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规模绿化全川行动2019年开展情况及2020年打算

2020-04-23 08:46省绿化委员会副主任省林业和草原局局长刘宏葆
绿色天府 2020年3期
关键词:植树绿化森林

省绿化委员会副主任、省林业和草原局局长 刘宏葆

2019年,省绿委成员单位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和省绿化委员会第23次全体会议精神,深入推进大规模绿化全川行动,圆满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全年完成营造林938万亩,为省政府下达目标任务的117%;全省森林覆盖率达39.6%,草原综合植被盖度达85.6%。

聚焦年度行动目标 大力推进造林绿化

一是营林造林稳步推进。坚持大工程带动大治理,持续推进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等重点工程实施。完成天然林保护二期工程公益林建设58万亩、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16.6万亩、造林绿化专项项目47万亩、国家储备林基地2万亩,组织实施森林质量提升超过90万亩,抚育中幼林308万亩。实施碳汇造林9.86万亩、森林经营639万亩。

二是义务植树深入开展。与成都市联合开展党政军领导义务植树活动,清华书记、尹力省长等领导亲自参加。启动龙泉山“包山头”义务植树活动,省委省政府召开动员会和启动会,印发三年总体方案和2019年实施方案,年度履责单位188家,履责人数超过14万人,累计捐款1423万元,完成义务植树面积6000亩,是近年来我省义务植树造林规模最大、参与职工最多的一次,社会反响良好。创新义务植树机制,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南河国家湿地公园被国家林草局命名为全国首批“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基地。全省参加义务植树3362万人次,完成义务植树1.28亿株。

三是脆弱区生态修复持续加力。省发改委、水利厅、自然资源厅、省林草局制定印发《四川省长江两岸绿化造林实施方案(2019-2025年)》,系统谋划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生态整治修复,年度完成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营造林167.8万亩。安排省级财政资金7500万元,治理干旱河谷近4.5万亩。投资1.13亿元实施川西北湿地重大修复工程,修复退化湿地约4.5万亩。统筹中省财政资金1.6亿元,治理沙化土地11.3万亩、石漠化400平方公里。九寨沟灾后生态环境保护修复顺利推进,项目完工率达到57.9%,投资完成率67.8%。

四是草原生态修复成效显著。推进草原退牧还草和草牧业工程建设,年度实施草原生态修复治理达319万亩,其中完成围栏封育轮牧148万亩,建设人工草地24万亩,改良天然草原135万亩,黑土滩(毒害草)治理12万亩。编制《四川省草原鼠虫害监测预警实施方案》,组织开展草原生态环境监测,建设监测站8个、监测点48个。据监测,2019年草原综合植被盖度85.6%,比上年增加0.5个百分点,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近30个百分点。

聚焦人居环境改善 大力推进身边绿化美化

一是森林城市创建取得新进展。指导眉山市成功创建为国家森林城市,全省国家森林城市达到11个。指导德阳市通过国家森林城市动态监测。启动达州市、南充市、资阳市创建国家级森林城市。组织验收省级森林城市3个、绿化模范县2个,省级森林城市和绿化模范县分别达到9个和81个。认定第三批省级森林小镇48个。首次启动省级森林城市、绿化模范单位动态监测,年度完成1个省级森林城市、3个省级绿化模范县、1个省绿化模范单位、2个绿化示范村的监测评估工作。

二是乡村绿化美化取得新突破。围绕“村美、业兴、家富、人和”的建设目标,印发《四川省乡村绿化美化行动实施方案》,制定美丽乡村绿化指标,指导地方深入开展乡村绿化美化,全省完成乡村绿化美化面积6.5万亩,绿化美化行政村超过1000个。向国家林草局推荐445个乡村申请“国家森林乡村”称号,积极打造乡村新名片。统筹资金支持竹林风景线建设,年度建成10公里以上竹林风景线17条、370公里,“宜长兴”“纳叙古”两条标志性百里翠竹长廊初步建成。

三是地方绿化工程取得新成效。成都市实施全域增绿项目1218个,建成绿道822.4公里。广安市栽植银杏、红枫等树种近200万株,完成华蓥山绿化彩化美化造林3万亩。凉山州种植蓝花楹9700余株,打造蓝花楹绿化带47公里。巴中市大力实施“九大绿化行动”,建设彩林廊道598.7公里、水系防护林带110公里。乐山市推进交通干线绿化美化,完成多彩通道新建、改建100余公里。泸州市打造“纳叙古”百里翠竹长廊100公里,建成纳溪至大旺、车辋至金龙湖竹林风景线。

