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下考生及家长心理调适

2020-04-29 06:46罗亚莉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0年11期
关键词:心理调适亲子沟通

罗亚莉

〔摘要〕新冠肺炎疫情的全国蔓延及升学考试双重应激,给考生及家长带来强烈的心理冲击。可以采用识别和命名情绪、接纳并拉开与负性情绪的距离、觉察和质疑不合理的自动思维、生理放松等情绪稳定方法,可以调整注意焦点以增强相互的理解,可以采纳良好的交流与沟通方式,可以制订任务清单,这些方式都可以帮助考生及家长进行心理调适。

〔关键词〕心理调适;接纳情绪;亲子沟通;任务清单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0)11-0069-03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居家隔离期间,重庆12355青少年服务台心理支持热线的咨询师接到一位高中女生小文的求助。小文在电话里面情绪激动不停流泪,和心理咨询师反复表达想要离家出走,在家里一刻也待不下去。但现在疫情严重,学校是回不去的,而外出又有风险,请问应该怎么办?

心理咨询师了解到小文是高三学生,平时成绩处于中上,但期终考试没有考好,总体排名下滑很多,自己心里很沮丧很着急。回到家,整个春节父母轮流耳提面命,要求自己调整心态,好好找差距,认真学习。小文说,自己成绩下滑,内心已经很难受,而父母不但不理解自己的焦虑,给自己支持,给内心慌乱的自己一点温暖,反而主观地认为一切问题都是因为自己学习不认真,天天在家里盯着自己,不能赖床不能早睡,不能看电视不能耍手机,看书只能看课本,感觉自己快疯了。中午,就因为吃饭时看电视,妈妈招呼了几次自己没有理会,妈妈就直接把电视关掉,把饭菜也撤走不让吃了。她感觉自己像罪犯一样,心里太难受了,要逃出家去。

在接下来的咨询过程中,咨询师首先确定小文打热线的位置,得知她仍在家里,等她情绪稍微平静下来,征得她的同意后,与她的妈妈进行了对话。在热线中,妈妈表达了对孩子成绩的担忧和不满,当听到孩子大哭着把自己关进房间时,她的内心也充满了愧疚,就是不知道怎么跟孩子沟通。

新冠肺炎疫情全国蔓延之际,即将面临升学考试的孩子与家长都处于应激状态,即“个人感受到某种应激事件,无法摆脱和解决而产生的一种身心紧张状态”[1]。怎样才能更好地调整自己,以稳定的状态迎接升学考试呢?

一、稳定情绪

不管是家长还是考生,都需要让自己的情绪稳定下来。情绪会相互传染,焦虑、恐慌、心神不宁的家长,会把情绪传染给孩子,让孩子更加烦燥不安。如何稳定情绪,有一些方法可以尝试。

(一)识别情绪,给它命名

我们的大脑有情绪脑和理智脑,平静状态下,以杏仁核为中心的情绪脑被理智脑即大脑皮质所包裹,当情绪脑被激活,处于失控状态时,如果它能够得到尊重与安抚,就会慢慢回复到平静状态。怎样才能安抚我们的情绪脑呢?知道它处于什么样的状态,自我觉察情绪感受与变化,搞清楚这些情绪是怎样的,就会对这些情绪有更多的确定感,不舒服的感觉就会减少很多,就可以一定程度上让情绪脑平复下来。比如可以问自己:我现在的感受怎样?是紧张、焦虑,还是烦燥、担忧?抑或低落?觉察情绪并识别命名我们的情绪,就是对情绪脑的尊重与安抚。就像有朋友找我们倾诉,当他(她)把心里的委屈、焦虑、不愉快说出来,并得到我们的支持关怀理解时,就会舒服一些。识别情绪,给情绪命名,就是自己对自己的倾诉。

(二)接纳情绪,与负性情绪拉开距离

美国哈佛大学社会心理学家丹尼尔·魏格纳在一个实验中,要求参与者尝试不要想象一只白色的熊,结果人们的思维出现强烈反弹,很快在脑海中浮现出一只白熊的形象,这种效应被称为白熊效应。白熊效应证明逃避、压抑或控制负性情绪、困扰或创伤,将导致这些症状以更负面的方式回归。因而接纳情绪,试着与负性情绪拉开一些距离,远比企图赶跑负性情绪更可取。

可以告诉自己:我允许我有一些焦虑或担心、害怕。通过自我对话来接纳我们的负性情绪,然后试着拉开与负性情绪的距离而不被负性情绪所笼罩。比如,我们可以仔细体会以下两种表达带给自己的心理感受,哪一种说法让自己感觉更舒服?

