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形势下高校药用高分子材料课程改革

2020-04-27 08:45李保利刘娜娜
科技视界 2020年5期
关键词:药用高分子教学模式

李保利 刘娜娜

摘 要

药用高分子材料是药学及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课,是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应用型学科。它的主要任务是指导学生能正确地选择和使用药用高分子材料,并通过各种有效的方法改变高聚物的结构以满足特定使用性能需要,实现药物的有效传递。以安阳工学院为例,探索药用高分子材料课程改革模式,首先,科学合理的用好教材,把握好教材,根据学生特点授课;其次,改变传统教学模式,采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后还要注重校企合作,让学生所学得到应用,更好地服务社会,培养适合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关键词

药用高分子材料;改革;安阳工学院

中图分类号: 0642.0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20.05.004

药用高分子材料是药学及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课,课程知识涉及药用高分子材料的性能与结构的关系、高分子材料在药物制剂中的应用原理、药用高分子材料的制備与加工以及高分子药物等,同时为《药剂学》以及《药制剂工程技术与设备》等的学习提供必要的理论知识。是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应用型学科。它的主要任务是指导学生能正确地选择和使用药用高分子材料,并通过各种有效的方法改变高聚物的结构以满足特定使用性能需要,实现药物的有效传递。《药用高分子材料》这门课的学习,需要学生具有先期的储备知识,比如先期课程有《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等基础知识,甚至还要求学生具有《药物化学》、《结构化学》、《高分子化学》等学科知识。

药用高分子材料的特点在于:可作为药用辅料、药物及药品的包装贮运材料,目的在于提高药物制剂的稳定性、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药效,改善药物的成型加工性能,改变给药途径,开发新药及智能给药,实现物料的输送、混合、反应、加工、中转和产品包装贮运与安全使用。[1]

本门课程是一门具有很强理论性及实践性的应用性课程。课程的特点是内容繁杂、涉及学科范围广,目前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三个:首先是本门课程为新兴学科,开设该门课程的学校不多,教材及参考书少、教师教学经验不足并且该门课程无与之配套的实验教材,所以多数学校没有开设与之对应的实验课。其次是各大院校大多采用传统的课堂讲授方式教学,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技能欠缺,学生普遍感觉枯燥乏味。第三是该课程涉及其它学科如材料学、力学等的理论知识,而这些知识对于医学或药学学生一般都不具备[2]。

安阳工学院是一所地方性应用型高校,应该考虑到自身的发展和社会对学生的需求,要求学生课上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在社会实践方面也应该引起重视,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能满足社会需求,服务社会,即实现了自身的价值,又能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但事实上,在我们的实践环节中,学生“被动实践”成份多,“主动实践”成份太少。与其他工科学校或者兄弟院校相比较,我们的学生在实际解决问题方面和创新方面,还是有一定差距的,这是我们必须面对,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这样一来,如果我们的教育方式,上课方式不改,还是老一套的传统的授课方式,那培养出来的学生,只能是越来越跟不上社会的节奏。所以我们必须改,就我在上这门课的过程中,进行了一些尝试和摸索。试图提高学生学习得积极性和创造性。

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呢?

在讲授理论课的同时设立一些具体主题讨论环节,讨论环节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比如每节课结束,给学生布置一些“小任务”,这些小任务里包含课堂上的知识点,让学生利用课堂上所学知识来进行梳理思路,这本身就是思考的过程,学生也可以查阅一些资料,这也是能力提高的一个体现,从不同角度,让学生通过这样的方式来理解知识点。在下节课上课时,可以抽出来十分钟左右的时间,让学生在课堂上讨论,在课堂上讲,其他人评论讲述者对知识点的理解,讲解是否到位,自己的理解又是怎样的?这其实就是一种研究性学习,一种探究性学习,通过这种讨论的方式,这种思考的方式,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培养学生能将所学的知识很好地应用到实际工作中,能很好地去解决实际问题。只有这样,学生毕业后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要。当然在这过程中,教师要起到引领的作用,带动学生进行好讨论环节。

作为地方性二本院校,我们的教学模式还是主要以课堂讲授理论知识为主,新颖的教学模式还没有很成熟。期末最后的考评也是强调基础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重要性,忽略了实践的考核。《药用高分子材料》这门课是安阳工学院最近几年才开设的一门专业选修课,与比较成功的工科学校相比,我们的教学还处在摸索阶段。制药工程专业实验也是才开设不久,实验项目比较少,形式单一,缺乏“走出去”,缺乏向好的工科院校学习;另一方面,由于多种因素影响,学校与一些药学相关的药厂、相关企业、医院检验科或药房等岗位联系较少。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走出校门,可能不能完全适应岗位的需求,这样可能会导致我们的学生就业会比较受影响,不能跟上社会的发展。如果不改,将直接影响我们药学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所以作为一名地方性高校教师,一定要思考怎样才能摸索一条适合我们自己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改首先要改的就是教学模式的改革。具体谈到《药用高分子材料》的课程上,我们一定得想法设法,一方面让学生掌握好基础理论知识,另一方面让学生走出校门,让学生真正了解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企业需要什么样的岗位,让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主动。

