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脂肪酶和淀粉酶在高脂血症性胰腺炎中的诊断价值

2020-04-27 11:26曹唐
医药前沿 2020年4期
关键词:胆源脂肪酶甘油三酯

曹唐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第一分院 重庆 400010)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急腹症之一,胆道疾病、酒精、高脂血症是最常见的三大病因[1]。高脂血症性胰腺炎是指由高脂血症引起的胰腺炎,其发生与血清甘油三酯值密切相关,目前发病率已达到1.3%~3.8%[2],并且有进一步上升趋势。急性胰腺炎的常规生化诊断标准为血清脂肪酶和或血清淀粉酶>正常上限3倍,但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研究报道,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淀粉酶阳性率仅为50%[3],血清脂肪酶的阳性率和诊断灵敏度显著高于血清淀粉酶[4],提示血清脂肪酶在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更高。本文目的是评估血清脂肪酶在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的诊断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于2018年12月-2019年3月收治的高脂血症性胰腺炎患者29例,胆源性胰腺炎患者38例。

1.2 标准

1.2.1 诊断标准 根据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胰腺疾病学组《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2013年,上海)》[5]标准:临床上符合以下3项特征中的2项,即可诊断为急性胰腺炎。(1)与急性胰腺炎符合的腹痛(急性、突发、持续、剧烈的上腹部疼痛,常向背部放射)。(2)血清淀粉酶和(或)脂肪酶活性至少>3倍正常上限值。(3)增强CT/MRI或腹部超声呈急性胰腺炎影像学改变,并参照该指南对胰腺炎严重诊断进行分级(轻度和重度)。高脂血症性胰腺炎诊断标准:满足上述急性胰腺炎的诊断标准[6],血清甘油三酯>11.3mmol/L或血清甘油三酯在5.6~11.3mmol/L,血清呈乳糜状,排除其他病因存在,根据既往病史及甘油三酯的动态结果加以判断;胆源性胰腺炎诊断标准:满足急性胰腺炎的诊断标准,除外高脂血症,腹部B超、CT、MRI等影像学检查发现胆囊结石或胆道结石者。

1.2.2 排除标准 合并严重感染者,患其他急慢性感染性疾病者,重型暴发性急性胰腺炎者,其他原因引起急性上腹痛者,腹痛出现至入院时间>4天者,合并严重心肝肾疾病者。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胰腺炎患者临床生化资料比较

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年龄显著高于高脂血症性胰腺炎患者(P<0.0001);两组在性别、胰腺炎严重程度分级上均无显著差异。其中,高脂血症性胰腺炎患者血清TC、TG水平显著高于胆源性胰腺炎患者(P<0.0001);而胆源性胰腺炎组血清脂肪酶、淀粉酶、PCT、CA-199显著高于高脂血症性胰腺炎组,见表。

表 两组胰腺炎患者基本情况及临床生化资料(入院第一天)

2.2 两组胰腺炎患者血清脂肪酶、淀粉酶阳性率(>正常上限3倍)比较

血清脂肪酶阳性率在两组胰腺炎患者间无显著差异(62.1%vs.71.1%,P=0.438);高脂血症性胰腺炎组血清淀粉酶阳性率显著低于胆源性胰腺炎(20.7%vs.57.9%,P=0.002),见图1。

图1.高脂血症性和胆源性胰腺炎两种诊断标准达标率柱状图

2.3 轻、重度高脂血症性胰腺炎患者血清脂肪酶、淀粉酶水平比较

血清淀粉酶在轻、重度高脂血症性胰腺炎两组间无显著差异(208.6±166 vs.327.3±328.8,P=0.205),重度高脂血症性胰腺炎患者血清脂肪酶显著高于轻度高脂血症性胰腺炎患者组(1299±1095 vs.2724±1991,P=0.02),见图2。