聚焦形成工作合力 积极推进部门共抓“大绿化”

各绿委成员单位认真履行绿化职责,发挥自身优势,主动作为,共同推进全省“大绿化”。省直机关工委牵头推进龙泉山“包山头”义务植树,组织1.35万名干部职工参加春季义务植树活动,组织协调捐资1400余万元。自然资源厅争取中央支持持续推进矿山生态修复,实施矿山植被恢复与绿化近2万亩。水利厅按照“河畅、水清、岸绿、景美”总体要求,加强重点水源地、湖库周边、库区消落带以及沿河沿渠绿化,绿化江河、渠系沿岸1500公里,绿化湖(库)区0.9万亩,全省水利绿化率增加0.5个百分点,达82.73%。住房城乡建设厅以“园林细胞”建设为抓手推进城市绿化,全年创建并命名省级生态园林城镇8个、省级园林村1个、省级重点公园10个、省级园林式居住小区和园林式单位104个。全省建成区新增绿地面积10.09万亩,新增城市公园绿地面积4.1万亩,全省建成区绿地率增加0.46个百分点,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增加0.55个百分点,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增加0.49平方米。交通运输厅积极践行“绿色公路、品质工程、交旅融合”新理念,大力推进公路路域绿化及景观提升改造,完成高速公路绿化392公里、普通公路绿化2933公里,基本达到“畅、安、舒、美”出行新体验的要求。教育厅制定了《四川省教育厅2019年绿化工作实施方案》,广泛发动全省师生积极参与国土绿化行动,师生参加义务植树尽责率超过 90%,各地各校绿化率达95%以上。成都铁路局新线建设绿化168公里,绿化面积3700亩。至2019年底,省内累计绿化3082公里,绿化面积6.5万亩,绿化率达98.1%。四川省军区组织部队和广大民兵,大力支持和参与地方绿化活动,共出动部队和民兵1.5余万人次,义务植树7.5余万棵,新创建绿色营区3个。宣传、工会、民族宗教、生态环境、文化旅游、机关事务、妇联、共青团、广播电视等部门,结合实际广泛动员,积极参与绿化全川有关活动,取得了良好效果。

聚焦绿化成果巩固 全面推进林草资源保护

一是森林草原防火力度空前。深入开展防火宣传教育工作,推进防火宣传进林牧区、进校区、进社区,全省森林草原防火宣传公众覆盖率超过95%。在火险高发期派出45个工作组重点对防火任务重、形势严峻的“三州三市”进行了为期2个月的蹲点指导,全面加强地方防火履职管理。在火灾高风险期全省各地设立临时卡点1.16万个,排查整治火灾隐患2.18万处,实施人工增雨(雪)150余次,火灾次数、过火面积、受害面积分别较上年同比下降40.4%、31%、56.3%。

二是有害生物防治扎实有效。编制省级2019年松材线虫病防治实施方案,全年除治松材线虫病疫木369万株、除治面积102万亩;全年疫情发生面积77.2万亩、病死松树35万余株,同比分别下降9%、33.96%;23个乡镇疫点实现无疫情,江油市、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连续两年实现无疫情,已达到拔除疫区条件。实施林业有害生物防治1017.3万亩次,完成鼠虫害治理1327万亩,无公害防治率95.35%,成灾率下降至0.04‰,产地检疫实现全覆盖。

三是生态资源保护有力有效。印发坚决禁止私砍滥伐森林的通知,严格自用材采伐,协同推进新型建材和能源替代,川西北地区年度林木采伐同比减少30%,森林覆盖率增加0.54个百分点。组织开展“绿卫2019”专项执法行动。组织摸底排查违法侵占林地面积1445.8公顷,违法毁林开垦面积203.8公顷,违法毁坏林木蓄积12.8万立方米。建立台账实行案件查办销号制度,集中力量重点整治涉林涉草资源管理突出问题,坚决依法打击、查处破坏森林草原违法行为。全年全省确立行政案件6569件,查处6494件;确立刑事案件1228件,侦破1050件;回收林地325.98公顷,恢复林地487.6公顷,补种树木59.8万余株。

