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有云彩,我会剪裁

2020-04-28 06:22殷建坤
少年博览(阅读与写作) 2020年4期
关键词:何首乌百草园小节

殷建坤

常言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有了米就一定能够做出好饭吗?也不尽然。要想做出好饭,有两个条件,一是要有好米,二是做饭的人要巧,两者缺一不可。有了好米,巧妇能变着花样做出各种好饭,而拙妇只是用电饭锅煮饭煮粥而已。我们写文章也是如此。有了材料,还要有匠心,才能写出让人眼前一亮、拍案叫好的文章。

NO.1 剪辑就是匠心

什么是剪辑?

美国导演格里菲斯最早采用了分镜头拍摄的方法,然后再把这些镜头组接起来,因而产生了剪辑艺术。如今,电影在制作过程中都会拍摄大量的素材,后期经过选择、取舍、分解与组合,最终形成一个主题鲜明、完整流畅并有艺术感染力的作品。剪辑,既是影片制作过程中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也是影片艺术创作过程中的最后一次再创作。

写作当然也需要剪辑。

写作中的“剪”,就是对材料的选择、取舍和详略的安排;辑,就是组接和连缀,把看似散乱的材料,按照一定的次序,用一定的方法,建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必须依赖于作者的匠心。

NO.2 剪——用最有用的材料表现主题

每个人都有童年,童年总是充满了这样那样的趣味;每个人都曾入学,在学校中遭遇这样那样的事情。这些趣味,这些事情,经过鲁迅先生的“巧手”,便有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份“佳肴”。文中第一部分写百草园的快乐生活,对我们学习剪辑材料很有启发。

鲁迅先生的幼年、童年生活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其实每一个孩子的生活都是丰富的。然而他在1926年写《旧事重提》的时候,却只选择了百草园的生活,舍去了其他地点的生活。关于百草园,作者写了16件事:

(1)观察碧绿的菜畦;

(2)触摸光滑的石井栏,站在石井栏上跳下来;

(3)仰望高大的皂莢树;

(4)摘桑葚,尝桑葚,吃得满嘴紫色;

(5)聆听鸣蝉在树叶里长吟;

(6)观察伏在菜花上的肥胖的黄蜂;

(7)视线被轻捷的叫天子(云雀)从草间牵引向天空云霄;

(8)聆听油蛉在泥墙根低唱;

(9)蟋蟀在泥墙根弹琴;

(10)翻开断砖,遇见蜈蚣;

(11)按住斑蝥,让它“放屁”;

(12)拔何首乌;

(13)摘覆盆子,吃它的果实;

(14)听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

(15)冬天下雪的时候在闰土父亲的传授下捕鸟;

(16)将砖头扔到间壁梁家。

(1)-(13)是第2小节内容,一个小节写了13件事。

(14)是第3、4、5、6小节内容,四个小节写了1件事。

(15)是第7、8小节内容,两个小节写1件事。

(16)是第9小节交代的事情。

百草园中仅有这些景物?百草园中,童年鲁迅只有这些活动?那一定不是。

为什么写这些?这是鲁迅选择的结果。选上的,是“取”;不选的,是“舍”。取舍之间,就是“剪”。而选上的,也不是平均笔墨,我们来分析一下:

前4件事描绘的是景物,像一个一个的静态镜头,我们可以在作者的描述中想象他观察、触摸、仰望、品尝的动作;

第(5)(6)(7)件事是动态的景物,但作者的活动依旧没有直接出现,也没有心理与情感描写;

第(8)(9)件事又进了一层,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第(10)(11)件事有了作者的活动——“翻”“按住”;

第(12)(13)件事中,作者不仅有了肢体上的活动,更有了心理活动,“却从来没有见过一块根像人样”,他的内心是多么的失望!“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葚好得远”,小小鲁迅的心中又是多么欢欣!

可以看出,第2小节中,第(11)(12)(13)件事比较详细,其他10件事都是一笔带过。为什么呢?第一节中的“乐”和第二节中的“趣”,给了我们答案——因为这13件事中,拔何首乌是最有趣的。

人形何首乌的说法刺激了少年鲁迅“寻宝”的欲望,而且这个“像人形”的何首乌根有着非常不一般的功能——“吃了便可以成仙”!“神仙文化”是中国文化中极具魅力的一种。公元前215年,秦始皇东巡“碣石”,刻《碣石门辞》,并派燕人卢生入海求仙,曾驻跸于一个岛上,秦皇岛因而得名;达官贵人炼丹,孜孜以求的也是成仙。成仙,对于一个孩子,尤其是民智未开时代的孩子来说,有着多么大的诱惑!

