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三气周瑜》为例浅谈我对传统粤剧的传承

2020-04-30 06:47李伟聪
艺术评鉴 2020年5期
关键词:程式粤剧周瑜

李伟聪

摘要:粤剧,早期称本地班、广东大戏,发源于祖国的南海之滨珠江三角洲地区,可追溯至明朝中叶,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粤剧是岭南文化最具特色的代表之一,具有独特的地域性、民间性、历史性及艺术特性,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经过吸纳、创新等不断的实践和演化,以其坚实的历史积淀与丰厚的文化基础构成其文化优势。为跟上日益多元化的文化潮流,“创新”成了当今粤剧创作的关键词,然而盲目追求“创新”,粤剧传统艺术的传承出现了危机。本文以笔者个人排演传统粤剧《三气周瑜》为例,浅谈对传统粤剧的传承心得。

关键词:粤剧   《三气周瑜》   传统传承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008-3359(2020)05-0142-02

粤剧,是一门流行于两广、港澳等地区的传统戏曲艺术,远播到东南亚、美洲、大洋洲、欧洲等华人华侨聚居之地。粤剧海纳百川、集采众家之长,声腔以梆子、二黄为主,兼唱高、昆牌子,民间说唱,小曲杂调。20世纪中叶,在薛觉先、马师曾、廖侠怀、桂名扬、白驹荣、红线女等为代表的众位粤剧先驱的薪火相传和锐意创新下,粤剧剧坛百花齐放、流派纷呈。新中国成立后,粤剧进入全新的发展时期,成为中国重要的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曾被周恩来总理美誉为“南国红豆”。2009年,继昆曲之后,粤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粤剧在四百余年的形成发展演变进程中,经过吸纳、创新等不断的实践和演化,以其坚实的历史积淀与丰厚的文化基础构成其文化优势,形成各具特征的戏曲生态环境,由此孕育出各具风貌的粤剧粤曲演出形态。

笔者10岁开始在粤剧学校学习戏曲表演,毕业后曾在多个粤剧团体实践工作。期间,每年演出二百多场,频密的演出使笔者的表演实现了由量到质的飞跃。不仅演出场次多,演出的剧目数量也多,接触到很多传统粤剧,例如传统粤剧例戏《六国大封相》《天姬送子》《八仙贺寿》等,这些例戏都有固定的牌子曲调,都是用传统的戏棚官话(中州韵)演唱,笔者基本能熟唱熟演这些例戏里的每一个人物。除传统例戏外,粤剧还有很多优秀的长剧,如《三气周瑜》。在当今崇尚锐意求新的创作环境下,要很清楚地告诫自己,绝不能盲目求新,不能急功近利,应该扎扎实实静心聚力地学习继承好属于我们自己的传统的东西,所以首先选择了《三气周瑜》这个剧目作为自己的必修课。

2015年入职广州粤剧团后,首先重新复排的就是《三气周瑜》。《三气周瑜》为粤剧传统剧目,又名《周瑜归天》。该剧讲述周瑜不甘美人计的失败,命鲁肃过江索回荆州。孔明闻报,献计于刘备等人。及鲁肃至,刘备依孔明之计,大哭。赵云等吓唬鲁肃,鲁肃害怕,乃说出东吴将取西川,如刘备还荆州,东吴则作罢。孔明佯允,暗设伏兵以待周瑜,并决意将周瑜气弄一番。周到荆,赵云在城上直斥他明取西川暗取荆州后,伏兵四起。周瑜败走芦花荡,遇张飞,被拖下马,但不加杀伤,放回柴桑。周瑜回营后,孔明已送来书函,说他既不能取荆州,亦不能取西蜀。周瑜顿觉失策,精神大受刺激,大呼数声一气而亡。孔明闻讯,带赵云往柴桑哭吊一番,安然而归。

《三气周瑜》沿袭传统戏曲舞台风格,不用繁重的舞美装置和灯光设计,布景简洁,不喧宾夺主,将舞台重新还到演员的手上,让演员的表演不再受舞台机械的限制,让唱念做打有了更多的发挥空间。同时也将整部戏的重点放演员身上,把观众的关注点从哗众取宠的舞台美术设计中重新拉回到演员的表演上。

《三气周瑜》是粤剧众多传统戏之中比较难演的一出戏,特别是周瑜这个人物角色,要求演员文武兼备,擅唱能演,是一出非常见功综合性较强的剧目。

《三气周瑜》在表演上遵照该剧传统的舞台呈现手法,重现粤剧的古老排场。该剧场面调度复杂,前半部分以靠把戏为主,后半部分则以短打为主。而要还原该剧目,则对演员基功、做功、唱功以及演员自身体力的要求极高。

