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学中职业素质培养的创新研究

2020-04-24 09:27王继宇
法制与社会 2020年8期
关键词:德育教学中职生

王继宇

关键词德育教学 职业素质培养 中职生

中等职业学校是在义务教育基础上培养大量的技能型人才与高素质劳动者;同时,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学工作也要适应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根据国家统计局国家数据统计,中等职业学校(机构)在校学生数2018年为1213万人,2017年为1254万人,2016年为1275万人,2015年为1335万人,2014年为1416万人。中等职业学校每年在校生都在lOOO万人以上,这样庞大的中职生社会群体的职业素质关系到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质量。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学必然会有,当然也是必须会有职业素质培养的教学模式创新、教学内容创新和教学评价创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里,让职业素质培养促进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学创新,让职业素质培养促进每一名中职生都能人生出彩。

一、德育教学中职业素质培养的模式创新

职业素质培养作为德育教学中一种方式、方法和形式,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和德育教学需要;而且,职业素质培养并不是静止不动的,而是动态的教育实践过程。德育教学中职业素质培养要在原有的“理论教学模式”一元化基础上,丰富“实践教学模式”多元化发展。当然,理论教学模式这一主阵地不能丢,职业素质培养离不开理论知识的支撑,有了理论知识才能让职业素质成为有水之源、有本之木。丰富德育教学中职业素质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多元化发展,让社会职业人走进德育教学的讲台上讲述职业素质对职业人生的影响,让在校中职生走向德育教学的讲台上畅言职业素质对职业生涯的期许,让多媒体网络走到德育教学的讲台上成为职业素质培养模式的新宠。

第一,社会职業人的经验之谈。讲之新,换一换人来讲,会让中职生有视觉、听觉的新意感。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学中职业素质培养讲授,除了德育教师正常讲授外,可以邀请经验丰富的职场经理人、工厂老技师和服务业骨干来谈一谈职业素质给自己职业人生带来的喜怒哀乐,也可以邀请初入职场的毕业生、实习的学哥学姐和打过工的中职生来谈一谈职业素质对自己职业生活带来的悲欢离合。例如,机械设备的螺丝是拧固定圈数还是拧紧就行,服务行业刷盘子是刷固定遍数还是洗洗就行,等等。德育教师的职业素质培养理论教学和社会职业人的职业素质培养实践教学相结合,一定会提升中职生的职业素质。

第二,模拟职业场的感受之欲。演之新,换一换人来演,会让中职生头脑里充满了记忆感。情景教学课是常用常新、深受学生喜爱的职业素质培养教学模式。例如,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的中职生上过一堂模拟4s店销售服务的情景教学课。德育教师变成购车顾客,中职生分成几个小组变成4S店销售人员,每组拥有一个品牌车系,哪一组能让德育教师最终把车选购了,哪一组就算赢了。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毕业生若干年后,每当相见还是记忆犹新。德育教师作为主导者,积极引导中职生职业素质培养走向课堂中心,突出中职生的主动性和表演欲,愿意去做就会积极提升自身的职业质素。

第三,网络多媒体的时代之宠。看之新,换一换物来看,会让中职生能感受到的时代感。科技时代的到来,网络多媒体成为新时代的宠儿,让人们的生存、生活和生产发生了质的变化。随之,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学也应该跟上时代潮流,充分利用好网络多媒体在职业素质培养中的应用。手机是科技产物,作为一种工具给中职生带来方便之利。既然中职生都有手机,那么就利用这个条件和资源,通过教学软件、教学APP、手机投屏等方式连接德育教师和中职生之间的职业素质培养教学。德育教师可以让中职生听教学音频、看教学视频、玩教学动漫等。既然中职生喜欢手机,就让网络多媒体成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学中职业素质培养的新宠。

二、德育教学中职业素质培养的内容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学中要突出职业素质培养的地位,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素质培养为主要内容,全面推进现代职业教育,办好人民满意、社会满意、企业满意和家长满意的中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学中职业素质培养的主要内容,用理想信念引导职业理想教育,用思想道德引导职业道德教育,用心理健康引导职业心理教育。

第一,理想信念引导职业理想教育。理想信念是人的精神世界的核心,是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坚定理想信念,是中职生健康成长,成就事业,开创未来的前进动力和精神支柱。中职生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学中接受职业素质培养,学习理论知识、掌握专业技能和提升职业素质,是为了自己将来的生存、生活和生产而学习,是为了企业需要和社会发展而学习,是为了中国人民谋幸福和中华民族谋复兴而学习。中职生的职业理想应该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所创造出来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都是为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而服务的。

