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政策翻译研究

2020-04-25 00:05于沂名吕双双张金波吴浩东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65期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翻译研究

于沂名 吕双双 张金波 吴浩东

【摘  要】中国的产业政策是“选择性产业政策”,倾向于以政府选择代替市场竞争。基于对日本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案例研究表明,其产业政策已转型为“功能性产业政策”,政策目标在于创造条件提高产业竞争力,政府制定节能减排和产品性能的准入标准,但不代替企业选择技术路线。产业政策工具的设计基于市场机制,重视竞争,补贴消费环节和终端产品而非生产环节和厂商。补贴目录全国统一,保证外资公平参与竞争,破除地方保护主义,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本文以日本新能源汽车为例,对日本产业政策翻译情况进行研究。

【关键词】功能性产业政策;新能源汽车;翻译;研究

引言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世界各国正展开激烈竞争,中国也正通过实施产业政策来推动产业的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具有颠覆性创新的特性,也因其创新性而面临特有的问题,比如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正面临着技术路线不确定、市场需求不大、充电桩等基础设施不够普及、地方保护主义严重、关键零部件技术储备不足等问题。出现上述问题,除了因为企业创新能力不足之外,也与产业政策导向不科学有关,比如2016年新能源汽车企业大规模骗取国家补贴事件就部分归因于政策导向不科学。中国的产业政策并不总能产生好的效果,整体而言,中国的产业政策具有强烈的管制性特征,表现出强烈的政府直接干预市场的趋势,倾向于以政府的人为选择来代替市场机制选择,并限制那些不受支持的技术或企业参与到竞争中来。

因此,需要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进行国际比较研究,总结政策效果良好的国家的经验,从而对于中国的产业政策进行进一步的完善。日本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构建起了较强的竞争优势,除了因为汽车制造商具备强大的研发与创新能力之外,产业政策的有效支持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1.产业政策研究概述

1.1 产业政策存在的必要性

产业政策的支持者主要从外部性和协调失灵等角度出发,认为产业政策是有效且不可缺少的,如林毅夫(2016)认为政府对企业的补贴是产业政策,政府根据可能的回报来配置有限的科研资源也是产业政策。虽然产品创新是由企业家来完成的,但企业家不愿意花巨额成本进行产品创新背后的基础研究,基础研究需要靠政府资助的各项科研项目来完成。林毅夫(2016)还提出大多数成功的经济体在其快速发展过程中一般都实施了有效的产业政策,如16世纪的英国,19世纪中叶的美国、德国、法国以及二战之后的日本和“亚洲四小龙”(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新加坡和韩国)。反对者如张维迎(2016)则认为产业政策本质上是政府以行政干预或者财政补贴的形式帮助某些特定产业或部分企业优先发展。但因为人类认知是有局限性的,如果激励机制又扭曲,产业政策注定不会成功,目前主导世界的产业,比如新能源、互联网、生物制药等在三十年前都没有被预测到,如今也不可能预测今后三十年后的发展,所以产业政策的决策是集中决策,是一场豪赌,蕴含着极大的风险。

1.2 实施何种产业政策

吴敬琏(2017)认为,林毅夫和张维迎讨论的是“中国到底需不需要产业政策”,其实不应完全肯定或者否定产业政策,因为产业政策是有不同类型的,讨论重点应该是“采取什么样的产业政策”。江飞涛等(2018)认为,林毅夫与张维迎的辩论不是产业政策的存废之争,而是产业发展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政府作用与市场功能之争,争论的主要内容是围绕在产业发展过程中,政府与市场应该分别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以及围绕着产业政策中政府的作用、政府与市场的边界以及政府与市场二者应有的关系展开的。罗德里克(2009)提出产业政策远未消失,世界各国有越来越多的产业政策正在发挥作用,所以并不需要争论产业政策的必要性,重要的是讨论通过什么样的制度建设,建立什么样的激励机制,政府才能更好地为产业发展提供有效服务。即关键在于重新部署和调整已有的产业政策以使它们发挥更好的作用。聂辉华(2017)认为产业政策的适用范围以及使用方式才是更重要的问题,并分别从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两个不同角度进行了分析。Robinson(2009)提出目前学术界对于产业政策的争论仅有好的规范性理论,但实证工作非常缺乏。所以对于产业政策实施的长期效果从实证角度进行检验,梳理产业政策发挥作用的机制是学术界需要尽快研究的问题。总之,这类争论认为不需要讨论产业政策是否必要,产业政策一直是存在的,产业政策的施政选择才是需要研究的问题。对产业政策的作用机制也需要进行一些实证研究。