就我这几年任教《药用高分子材料》的情况,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浅谈新形势下高校药用高分子材料课程改革的几点看法:

(1)结合学习特点,认真分析教材,以教材为基础,但不完全依附于教材。在教材中加入学生比较感兴趣的部分,比如和食品、药品相关的一些成分、包装、法律法规,视频等。每年都会有“315”晚会,在上课过程中,把315晚会中报道的一些学生们感兴趣的话题穿插在教学课堂中,效果很好,比如前些年出现的“瘦肉精”事件,“毒奶粉”事件,和实际生活结合,学生很感兴趣,课堂气氛很活跃,教学效果比较好。

(2)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想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原来的教学过程中,课堂上的主题是教师,学生被动接受,这样教学效果就大大地降低了,學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远远不够。这样很难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在教学中,增加与学生的互动环节,每节课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个知识点,让学生围绕这个知识点展开思考,可以课下查资料,互相讨论的形式。下节课,抽出一定的时间,抽查一部分学生在课堂上讲解,其他学生分成小组,在组内讲解,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考,表达能力,也更能督促学生思考,解决问题,也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比如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一些生活中的实际例子感兴趣。像比较实用的话题感兴趣,比如SOD,大宝的成分,女生比较感兴趣的化妆品的成分等讨论课题比较感兴趣。就选择这些学生们感兴趣的知识点或者课题。通过这样的方式,对学生能力的提高有比较大的帮助。

(3)启发式教学法:在教学中,多向学生提几个“为什么?”要知其然,更要知道之所以然。这样也可以有效地将被动变主动。精彩的设疑可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3]。如在讲到“碘遇淀粉变蓝”时,可以进一步地提问“为什么呢?”因为在之前高中的学习阶段中,只是知道结果就是这样,而没有去思考,为什么会这样,刚好以此为契机,引出了淀粉的结构,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4)增加案例教学,使理论授课更加贴近实际,更加贴近工业化大生产:如讲到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时,可以将以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为辅料制成的丸剂与用淀粉为辅料制成的丸剂在促进崩解效果方面做对比,从而说明其促进崩解的原理时来源于这种高分子材料粉末中有较大的表面积和孔隙率,可以加速吸湿,促进崩解,案例教学对学生进一步理解高分子材料在药物制备过程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4]。

(5)校企结合。学生除了在学校的这些理论和实践学习外,还要努力创造条件让学生走出校园,到与专业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参观学习,让学生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在学习中寻找差距,这样既可以为以后的学习提供努力方向,也可以克服一些学生眼高手低的缺点。

恰逢今年暑期2018年6月21日学习教学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建设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一流本科教育。落实新时代全国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是一个长期过程,作为一名工作在基层的普通教师,每天都在跟学生打交道,一定要以此次陈部长的讲话为契机,全面开展教育思想学习,系统思考,认真研究本科教学工作,努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认真对待每一节课,在科技网络迅速发达的新时代,要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跟上学生的步伐,让“教学“真正成为”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专业志趣,真正把“水课”变成有深度、有难度、有挑战度的“金课”。真正把内涵建设、质量提升体现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成果上。

同时在学校“应用型”转型的新形势下,努力做到因材施教,根据上课学生自身特点制定教学大纲,一方面多和企业结合,通过多种渠道和企业单位多接触,比如外地企业考察,学生实习等方式,多了解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多了解企业对高校,特别是“应用型”转型高校的毕业生在专业上的需求。另一方面,通过和学生谈话,了解学生的需求,了解他们对自己的人生规划。将这些需求总结,转化为自己上课时为学生“量身定制”的教学大纲。做为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上好每一节课,了解学生所想,解决学生的困惑,“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参考文献

[1]华芳,王章姐,施伶俐.《药用高分子材料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广州化工,2016,44(4):180-181.

[2]邓世星,黎刚,吴庆.《药用高分子材料学教学模式初探》[J].广东化工,2014,41(276):170-171.

[3]李伟.《药用高分子材料学教学改革初探》[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15): 31-32.

[4]刘文,徐剑.《药用高分子材料学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设想》[J].现代医药卫生,2009 25(2):318-319.

猜你喜欢
药用高分子教学模式
《功能高分子学报》征稿简则
《功能高分子学报》征稿简则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酒酿搭配药用最养生
试论药用观赏植物在园林绿化配置中的应用
精细高分子课程教学改革
蕨类植物在利尿通淋中的药用研究(二)
蒙药药用资源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多糖类天然高分子絮凝济在污泥处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