第二,思想道德引导职业道德教育。思想道德是以善恶为评价方式,主要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内心信念来发挥作用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宏观的思想道德在职业生活中就变成微观的职业道德。中职生职业道德教育的要求是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和奉献社会。干一行就得爱一行,爱一行就得专一行,中职生的职业素质培养要有尽职尽责、信守承若、公平正义、为民服务和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情操。中等职业学校不是封闭的象牙塔,而是与社会紧密相连的立交桥,中职生践行高尚的思想道德和职业道德的能力,可以通过勤工俭学、校园兼职、实习等方式体验职业生活和提升职业素质,让职业道德教育效果在社会中得到体现。

第三,心理健康引导职业心理教育。心理健康是人在积极发展和持续发展的心理状态情况下,主观能动地做好面对、适应人生环境的能力。职业心理是人们在职业活动中表现出的认识、情感、意志等相对稳定的心理倾向或个性特征。心理健康与否决定着职业心理状态如何,拥有健康的职业心理素质是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学中重要教学内容。健康的职业心理素质教育,要让中职生锻炼拥有良好的职业认知、良好的可控情绪、良好的意志品格和完善的亲切人格。中职生要培养乐观心态,培养感恩心态,培养宽容心态;要学会控制情绪,管理自我情绪,建立和谐关系。当然,中职生的职业心理教育也得有必要的适度性宣泄和自我性安慰。

三、德育教学中职业素质培养的评价创新

职业素质培养的价值所在是“有没有用、有什么用“的问题,职业素质培养的中职生不是冷冰冰的机器人,而是有血有肉的、高素质的、技能型的人。职业素质培养的价值所向,就是职业素质培养满足于中职生的未来就业、社会需求和民族复兴的需求属性。评价,就是对人或者事物进行判断、分析后的结论价值,就是衡量价值和评定价值。针对中职生的职业素质培养的价值评价很难单一地用定量或者定性来衡量评定的。因此,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学中对中职生的职业素质培养的评价要全方位地、持续性地科学评价。职业素质培养的评价主要包括职业认知评价、职业观念评价和职业行为评价等几方面。

第一,职业认知评价。学生,本职工作就是学习。德育教学中要考虑到专业的理论知识和綜合知识的学习,是中职生职业素质培养的基本属性和内在要求。中职生的学习成绩虽然不能直接决定职业素质培养的好坏;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来看,学习好的中职生职业素质大部分都挺好的、优秀的。一方面,学习成绩是展示中职生职业素质培养的重要评价指标;另一方面,学习知识的理解应用也需要评价指标,例如技能大比赛、知识辩论赛等形式的评价指标。中职生努力学好专业的理论知识和综合知识,就会产生对未来职业的认同感和职业团队的归属感,有利于中职生职业素质培养。

第二,职业观念评价。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学要树立中职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中职生正是职业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是非善恶美丑的评价判断,关系到中职生未来职业生涯的好坏,不容忽视。德育教师在进行职业素质培养的教学过程中,要为中职生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中职生的职业观念是符合自身就业需要、企业招聘需要和社会发展需要,是必须适时地需要、适宜地需要、适度地需要。例如,拿着公司企业给开的工资,却天天辱骂公司企业这不好、那不好,还不离职。中职生要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有利于中职生职业素质培养。

第三,职业行为评价。正如马克思所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从实践角度来看,职业素质培养本身就是人的本质的社会性实践活动。中职生只有在职业认知评价和职业观念评价的基础上,做出符合正确职业行为,中职生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职业素质培养的提升。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学中职业素质培养的评价最终要落脚在职业行为评价。中职生的职业素质评价要看职业行为是否与职业认知、职业观念保持一致性,说一套,做一套,表里不一;还要看职业行为能否持久稳定性,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三分钟热血。中职生职业行为与职业认知、职业观念保持一致,并且持久稳定,有利于中职生职业素质培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职业素质培养也进入新时代。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学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行动指南,推进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学中职业素质培养的模式创新、内容创新和评价创新,努力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新时代中,不断推进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学中职业素质培养创新,为中职生的未来就业做好教学服务,为公司企业的未来发展做好社会贡献,为国家民族的富强复兴添砖加瓦。

猜你喜欢
德育教学中职生
旅游专业学生德育教学改革的尝试与思考
中职德育教学中体验式教学法的运用
浅谈如何构建中职德育课多元评价体系
浅谈初中班主任工作中的德育教学
中职生逆反心理的成因与对策
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中团体辅导的运用
试论高中语文中的德育教学
如何在语文课上提高中职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