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微课程设计、开发与应用研究

2020-04-24 00:35郑露茜
神州·上旬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微课程开发

郑露茜

摘要:微课程是“微”时代的产物,具有时间短,容量小,目标明确,主题突出,便于传播和学习等诸多优点,深受学生和教师的喜爱,同时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成为当今非常流行的学习方式。时代呼唤微课程,微课程是一种新的课程形式,它的出现必将会带来教育的改革和课堂的高效性。基于此,本文主要对高中历史教学微课程设计、开发与应用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微课程;设计;开发;应用研究

1、前言

微课程是基于学校资源、教师能力与学生兴趣,以主题模块组织起来的相对独立与完整的小规模课程,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的表现形式。与传统的课程不同,微课程具有显著的特征,分别为:(1)图文并茂;(2)短小精悍;(3)便于开发。

2、微课程的制作方法

虽然“微课程”具有短小精悍的特点,但并不表示“微课程”的制作方式和方法也简便,实际上,要制定一个能够真正发挥实际效用的“微课程”,必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进行:

2.1脚本开发

脚本开发可分为:(1)主题选定;(2)方案设计;(3)素材准备。作为教师独自在场的一种授课方式,微课程只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向学生展示恰当的教学内容,而这也是教师最为关注的问题。从原则上来说,一个微课程对应一个知识点或一个教学环节,教师往往会选择教学的重难点来设计微教案,在主题选定后,我们还需要围绕主题来详细地设计教学的方案,同时,收集与主题相关的各种史料,为之后的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2.2视频录制

根据教学方法和内容的不同,我们可将历史微课程分为如下几类,依次为:(1)新授课;(2)复习课;(3)讲评课。通常情况下,一个微型课只能对应一种课程类型,然而,这也不排除一个微课对应两种以上的课程类型。微课程的课程类型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近年来,随着现代化教育教学理论的不断完善,新型的教学方法或手段不断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因此,我们在教学实践中也应该不断地完善微型课的课程类型,以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

2.3教学反思

教师在结束微课程后,需要采取不同的方式来了解学生的使用情况,同时,结合教学的实际,用自己的语言来阐述自己在微课程中所获得的心得体会,通过讲述自己的教学小故事来表达自己在实践中遇到的疑惑或困难,并在此基础上发现新的问题,解决新的问题。

通过完成上述三个步骤,教师才能充分发挥“微课程”在教学实践当中的作用,真正实现物尽其用,发挥“微课程”的价值,让学生在这样一种教学模式下,能够切实地学到知识。

3、历史“微课程”的设计及运用策略

教师要想设计出一个优秀的历史微课程,除了熟悉教学的内容外,还需要在教学设计上下一番工夫,历史教师要学习并掌握认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为学生收集最为优质的课程资源。

3.1注重与课堂整合

在现代化的教学条件下,微课程在很大程度上是传统课程的主要组成部分。从学生的自身兴趣与身心发展规律出发,结合教学任务的实际需求,微型课在课堂中承担着多种不同的角色,常见的有概念讲述、巩固练习和课题引入等。我们需要将现实课堂与微课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教师首先需要准确地把握住主题的知识框架,其次,遵循历史学科的思维逻辑来分析并重组讲授的内容,比如讲述一段史实,对于那些需要与学生互动的教学内容则不列入微课程内容选择的范围内。

3.2注重细节研磨

教师要设计能够引发学生深思的微问题,促进学生的深层次思考,无论是从历史知识的讲解层面,还是从历史现象的阐释层面,历史教师都需要妥善地解决历史教学中存在的微问题。尤其是在构建微课程时,教师要从宏观的角度来细分课程,将主题的重点内容划分为若干个不同的小主题,如将内容有关联的微课程组合成若干个历史的小专题,除此之外,教师还需要仔细地打磨自己的教学语言,将语言进一步地精简化,通过流畅的语言来传递有效的信息。