聚焦绿化水平提升 加快推进治理能力建设

一是法规体系不断完善。高质量完成《四川省古树名木保护条例》立法工作,全省古树名木保护实现了有法可依。泸州市出台《泸州市城区山体保护条例》,加大城区山体资源保护力度。广安市出台《广安市城市绿化条例》,推进城市绿化法制建设。阿坝州印发《关于规范补植复绿建立完善生态修复司法机制的实施意见》,推进生态修复司法机制建设。

二是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有序推进。按照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总体方案,完成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省管理局内设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各项试点工作全面步入正轨。指导7个市(州)管理分局挂牌成立,完成分局机构设置方案编制。启动开展大熊猫国家公园打桩定标、唐家河入口社区建设试点,相关试点工作顺利通过国家中期评估。

三是科技支撑保障不断加强。成立省花椒和竹资源培育与利用创新科技创新团队,省草科院获国家首批“青藏高原草种质资源与育种创新团队。培育林业重大科技成果35项,推荐61项成果进入国家林业成果库,获省政府科技进步奖6项。申报设立国家长期科研基地6个,林业科技成果推广转化率达到60%、标准采用率59%、科技进步贡献率50%。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是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完成之年,是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的起步之年。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有关国土绿化工作的部署,围绕高质量建设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安全屏障和美丽四川的目标,扎实推进高质量绿化全川各项任务。全年完成营造林800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40%。重点抓好以下四方面的工作。

一是抓好绿化增量。组织实施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退牧还草、石漠化综合治理、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生态脆弱区域治理等生态工程,推进碳汇造林,加快重点区域国土绿化和不宜耕作土地造林,做到工程增绿。推进成渝双城经济圈森林城市群建设,开展园林城市、生态县、绿化模范县区等绿化模范创建活动,加强城市及周边森林公园建设,推进“四旁”植树、护村林建设、庭院绿化美化,做到身边增绿。持续推进龙泉山“包山头”植树履责活动,加快推进高速公路、铁路、国省县道沿线以及长江干流及支流绿化,积极推进校园、机关、企事业单位、团体、社区、部队营区绿化美化,做到合力建绿。

二是抓好绿化提质。牢固践行“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理念,实行统一保护、统一修复、综合治理。坚持生态优先,造林与造景同步,以乔木树种为主,大力发展乡土树种、珍贵树种、彩色树种。坚持科学种树,造林与管理同步,尊重生态规律,安排有力时节、合适树种、合理密度,精心种植,加强管护,做到种一棵、活一棵,植一片、绿一片。推行近自然经营理念,持续推进乐山大渡河流域、秦巴山区、长江两岸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有序推进盆中丘陵区低效柏木纯林改造。加强造林绿化科技攻关、成果转化及推广应用,引进吸收省外、国外先进理念和实用技术,不断提高绿化质量。

三是抓好产业兴绿。坚持生态与经济结合,遵循生态建设产业化理念,选择生态经济型树、竹、草种开展国土绿化,大力营造花果林、景观林,建成竹林风景线23条,让绿化更好服务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持续推进现代林业示范区建设和现代林业产业基地提质扩面,带动引领社会主体培育林业产业基地实施国土绿化,新增现代林业产业基地150万亩。实施“大熊猫+”“生态旅游+”,持续推进“建花海、办花市、过花节”,推进林下生态种植、养殖、采集等“万亩林亿元钱”立体复合经营模式,申办中国(四川)国际熊猫节,壮大以大熊猫为旗舰的生态旅游服务业。

四是抓好成果巩固。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治理黄河,重在保护,要在治理”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保护好森林、草地、湿地资源。出台天然林保护修复制度实施方案,编制天然林保护修复规划。抓好古树名木保护,全力推进十大保护行动。推进木材替代行动。严格林地用途管制管制,守住绿化成果和国土绿化空间。完善部门协作机制,依法严厉查处、打击破坏森林、草原、湿地、野生动植物资源和荒漠化治理成果的违法犯罪行为。继续做好对高风险区森林草原防火的蹲点指导,扎实抓好松材线虫病的除治,降低火灾虫灾对林草资源的危害。

猜你喜欢
植树绿化森林
朱屺瞻《绿化都市》
植树
植树真快乐
植树鸟的来信
哈Q森林
我爱绿化
哈Q森林
哈Q森林
哈Q森林
植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