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肠内营养在危重症病人营养支持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020-04-27 11:26张鑫
医药前沿 2020年4期
关键词:危重症病死率通气

张鑫

(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新区分院重症医学科 江苏 镇江 212000)

近年来以肠内营养支持应用在危重症患者治疗中日益受到人们关注,以往研究认为针对危重症患者首先需要改善其呼吸功能及循环功能,并积极治疗原发病,待患者内环境紊乱得以纠正后再采取营养治疗,然而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倡导早期肠内营养支持[1]。本次分析危重症患者营养支持中采取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价值。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本院2017年4月-2018年10月诊治的危重症且需机械通气的患者52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26例,男性16例,女性10例;年龄范围37~86岁,平均(62.3±0.6)岁,其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10例,重症肺炎患者9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7例,其中有创机械通气患者16例,无创机械通气患者10例。对照组26例,男性14例,女性12例;年龄范围39~87岁,平均(61.8±0.4)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11例,重症肺炎患者7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8例,其中有创机械通气患者18例,无创机械通气患者8例。两组病人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取常规针对原发病的治疗以及对症治疗,针对AECOPD及重症肺炎患者主要包括抗感染、脏器功能支持等,针对颅脑损伤主要包括脱水降颅压、脏器功能支持等,观察组患者于进入ICU24~48h内即开始采取早期肠内营养,而对照组患者则于早期应激阶段结束后,且生命体征恢复平稳,进入ICU 48h之后开始进行肠内营养。两组患者均依据耐受程度选择肠内营养制剂,能全力(每500ml含蛋白质20g,碳水化合物61.5g,脂肪19.45g,膳食纤维7.5g及矿物质及维生素若干),或者百普力(每500ml含麦芽糊精88g,水解乳清蛋白20g,脂肪8.5g,以及矿物质及维生素若干)。患者首先由小剂量开始行持续输注,即能全力或百普力500ml/d。结合患者的肠道耐受对输注速度以及输注量进行调整,逐渐增加到肠内营养目标点,即25-30kcal/kg,病程初期若无法达到“允许性低热卡”时,可联合肠外营养来增加患者的相应热量,尽早过度到肠内营养。

1.3 评价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肠内营养可耐受起始时间、到达肠内营养目标点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以及病死率。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肠内营养治疗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肠内营养可耐受起始时间、到达肠内营养目标点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以及ICU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患者明显缩短,两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

表 两组患者的肠内营养治疗情况比较(±s)

表 两组患者的肠内营养治疗情况比较(±s)

ICU住院时间(d)观察组 26 31.52±6.29 77.32±9.87 10.42±3.17 14.62±1.33对照组 26 67.39±8.46 106.58±10.26 16.76±4.25 20.17±4.16 t 3.068 3.219 2.628 4.282 P 0.001 0.000 0.001 0.000组别 n 肠内营养可耐受时间(h)到达肠内营养目标点时间(h)机械通气时间(d)

2.2 两组患者病死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病死率为3.85%(1/26),对照组为11.54%(3/26),两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

3.讨论

以往认为,对于严重创伤以及重症感染患者初期采取肠内营养,患者无法有效的消化和吸收,并且将加重其肠道损害,将进一步增加患者内毒素以及细菌易位,因而患者正规肠内营养支持应该当是患者生命体征恢复平稳后开始进行。然而近年来有学者研究认为,患者短期饥饿以及肠外营养均可能促使患者小肠黏膜重量减少,致使肠黏膜屏障产生功能性障碍,因而针对危重症患者应该及早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本次研究中针对两组危重症患者分别采取早期肠内营养以及生命体征平稳后48小时后肠内营养,结果提示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其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患者明显缩短,并且该组患者的病死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分析原因在于对危重症患者采取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负氮平衡,可改善危重症患者潜在的以及已经发生的营养不良状况,能够为危重症患者的进一步治疗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有助于缩短患者ICU住院时间可降低其病死率。

有报道指出[2],针对危重症患者采取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有利于患者肝功能的快速恢复,其作用机制主要在于通过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对肠黏膜上皮的细胞屏障进行有效修复,能够缓解大量内毒素以及细菌通过门静脉进入到患者肝脏,因此能够防止内毒素与细菌的易位;第二,通过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能够有效促进患者胃肠道内激素分泌以及免疫球蛋白的大量释放;第三,通过早期肠内营养可有效促进患者胆汁肠肝循环,有助于缓解由于胆汁淤积而引发的肝细胞凋亡。有研究结果[3]提示通过优化早期肠内营养管理措施,对于危重症患者采取早期肠内营养是可行的。本次运用促胃肠蠕动药物,并严格控制患者血糖水平等相关措施,确保患者能够达到良好的耐受度,有助于降低患者接受早期肠内营养时发生的胃肠道并发症,因此可确保早期肠内营养的顺利实施。

综上所述,针对危重症患者采取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并缩短期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有助于降低患者病死率。

猜你喜欢
危重症病死率通气
全髋翻修术后的病死率
体外膜肺氧合救治心脏危重症患者的研究进展
首都医科大学危重症医学系
降低犊牛病死率的饲养与管理措施
不通气的鼻孔
实用无创机械通气技术进修班招生简介
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所致危重症手足口病的诊治分析
呼吸系统危重症患者抗生素相关腹泻的临床观察
呼吸科医生应当为降低人口全因病死率做出更大的贡献
老年髋部骨折病死率的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