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又当医生了这次是通过血液识别癌症

2020-04-28 06:24张晔
科学导报 2020年25期
关键词:区分测序样本

张晔

近日,顶尖学术期刊《自然》上线了一项有关癌症诊断的重要研究。

与以往不同的是,來自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的科学家,通过训练人工智能从血液中鉴定微生物的遗传物质,不仅可以识别出癌症,还能对不同类型的癌症做出区分。

“这是一个很有前景的方向,改变了传统的检测方法,而且运用人工智能技术,使得海量的检索和比对工作得以快速而准确地完成。”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授徐军评价道。

微生物与肿瘤微环境息息相关

菌群与人体的关系毫无疑问是十分密切的。近年来,许多研究证据显示,人体微生物对多种类型的肿瘤有“贡献”。科学家猜想,这些微生物在癌症中所起的作用也许比我们已知的更多。因为以前的癌症研究工作,忽略了人体癌细胞与微生物可能有复杂的相互作用。

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的科学家有了一个大胆的设想:分析血液中来自微生物的遗传物质,可以根据其特征模式来识别体内的肿瘤。

如果在过去,这种设想真的只能是想想罢了,“这是因为细菌的数量十分庞大,检测它们的基因序列将是一个海量工程。”徐军说,但是得益于基因测序技术的发展,现在测序的费用与时间都在大幅下降,同时微生物的基因测序也能够运用AI技术,效率能大大提升。

人工智能测癌可靠性有多高

研究人员在几千份样本中找到相应的微生物特征后,把工作交给了人工智能。通过相应的机器学习模型来挖掘大量数据,把特定的微生物序列特征与特定的癌症相匹配。

“机器学习的方式主要有监督学习和非监督学习,从这个项目公开的信息来看,采用的是监督学习模式。”徐军分析说,监督学习的特点是人类会把知识传授给计算机,计算机根据样本的特征进行学习,接下来就能够自动区分疾病或者健康的样本。

另一种非监督学习将能够使得机器具备更高的智能,即人类没有给计算机提示,计算机通过归纳的样本之间的规律和模式,突破了以往需人类干预才可学习的局限。

“现在还有一种新的非监督学习模式——对抗学习,其特点是人类设计出两个模型,一个用于制造伪装数据,另一个用于鉴别伪装,在你来我往中实现互赢,最后达到纳什均衡状态。”徐军认为,我国拥有大量的疾病数据,医学和人工智能领域之间如果能够长期深入合作,将能够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从此项研究的结果来看,这套AI模型在实际诊断中是可靠的。科学家让AI对100名患者的样本血浆进行分析,并与69名健康无癌个体的血样进行比较。机器学习模型不仅可以区分患癌和无癌的样本,还能区分不同类型的癌症:以86%的敏感性识别出肺癌患者,对于无肺部疾病的个体没有出现假阳性报告,并且以81%的准确率区分出前列腺癌和肺癌。

专家认为,AI和大数据的加入,可以完成更加复杂的任务。比如基因序列的读取,是人的眼睛和智力水平基本上无法完成的,而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广泛使用将能够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

猜你喜欢
区分测序样本
新一代高通量二代测序技术诊断耐药结核病的临床意义
宏基因组测序辅助诊断原发性肺隐球菌
生物测序走在前
基因测序技术研究进展
区分“我”和“找”
直击高考中的用样本估计总体
随机微分方程的样本Lyapunov二次型估计
区分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测厚仪CS值电压漂移故障判定及处理
七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检测题(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