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成本控制与控制制度的建立

2020-04-23 09:35戴琳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0年3期
关键词:预算管理成本控制公立医院

戴琳

[摘    要] 根据“十三五规划”,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逐步深入,而公立医院作为国家发展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市场竞争环境下,应该保持改革的动力,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成本控制与控制制度的建立是公立医院竞争能力的重要体现。但是从目前公立医院的内部控制效果来看,成本控制中的问题越来越突显。基于此,从相关问题出发,探究医院成本控制与制度建立相关对策,以期对推动医院内部机制改革、促进医院持续发展有所助益。

[关键词] 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成本控制;预算管理;制度建立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20. 03. 003

[中图分类号] R197.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20)03- 0008- 02

1      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成本控制与控制制度建立中存在的问题

1.1   预算管理不完善,缺乏对成本的刚性约束

目前在公立医院成本控制与控制制度建立过程中,预算管理机制不完善,导致成本控制与控制制度建设也陷入一定困境。例如公立医院内部对于预算管理缺乏科学认识,全面预算理念在内部的渗透与普及效果不佳,多数人甚至是医院领导都将预算管理工作责任局限于财务部门,忽视了各部门之间基于预算建立的沟通与交流,导致各部门在成本控制中更多的是被动执行而缺乏主动参与的意识,影响了预算对成本的约束与控制;此外,在预算管理过程中,专业人员对于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的发展方向、内部人员结构的变动、医疗设备的购置、内部竞争情况等缺乏实际调查,导致预算管理目标与成本控制之间存在较大出入,在执行过程中经常出现调整与变动,进而影响了预算对成本的刚性约束,降低了预算管理的权威性与严肃性。

1.2   成本核算流程不完善,成本分析效果不佳

目前在公立医院的成本控制中,成本核算与成本分析难以达到预期要求。从成本核算的角度来看,建立全面成本核算是成本控制制度建立的基本方向。所谓全面核算就是将信息收集、费用分摊、费用计算、成本分析与成本考核等纳入一个系统中来,并通过系统构建实现对成本的细化管理。但是目前在公立医院内部控制中,相关部门在对于成本核算各环节缺乏整体性认识,导致各个阶段在落实中粗放低效,进而影响了最终的核算结果。从成本分析的角度来看,财务部门对于成本含义的界定相对模糊,对于不同成本支出结构对医院医疗服务工作的影响缺乏深入探究,导致成本分析结果主要呈现的是医院的成本费用支出情况,缺乏对管理环節的分析与指导,进而影响了成本控制效果。

1.3   内部考核缺乏实效,成本控制监督不到位

目前从内部考核的角度来讲,考核方法过于单一,公立医院在对各部门、各环节成本控制检验的过程中,依然根据收支结余情况做出成本控制,即对各科室、各负责人在工作中形成的直接成本与间接成本进行整体性分析,并形成最终的考核结果,但这一结果通常与实际成本支出之间存在偏差,导致成本考核结果失真;在监督工作中,内部监督缺乏专门机构,且在审计与检查中缺乏独立性,难以形成具有参考价值的监督结果。此外,税务部门、审计部门形成的外部监督相对宽松,对于公立医院在成本控制中出现的问题,没有及时做出反应与处理,造成了医疗卫生资源的浪费。

1.4   成本管理缺乏专业性,成本控制工作落实困难

在现代市场竞争环境下,医院的成本控制与控制制度建立对高素质人才以及新技术、新工具的依赖性越来越强。但是目前我国一些公立医院缺乏持续发展的战略分析,导致其成本管理过程始终处于粗放状态,难以形成信息化、科学化的管理环境。公立医院缺乏对成本管理人才的针对性培养,将成本控制任务交给财务人员,缺乏对成本控制的专业分析,从而影响了成本控制制度的形成与完善。

2      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加强成本控制与控制制度建立的相关策略

2.1   加强预算管理,提高对成本支出的刚性约束

公立医院成本控制与控制制度建立的过程中,应转变思想认识,提高对全面预算管理机制的理解,引导医院各部门、各环节参与预算管理中来,以实现成本控制与控制制度建立。公立医院在预算管理机制的构建过程中,首先应注重预算编制。预算编制是公立医院明确成本结构、实现成本控制管理的基本环节。在预算过程中,医院应成立专门的工作小组,针对医院各部门、各科室的成本情况做出分析,对于其中存在的成本控制要素进行研究,从新医改的高度分析医院战略发展方向,并针对各部门、各科室的人员、设备、医疗卫生服务等环节分析成本形成的内容,进而形成编制项目,确保预算管理与成本控制要求相契合。其次,加强预算执行。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相关部门会将预算管理目标进行细化,逐渐渗透到各部门、各科室以及各责任人。预算目标中包含成本控制内容,当然预算的执行需要责任制的配合。在预算过程中,公立医院对于预算考评中出现的问题,应及时追责,并调整执行措施,推动预算目标的落实,提高成本控制效果。再次,做好预算调整。预算管理不是一成不变的,公立医院在成本控制与制度建设中,应根据客观环境的改变对预算做出相应的调整,如根据政策、预算本身的偏差、人力资源管理波动、突发事件等做出调整。但是调整不是随意变动,公立医院应严格制定审批流程,完善审核责任,从而控制预算调整造成的成本支出。最后,完善预算分析。针对预算执行情况,相关部门应做出全面分析,即结合预算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动态管理,对于各部门、各科室的预算执行数据进行分析,及时发现预算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预算分析结果,控制预算偏差,完善预算控制方案,以提高医院成本控制效果。

