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休闲农业园规划设计探析
——以金寨县石碑生态农业园为例

2020-04-28 05:40杨健
园艺与种苗 2020年3期
关键词:金寨县项目区景观

杨健

(马鞍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安徽马鞍山243000)

生态休闲农业园是农业与旅游业相结合的一种新型产业,是以生态农业资源为依托,以农事活动和农业生产经营为基础,以保护生态环境作为前提,以休闲为目的,以服务为手段,集生态休闲、文化品位、农业旅游服务、农事体验、科普教育等为一体的旅游形式。金寨县地处安徽西部大别山区,为丘陵地貌,是安徽省重要的蔬菜、水果和畜产品产区。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经济发展水平,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种养项目建设生态农业示范园,不仅可以推进金寨县的农业现代化进程,还可通过试验示范、辐射推广,引领金寨县、六安市乃至全省现代农业的发展,对于加快地区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生态休闲农业园设计原则

1.1 因地制宜,体现当地特色的原则

生态休闲农业园的规划设计应以当地自然山水景观为主体,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因地制宜地开发旅游产品,科学合理地划分和组织园区项目。园林造景要尽量选用乡土植物,建筑材料多采用就地取材,在节省投资的同时又可以充分体现地方色彩,使园区与周围的自然环境更协调。

1.2 综合效益原则

生态休闲农业开发规划要以生态经济理论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思想,进行有计划的空间拓展和适度的开发建设。园区建设和农业生产经营、休闲体验活动等要与自然和谐共存,在保护生态平衡的前提下合理适度规划开发,确保园区景观的完整性、原始性和生态性。同时要注重社会效益,合理的生态休闲农业开发应当能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产生积极的社会影响。另外,发展生态休闲农业也应注意经济效益的提高,既包括开发者的经济效益,也包括农村居民收入的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者兼顾,协调发展。

1.3 多样性原则

休闲农业园区在进行景观设计时要充分考虑树种的多样性,根据各物种四季特点合理布局,将乔木、灌木与地被植物相结合,增加景观的层次性和观赏性。根据园区内项目功能的不同,布置符合相应氛围的植物,形成形式多样的游览氛围,提高游客的体验感和景观的异质性。不仅景观结构组成要多样化,景观内容、游览项目也应具有丰富性、多样性。

2 金寨古碑镇生态休闲农业建设条件分析

2.1 地理位置

金寨县位于115°22′19″~116°11′52″ E 与31°06′41″~31°48′51″ N 之间,地处安徽省西部,大别山主脉北坡。与鄂、豫两省相邻,东连六安、霍山,南接英山、罗田,西邻麻城、商城,北界固始、霍邱。古碑镇地处金寨县中心,大别山腹地,梅山水库上游,东临青山镇、水竹坪乡,西界南溪镇,南与花石乡接壤,北与槐树湾乡相连。全镇总面积132 km2,耕地962.27 hm2,山场1.32 万hm2。

2.2 气候条件

金寨县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特点是季风明显、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春温多变、秋高气爽、梅雨显著、夏雨集中,最低气温-10℃,最高气温39℃,无霜期210 d,年平均降雨量1 350 mm。由于地形的差异,金寨县南北的物候相差半个月左右。

2.3 地形、地貌

古碑镇地势东南高,西北低,多为沙质土。镇域内东、南、西三面高山环绕,北面地势低缓。项目区位于古碑镇东南部丘陵地带,总面积约为200 hm2,项目区内地形东北高、西南低,最高海拔375 m,最低海拔243 m,坡度变化大,一小型水库坐落于园区中部山谷处,海拔265 m,面积1.47 hm2。

2.4 交通条件

金寨县位于贯穿东西部地区的2 条铁路、2 条高速交汇地带。县城紧邻合武高速公路道口,距沪陕高速道口15 km,离商景高速道口35 km,距宁西铁路、沪汉蓉快速铁路客运站均在10 km 左右,距合肥新桥机场不到100 km。古碑镇陆路交通条件较好,沪蓉高速在古碑镇有下路口,合武铁路横跨境内。有县道梅(山)—长(岭关)公路、梅(山)—古(碑)公路、丁青公路横贯。

3 石碑生态农业园规划布局及建设方案

3.1 办公服务区

办公服务区位于项目区中部,按当地房屋风格进行重建改造。整体规划面积2.13 hm2(图1~2),包括办公室、仓储物流加工用房、职工宿舍、食堂、住宿、工房、停车场、绿化及园林景观等。园林规划设计以自然式园林风格为主,体现乡土气息,建筑以古朴、简易为基本风格。

中心景观为圆形水池假山,围绕水池新建30 m正方形青石板铺装,寓意天圆地方,师法自然。以水池为轴线,对称设置2 处停车场,道路对面依地形整理成台地后新建办公接待用房。余下空间则为房前屋后的园林绿化景观,主要栽植银杏、樱花、广玉兰、垂柳、桂花、腊梅、红枫、草坪、马蹄金、金森女贞、小丑火棘,以丛植为主,讲究三五成群、聚散有致、群体美与个体美兼容的效果。

