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后患者实施急诊护理干预的效果观察

2020-04-27 11:26任凭
医药前沿 2020年4期
关键词:心肺神经功能量表

任凭

(平凉市人民医院急诊科 甘肃 平凉 744000)

心搏骤停通常突然出现,对于患者脑部和心脏等重要脏器组织产生不可逆损伤一般仅需5分钟,对心搏骤停患者开展急诊抢救主要方式为心肺复苏,有效降低患者致残率和死亡率的关键因素为心肺复苏能否成功[1]。由于心肺复苏诊疗技术的飞速发展,临床中心肺复苏操作不断规范化与程序化,获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但是怎样确保心肺复苏后患者生活质量和预后效果,属于目前临床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对于急诊护理干预措施对于心肺复苏后患者康复效果所产生的影响进行探讨。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接诊的心肺复苏后患者100例,根据患者入院顺序奇偶法对其加以分组,给予其中50例患者常规护理措施,将其作为对照组,给予50例患者急诊护理干预,将其作为研究组。对照组男性26例,女性24例,最小年龄20岁,最大年龄58岁,平均37.11±4.82岁;研究组男性28例,女性22例,最小年龄21岁,最大年龄56岁,平均36.44±4.27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此次研究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措施。

给予研究组急诊护理干预措施:在患者进入医院之后,护理人员为其提供生命体征监测,同时遵照医嘱为患者提供用药指导;当患者结束心肺复苏之后,为其进行毛巾湿敷,严格控制室内温度与湿度,密切监测心肺复苏后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加强对患者所在病房的巡视,倘若患者产生意外情况需要马上汇报医生采取处理对策;护理人员需要保证病房环境的干净卫生,按时对病房进行消毒管理,和患者保持良好的沟通,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依照患者实际文化水平开展疾病知识讲座,告知患者治疗过程中会产生的各类问题和解决对策,缓解患者不良情绪;严格遵照无菌操作原则进行气道插管,提高临床插管管理质量,防止插管出现移动现象,按时更换胶带;在应用低压气囊,需要合理控制放气次数,仔细清理心肺复苏后患者咽喉分泌物,进行合理的吸痰操作;进行吸痰操作之前,需要首先为患者吸入3分钟纯氧,开展吸痰操作护理人员需要严格观察患者状态和体征,倘若出现发绀现象,马上采取处理对策,为了提高患者脑部组织氧代谢率和灌注率,护理人员通过湿毛巾对患者额头以及颈部进行湿敷,控制湿毛巾温度在19摄氏度左右[2]。

1.3 评价标准

通过格拉斯哥昏迷评分量表以及神经功能缺损量表记录两组康复情况,其中格拉斯哥昏迷评分量表评分越高代表患者清醒程度越高,神经功能缺损量表得分越高代表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越差[3]。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6.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进行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心肺复苏后患者康复效果对比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

表 两组心肺复苏后患者康复效果比较(±s,分)

表 两组心肺复苏后患者康复效果比较(±s,分)

组别 例数 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神经功能缺损量表评分研究组 50 11.11±2.47 1.11±0.15对照组 50 7.51±1.96 2.66±0.82 t 7.751 14.028 P<0.05<0.05

3.讨论

心肺复苏技术通常用于临床急症室,现在属于挽救脑细胞避免长期缺氧引起坏死的主要措施,在开展心肺复苏配合良好的急诊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显著提高治疗效果,加快患者康复速度[4]。急诊护理干预的开展对于临床医护工作人员的要求比较高,医护工作人员需要不断强化自身心肺复苏基本知识和急救知识培训,显著提高临床护理水平,开展急诊护理干预,需要提高对病房环境的护理工作,提高患者心理舒适感,严格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和病情改变情况,利用心电图监测有效预防室性早搏和传导阻滞等现象的出现,积极开展气道和大脑复苏护理,可以避免患者肺部吸入异物,根据一系列合理的急诊护理干预,减少心肺复苏后患者产生不良反应风险[5]。根据本文的研究可见,两组心肺复苏后患者康复效果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

综上所述,对于接受心肺复苏后患者提供急诊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显著提高患者康复效果。

猜你喜欢
心肺神经功能量表
心肺康复“试金石”——心肺运动试验
小象接受心肺复苏
中医急诊医学对心肺复苏术的贡献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心肺之患”标本兼治
三种抑郁量表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分析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的编制
辛伐他汀对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探讨
中学生智能手机依赖量表的初步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