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市湿地植物现状及保护管理对策

2020-04-25 02:08刘洪强张家阳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2020年4期
关键词:红树红树林群落

黄 峥,刘洪强,张家阳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中南调查规划设计院,长沙 410014)

湿地植物包括沼生植物,湿生植物和水生植物,它们生长在地表经常过湿、常年积水或浅水的环境中。目前对湿地植物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湿地植物泛指生长在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者水深不超过6 m的水域中的植物;狭义的湿地植物指生长在水陆交汇处,土壤潮湿或者有浅层积水环境中的植物。

海口湿地面积大,湿地类型多样,湿地生物多样性丰富,是全球首批荣获国际湿地城市称号的城市之一。本研究采用广义的湿地植物概念,对海口市湿地植物多样性进行调查研究,以期为海口市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物种多样性保护、湿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等方面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1 调查方法

1.1 路线调查

沿区内各湿地边缘开展全程路线调查,记录在湿地内及边缘的植被类型与植物种类。

1.2 样方法调查

湿地植物典型群落的样方设置为:乔木林样方面积为10 m×10 m、灌丛样方面积为5 m×5 m、草本植物样方面积为1 m×1 m,按Braun-Blanquet多优度--群聚度记分[1]。

1.3 数据整理

整理植物名录、分析组成、分析生物多样性。对区域内已经准确辨识的植物进行准确登记,现场无法鉴别的植物,应采集植株标本或特征拍照等手段进行记录,方便内业整理。

2 调查结果与分析

2.1 湿地植物

2.1.1 湿地植物种类组成

根据野外调查结合《海南植物图志》《中国植物志》等初步统计,本次调查共记录海口市湿地地区的植物439种,隶属于100科295属。其中蕨类植物 15科15属24种、被子植物85科280属415种,被子植物是海口湿地植物的主要组成部分。国家重点保护植物主要有3种,海南省级重点保护植物有22种,省级重点保护植物中除竹节树(Caralliabrachiata)和见血封喉(Antiaristoxicaria)外,其余多数为红树林、半红树林湿地植被中较常见的物种(表1)。

表1 国家和海南省重点保护植物统计表保护等级种数中文名及学名国家重点3水蕨Ceratopteristhalictroides、水菜花Otteliacordata、普通野生稻Oryzarufipogon省级重点22卤蕨Acrostichumaureum、尖叶卤蕨Acrostichumspeciosum、杯萼海桑Sonneratiaalba、海桑Sonneratiaca-seolaris、卵叶海桑Sonneratiaovata、红榄李Lumnitzeralittorea、榄李Lumnitzeraracemosa、木榄Bruguieragymnorrhiza、海莲Bruguierasexangula、竹节树Caralliabrachiata、角果木Ceriopstagal、秋茄树Kandeliaobovata、红树Rhizophoraapiculata、红海榄Rhizophorastylosa、银叶树Heritieralittoralis、桐棉Thespesiapopulnea、秋枫Bischofiajavanica、见血封喉Antiaristoxicaria、瓶花木Scyphiphorahydrophyllacea、小花老鼠簕Acanthusebracteatus、老鼠簕Acanthusilicifolius、水椰Nypafruticans

2.1.2 湿地植物区系分析

根据吴征镒[2]对中国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划分,将研究范围内的种子植物各属分为12个分布区类型。研究区内植物区系成分混杂,但热带成分占的比重较大,达79.64%,世界分布和温带分别占了14.29%和5.71%。详见表2。

海口湿地植物以被子植物占绝对优势,占总种数的94.53%,并以双子叶植物为主。较原始的野生蕨类植物较少,裸子植物没有发现。该地区湿地植物种类有10个种以上的科主要为:大戟科、豆科、桑科、菊科、莎草科和禾本科等,其中菊科、莎草科和禾本科为世界分布性最广的科,而大戟科、豆科、桑科等为热带亚热带分布科,它们的种类不仅构成了这一地区的主要种源,也充分说明了该地区植物组成上的特点。禾本科和莎草科是广泛分布于海口的湿地草本植物,也是海南省湿地中广泛分布的杂草类型之一。禾本科、莎草科以及菊科、蓼科是构成海口湿地中各种草本植物群落的建群种和优势种,在海口湿地植物组成中占很大比例,海口湿地植物具有种类较多,湿地植物多样性丰富的特点。

此外,本区系栽培和外来引种植物丰富,有65种,占总种数的14.80%。区系组成的这些特点表明,调查区域的湿地植被受一定的人为干扰影响,植物组成体现出较强的次生性和栽培性。

