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特早熟温州蜜柑品质比较研究

2020-04-28 05:40张梦益邱栋梁
园艺与种苗 2020年3期
关键词:糖酸果皮可溶性

张梦益,邱栋梁

(福建农林大学园艺学院,福建福州350002)

温州蜜柑原产于我国,至今已有2 000 多年的栽培历史。温州蜜柑风味独特、营养丰富,其果实富含有机酸、膳食纤维、维生素、蛋白质以及多糖等[1],具有解热生津、开胃、利尿、去痰止咳的功效[2-4]。其中,特早熟品种于8 月下旬至9 月中上旬开始成熟上市,具有着色早、减酸快、果实生长期短、成熟早和品质优等特点[5]。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温州蜜柑的品质和口感越来越成为消费者选择购买的重要指标。温州蜜柑的果实品质也是决定其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许多商家为抢占柑橘市场,纷纷在8 月中下旬提前上市,这些特早熟温州蜜柑凭借提前上市的优点,在市场竞争中颇具竞争力。但其果型较小、果皮青绿,常令人质疑其口感和营养价值。

该试验通过研究3 种在8 月中下旬成熟采收的特早熟温州蜜柑稻叶、大浦、大分的外观特征和内在品质,为柑橘上市时间确定和消费者购买柑橘的时间的确定提供借鉴和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供试材料为龙岩市永定区坎市镇渔溪村果园8月20 号采收的特早熟温州蜜柑‘稻叶’、‘大浦’、‘大分’,从3 种品种中选出大小均一、无病虫害、无机械伤的果实各10 个用于果实品质指标测定。

1.2 方法

1.2.1 样品处理。将3 个品种鲜果果肉、果皮分离,用液氮分别进行研磨取样。将样品用锡纸包裹好后,放入冰箱备用。

1.2.2 单果重、纵横经、瓣数、可食率及可溶性固形物测定。每个试验样品取大小均一、无病虫害的果实各10 个,用电子天平测单果重及果肉重,并计算可食率;使用游标卡尺分别测量样品纵横经大小;采用手持糖度折光仪测定可溶性固形物质量分数。

1.2.3 果皮叶绿素含量测定。采用80%的丙酮提取果皮中叶绿素,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进行测定,具体步骤和含量计算方法参照盛璐等[6]的方法。每种实验材料做3 个重复。

1.2.4 果肉类胡萝卜素含量。采用95%的乙醇提取果肉中类胡萝卜素,利用紫外分光光度计进行测定,具体步骤和含量计算方法参照杨喜珍等[7]的方法。每种实验材料做三个重复。

1.2.5 果肉可溶性糖含量、可滴定酸含量、VC质量浓度测定。参考《植物生理生化实验原理和技术》,果肉可溶性糖含量测定采用蒽酮比色法;VC质量浓度的测定采用2,6-二氯靛酚法;果肉可滴定酸质量分数测定采用酸碱滴定法。每个指标做3 个重复。1.2.6 果肉总酚含量、类黄酮含量测定。总酚含量采用福林酚法测定,分光光度计在765 nm 波长下比色测定吸光度,以没食子酸作为标准;以芦丁标准样作为标准,用分光光度计法测定类黄酮含量。每个指标做3 个重复。

1.3 统计分析

所得数据使用SPSS v22.0 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均数分离采用Tukey’s 检验。

2 结果与分析

2.1 品种对果实外在特征的影响

经观察,各个特早熟温州蜜柑表皮光滑有光泽,形状均呈扁圆形(图1)。在着色情况方面,3 种试验材料均着色较差,果皮呈绿色。通过测定果皮叶绿素含量发现,大浦叶绿素含量最高,为(0.080±0.040)mg/g;其次是大分,为(0.075±0.050)mg/g;稻叶的叶绿素含量最低,为(0.053±0.340)mg/g。

根据测量数据,大浦和大分的果形较大(图2),平均单果重分别为115.06、112.98 g,大浦的平均纵、横径为(47.15±4.44)、(64.20±2.07)mm;大分的平均纵、横径为(46.22±1.74)、(65.39±1.76)mm;稻叶平均单果重为77.76 g;平均纵、横经为(39.30±1.59)、(57.91±1.41)mm。