A.我很焦虑;

B.我注意到我有一种情绪,我很焦虑。

第一种表达方式会让自己有一种完全被焦虑感笼罩的感觉,但是用第二种表达方式,则能体会到与焦虑的距离感,它仅仅是我们众多情绪中的一种,只是被我们关注到了,我们也有能力去关注和感受其它的情绪,如高兴、喜悦等。同时,每个人都有把情绪与认知、行为分开,带着某种情绪去开展行动的能力,如继续学习。

(三)觉察不合理的自动思维,质疑它

任何一种情绪背后都有着某种想法、观念在发挥着对情绪的影响,它们叫自动思维。Beck 的认知理论认为,负性的自動思维是导致抑郁、焦虑等心理情绪问题产生的重要因素[2]。当我们觉察到自己的某种情绪,问问自己在想什么?如我很焦虑,“孩子一点不听话,完全不把学习放在心上”,不妨试着把这种想法写出来,再分析这种想法是否合理,只要我们能够找到一两条反对这种想法的理由,情绪就会发生变化。

(四)生理放松对抗紧张焦虑,缓解压力

美国心理学家沃尔普(Wolpe)提出的交互抑制理论认为,个体不能同时处于焦虑与放松状态,它们会相互抑制[3]。所以,通过生理的放松可以对抗精神的紧张、焦虑,可以把注意力集中到呼吸上,观息,也可以进行身体扫描、运动、听音乐。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生理上放松了,紧张焦虑的感觉就会降低很多。

二、调整注意的焦点,增强相互的理解

站在自己的角度看问题,把注意聚焦到对方的不足上,会把问题无限放大。如家长把注意力完全聚焦到孩子身上,放大孩子的问题:学习不认真,又在玩手机看电视,又在赖床睡懒觉;而孩子则过度关注爸爸妈妈的管束。这是事情的A面,过度聚焦让双方都难以看到事情的B面。孩子会因为成绩下滑而难受,内心慌乱,希望得到父母的理解支持,想提高学习成绩,这是孩子的B面。父母除了唠叨,也有B面:父母对孩子的成长付出了满满的爱。看到B面,彼此看到完整的对方,理解对方的不易,才能与对方达成和解。把注意的焦点从对方放回自身,才能开启智慧,寻求问题的解决方法。

三、良好的交流与沟通

父母在与子女的交流沟通中,极易采用批评指责的方式,如“马上就要高考了,还在看电视,一点自制力都没有,太不像话了。”这种表达方式就好像伸出食指一一数落对方的不是,会引起几个方面的负性后果:(1)我们一味地指责他人,将自己的情绪归咎于他人时,常常会让自己的情绪更糟糕;(2)当对方被责骂被攻击时,第一反应并不是接受指责,而是反过来保护自己,引起双方冲突;(3)在相互的指责中,沟通的焦点被模糊,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此种沟通方式的关注点在对方,把自己的情绪感受归罪于对方,情绪表达变成了抱怨、攻击和责备,这是一种“你信息”的表达方式。

若能把“你信息”转变为“我信息”,关注事件本身和自身的情绪,不把自己的情绪归咎于对方,则会减弱攻击与责备,增加彼此的沟通与了解。如妈妈可以说,“当看到你没有学习而连续看了三个小时电视,我有些焦虑着急,因为希望你安排好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参加高考。”这就是一种“我信息”的表达方式;当……时候(陈述引发情绪的事件或情境或言行),我感到……(表达情绪感受情绪体验),因为……(表达需求与期待)即用“事件\情境\观察+感受+需求+期待”的方式进行交流,既是识别、表达情绪从而安抚情绪的过程,又是以平静的方式向对方表达诉求的过程,更容易调控自己的情绪,也更容易让对方看见自己的情绪与需求,避免一言不和而发生冲突。

四、制订任务清单

当人焦虑不安,有一堆任务需要完成时,容易陷入一种无力无能感。拟出一个清单,按重要程度和喜欢程度把任务分到四个象限中:重要且喜欢、重要不喜欢、不重要而喜欢、不重要且不喜欢。根据自己的状态排列出完成任务的顺序,既可以首先完成重要且喜欢的事项,也可以优先完成重要不喜欢的事项,把重要且喜欢的事项作为奖励。要求自己依顺序完成任务,完成一项及时在清单上打钩,对自己进行及时的强化与鼓励。

支持与理解,会给予我们力量!愿我们的考生,带着爱的力量,直面疫情,迎接大考,书写绚烂篇章!

参考文献

[1]姜乾金.医學心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2]Beck A T.Thinking and depression:Ⅱ,theory and therapy[J]. Archives of General Psychiatry,1964(10):561-571.

[3]罗晓路,俞国良.沃尔普:行为治疗与系统脱敏技术的创新者[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6(19):35-38.

(作者单位:西南政法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重庆,401120)

编辑/张国宪 终校/卫 虹

猜你喜欢
心理调适亲子沟通
家长应学会给孩子和自己“留白”
酒店管理专业工学交替实践学生心理调适初探
初中生亲子沟通问卷编制
用关心化解家庭教育中的强迫
智障儿童亲子沟通能力评估的研究进展
浅谈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的教学方法
高职女生择业心理分析及对策研究
老庄的“和谐”思想与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调试
成长自己 成就孩子
高三,我这样帮学生进行心理调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