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生态农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2020-04-23 09:39冯东辉
种子科技 2020年6期
关键词:生态农业问题对策

冯东辉

摘   要:近几年来,我国生态农业发展非常迅速,生态农业打破了传统的农业生产理念,促进农业增产增收的同时也提高了农民的收入,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我国农业生产已经实现由经济效益向综合效益的转变。对现阶段我国生态农业发展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针对如何保障生态农业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生态农业;问题;对策

文章编号: 1005-2690(2020)06-0126-01       中图分类号: F320;F323.22       文献标志码: A

生态农业是根据生态学原理,通过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建立起来的具有较高生态效益的现代农业。当前,生态农业已经成为我国现代农业的主导模式,有利于促进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实施生态农业的过程中,要将经济作物与林、渔、牧等第三产业相结合,在传统农业技术的基础上应用现代化生产与养殖技术,促使生态与经济之间形成良性循环,打破传统农业单一的产业限制,有效提升农业产业的整体生产力[1]。发展生态农业要结合我国各个地区的发展特点及地域优势,运用科学的技术手段,促进农业需求与当地实际的协调发展。

1   生态农业规划建设的内涵

生态农业规划建设是在特定区域的特定范围内,根据当地的有利资源、地理条件等,遵循生态发展规律,以经济协调发展为原则,在现有的农业建设基础上采用系统的工程方法来合理规划区域农业建设,并对特定区域、特定范围内的生态农业建设进行高效、持续的部署,进一步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稳定发展。

2   我国生态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完善的政策保障

生态农业的稳定发展需要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通过建立有效的激励政策与保障体系,促进农民在开展农业生产的同时加大对土地、水资源等生态环境的保护。此外,农产品价格问题也是促进生态农业发展的主要动力,对于贫困地区要做好食物安全保障,而对于经济状况较好的地区则要进一步提高农产品的经济效益,激励更多的农民投入到生态农业发展中来[2]。

2.2   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

生态农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农业生产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对于农民来讲,最直接的表现即提高其生活水平。由于目前的生态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农民仅仅依靠种植业很难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在土地资源短缺、人口不断增加、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整体态势下,农村地区的生态发展已经出现一些障碍,因此必须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以生态农业为基础,延长农业生产产业链,保障农民获得较高的经济收入,进一步促使生态农业的稳定发展。

2.3   服务体系不健全

生态农业的发展需要全方位的服务体系作为支撑,农业服务与农业技术占据同样重要的地位。首先,许多地区的农业服务体系不够健全,无法为农民提供优质的幼苗、肥料等农资;其次,发展生态农业还需要充足的资金保障,对于刚刚开始发展的生态农业项目,可能需要几年时间才能够盈利,因此,必须强化生态农业的信贷服务[3];最后,有效的信息服务能够帮助农民及时地调整生产结构,根据市场的实际需求来进行生产,最终获得较高的农业生产收益。

2.4   农民文化程度有限

生态农业是新时代经济发展的产物,必须在结合现代化生产理念与技术的基础上实施生态农业项目,广大农民的文化程度不高是阻碍生态农业发展的一大瓶颈,大多数农民处于初中以下文化水平,对于新理念的接受以及新技术的掌握都存在一定困难。这就要求相关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具有先进思想的农民发挥带头人的作用,提高农民的现代化发展意识。

3   优化生态农业发展的对策

3.1   形成正确的生态农业发展理念

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保护农业资源、发展农业生态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但是这些法律法规仍然需要进一步细化[4]。首先,国家及政府机关要大力宣传生态农业发展的实际意义与发展优势,改变农民对传统农业生产的认知,树立发展现代化生态农业的先进理念,促使广大农民以积极饱满的热情投入到生态农业生产中来。其次,在正确的生态农业发展理念的指导下,为农民提供可循环利用的农业资源,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与科技水平来对农业生产进行规划,有秩序地、稳步地推进生态农业建设进程,促使生态农业向规模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

3.2   加强农业科技培训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在生态农业发展中越来越多地运用到现代化技术,由于大多数农民知识水平不高,对运用现代化技术存在一定困难。因此,相关部门要加大对新型农民的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水平,只有农民切实掌握了现代化生产技术,拥有了正确的发展理念,才能够提升农产品的质量与附加值,提高农业资源的综合利用率。

3.3   加速农业产业化发展

在加强农业生态发展的过程中还需要不断加速农业产业化发展,促使农产品向规模化、商品化方向发展,提升农产品的潜在价值,帮助种植业、养殖业逐渐向专业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促进农业生产逐渐向产业化转型。在种植规模与养殖规模不断扩大的基础上,农产品的商品率会随之不断提高,农民的收入也会有所增加,因此更能激发农民参与生态农业生产的热情。

综上所述,生态农业的发展能够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维护生态平衡,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力。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自然环境与再生资源,发展少投入、多产出的农业产业,选择最适宜的农业技术,降低环境污染,为高产高效的优质农业以及无公害的绿色食品生产开创有效途径。近年来,我国的生态农业建设得到快速发展,在此基础上,只有通过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现代化的发展理念,才能促进生态农业的稳定发展,最终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带动农业经济的进一步提升,彻底改变农民的生活状态。

参考文献:

[ 1 ] 石海霞.浅谈改进农村生态环境促进生态农业经济发展[J].南方农机,2019(10):15.

[ 2 ] 李显歌.改进农村生态环境 促进生态农业经济发展[J].新農业,2019(10):10.

[ 3 ] 韩秀芹.生态农业技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9(6):30.

[ 4 ] 姚长林.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生态农业经济的发展路径[J].江西农业,2019(2):23.

猜你喜欢
生态农业问题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长沙市生态农业发展水平评价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对生态农业旅游创新模式的探讨
我国生态农业法律保障的现状及完善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京郊建成70家生态农业园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