可食率以大浦最高,为(83.06±0.63)%,稻叶居中,为(81.92±0.75)%;大分最低,为(80.42±1.96)%,品种差异不显著。各种特早熟温州蜜柑均易剥皮,海绵层薄,橘瓣形状多为肾形,瓣数多为9~13 瓣(图2,表1)。

2.2 品种对果实内在品质的影响

经测定,稻叶和大分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均显著高于大浦;3 个品种的可滴定酸含量差异不显著;大分、稻叶、大浦的糖酸比分别是11.78±2.23、7.18±0.81 和6.83±5.43;稻叶的VC含量最高,为(25.10±1.59)mg/100g,大浦VC含量居中,为(21.81±6.09)mg/100g,大分含量最低,为(19.03±6.24)mg/100g,但差异不显著;类胡萝卜素含量以稻叶的含量最高,为(0.148±0.650)mg/L,其次为大分,(0.044±0.040)mg/L,大浦的类胡萝卜素含量最低,为(0.037±0.040)mg/L,品种间无显著性差异; 稻叶的总酚含量显著高于大浦和大分为(14.135±0.010)mg/g,大浦和大分的总酚含量无显著差异;3 个品种的类黄酮含量差异不显著(表2)。

表1 3 种特早熟温州密柑外观品质比较

表2 3 种特早熟温州密柑果实品质比较

3 结论与讨论

果实的外观和内在品质是判定果实采收的重要依据。果实的外观品质主要包括果实色泽、形状、大小等,内质主要是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糖酸比、类胡萝卜素、维生素和其他营养物质的含量[8]。其中,外在品质中以色泽最为重要,而内在品质则是以糖为主[9]。果皮的转色是确定果实成熟度和采收期的重要依据。柑橘的果皮和果肉的发育成熟过程往往不一致,果肉已成熟但处于转色期前的柑橘果皮以叶绿素为主,呈绿色。随着果实成熟发育,果皮中叶绿素降解,类胡萝卜素不断积累果实色泽开始由绿转黄[10-12]。此外,果肉组织逐渐软化、糖酸比提高也是果实成熟的重要标志。随着成熟度的增加,温州蜜柑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和糖分含量也随之增加,而可滴定酸含量逐渐降低。经研究表明,采收期越早,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越低,可滴定酸含量越高,糖酸比也越低。适宜采摘的温州蜜柑果实中,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糖酸比较高,此时的果实酸甜可口,品质较佳。通常当柑橘果实着色面积达3/4,肉质有一定弹性,糖酸比达到该品种应有的比例时采摘最佳[13-14]。

柑橘的品种不同、用途不同,对果实采收成熟度的要求也不同。用于鲜食或短期贮藏运输的品种应在果实达到该品种固有的色泽、风味及果实的内含物已达到一定指标时着手采收;而用于长途运输、贮藏或加工的果实,则需在接近成熟时,果实肉质比较紧密,应有的风味和香气还未表现出来时采收为宜[15-16]。

该试验的供试品种稻叶、大浦、大分均为8 月20 号采收的特早熟温州蜜柑。3 个品种均在转色前期。果皮为青绿色;大浦、大分果形较大,稻叶的果形较小;可食率、瓣数方面无显著性差异。外在品质方面,稻叶和大分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显著高于大浦,约为大浦含量的1.14 倍;稻叶和大分可溶性糖含量差异较小,分别为大浦的1.15 倍和1.14 倍;可滴定酸含量以稻叶最高,大浦次之,大分最低;大分的糖酸比最高,分别为稻叶和大浦的1.64 倍和1.72 倍;3个品种的VC、类胡萝卜素、总酚和类黄酮含量无显著性差异。

大分果实较大,可食率较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均显著高于大浦,其糖酸比最高,酸甜可口、饱满多汁、风味颇佳具备鲜食条件,8 月20日即可采收上市,可适当推广。

猜你喜欢
糖酸果皮可溶性
长期施肥对砂姜黑土可溶性碳淋溶的影响
桃果实糖酸和酚类物质与口感风味的相关性
不同预冷方式对甜樱桃贮藏过程中糖酸含量的影响
不同地区烟富3号苹果果实品质分析研究
别乱丢果皮
不乱扔果皮
0.8%的硼素用量对甜瓜最有利
削皮器也扭曲
可溶性Jagged1对大鼠静脉桥狭窄的抑制作用
不同砧穗组合对寒富苹果果实品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