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只做一件事·赵忠贤

2020-04-24 14:46
作文周刊(高考版) 2020年1期
关键词:超导体一等奖工匠

我这一辈子只做一件事,就是探索超导体、开展超导机理研究。

赵忠贤,我国著名物理学家、超导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担任超导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专门从事低温与超导研究,探索高温超导电性研究。曾荣获2015年马蒂亚斯奖,这是中国大陆科学家首次获得该奖项。

1964年,赵忠贤从中国科技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20世纪90年代后期,全世界科学家对高温超导材料的探索陷入迷茫期,一些研究者纷纷“转向”,国内高温超导研究也受到了影响。超导研究难度极高,道路曲折漫长。赵忠贤反复提及的就是要坚持、坚守。

“这项研究热的时候坚持,冷的时候也要坚持。”他说,“当时虽然遇到了瓶颈,但我坚信,高温超导研究有潜力,未来必将有重大突破。”他决心坚守这块阵地。无数次实验、失败、从头再来……“那时候经常就是睡在实验室里,几个月不回家。”很快,赵忠贤团队获得了40K以上的高温超导体,一举突破了认为“超导临界温度最高不大可能超过40K”的麦克米兰极限。这一研究使得超导电性低温环境的创造,由原本昂贵的液氦变为便宜而好用的液氮,并因此获得1989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直至2008年,赵忠贤团队发现了一系列转变温度在50K以上的铁基超导体,并创造了大块铁基超导体55K的世界纪录,为确认铁基超导体为第二个高温超导家族提供了重要依据。

研究过程中,他虽已67岁,但仍带领年轻人通宵工作,完成了其中最关键的三篇论文。美国《科学》杂志评论他的研究成果时说:“中国如洪流般不断涌现的研究结果标志着,在凝聚态物理领域,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强国。”咬定青山不放松的赵忠贤,花了将近20年时间,终于重新把高温超导的“冷板凳”坐热了。2019年,赵忠贤团队凭借高温超导研究问鼎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

工匠精神 坚持

工匠精神是一种工作技能,更是一种精神品质。赵忠贤用自己的执着和坚持让我国高温超导研究从追赶到引领世界,为高温超导研究扎根中国并处于国际前列作出了重要贡献。反观当下,当我们将工作的技能升级成担当与责任的精神品质时,我们在平凡的岗位上也能作出不平凡的成绩。工匠精神并不只属于精英,兢兢業业、极致地奉献于工作中,人人都可以成为“匠人”。

猜你喜欢
超导体一等奖工匠
2021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部分)(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及一等奖)
“可怕”的一等奖
90后大工匠
工匠风采
工匠神形
工匠赞
Hubbard模型在铜氧化物高温超导体中的应用
超乎想象的超导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