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林场森林防火思考

2020-04-23 09:39刘海磾
种子科技 2020年6期
关键词:国有林场森林防火措施

刘海磾

摘   要:針对当前森林经营单位生产经营以及森林防火工作的共性与特性,笔者以广西国有七坡林场为例,提出一些具体的防火措施与建议,以减少森林火灾的发生,为生态安全与生态文明建设保驾护航。

关键词:国有林场;森林防火;措施

文章编号: 1005-2690(2020)06-0094-01       中图分类号: S762.3       文献标志码: A

针对当前森林火险等级居高不下、森林防火工作形势不容乐观的情况,本文以广西国有七坡林场为例,列举三大措施,就如何做好森林防火工作谈了个人的一些看法与建议。

1   林场概况

七坡林场地处广西南宁市西南部,地处南亚热带气候区,日照充足,干湿季明显,以丘陵地形地貌为主,是环绿城南宁森林旅游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绿城南宁西南面的绿色屏障。场内林地总面积18 664.4 hm2,其中高保护价值森林1 399.3 hm2、纯林14 972.8 hm2、混交林708.5 hm2。林区内有自然村坡440多个,林区人口约30万人,林区内易燃点多,极易发生森林火灾,每年的重点防火期长达9个月,同时由于林区内还有机场、油库、电站、电网、高速公路等重要基础设施和重点区域,森林防火任务显得更加艰巨和复杂。加之国有林地与集体林地、农业用地,以及城镇村庄相互交错分布,森林火灾风险因子主要为农事用火、违规祭祀用火,防火形势相当严峻。

2   森林防火措施

2.1   做好防火基础设施建设

地形是影响森林火灾蔓延的重要因素之一,通常坡度每增加15°,林火蔓延速度就加快1倍;山坡超过45°后,上山火的蔓延呈跳跃式,速度大大加快。山脊上山火速度快过山坡上山火速度,同时坡位、坡向也影响着火灾的蔓延速度,因此做好防火隔离带建设,对森林防火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

2.1.1   生物防火林带

首先,按照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同时根据树种的防火性建设生物防火林带。在建设生物防火林带时,选择含水量高、热值低而且挥发性较低、不易燃烧、生长迅速、郁闭快、适应性强的树种,发挥树木群体的防火能力,常用树种有木荷、大叶相思、杨梅、米老排、楠木等。其次,根据成熟林木的最大树高,确定防火林带的宽度。防火主林带宽度一般为20~30 m,副林带宽度10~20 m,在陡坡和峡谷地段适当加宽。再者,根据立地条件、树种生物学特性选择适当的造林密度,一般株行距 2 m×2 m 或 1.5 m×2 m,种植密度为2 500~3 333 株/hm2。此外,合理规划营造密度。阻隔网密度根据自然条件、火险等级、经营强度和防火要求、所保护林分的价值及分布等,因地制宜地确定林火阻隔网络密度。一般建设区域防火带营造密度网格面积为50~100 hm2;重点建设区域防火带营造密度网格面积不大于100 hm2。

2.1.2   防火道路

森林防火道路主要由森林防火公路和简易道路两部分构成。路线设计,按照森林防火工程建设规划的防火道路网所确定的路线,综合路线沿线的建设条件,进行方案比选,以不占用农田、节约土地、少拆房屋、方便群众、保护风景名胜、重视环境保护为准则。在设计标准方面,林区防火一级公路应根据交通量设置慢车道路段,设计速度为80 km/h时,其路基宽度可采用15 m;设计速度为60 km/h时,其路基宽度可采用12 m;林区防火3级公路宜采用双车道路基宽,交通量小的路段,可采用4.5 m路基宽。采用4.5 m路基宽时,应间隔不大于300 m的距离设置错车道,其路基宽度应不小于6.5 m,有效长度应不小于20 m。

2.1.3   森林防火隔离带

森林防火隔离带是为了防止火灾扩大蔓延和方便灭火救援,在森林之间,森林与村庄、学校、工厂等之间设置的空旷地带。森林防火隔离带的设置,是一种重要的森林防火途径。在大面积天然林、次生林、人工林与灌木、荒山毗连地段,预先作出规划,有计划地开辟防火隔离带,以防火隔离带为控制线,一旦发生山火延烧至防火隔离带,即可阻止山火蔓延。森林防火隔离带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林内防火隔离带。即在林内开设防火隔离带,设置时可与营林、采伐道路结合起来考虑,其宽度为20~40 m。另一种是林缘防火隔离带。在森林与灌木或荒山毗连地段,开辟防火隔离带,也可结合道路、河流等自然地形开辟,其宽度一般为30~40 m[2]。

