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战争”需要协同作战

2020-04-29 06:46张世平
教育家 2020年9期
关键词:人民战争风月语言文字

张世平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卫生健康界是当然的主战场,然而,社会的其他部分在其中也承担着襄助之责。语言文字作为沟通交流工具,在这次全国范围的与疫情的交战中,屡屡引发关注,比如疫情报道涉及的语言规范与语用问题,比如通过诵读抗疫诗歌来鼓劲打气,比如方言与普通话对照手册的编纂使用等,语言文字的应急服务能力经受了考验。

前段时间,日本援助物资时所附的浸润着中华传统文化的深情寄语使中国人民感慨良多,相关话题持续上热搜,自媒体上解读、谈论的帖子不断,赞赏者有之,反躬自责者有之,抵触者有之,在文与质之间起争执者亦有之,在全民同心抗疫的同时,显示出了人们对文化建设的热诚。

第一,人们赞赏“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岂曰无衣,与子同裳”“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辽河雪融,富山花开;同气连枝,共盼春来”是有道理的。此次病毒影响着人类健康和生命,本身是沉重的话题,也是人类共同面临的威胁,一衣带水、又深受中华文化影响的东邻,在积极援助的同时,附以有温度、蕴深情的文字,缅怀悠久的历史交往,表达非同一般的、休戚相关的立场,以表示支持和抚慰,确实使人耳目一新,在严冬里平生暖意,并有助于化解以往的不快。这样的创意和表达给人启发并值得点赞。

第二,国内各省市,包括企業和个人对武汉、对湖北的忘我驰援与无私捐助,其关于“武汉加油”“湖北不哭”的表达,虽简单但直接,祖国大家庭成员间在“遭遇战”面前无暇他顾、不假修饰、十指连心,恨不得两肋插刀的焦虑、担忧与仗义跃然字面,足资珍重,也是抗击疫情能最终取得胜利的重要保障。各地在抗疫动员过程中,宣传语上五花八门、别出心裁的创造,以接地气的方式向本地民众传递了“早发现、早隔离”“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等上级要求和传染病防治的根本方略,使人过目不忘、铭记在心。至于“老实在家防感染,丈人来了都得撵”“出门打断腿,还嘴打掉牙”等表达,虽显得粗暴乃至于极端,但人命关天,必须严防死守;面对大众,不避俚俗,有矫枉过正、急不择言等情形,可以理解甚至是必须的。

第三,在雅驯与简洁乃至“不由分说”之间,何必一定要做非此即彼的取舍选择呢?尤其是武汉当地的主流媒体,发表《相比“风月同天”,我更想听到“武汉加油”》似乎更为不妥。创作自然有“文野之分,粗细之分,高低之分,快慢之分”,但上述三端,场合不同、主体有异,古人尚有“奏议宜雅,书论宜理,铭诔尚实,诗赋欲丽”的说法,“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还是要协同作战。各得其所、各展所长,相互支撑、并存分用,这也是和谐语言生活指导思想的体现。新冠肺炎的“吹哨人”李文亮医生称“健康的社会不应只有一种声音”,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第四,虽有如上种种,然温文的诗文仍像是开了一扇窗,尽管窗外的美景什九是我们先前的、自家的,但在急迫嘈杂中,益显优美雅致。而且,我们不得不承认,“加油”好说,“风月”需学——曾几何时,礼失要求诸外了?有人说曾经的弟子给我们送来了一场诗词大会,我觉得,不期然而然,由此让我们加深对中央提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要性、重要性的理解,可能意义更大。

2017年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意见》,要求培养学生“一种能力(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两种意识(自觉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意识和自觉传承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意识)”。除了“风月同天”的启示,大疫之中、每天都在新增确诊人数与亡故数字之时,春节与元宵节,人们的祝颂语仍是一句句的“快乐”,加深了我们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危机感和紧迫感。我期待,战胜新冠肺炎疫情之后,国人去疾无病之外,能有更深的文化积淀、更多的文明浸润;期待在明年春节的拜年文字中,看到多种笔墨和个性化的表达,雅言敬语布在人口,让礼仪之邦名实相副,使文明古国重新焕彩!

(作者系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原所长)

责任编辑:周彩丽

猜你喜欢
人民战争风月语言文字
关于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
即景
关风月 无关风月
芜湖市芜湖县召开语言文字工作会议
人民战争理论的伟大实践
浅析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理论基础和主要内容
新形势下对人民战争的思考
风月
安陆市荣膺语言文字工作“达标城市”
2015年全国语言文字工作会议在京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