1.3 产业政策的分类及日本的转型

戚聿东等(2017)总结梳理了国内外的产业政策,将其分为总体产业政策、产业结构政策、产业组织政策、产业集群政策、产业技术政策等五种类型。Lall(2001)研究了产业技术政策的具体实践,提出不同国家的产业技术政策在实施模式上具备不同的特点,可分为“功能性产业政策”和“选择性产业政策”。大野健一(2015)认为“功能性产业政策”是指通过支持人才培养、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为企业的技术研发提供有用的资源、技术、知识、物质等条件,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激励企业从事高质量的科技创新,目标是提升所有产业及部门的生产率,所以又被称为“横向产业政策”。Zucker 等(2007)认为“功能性产业政策”是一种“市场友好型”的产业政策,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良好的市场环境,激励企业实现技术进步和产品升级,获取市场竞争优势。Mazzucato(2011)认为美国的产业技术政策侧重于支持普适性技术的研究开发,并非针对某些特定行业进行支持,比如美国的航天、信息、医药、纳米等产业的早期基础研发都是依靠政府产业技术政策作为支持的。“选择性产业政策”可定义为政府通过扶持和培育高新技术、战略性新兴产业等特定的产业,并对具体技术路线或具体工艺进行定向选择,并进行差别化的支持。吴敬链(2017)认为,日本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已经从“选择性产业政策”转向了“功能性产业政策”,而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时所引进的是日本已经废弃不用的“选择性产业政策”,其目标在于提升特定產业、特定技术的竞争力。中国必须转型为“功能性产业政策”,并强调中国从“选择性产业政策”转向“功能性产业政策”有很大的困难。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因经济高速发展而受到世界瞩目,其产业政策也受到极大的关注。上述日本从“选择性产业政策”转向了“功能性产业政策”这一结论是基于小宫隆太郎等(1988)的论述,他们对日本从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产业政策的理论及实践进行了全面的考察,对日本在五六十年代实施的“选择性产业政策”提出了批评,认为出现市场失灵的情况下,实施产业政策是有必要的,但是依然存在如下三个问题:(1)在何种情况下,才能认为市场出现了失灵;(2)针对市场失灵的不同类型,应当分别采取什么样的政策措施;(3)市场虽然时常失灵,但产业政策和政府也可能出现失误。所以,几乎在所有情况下,产业政策的措施总会产生财政负担等各种代价和副作用,所以有必要对产业政策的效果和代价进行权衡,不能认为只要出现市场失灵就必须进行政策性干预。该研究团队提出,二战后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有两个原因:(1)日本以在被占领下实施的反垄断政策为契机而形成并保持的相对竞争性市场结构下,私人企业开展了比较活跃的投资活动;(2)日本很高的国民储蓄率和劳资一体化的日本式经营模式。20 世纪 70 年代初石油危机发生后,日本企业进一步意识到提高生产率和提升产品质量的重要性,并为此付出了大量的努力,同时新企业的加入使得产业集中度下降,由此形成竞争性市场机制,进一步提升了日本企业的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正是这种充满活力与竞争的产业组织变化,成为了日本宏观经济发展的基础,而产业政策只是日本经济发展的配角,只是从侧面支援了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充满活力的战后日本经济发展。研究团队进而得出结论,日本政府运用产业政策对经济活动进行的“协调活动”,在 70 年代时从硬性产业政策转向了软性产业政策。其结果是产业政策的核心内容变成了向社会提供有关产业结构的长期展望和国际经济信息。这种硬性产业政策指的就是“选择性产业政策”,软性产业政策就是“功能性产业政策”。总体上看,学术界基本认同世界各国都在实施产业政策,产业政策分为不同的类型,重点是应该实施什么样的产业政策。但是学术界对于产业政策的实证研究并不充分,本文选取日本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案例进行分析,对具体政策的目标、政策工具及机制进行分析。

2.案例介绍:日本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

2.1 日本新能源汽车产业基本政策目标

日本将汽车产业视为国家基础产业,因为日本的汽车产业具备很强的國际竞争力,日本贸易顺差的 50%来自于汽车出口。很多关联产业也高度依赖汽车产业,汽车产业支撑着各关联产业的发展和就业。所以在世界汽车产业新能源化转型背景下,日本政府全力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力图进一步提升日本在该产业中的竞争优势。同时,日本因为缺少资源,一直在推进传统汽车的节油水平,对于更加节约能源的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更是极为重视。

2.2 日本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工具

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工具有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由中央部委和公立政策性金融机构负责实施的全国性政策工具;第二层次是地方政府追加补充实施的本地政策。阿吉翁等(2016)将产业政策工具分为四大类,即财政补贴、减免税收、提供低息贷款、提供关税保护。日本的全国性政策有3类:(1)补助制度;(2)减税免税措施;(3)低息贷款。日本很早就实现了对进口汽车零关税的政策,所以关税不再产生保护本国汽车产业的政策性作用。

2.3 政策效果:新能源汽车普及率不断提高

日本的产业政策导向是补贴消费者,补贴终端产品,且节油性能越好,补贴金额越多,所以消费者购买市场上的高性能新能源汽车的积极性很高。与其他国家有很多新兴制造商跨界进入新能源汽车制造领域不同,日本新能源汽车时代具有竞争优势的汽车制造商依然是丰田、本田、日产等在燃油汽车领域就技术领先的大型跨国汽车制造商。它们依靠雄厚的技术储备、强大创新能力、资金实力、服务网点以及客户基础,在日本市场进行激烈的竞争。

3.结语

综上所述,对比中日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我们可以发现,日本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领先,起步较早,中国的技术总体落后,起步较晚,但是补贴力度大,制度较为完善,技术发展迅速,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在迅速发展。所以,做好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的翻译工作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创新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王锐、刘霞.新世纪日本能源安全战略及其启示[J].经济经纬,2007,(6):41-44.

[2]陈伟.日本新能源產业发展及其与中国的比较[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6):103-110.

[3]尹晓亮.世界能源形势与日本新国家能源战略[J].东北亚论坛,2007,(5):104.

(作者单位:辽宁工业大学)

猜你喜欢
新能源汽车翻译研究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浅谈新能源汽车的概况和发展
关于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若干思考
基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对汽车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商务英语翻译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
小议翻译活动中的等值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