对少年鲁迅而言,拔何首乌寻找像人形的根,吃了以后成仙,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情,因此他乐此不疲,“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以致“弄坏了泥墙”;对成年鲁迅而言,这又是一件充满了童趣的事情。要知道,当时,作为新文学先锋的鲁迅在现实中遭遇了窘境,于是只能回到“过去”寻找解脱。

再比较一下,美女蛇故事的篇幅更是远远超过拔何首乌,这是因为美女蛇是带有“神话”色彩的。美女与蛇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如同西方的“狮身人面像”,又如《山海经》中的“刑天”——一个被砍了头的英雄,居然能够“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美女蛇晚上是要吃人的,一切是那么的惊险、刺激,一个孩子怎么会不感兴趣呢?更何况还有一个和尚,居然能够看出读书人的脸上有妖气,居然还能够用一个“小小的盒子”就破解了美女蛇的“妖法”,成年后的鲁迅还从这个故事中感觉到了“做人之险”!于是在这个部分,作者不只是讲述故事,还有细致的描写,甚至有美女蛇来临时的“沙沙沙”,有飞蜈蚣攻击时“豁的一声”,两个拟声词,让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更添了几分奇妙。

这个故事与“拔何首乌”相比,更有趣,自然应该大写特写。冬天雪地捕鸟也是如此。

不吝笔墨,泼墨如水,是详写;只言片语,惜墨如金,是略写。详略之间,也是“剪”。“剪”表现了作者对材料价值的认识,对文章主题的理解,是用最有用的材料来表现深刻的主题。剪,是需要眼光的。

NO.3 “辑”——将丰富的材料组成整体

百草园生活如此丰富多彩,作者又是在短短1400字的篇幅中写了这么多的事情。那么他是如何有序地把这么多的事情组接起来的呢?

如此众多的材料,要想组成一个整体,首先需要一条线索。如同散落的珍珠,需要一条线,把它串成一条美丽的项链。鲁迅写百草园生活,也选取了一条线,那就是“乐”“趣”。

作者开篇举重若轻地交代百草园的位置和前世今生,然后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乐”,不仅是一句总领,还是一条线索。作者是站在“现在”这个时间来回忆“过去”,现在回忆起来“似乎只有一些野草”,但童年的时光却以此为乐。孩子的快乐总是简单的,一草一木,一只飞鸟,一只小蟲,足以牵住孩子的目光,羁绊孩子的脚步,留住孩子的心。

在第2节中,作者说,“单是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无论是油蛉,还是蟋蟀,它们不是简单地发出声音,是低唱,是弹琴,带给少年鲁迅的,是无限趣味。接下来,拔何首乌,寻找人形的根,期盼吃了以后成仙;摘覆盆子,享受它的色味;听长妈妈讲美女蛇的故事;雪地捕鸟——虽然捕到的只是不多的三四只,但趣味本就在于捕鸟的过程。一“乐”一“趣”,成为一条线索,串起了16件事情。

这里,作者采用了“蒙太奇”的艺术手法,以笔为镜头,摇动镜头,由静态而动态,由低而高,进而特写——短短的泥墙根一带一定是一个特写镜头。随着镜头的转换,丰富多彩的百草园有层次地展现在我们的视野中。不仅如此,作者还用“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三个词语,引领着读者的视线变换。这样做的结果是,景物虽然为数众多,但是由于“蒙太奇”手法的运用和连接词语的运用,变得多而不乱,层次井然。

由景物而写到美女蛇的故事,作者用一句“长的草里是不去的,因为相传这园里有一条很大的赤练蛇”,就把读者的注意力由百草园的景物引向了百草园的传说;又用一句“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引出了雪地捕鸟的故事。记述不同的生活,必须用好过渡。

总领、线索、镜头的转换、词语的连接、过渡语句,多管齐下,把百草园丰富多彩的生活“组接”成了一个整体。

这就是“辑”。“辑”,表现了作者对写作技巧的把握,是作者写作艺术的体现。会“辑”、善“辑”,是需要智慧的。

“剪辑”不仅是一种电影创作的艺术,也是写作的艺术。借助“剪”,完成取舍与详略;借助“辑”,使文章不再支离破碎,而是一个整体。

这就是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给予我们的启示。

猜你喜欢
何首乌百草园小节
学校里的“百草园”
制何首乌引起药品不良反应1例报道
羌族萨朗舞歌巴茸的音乐分析
——以羌族舞歌《叶忍》为例
快把我哥带走
德沃夏克
——《幽默曲》赏析
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第十一首》音乐分析
香菇何首乌降血脂
以景写情——探索《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情感
试说《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几组对比
制何首乌中二苯乙烯苷对光和热的不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