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少数民族手工艺人综合培训各类方式调查研究

2020-04-25 19:23张治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65期
关键词:少数民族

【摘  要】贵州省是少数民族大省省份,少数民族文化丰富,省内少数民族的传统手工艺传承在现代生产力发展的影响下面临着极大的挑战。在通过对多种不同的手工艺人培训方式进行调查和对比,改进手工艺人的培训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传统手工艺的保护。

【关键词】少数民族;培训方式;手工艺人

一、手工艺人培训的现状

目前对手工艺人培养的研究与手工艺的研究是一起的。传统手工艺及手工艺人在机械生产方式作为主流的今天,两者之间难以实现平衡协调性发展。1再加上过去手工艺传承时对手工艺人的选择也有着家族传承、口传身授,传女不传男等情况,使得传统手工艺人群体较小。目前传统手工艺人的培养,应对市场发展所表现出来的传承培养形式主要有合作社和个人作坊、小微企业等几种方式。2手工艺人的培养目前面临着多方面的社会现实条件限制,手工技艺的活态传承与提升手工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之间存在着不小的矛盾。3地区的贫困状况会导致手工艺人面临着生存的困境,对手工技艺的传承动力不足,使得其可能面临无人传承的状况。4要解决手工艺人所面临的生存问题后才能促使其对手工技艺的传承产生内生性的动力,才能更高效的促使其主动传承,同时也需要保持传承的本真,遵循传统才是长久的发展之道。5手工技艺的良性传承,手工艺人的培养还需要与文化生态相结合进行研究,通过合理的文化机制促进传统手工艺人的培养,是值得思考的一个方向。6

二、手工艺人培养面临的问题

在物质文化深度交融发展的今天,要更好的传承民族手工艺文化,就需要对传承方式进行创新,改进手工艺人的培养方式,做到“传统不守旧,创新要有根”7。少数民族通过一定的艺术手法将传统文化精神内涵融入手工艺品中,用器物传递自己民族的文化,“通过这种文化符号我们可以窥见一个民族的生存方式、审美追求、生活意愿及民族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场景。”8

传统的手工艺生产与现代主要的机械生产方式不相适应9,现代居民消费观念的转变10,在保持本真依照传统生产方式进行生产出来的传统手工艺品存在设计与现代审美存在脱节,制作周期长成本高,实用性低,生产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所以造成了发展前景不好,对人的从业吸引力小,传承人数少的情况。11但目前正流行的“手工艺外包”产业化加工的发展方式又正在使手工艺人失去选择自由和主动创造性。12所以急需寻找出一种合理的培训模式促进手工艺人培训效率提高,尽量避免相关问题的出现。

三、手工艺人培训方式

贵州少数民族受山地地形的阻隔,“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13。各民族之间相对独立的发展,最终影响不同民族之间形成绚丽多彩的独特文化技艺。各地区对于传统手工艺人的培训方式也不尽相同,综合各地区的实际情况目前所具有的培训方式主要有家族传承、口传身授14,校企合作15,建设人才培训基地,企业牵头培训等等方式。

四、合理的培训方案及意义

一种合理的手工艺人培训模式能够赋能传承效率,特别是在具有得天独厚自然与人文条件的贵州,比如将文化生态保护机制与“现代学徒制”16 相结合的模式。文化生态保护机制主要包括实体展馆与生态博物馆相结合形成静态的实物与动态的技术联结在一起保护。理论上有利于结合贵州的实际情况对手工艺人的培训实现差异化、实际化,同时最大程度保证手工技艺传承保护的整体性。将生态旅游与文化产业联动的进行保护,促进文化资源经济价值的实现17,使文化生态与经济发展相结合,获得足够的发展前景,推动少数民族学习传承传统手工艺的动力。18

结语:

隨着文化强国战略的深入发展,贵州省内少数民族手工艺的传承逐渐受到重视,改进手工艺人的培训方式促进手工艺的传承,也逐渐在政府等相关部门的带领下进入正向发展阶段。本文在通过对国内传统手工艺人培训的研究现状进行对比下,对手工艺人培训的发展提出了一个大概构思,为手工艺人培训方式的研究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赵蕾,查建敏.“再设计”对贵州苗族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的影响[J].大观.2020年第3期

[2]陈燕,任晓冬,陈正府,穆柳梅.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乡村手工艺人的传承现状、发展策略与市场推广——以贵州丹寨扬武镇苗族蜡染为例[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1期

[3]杨丽彦,李兴书,范佳雪.乡村振兴战略下贵州民族手工艺活态传承研究[J].四川戏剧.2020年第4期

[4]马丽.平塘县实施手工艺助力扶贫的可行性研究[J].北方经贸.2020年第4期

[5]杨慧子.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创意产品设计[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7年

[6]李西臣,刘恩芹.文化生态保护机制在贵州民族手工技艺类非遗传承中的意义[J].大众文艺.2019年第4期

[7]李霞.论红色资源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D].中南大学.2013年

[8]韦贻春.对民族传统工艺现状、价值及其发展的思考[J].民族论坛.2007年第2期

[9]赵蕾,查建敏.“再设计”对贵州苗族手工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的影响[J].大观.2020年第3期

[10]周燕华.时秀梅.中国传统手工艺品发展的SWOT分析.大连民族大学学报.2020年第4期

[11]张祥一.张晓松与冀同敏.贵州民族手工艺旅游商品设计构思探析.怀化学院学报.2016年第10期

[12]余浩然.双重机制下少数民族传统手工艺产业化发展反思——基于贵州的调研和启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3期

[13](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赵伯雄整理

[14]周燕华与时秀梅.中国传统手工艺品发展的SWOT分析.大连民族大学学报.2020年第4期

[15]林泽茂.校企合作背景下中职教育旅游工艺品设计与制作专业传统手工艺传承创新研究.2018年.贵州师范大学.

[16]李媛媛.现代学徒制传承民族工艺的研究.广西师范学院.2016年

[17]王鑫.民间工艺的生产性保护.2019年.温州大学.

[18]李西臣与刘恩芹.文化生态保护机制在贵州民族手工技艺类非遗传承中的意义.大众文艺.2019年第4期

课题研究:

本文为2020年贵州师范学院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课题《贵州省少数民族手工艺人综合培训各类方式调查及对比研究》(S202014223022)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张治,男,出生年月:1999年1月,贵州仁怀,汉族,贵州师范学院历史与档案学院本科生。

(作者单位:贵州师范学院历史与档案学院)

猜你喜欢
少数民族
Jiao Ayi| 《娇阿依》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西南少数民族主题人物创作作品选
漫话中国——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谢雱绥宁少数民族村落油画写生作品选
少数民族的服装
当代少数民族文学定义的新思考
论少数民族题材油画创作中面临的问题与出路
独特的中国少数民族民居
本 期 导 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