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班风和学风建设的有效途径分析

2020-04-22 20:35张慧敏
课程教育研究 2020年1期
关键词:学风建设有效途径

【摘要】建设优良的班风、学风,对促进学生学习成绩提升以及未来发展均存在积极影响。本文首先围绕建设班风、学风的重要性进行简要探讨,随后,针对一些有效的良好班风及学风建设途径开展详细分析,希望可以为有关研究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为推进我国教育事业的良好发展进程做出一些贡献。

【关键词】班風  学风建设  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01-0212-02

引言

班风主要指一个班集体中所有学生的风貌,学风则为一个班集体的灵魂,优良的班风和学风,可对提升学生学习质量起到积极影响,对促进各环节教学的实效性提升也具有积极意义。基于此,探寻出多种有效的良好班风、学风建设途径至关重要。

一、建设班风及学风的意义分析

班风是一个班集体的风气,可将班集体中各成员的精神风貌较为具体的反映出来,针对班级建设而言存在关键的导向性作用。开展优良的班风建设操作,有助于促进班集体中师生及生生的和谐关系,在班级中建设一种文明守纪、积极进取的氛围,使得班集体中的各成员更好的维护班级荣誉、规范自身行为。学风主要包含两个方面,其一为学生思想道德及行为;其二指学校的治学原则及精神,开展高质量的学风建设操作,能够为青少年学生的成长及发展提供正确引导,对培养其综合素质存在重要意义[1]。

二、良好班风和学风建设的有效途径

(一)注重开展赏识教育

某知名教育家曾指出:想要最大化的挖掘一个人的潜能,就需要对其进行赞赏和鼓励。具体开展各环节班级管理操作时,教师可将该理念和实际工作加以有效融合,有助于促进班风及学风建设的整体质量提升。

具体而言,想要促进教学质量提升,教师应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及生理变化提起较高关注,针对一些对学习持有厌恶心理的学生,应深入调查及分析其出现此类心理的原因。导致学生厌学的因素较多,包括想念亲人、无法和同学良好相处、学习成绩始终没有明显提高等。针对这些情况,教师要使学生做到乐学、想学,理应重视对其予以赏识。某作家曾指出:给予孩子一点赞扬,比对其进行很多批评更容易达成教育目的。由此可见,予以学生赞美和鼓励,有助于促进教育质量提升[2]。

同时,当今学生的思维活跃性相对较高,易对新鲜事物产生好奇,但由于其尚无法做到有效的明辨是非,导致其时常会做出一些违反规定的行为。针对此类情况,教师需要秉持着理解的心态,对其进行引导和纠正,宽容学生所犯的错误,并深入探究其出现错误的原因,以对其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引导其掌握辨别是非的能力,充分体会到来自教师的尊重,真正认同教师给出的意见,从根本上改变自身错误行为。

(二)重视提拔班级优秀人才

想要开展高实效性的班风和学风建设,单纯依靠教师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需要和学生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基于此,教师应注重提拔班级中优秀的人才,任命其为班级干部,并对其进行明确的职责划分,有助于更顺利、有效的开展各环节工作。当然,开展高质量的班干部任命操作也并非易事,需要对多种因素加以充分考量。其中,可经由自荐以及民主选举等方式,参考班集体中各成员的意见开展班干部的选举操作。

通过这种方式择选出的班干部,不仅可以成为教师的得力助手,在管理班集体的过程中也可以良好的发挥自身作用。在班干部择选完成以后,教师应做到放手,以促使其充分发挥自身实效性,对锻炼其自身,以及提升班级整体成员的自觉性均存在积极影响。同时,教师需要定期与班干部共同探讨其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引导其掌握管理班级的有效手段,促使其可以在不断的实践和锻炼中取得良好发展。

(三)对后进生开展针对性教育

积极转化后进生对促进班风、学风建设的整体质量提升具有重要影响。后进生主要指一些纪律表现较差、学习成绩较低的学生,此类学生常由于表现不好,被当作班级的“累赘”,对其提起高度重视,并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操作,进而达到规范其行为、提高其成绩的目的,有助于推进良好班风、学风的高效建设进程。

其中,可经由和后进生谈心,积极组织多元化集体活动的方式,激发其上进心,使其形成班级主人意识,摒弃消极度日的念头,积极学习和生活。同时,基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教师无法时刻跟随在后进生身边纠正其行为及思想,所以,还需要倡导其他学生积极帮助后进生,有助于提升转化后进生的实效性。

结束语

综上所述,班风及学风建设本身具有较高的复杂性和较大的难度,因此,班集体的管理及组织人员,理应积极探寻和利用多种有效手段,以充分发挥各环节班风、学风建设实效性为目标,开展相关各环节工作,有助于在促进整体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同时,有效促进学生未来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林,郭衍,张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独立学院精神文化建设探析——以吉首大学张家界学院为例[J].才智,2018(32):190.

[2]姚振瑀,陈卓,陈会军.以班集体建设为抓手  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N+1=1”群体效应下大学生班级管理与班风建设的创新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8(13):9-11.

作者简介:

张慧敏(1984年6月-),女,甘肃人,汉族,本科学历,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完美班级建设。

猜你喜欢
学风建设有效途径
关于民办独立院校学风建设的思考
论大学生学风建设的途径
国际法务会计应用现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