可以丰富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生写作的自主性,让学生认识到写作是自我表达、记录现实的一种重要方式,是与世界交流的一种手段,要鼓励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意愿。

例如在作文具体化教学中可以采用同伴评价的方式,让学生之间进行作业的互换,给成绩、写评语、交流经验,让班级当中的每一位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活动过程来,互评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也是互相激励的过程,学生还能从其他同学的作文中获取更多的写作技巧。

又如可以引导学生每日书写班级日志,班级当中的每一名学生负责一天的班级日志,依据自身写作水平将班级当中的大小事宜记录下来,不要限制字数,可以是一句话也可以是一段话,给予学生充足的写作空间。每当班级学生轮流一遍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们自主传阅日志本,浏览这一期间内班级发生的事,在传阅过程中学生可以看到别人日志书写的特点,为了使自己的日志更加突出,学生会下更多的功夫在写作上面,日积月累下来学生的写作兴趣与写作能力都得到了提升。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传统初中语文作文教学中存在的知识积累不足、积极性不高的问题,阻碍了作文具体化教学的进程,基于此中情况下所想实现作文具体化教学质量的提升,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丰富化的作文教学手段,不断增强学生写作兴趣与积极性,在初中作文具体化教学中最大限度的增强学生的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孙世莲.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困境分析及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17(52):78-79.

[2]武玉龙,张丽萍.初中语文作文有效教学探微[J].现代教育科学,2013(02):168-169+165.

[3]贾爱萍.初中作文教学的误区分析与对策研究[J].文教资料,2012(36):152-154.

[4]李粤梅.新课标下要树立初中作文教学的课程意识[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10(08):14-16.

猜你喜欢
初中作文教学设计
初中作文教学的思维拓展与创新分析
浅谈初中作文教学的几个基本原则
漫谈初中作文教学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案例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