3.3注重课程互动

在设计历史微课程时,教师需注意对学生的点拨,在教学过程中向学生传输正确的历史观,不断挖掘学生的潜能,从整体上提高历史学习的有效性。在这一过程中,微课程的意义也得到了充分发挥。值得注意的是,微课程是一门结构完整的课程,它除了呈现微视频外,学校还要积极地完善硬件的设施,进一步地开发师生交流的工具,构建出一个历史学习的共同体,实现微课程功效的最大化。

4、运用微课程的具体实例

具体来说,笔者作为一名高中历史教师,在将“微课程”的教学方式运用于具体的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发现,新授课和复习课的课例较多,而讲评课的课例较少,下面就举例说明讲评课的课例如何呈现。

首先是选题:在高考历史第40题试题分析及答题方法指导的过程中,通过分析2013年至2018年的高考全国卷试题,发现影响、意义类的考题出现频次较高,所以为了提高学生对此种题型的解题能力,选择此题型的解题指导为微课主题。

接着是教学方案的设计和素材的选取。针对此题型,我列举三个素材,其中两个是高考真题,另一个是日常教学中传授给学生的“一般历史主观题的答题思路”。同时布置学习任务单:从对两道高考真题的解题过程中,构建出高考历史第40题影响、意义类题型的答题路径。所选素材如下:

素材1:清朝康、雍、乾长达一个多世纪中,社会总体稳定,清政府取消了人头税,根据耕地面积确定税额,减轻了下层百姓负担。农业上普遍采用了轮作、复种、多熟等农作制。玉米、甘薯等耐寒、耐旱、高产作物不断推广,人们将林木覆盖的山地和草原广为开垦,人口从清初的1.8亿增加到鸦片战争前夕的4亿之众,引起了一系列变化:一些地区“游手好闲者更数十倍于前”“田地贵少,寸土为金”;水土流失和草原沙化现象凸显,农业人均收入递减,各地民变此起彼伏。

——摘编自李龙潜《明清经济史》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中期人口膨胀的影响。(4分)

素材2:20世纪80年代后,村民自治迅速发展,到1997年底,全国共有91万个村民委员会的村干部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大部分农村有90%以上的选民参加了选举。1998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村民委员会是我国农村基层社会的群众自治组织。

——据郭德宏等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专题史稿》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村民自治的意义。(4分)

素材3:一般历史主观题答题思路

最后进行视频的录制。在微课讲解的过程中,指导学生构建出此类题型的答题思维路径:(1)审题:区间、限定语、提示语、分值。(2)材料:分层、分段、分句、图片图表信息、标序→提炼、归纳。(3)影响、意义类题型的答案:段落化、序号化、要点化、史论结合。具体角度如下:①分项性:政治、经济、思想等。②全面性:利弊、积极消极、主次。③程度性:从小到大、由部分到整体、由直接到间接、从现实到深远、由微观到宏观。④国际性:从中国至外国。⑤转化性:从特殊性联想到普遍性。⑥学科交叉:可从政治、地理学科角度思考。

课后还需总结教学反思,得出结论:在復习备考中应将学科知识与社会现实、热点问题有机联系,开展相应的专项训练并进行方法指导,形成答题的一般思维模式和答题模板,才会在高考复习备考中占据主动地位。

5、结语

目前,微课程刚进入中国的教育领域,研究微课程的教师特别是一线教师还不多,微课作为教育领域的新生事物,相比较于传统课堂来说优势明显,但如何保障微课程开发的高质量,如何真正实现微课与传统教学的有效结合,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

参考文献:

[1]蔡跃《微课程设计与制作教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8月第1版

[2]聂幼犁主编《历史课程与教学论》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猜你喜欢
高中历史教学微课程开发
活用思维导图,突破历史教学重难点
巧借微课,翻转课堂
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实验探索
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历史图片的开发及实际应用
河南方言文化资源的保护及其开发利用的研究
遵义红色旅游开发对策研究
教材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单片机在电子技术中的应用和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