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信息教学的有效导入

2020-04-28 06:24张爱玲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2020年4期

张爱玲

【摘   要】  有效导入是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手段,通常老师会采取游戏导入、故事导入、问题导入等进行教学,使课堂教学更为生动,使学生注意力更为集中,确保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小学信息教学中老师的有效导入要结合学生的特点,将教书育人与人本思想结合起来,实施科学、合理、有效的导入,并在教学中不断地完善导入方法、导入技巧,提高信息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  小学信息教学;游戲导入;故事导入;问题导入;练习导入

想要充分发挥课堂导入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小学信息教学的导入不仅要考虑导入手段的多元化,还要考虑导入的有效性。使学生在上课时,能够主动地跟上老师讲课的速度、步伐,集中注意力地听讲,更好地获得知识、掌握知识的应用等,提高小学信息教学有效性!

一、游戏导入激发课堂活力

游戏导入法是小学生最喜欢的导入方法,特别是信息教学中,游戏导入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课堂气氛变得异常活跃。例如,“认识计算机的硬件”教学中,老师采用游戏导入法,让学生“看图填空”,每组接力,看看那组最快。学生一听做游戏,瞬间来了兴趣,课间的“意犹未尽”一扫而光,注意力全部集中在课堂上。老师利用多媒体展示计算机主机内部设备图,让学生按照标号准确地填写部件名称。学生们在游戏中合作学习,认识计算机的结构,在根据自己的“知”和“不知”展开教学参与,教学效果会更好。

游戏导入法应用中要注意,第一,游戏的切入点,选择、设定游戏要与教学有很强的关联性,才能起到理想的导入效果。第二,游戏时间的掌控要适度,不能导入时间太长,以免影响信息教学的其他环节。

二、故事导入提高学生兴趣

故事是游戏之外学生喜欢的导入方式之一,生动的故事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信息教学中应用故事导入,要注重故事的含义与学生自豪感、自信心的激发。

例如,“计算机的应用和发展”,老师结合比尔·盖茨等人的故事,引导学生认识计算机,了解计算机的应用和发展。同时,也可将中国的“阴阳学说”与计算机的“1,0真假说”联系起来,编成故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自豪感,同时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主动性,使其在教学参与中更加积极、主动。而且,课后时间学生还会在兴趣的引导下去主动了解相关知识,将信息知识学习变成一种兴趣爱好,这样能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故事导入要注意故事的生动性、引导性,切忌将信息课上成故事课,要把握住课堂导入和课堂重点教学的尺度,确保信息教学效率、效果。

三、问题导入拓展学生思维

问题导入能够激发学生想象力,拓展学生思维,其在信息教学中的应用非常广泛,而且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第一,老师先针对教学内容设计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拓展学生思维,使其跟着老师的提问进行有效学习。例如,“插入表格”教学中,老师提问:怎样插入一个5行6列的表格?怎样调整表格的高度、宽度等?同时,老师将问题教学法与小组讨论教学法、任务教学法相结合,让学生在问题研究中获得学习信息知识的能力,提高他们的信息综合素质,使其在教学参与中有更优秀的表现。

第二,利用问题导入引起学生注意,提高学生参与教学的专心度,使教学更有效果。例如,“插入表格”教学中,需要增加行或列,但学生的注意力比较涣散,思想的重心不在课堂上。这时,老师也可以用问题导入,把学生的思绪拉回来,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获得知识。例如,直接绘制表格,改变表格的行、列数;又如,利用合并单元格、拆分单元格来改变表格的行、列数等。问题导入和案例导入结合,促使学生思维活跃起来,取得学习的主动权,从而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第三,利用问题导入启发学生思考,提高学生思维能力。例如“表格行、列删除”教学中,老师提问:表格填写完后,发现中间一行有错误,怎么办?学生发现添加的行添错了内容,只删除字,空一行,要将下面的内容上移一格很麻烦。老师进一步用问题引导学生,启发学生思维:怎样能删除整行表格?并利用Excel整行删除做演示,启发学生思考怎样整行、整列删除,并引导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学生信息课教学参与能力,提高信息课教学质量。

四、练习导入培养学生能力

小学生对于计算机相关知识兴趣浓厚,很多人在教学前对一些知识点已经有所掌握,那么老师不妨用练习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例如,“表格制作”教学中,在上一节课的最后给学生预留练习题,在新课开始时用练习进行导入,一方面“温故知新”,通过练习架起新课和旧课的桥梁,使学生将两节课的知识点联系起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再如,“幻灯片制作”教学前,老师安排练习题,让学生找节日相关的图片,并找几张自己喜欢的图文设计。学生在找图片和选择图文作品的时候就会联想怎样将图和文字放在一起,随之他们就会在完成练习的同时接触更多的文图,产生一些学习上的问题,老师上课时用习题导入,学生就听得更认真,问题问得也会很有针对性,师生在教学中的配合更加默契,教学效果便更好。

课堂导入形式多样丰富,小学信息教学有效导入要结合教学的具体内容,找准导入的切合点,找准导入的方向,使学生在导入阶段能够收心思、起思维、想问题,老师能够通过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活力,使学生在教学参与中更为积极、主动,这样就达到了有效导入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宋贵霞.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导入策略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07):163-164.

[2]倪秀会.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课堂导入策略的探究[J].神州,2019(21):172-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