图2.轻/重症高脂血症性胰腺炎中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散点图

2.4 血清淀粉酶、脂肪酶和甘油三酯的相关性

血清甘油三酯与血清脂肪酶、淀粉酶均存在显著正相关,与血清脂肪酶和血清淀粉酶的相关系数分别为r=0.458(P=0.012),r=0.377(P=0.043),见图3。

图3.甘油三酯与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的相关性

3.讨论

本文发现较胆源性胰腺炎患者,高脂血症性胰腺炎患者血清甘油三酯水平显著增高,血清脂肪酶、淀粉酶水平更低;血清脂肪酶阳性率在两组间无显著差异,而淀粉酶阳性率在两组间差异显著,提示血清淀粉酶在脂源性胰腺炎诊断中假阴性可能性更大;通过比较轻、重症高脂血症性胰腺炎患者血清淀粉酶、脂肪酶水平发现血清脂肪酶在两组间的差异显著,提示血清脂肪酶更能反映高脂血症性胰腺炎患者疾病的严重程度;通过分析血清甘油三酯与血清脂肪酶、淀粉酶相关性发现血清脂肪酶与甘油三酯的相关性更高,上述结果均提示血清脂肪酶在高脂血症性胰腺炎患者的诊断价值更高。

目前认为高脂血症性胰腺炎的发病机制与TG直接或TG的代谢产物游离脂肪酸(FFA)对胰腺腺泡的损伤有关[7,8]。具体发病机制如下:FFA对胰腺腺泡和血管内皮细胞的直接细胞毒作用;高浓度的FFA及TG增加了血液黏稠度,使胰腺的血液循环受阻;FFA大量存在诱发了酸中毒,激活胰蛋白酶原,导致胰腺自身消化。既往研究报道高脂血症性胰腺炎患者血淀粉酶较胆源性胰腺炎患者低,与本结果一致,其原因可能是由于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血液内存在一种淀粉酶活性抑制物所致,这种非脂类抑制因子还能通过肾脏进入尿液,抑制尿淀粉酶的活性[9]。此外,有研究报道高水平的血清TG也能干扰血清淀粉酶活性的检测[10]。本文29例高脂血症性胰腺炎患者今有6例血清淀粉酶>正常上限3倍,阳性达标率仅为20.7%;而血清脂肪酶阳性达标率可达62.1%(18/29),同时血清淀粉酶在轻、重症高脂血症性胰腺炎患者间无显著差异,表明对于高脂血症所致脂源性胰腺炎,淀粉酶作为诊断指标,敏感性较差,容易出现漏诊误诊。

既往动物和人体研究证实血清TG水平与高脂血症性胰腺炎病情严重程度存在显著相关性[11,12]。本结果亦证实了这一点。重症高脂血症性胰腺炎患者血清脂肪酶显著高于轻症患者,且血清甘油三酯水平与血清脂肪酶相关性更为显著,提示血清脂肪酶可能是反映高脂血症性胰腺炎疾病严重程度。

通过对高脂血症性胰腺炎与胆源性胰腺炎患者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发现血清TG水平在高脂血症性胰腺炎中显著增高,同时比较在两组胰腺炎患者中两种胰酶诊断阳性率的差异,以及其对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证实了在高脂血症性胰腺炎患者中血清脂肪酶的诊断价值高于血清淀粉酶,为今后该疾病的诊治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信息。但本次样本量有限且资料搜集可能存在偏倚,故结论仍需增大样本进一步证实。

猜你喜欢
胆源脂肪酶甘油三酯
普外科手术治疗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的时机及效果研究
高甘油三酯血症
体检时甘油三酯水平正常,为何仍需注意?
人乳脂中甘油三酯分析方法及组成的研究进展
脂肪酶Novozyme435手性拆分(R,S)-扁桃酸
脂肪酶N435对PBSA与PBSH的酶催化降解和分子模拟
急性高脂血症性胰腺炎与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特点对照研究
内镜介入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效果
高含量DHA/EPA甘油三酯的降血脂和保肝作用的研究
脂肪酶固定化新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