3.2 采摘果树种植区

采摘果树种植区总面积12.27 hm2,分布于项目区3 个地点,靠近办公服务区与休闲垂钓区,便于生产管理和游客采摘。通过将生态农业与旅游观光结合起来,即前期看苗、赏花、观景,中期观叶、观果,后期采摘、品尝果实,以达到农业资源利用效率的最优化。在果树品种的选择上,满足游客不同时节采摘与种类多样的要求,充分利用不同果树成熟期差异以及早晚熟品种搭配,推荐种植蓝莓、葡萄、草莓各0.67 hm2,猕猴桃、樱桃、桃、梨各2 hm2,石榴0.93 hm2,实现四季均衡供应。

3.3 时令蔬菜种植区

根据示范园总体定位、土地资源特点及生态环境优势,在项目区西南部,建设占地面积7.67 hm2的时令蔬菜种植区。示范园内蔬菜产业按照“突出地方特色、优化品种结构、提升产品品质、培育自主品牌、拓展产业内涵”的发展思路,时令蔬菜种植区分为以下4 个小区:①农家特色蔬菜品种种植小区(0.67 hm2),主要包括当地辣椒、白茄子、韭菜、高杆白菜、萝卜、大蒜、小叶菠菜、藠头等品种;②山野菜人工驯化种植小区(0.33 hm2),重点种植具有药食兼用价值的山野菜,主要有珍珠菜、将军菜、山芹菜、蒲公英、蕨菜、薇菜、荠菜、水芹等;③蔬菜采摘体验小区(1.33 hm2),种植水果黄瓜、樱桃番茄、辣椒、茄子等十多种蔬菜,面向市民开放,体验采摘乐趣;④绿色蔬菜种植小区(5.33 hm2),利用项目区自然植被丰富、森林覆盖率高、无工业“三废”污染、生态条件优越等优势,开展绿色蔬菜生产。

3.4 畜禽生态养殖区

主要包括黑毛猪生态放养区(21.33 hm2)、金寨黄牛生态放养区(10 hm2)、金寨山羊生态放养区(10 hm2)、金寨土鸡生态放养区(6.67 hm2)。采用标准化畜禽舍建设,污水处理措施采用干湿分开和雨污分开,干粪堆肥发酵为有机肥种植有机蔬菜和水果,污水进沼气池发酵产生沼气,畜禽舍供能。根据资源条件适度规模,采取全进全出养殖模式,以山坡林下运动场放养为主,并驯化早出晚归。饲喂的饲料优质无污染,不添加任何添加剂和抗生素。

3.5 垂钓休闲中心

垂钓休闲中心位于项目区山体西侧山谷,由一水坝拦截形成水库,水坝垂直高度约为30 m,水面面积1.46 hm2,由山泉补充。建设内容包括垂钓设施、绿化景观两部分。垂钓设施:水库全长670 m,沿岸线设置伸出水面的钓鱼平台9 座,平台可采用土石台或竹木台,旁边设置休闲凉亭,供游客休息放松。绿化景观:对垂钓区周围绿化景观加以改造,以适应垂钓所要求的幽僻安静的条件。钓鱼点附近以多层乔、灌木绿化,形成绿篱隔断,提高郁闭度,营造小环境。沿岸栽植水生植物,营造自然湿地景观。

3.6 度假村、农家乐、红军街

度假村位于休闲垂钓中心东侧山腰上,规划建设4 套木屋,每套300 m3,沿等高线布置,高于道路高程,由青石或木质步道从主要道路引入,周边植物以自然种植为主,辅以精致盆栽搭配,体现山林自然风范。红军街地点位于项目区南侧入口处,沿主要道路两侧建设,充分发掘周边红色文化和历史遗迹,通过建筑形式、指引路牌、文化陈列馆等形式展现于街区。红军街道路采用青石板硬化,两侧房屋风格为简约徽派,道路、店家均以红色文化命名。农家乐结合红军街建设,打造具有浓郁皖南风情的特色饮食文化街区。

4 结语

金寨县石碑生态农业示范园结合当地实际,充分发挥地区产业、区位优势,通过对用地规模的调控及功能空间的整合,建成用地布局合理、生态景观优美、产业结构合理的生态休闲农业示范园区。在项目设计、实施过程中,都把保护生态、优化环境放在突出位置,生态环境保护的思想贯穿项目设计的始终,使当地的水源、大气、土壤保持绿色生态状况,不受化学物质污染,生态效益显著。项目的实施对于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通过休闲园区的辐射作用,必将带动周边休闲农业的发展。

猜你喜欢
金寨县项目区景观
农业水权分配方法研究
景观别墅
景观软装在地产景观的应用及市场前景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景观平面图》
安徽省教育厅到六安金寨县调研智慧学校建设
山区地区小城市空间扩展的动力机制——以安徽省金寨县为例
浅谈亚行贷款项目对项目区发展的影响
金寨县猕猴桃产业发展模式创新研究
宝鸡峡节水改造工程项目区水资源平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