表2 海口湿地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一览表分布区类型属数占总属数/% 1.世界分布4014.29 世界分布(小结)4014.29 2.泛热带分布11541.07 3.热带亚洲和热带美洲间断分布145.00 4.旧世界热带分布3512.50 5.热带亚洲至热带大洋洲分布258.93 6.热带亚洲至热带非洲分布145.00 7.热带亚洲(印度—马来西亚)分布207.14 热带分布(小结)22379.64 8.北温带分布51.79 9.东亚和北美洲间断分布62.1410.旧世界温带分布31.0711.温带亚洲分布20.71温带分布(小结)165.7114.东亚(东喜马拉雅—日本)分布10.36合 计280100.00

2.1.3 湿地植物生活型及生态型分析

参考《中国植被》[3]分类系统,茎的木质化程度、茎的形态及植物的生活周期,海口湿地植物划分为乔木、灌木、草本、藤本4种生活型(表3)。

表3 海口湿地植物生活型统计生活型类型描述种数占比/%代表种或优势种乔木高度一般在5m以上,具有明显直立的主干和发育强盛的枝条构成广阔树冠的木本植物。8719.82滑桃树Trevianudiflora、乌桕Triadicasebifera、海漆Excoecariaagallocha、琼崖海棠Calophylluminophyl-lum、榄仁树Terminaliacatappa灌木高度一般在5m以下,枝干系统不具明显直立的主干,如有主干也很短,并在出土后即行分枝,或丛生地上的木本植物。6314.35榄李Lumnitzeraracemosa、木榄Bruguieragymnor-rhiza、秋茄Kandeliaobovata、对叶榕Ficushispida、桐花树Aegicerascorniculatum草本植物体木质部较不发达至不发达,地上没有多年生木质茎的植物26259.68卤蕨Acrostichumaureum、乌毛蕨Blechnumorien-tale、凤眼蓝Eichhorniacrassipes、海芋Alocasiaodo-ra、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philoxeroides藤本植物体不能直立,只能依附别的植物或支持物,缠绕或攀援向上生长的植物。27 6.15厚藤Ipomoeapes-caprae、鱼藤Derristrifoliata、刺果苏木Caesalpiniabonduc总计439100

海口湿地植物中,草本植物的比例达59.68 %,居优势地位;藤本27种,占植物总数的6.15%;木本植物占植物总数的34.16%,其中乔木有87种占植物总数的19.81%、灌木63种占植物总数的14.35%。陆生和半湿生植物总共占总种数的85.42%。真红树和半红树植物,两者共占总种数的10.24%。

根据湿地植物的生态习性和水分需求,参考相关文献[4],并结合海口湿地植物的实际情况,将海口湿地植物划分为真红树植物、半红树植物、陆生植物、湿生或半湿生植物、水生植物5种生态型(表4)。

表4 海口湿地植物生态型统计类型类型描述种数占比/%代表种或优势种真红树植物只能在潮间带环境生长繁殖,在陆地环境不能够繁殖22 5.01卤蕨Acrostichumaureum、尖叶卤蕨Acrostichumspeciosum、杯萼海桑Sonneratiaalba、海桑Son-neratiacaseolaris半红树植物和沙生植物既能在潮间带生存,并可在海滩上成为优势种,又能在陆地环境中自然繁殖的两栖植物23 5.23海巴戟Morindacitrifolia、莲叶桐Hernandianym-phaeifolia、水黄皮Pongamiapinnata、黄槿Hibis-custiliaceus、杨叶肖槿Thespesiapopulnea陆生植物分布于陆地上靠近湿地边缘,且不能短时间直接生活于水中14833.71潺槁木姜Litseaglutinosa、土蜜树Brideliatomen-tosa、白楸Mallotuspaniculatus、三稔蒟Alchornearugosa、磨盘草Abutilonindicum淡水湿生、半湿生植物或亲水植物分布于湿地边缘或临水区域,能短时间生活于水中22751.71水翁Cleistocalyxoperculatus、滑桃树Trevianudi-flora、乌桕Triadicasebifera、对叶榕Ficushispida、榄仁树Terminaliacatappa水生植物能够长期在水中正常生活的植物,一年中全部或大部分时间生活于水中,包括了挺水、浮水和沉水植物19 4.33荷花Nelumbonucifera、水葫芦Eichhorniacras-sipes、睡莲Nymphaeatatragona、大漂Pistiastra-tiotes总计439100