2.2   强化人员防火观念转变

2.2.1   防火宣传

针对不同的重要防火时段,例如,在清明节前,通过微信、网络、电视等媒体宣传森林防火内容,并宣传随意用火从而受到法律法规严惩的案例,起到警示教育作用。除通过网络发布宣传内容之外,还可以通过广播、宣传单、横幅、标语等方式进村入户、进学校、进林区宣传,让防火工作人人知、户户防,形成群防群治的良好氛围。同时,还要在林区人员较多的出入口设置大型防火宣传牌,让出入林区的人员做到自觉主动防火。

2.2.2   护林员网格化巡护

根据林区分布范围、管护的不同特点及防火等级区划,通过签订防火责任状的方式,将林区的山头地块落实到个人,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管护模式,安排护林员周期性地巡护,做好火源管控,及时发现火情。建立起森林防火工作的场村、场群一体化的群防群治预防体系,有效地做好林区内森林防火预防工作,确保发生森林火灾时实现“打早、打小、打了”的目标。

2.2.3   设置防火关卡、加强火源管控

在重点森林防火期與易发森林火灾期间,森林经营单位应加强与当地政府主管部门沟通协调,在林区重要出入口设置防火关卡,禁止携带火源、火种进入林区,减少火灾的发生。

2.2.4   适时发布禁火令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森林防火工作的通知》要求,严格执行野外火源管理规定,以及根据地方政府发布的禁火令,重点林区遇5级风以上高火险天气,停止一切野外生产、生活用火。

2.3   提升科技防火信息装备

2.3.1   打造森林防火智慧化、信息化、可视化管理系统

林业信息标准化,为打造全新的森林防火工作管理模式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近年来,林场提出“营林提质、企业增效、三产求进、科信助能”的发展战略,紧跟全国林业信息化和广西林业信息化的进程与步伐,以信息化建设为契机,以服务林场发展为原则,全力推动智慧林场建设,初步实现了护林防火可视化,使林场信息化水平显著提升。①建设林场森林资源经营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林班小班的可视化、精细化、网络化管理。②建设“森林眼”森林防火视频监控系统的推广应用项目。该系统提高了森林烟火的自动识别、定位精度。该项目在林场防火值班室设有应用系统使用观察点,能24 h全天候实时监测,及时发现火情及其他情况[3]。

2.3.2   火灾隐患点数据采集

风险隐患排查整治是自然灾害防治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预防和减少森林火灾的重要方法与常态措施[4]。七坡林场在森林火灾风险隐患信息采集的工作中,坚持“三个优先”原则:①优先采集填报客观性风险隐患点信息,可采集但一般不上报主观性风险隐患点信息;②优先采集填报周期性风险隐患点信息,可采集但一般不上报非周期性风险隐患点信息;③优先采集填报可能造成重大损失或者安全事故的风险隐患信息。

3   结语

当前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把可持续发展提升到绿色发展高度,做好森林防火工作,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做好国有林场的防火工作,既可以很好地保护我国森林资源,维护生态系统平衡,又能确保国家资源和财产不受损失,促进国有林场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 1 ]王春光.国有林场森林防火及火灾扑救措施[J].种子科技,2020(2):126,128.

[ 2 ] 张旭.国有林场森林防火现状及发展对策浅析[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9(11):113-114.

[ 3 ] 王强.国有林场森林防火工作和火灾扑救措施分析[J].现代园艺,2019(6):228-229.

[ 4 ] 李德武.国有林场森林防火工作和火灾扑救措施分析[J].农业与技术,2018,38(20):198.

猜你喜欢
国有林场森林防火措施
解答排列组合问题的几种常用措施
求函数零点个数的措施
解答高中数学问题的几个常用措施
桂西国有林场人力资源现状调查与分析
国有林场改革存在问题分析
新时期国有林场档案管理工作存在问题探析
活化经营管理机制 促进国有林场发展
阅读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