该戏以周瑜一角为主,八幕的戏周瑜占了六幕,每一幕都相当精练、完整,都能单拎出来作折子戏。单是一幕芦花荡就包含了完整的传统的表演程式,是一部十分精彩的传统剧目,有很多值得展示的传统表演程式。该剧长靠、短打的戏份很足。表演中使用了大扣把子、翻身、彊尸和抛枪等技巧,展示了抢背、劈叉、水发等短打功夫。为将周瑜同时遭受肉体疼痛和心理折磨的痛苦表现出来,还特别加入了跪步转圈水发技巧,将悲愤用水发激愤地宣泄出来。

另外,在该剧中,将念白亦是回归传统的,原用了粤剧传统的“戏棚官话”(中州话)来演绎。最后一幕《周瑜归天》的主题唱段,如何用唱腔演绎周瑜临死前的悲愤?如何表现周瑜的“气与恨?如何展现周瑜带恨而死?于是选择沿用传统的唱腔技巧,使用韵味考究的念白,用传统官话演绎该段同时,还借鉴了京剧的一些处理方法。特别是周瑜在临终前的那几句念白:既生瑜,又何生亮,生下我两人,累累来作对,看将起来,你,你真真是太作弄人啊…这里最后的一句“作弄人啊…”的啊,把它的尾音拉长来表现周瑜此时此刻一种无奈的复杂心情,这样的处理更能突显出传统官话在戏里运用演绎人物的风格和魅力。

在笔者看来官话对我们粤剧演员来说是一门必修课,如何将它准确地运用在人物的情绪之中和表现得有韵味?是比较考验演员的基本功的。《三气周瑜》这出戏可以说是一出全面和综合性较强的传统戏,它众多的传统表演程式、技巧等等对演员的自身基础要求很高,也很考验演员体力和耐力,对表演者有着一定的挑战难度。而《三气周瑜》作为一部传统戏,虽然不带任何一点创新的噱头,但依然非常适合市场的口味。事实上,观众对于传统剧目特别是武戏依然是喜闻乐见的,这归功于戏曲表演程式独有的魅力。

传统的戏曲艺术讲求以歌舞演故事,以特定的表演程式来塑造人物,以夸张虚拟写意的手法来展示人性。而戏曲艺术在传统戏中最能发挥得淋漓尽致。作为一名戏曲演员,自身有责任学习、继承和发展传统戏曲艺术。

戏曲的传承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根基,它原是靠世代相传的“口头非物质文化”,历经几百年的实践积累,逐渐形成特定、固有的程式和模式,并且在哲學基础、审美意识等方面,都有一套完整的体系,有自己的文脉。传统戏的程式、语言、旋律遵循着大众美学原则,已然成为群众最为热衷喜爱的艺术表现形式。

近十年来,戏曲创作出现改革潮。回顾近年来粤剧界各大院团所创作的新编剧目,在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剧场效果上确实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同时,许多新编作品,为了吸引更多年轻观众的眼球,创作团队也是绞尽了脑汁,不断更新手法,改变形式,添加新元素等,最后的结果是“传统被创新挤兑”了。如传统粤剧中,观众已最为熟悉的梆黄歌谣,牌子锣鼓,以及一些特定的排场程式等,这些传统的东西,在新编作品里逐渐被削弱,占比越来越少,这显然不是一个正确的方向,也是一种对自身剧种缺乏自信的表现。

过度的创新,同时也是粤剧受众群的一个灾难。老戏迷们熟悉了大半辈子粤剧,反倒变得陌生了。他们开始找不到了自己多年情感所归属的东西,已经没有了共鸣。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任何艺术,一旦脱离了受众群的爱戴与支持,它将失去自身的价值。

回顾一些新编剧目,包括笔者参与在内的剧目,多数阵容大、布景大、费用大,让人观赏完之后很难有值得回味之处,回想一下倍感寡淡。剧目变得形式大于内容,扒开包裹在剧目各种创新性的艺术包装,赫然发现,其戏曲内核微乎其微,无怪乎于观众已无可玩味的内容。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李紫贵曾说过“古不陈旧,新不离本”,戏曲要靠表演取胜,而不是靠包装靠炒作来吸引眼球,这样,即使把观众吸引了进来,但是依然留不住观众。京剧有一句老话“戏曲艺术就是‘角儿的艺术”。“角儿”指的就是演员,而“角儿”怎么立起来,靠的就是扎实的基本功和戏曲特有的表演程式,离开了传统的戏曲表演程式,舞台上就没有艺术性可言,没有艺术性就没有了观赏性,没有观赏性也就无所谓的“角儿”。

但是传统并非不创新,古典也并非不时尚,回顾戏曲发展道路,本身也是在包容创新、兼收并蓄中演变发展起来的。但戏曲的创新首先是继承传统,其次才是创新和发展。粤剧的传承与创新亦然。

猜你喜欢
程式粤剧周瑜
The light of Cantonese Opera粤剧传唱洒暖阳
一气周瑜(二)
一气周瑜(一)
如何传承粤剧表演的精髓及促进表演时代性探讨
学术写作程式语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粤传统 粤传承 粤剧戏服手艺传承
广汽传祺增程式电动车型首发
戏曲音乐的“程式”再思考
周瑜与诸葛亮对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