2.1.4 湿地的外来入侵植物

海口湿地及周边主要有以下入侵植物:凤眼莲(Eichhorniacrassipes)、薇甘菊(Mikaniamicrantha)、飞机草(Chromolaenaodorata)等。这些植物目前尚未入侵到真红树林中,只是分布于真红树分布区和其他湿地类型的外围或道路两旁。外来入侵植物对真红树的直接危害较轻,但已对半红树植物产生危害,且以后将会对保护区的景观生态和生物多样性造成更加严重的威胁。外来种无瓣海桑(Sonneratiaapetala)目前虽然没有对本土红树造成较大危害,但该种具有较强的种间竞争能力,还需要加强生态监测,防止它对生态系统造成负面影响。同时,在引种方面要更为科学和慎重,尽量避免在红树林核心地带引种。

2.2 湿地植被

海口市湿地植被主要有灌丛植被、草丛沼泽湿地植被、浅水植物湿地植被、红树和半红树林植被,滨海沙生植被,其中东寨港的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最有特色。

2.2.1 灌丛植被型

该植被是以灌木为建群种而形成的植物群落,大多是沿河、水库发育的灌丛和丛林,植物群落主要分布在海口的大小河流两旁,成狭带状分布,群落外貌淡绿色,群落植物组成变化较大,因受人为干扰程度不同,群落结构也有较大的变化。常见的植物种类主要有榄仁树、椰子(Cocosnucifera)、琼崖海棠等,植物群落种类相对简单,多由10多个植物种类组成,如光叶藤蕨(Stenochlaenapalustris)群落、刺竹(Bambusaarundinaceae)群落、白楸群落、山黄麻(Trematomentosa)群落等。

在海口南渡江的岸边,以及其他区域小河流两旁的灌丛植被,因受人为干扰程度不同,植物群落结构也有较大的变化。植物群落主要有露兜(Pandanustectorius)群落、黄槿群落和对叶榕群落等多种,以亲水类植物为主,优势树种主要为露兜、黄槿和对叶榕等。

另外,在其他区域的水库、河流两岸分布较优势的植物群落还有椰子+琼崖海棠+鹊肾群落、苦楝+对叶榕+露兜群落和山黄麻+构树+刺竹群落。

2.2.2 草丛沼泽湿地植被型

海口沼泽湿地有咸水、微咸水和淡水沼泽三大类型,发育着不同的植被类型。咸水湿地主要分布有卤蕨植物群落,微咸水和淡水沼泽的植被类型较复杂,但可归类为莎草型湿地植被、混合杂草型湿地植被等。

1)莎草型湿地植被。主要群落为大藨草(Actinoscirpusgrossus)和荸荠(Eleocharisdulcis)等群落,该群落主要分布于微咸水、淡水的沼泽湿地中。伴生分布有高杆莎草(Cyperusexaltatus)、水蜈蚣(Kyllingapolyphylla)和水竹(Phragmiteskarka)等植物,植物群落内植被覆盖率为70%~80%左右。

2)杂类草湿地植被。该型植被是指以禾草、莎草及双子叶草本植物混合形成的植物群落,主要分布在淡水沼泽区域,或弃荒农田中。群落以丁香蓼(Ludwigiarostrate)和狗牙根(Cynodondactylon)为优势物种,伴生有辣蓼(Polygonumpubescens)、草龙(Ludwigiahyssopifoiia)、铺地黍(Panicumrepens)等。植物群落内植被覆盖率为70%~80%左右。

2.2.3 浅水植物湿地植被型

1)漂浮植物型。漂浮植物种类主要有水葫芦(Eichhorniacrassipes)、蕹菜(Ipomoeaaquatica)和大漂(Pistiastratiotes)等,以凤眼莲、蕹菜为主。本群系广布于海口的河道、池塘和水库中。有的池塘被水葫芦或蕹菜100%覆盖,也有的被两者共同覆盖。

2)挺水植物型。莲花(Nelumbonucifera)为人工引种的物种,零星分布在水塘中,人为引入作为观赏所用。

3)沉水植物型。海口市的沉水植物主要分布在三江红树林外缘,以贝克喜盐草(Halophilabeccarii)占优势,在分布区其覆盖率变化较大,最高可达85%,有卵叶喜盐草(Halophilaovalis)和二药藻(Halodulepinifolia)伴生,但数量极少。

2.2.4 红树、半红树林湿地植被型

海口市红树林主要分布在美兰区的东寨港,面积约1 574.6 hm2。红树林总体保护较好,总森林覆盖率可达80%左右,外貌较为整齐,树冠呈波状起伏,终年常绿,没有季相变化。红树林及其周边植被组成种类较为丰富,共有11科24种(不包括引入的外国种在内),占世界红树林植物总种数(86种)的27.9%。海口红树林可以概括为海莲林、红海榄林、木榄林、无瓣海桑林、秋茄树林、海漆林、桐花树灌丛、海榄雌(白骨壤)灌丛、角果木灌丛、榄李灌丛、水椰灌丛和卤蕨草丛;半红树林群落主要有黄槿林、水黄皮林、阔苞菊+许树群落。它们一起构成中国最有特色的红树林、半红树林湿地生态系统。