2.2   完善成本核算流程,提高成本分析的指导价值

建立健全成本核算流程是公立医院成本控制与控制制度建立的重要举措。在实际运行中,公立医院应根据医疗工作内容建立成本核算流程,即在第一环节应做好成本核算准备,根据医院发展规划形成院级预算,控制医院的整体成本支出,根据各科室的工作内容,制定科级预算,对科室的成本支出做出安排,指导科室医疗服务工作开展,针对医院的特殊发展需求做出专项预算,并针对性落实新医疗制度改革中出现的新的成本支出项目,确保成本控制制度建设的可行性,根据上述不同等级的预算内容,相关部门做出预算控制计划,并将计划与成本控制相挂钩;在第二环节相关部门制订成本核算实施计划,即对成本进行归集与分摊,其中包括各科室的成本归集,医院内部医疗卫生服务的相关数据、HIS收入数据、人员相关参数等,根据对归集与分摊数据的整合,医院可以进行成本计算,其中包括可是成本数据、项目成本数据、病种成本数据、床日诊次数据等,通过成本核算方法对数据进行科学计算,最终形成成本核算终结,并进入到第三环节,对成本进行合理分析,以形成绩效考核依据,为各部门、各科室的成本控制结果进行分析,进而为年终总结提供依据。在公立医院成本核算过程中,成本分析至关重要,因此,管理者应提高对成本分析的重视,根据核算过程中出现的成本变动、费用支出调整、预算计划偏差、预算超支等问题出现的原因进行归纳与总结,并从医院成本管理的角度提供指导意见,引导各部门、各科室定期召开成本分析会议,集思广益,总结成本核算中面临的问题,从而为成本控制提供建议,规范成本管理效果。

2.3   优化成本考核标准,提高成本控制监督效力

成本考核与成本控制监督是公立医院成本控制与控制制度建立的重要保障。医院应从成本控制的角度出发,不断完善成本考核标准,建立客观、全面的成本考核体系,同时兼顾内外监督,优化内部控制流程,形成规范化的成本控制体系。公立医院在成本控制与控制制度建立过程中,首先应根据医疗卫生服务流程,形成严格的内部控制流程,即总会计师主导成本管理过程,组织专业人员编制成本控制方案,并交由院长审核,审核不通过则返回到总会计师手中进行修改、完善。如审核通过则将成本控制方案交给委员会做出决策,总会计师组建专门的核算小组,根据医院的战略发展要求,优化成本管理目标,对根据各部门、各科室的职责进行目标细化,并引导目标的执行与落实,各部门、各科室将成本控制工作数据录入信息系统中,形成成本控制反馈,相关部门据此进行考核与分析,进而利用成本控制推动内部控制制度的优化与完善。其次,设计成本考核指标,完善成本考核体系。相关部门应兼顾医院发展的战略规划与各部门、各科室的发展职责,制订多元化的考核标准,如成本率、人均结余、药费构成比、门诊次均医疗费用、住院次均医疗费用等,不仅要反映医院管理的直接成本,还应体现间接成本,进而体现医院预算管理绩效,提高成本控制效果。最后,加强监督体系的构建。一方面公立医院应积极建立健全内部监督机构,形成专门的监督管理组织,确保监督管理过程的独立性,对医院内部成本控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合理控制;另一方面加强与外部监督机构的配合,與税务机构、审计机构加强合作,倒逼内部成本控制措施的落实与成本控制制度的建设,以提高成本管理实际效果。

2.4   引入信息化成本管理,确保成本控制措施落实

在当前信息化财务发展背景下,公立医院成本控制与控制制度的建立需要在管理系统上引入智能化、信息化思想,从多角度实现对成本控制的信息化构建,以不断提升成本控制水平。在信息化成本管理中,公立医院首先要注重对硬件设备的引入。信息化成本管理体系的构建需要依赖专业的软硬件系统,目前市场上关于财务管理的专业软件五花八门,功能多样,操作便捷,医院管理者应根据医院信息化发展需求,以及成本控制的具体内容做出选择,确保成本控制信息的整合与利用能够与医院自身发展相契合,保证成本信息管理有效性,奠定成本控制基础。其次,医院应加强对专业化成本控制人才队伍的塑造与培养。现代化的成本管理需要专业人才的支持,但是目前医院的成本管理人员与财务管理人员相重叠,缺乏专业素养,因此,在实践中难以形成针对性分析,因此,医院应根据成本控制与控制制度的建立,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不仅要从成本控制专业知识的角度进行分析,还应强化其成本控制责任感,同时根据信息化成本管理需要进行素质结构优化,提高其信息素养,确保成本管理过程中,能够承认信息化操作需求。最后,推动大数据平台的构建,依据数据分析建立成本控制系统,形成成本管理模型,进而为成本控制提供决策以及,完善信息化成本控制管理体系。

主要参考文献

[1]杨瑞红.新医改制度下公立医院成本控制的措施探讨[J].中国市场,2018(12):149-150.

[2]傅学文.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下的公立医院成本核算与控制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7(5):255.

猜你喜欢
预算管理成本控制公立医院
公立医院改制有攻略
公立医院的管与放
机械制造企业成本控制管理研究
新时期的医院成本控制问题及对策
食品行业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机制的构建与完善
企业成本控制策略研究
预算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研究
财务管理视域下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途径研究
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
浅谈制造业企业成本控制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