2.2.5 滨海沙生植被型

1)木麻黄群落,主要分布在海岸或河流附近的沙地上。木麻黄林下植物覆盖率较低,常见的林下植物有:假臭草(Praxelisclematidea)、白花鬼针草(Bidenspilosa)等,林下生物多样性指数为1.0左右。

2)露兜+厚藤群落,主要分布在靠近海边的沙地上。植物种类极少,多为1~5种。

3 存在的问题及保护管理建议

3.1 存在的问题

1)人工侵占、砍伐等人为干扰严重。近年来由于港湾围滩造地、挖林养殖和旅游及房地产开发等原因,造成一些湿地植被遭到严重影响,如东寨港周边养殖池塘的挖建侵占红树林生长区域,也侵占微咸水沼泽区域,导致沼泽湿地植被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坏。

2)湿地水体污染加剧。大规模围垦建设以及旅游开发活动、海水养殖产生的污水和生活废水的排放等造成海口湿地受到污染。部分河口、港湾已受到污染,加上河道淤塞,水流不畅等原因,水质进一步下降。

3)湿地内泥沙淤积。由于河流中上游地区的水土流失,在河流的入海口,常会形成泥沙淤积。过度的泥沙淤积会对河口湿地,特别是红树林湿地造成影响。

4)有害物种入侵。海口湿地中有害物种入侵问题较为突出,水浮莲和空心菜是最显著的入侵植物,经常形成单优种群落,无瓣海桑和鱼藤对本地红树林有潜在危害。入侵植物生长速度快,抢占了其他物种生存空间,导致该区生物多样性日渐下降,同时造成水面交通堵塞等危害。

5)湿地生态监测、污染监测和环境影响评价不完善。目前关于湿地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价值评估等方面研究很少,难以科学地评价湿地的价值,极大地影响了湿地的保护和利用。

3.2 保护管理建议

1)加强湿地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的湿地保护意识。加大对海口湿地的宣传力度,增加全社会的湿地保护意识,促进湿地保护管理主流化,建立公众参与的机制,使人们自觉将湿地保护纳入日常生活中,建立湿地科普宣教中心,加强湿地科普教育,充分展示湿地的功能和价值。

2)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划开展湿地综合管理。加强湿地资源的综合管理,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实施本区域的经济发展计划、海洋功能区划、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海岛保护规划及环境保护规划等,引导地方各部门对海口湿地的开发利用树立全局观念,考虑长远利益和综合效益。

3)加强“羊山湿地”的管理和保护措施。加强对羊山湿地的宣传,引领公众了解羊山湿地,让海口市民自觉爱护这片湿地景观。在白水塘、那央村、玉龙泉湿地等高生态价值地点,不宜进行开发,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或珍稀物种保护小区等多种形式,保存其生态价值。

4)加强现有红树林湿地的管理和保护措施。完善红树林自然保护体制,规范各部门行为。积极探索红树林人工营造技术,恢复和扩大红树林植被,采取封滩育林、退塘还林、人工促进和人工造林等措施,恢复和发展红树林。

5)科学慎重开展引种工作。海口引种的外来红树林树种主要为无瓣海桑和拉关木(Lagunculariaracemosa),需要加强生态监测,防止它们对生态系统造成负面影响。科学慎重地开展引种工作,尽量避免在红树林核心地带引种。建议多选择本土物种,挖掘和发扬本地资源的优势,保持海口红树林本地特色,延长本地生态资源生命力。

6)建立完善的湿地植被监测体系。利用现有的数据库和“3S”技术,建立基本覆盖全市重要湿地植被的监测网络,开展湿地植被生态动态监测,为湿地植被科学保护管理提供实时的数据信息支持,并对湿地的水质、湿地的动植物、湿地的生态状况和功能进行动态监测,以提供湿地管理者做湿地植被保护管理决策的依据。

猜你喜欢
红树红树林群落
江垭库区鱼类群落组成和资源量评估
红树林诞生记
藏着宝藏的红树林
大学生牙龈炎龈上菌斑的微生物群落
会“上”树的鱼
喀斯特峰丛洼地小流域不同群落凋落物分解动态及养分释放
会“上”树的鱼
合成微生物群落在发酵食品中的应用研究
海岸卫士——红树林
品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