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期心理虐待对大学生攻击行为的影响:情绪弹性与暴力暴露的作用

2020-05-03 13:48宋琳刘明慧周雪莲
青年与社会 2020年6期
关键词:攻击行为

宋琳 刘明慧 周雪莲

摘 要:采用问卷法对285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儿童期心理虐待对大学生攻击行为的影响和情绪弹性和暴力暴露的作用。结果显示,儿童期心理虐待可以正向预测大学生的攻击行为,情绪弹性对儿童期心理虐待和攻击行为起中介作用,暴力暴露能调节心理虐待与情绪弹性的关系。

关键词:心理虐待;暴力暴露;情绪弹性;攻击行为

儿童期心理虐待是指监护人持续、重复地对儿童所采取的不恰当的行为。攻击行为是指通过某种方式对他人的身体或者心理造成伤害的行为。暴力暴露是指个体在日常生活中直接或间接的暴露在暴力刺激线索中,对个体产生不良影响的现象。情绪弹性是指个体在面临负面情景时产生积极情绪,迅速从消极情绪中恢复的能力。研究表明,与未受过虐待的儿童相比,有虐待经验的儿童在成年之后有更多的攻击行为,用不正确的方式对待儿童,也会造成儿童消极情绪的增加,不利于情绪弹性的发展,导致个体调节情绪的能力减弱,个体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暴力线索会成为个体观察学习的目标,从而有更多的攻击行为。本研究以大学生为被试,研究儿童期心理虐待对大学生攻击行为的影响,以及暴力暴露的调节作用与情绪弹性的中介作用(见图1)。

一、方法

(一)被试

随机发放307份问卷,问卷有效率为92.83%。其中男生53人,女生232人;被试年龄在18至2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0.01岁(SD=1.469)。

(二)工具

(1)心理虐待问卷

采用潘辰等人(2010)编制的儿童心理虐待量表。量表包括了23个题目,有恐吓、忽视、贬损、干涉以及纵容五个维度,采用5点计分[1]。CFA结果显示χ2/ df =2.373,RMSEA=0.070,GFI=0.883,CFI=0.923。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数为0.907。

(2)暴力暴露问卷

采用吴晓燕(2012)修订的暴力暴露问卷(Violence Exposure Questionnaire),包括25个项目,采用5点计分[4]。CFA结果表明模型拟合良好,χ2/df=3.025,RMSEA=0.084,NFI=0.914,CFI=0.939。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数为0.958。

(3)情绪弹性问卷

采用张敏和卢家楣(2010)编制的青少年情绪弹性问卷。有11个题目,有积极情绪能力、情绪恢复能力2个维度,6点计分。CFA结果显示拟合良好,χ2/df=2.198,RMSEA=0.065,GFI=0.970,AGFI=0.914。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数为0.793。

(4)攻击性行为问卷

采用Buss和Perry(1992)等人编制的攻击行为问卷(The Aggression Questionnaire),包含29个题目,有身体攻击、言语攻击、愤怒和敌对四个维度, 5点计分。CFA结果显示χ2/df =2.211,RMSEA=0.065,GFI=0.872,CFI=0.875。本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 α系数为0.894。

二、分析

(一)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采用Harman单因素检验法进行共同方法偏差检验,结果表示,得到的19个因子特征根都大于1,第一个因子的解释率为21.677%,小于40%,所以不存在明显的共同方法偏差。

(二)各变量之间的相关分析

对心理虐待、暴力暴露、情绪弹性以及攻击行为这四个变量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为心理虐待、攻击行为和暴力暴露两两之间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心理虐待、攻击行为和暴力暴露与情绪弹性之间均存在显著的负相关(见表1)。

(三)情绪弹性的中介效应检验

首先,检验心理虐待对攻击行为的总效应c是否显著。用Mplus构建心理虐待对攻击行为的总效应模型,拟合结果表明,心理虐待对大学生攻击行为的总效应显著(c=0.390,t=6.569,p<0.001),说明可以进行下一步的中介效应分析。

构建情绪弹性作为中介变量的中介作用模型,模型拟合结果表明,情绪弹性作为中介作用的模型拟合效果良好(见表2);然后检验系数a与系数b,结果发现,心理虐待对情绪弹性的效应大小为-0. 362(a),系数a显著(t=-4.562,p<0.001),其95%的置信区间为[-0.179,-0.547]。情绪弹性对攻击行为的效应大小为-0.748(b),系数b显著(t=-8.683,p<0,001),其95%的置信区间为[-0.599,-1.011]。置信区间均不包含0,表明情绪弹性中介模型成立。心理虐待对攻击行为的直接效应c不显著(c=0.113,t=1.644,p=0.100),表明情绪弹性在心理虐待和攻击行为之间为完全中介作用。

(四)暴力暴露的調节作用分析

在中介模型的基础上引入暴力暴露作为调节变量构建模型,模型拟合结果显示(见表3),暴力暴露对情绪弹性的负向预测作用显著,效应大小为-0.211(t=-2.645,p=0.008),暴力暴露与心理虐待的交互项对情绪弹性的正向预测作用显著,效应大小为0.182(t=2.123,p=0.034),说明暴力暴露显著地调节了儿童期心理虐待与大学生情绪弹性之间的关系,进而影响大学生的攻击行为。

三、讨论

(一)儿童期心理虐待与攻击行为的关系

本研究表明,心理虐待与攻击行为为正相关,心理虐待对攻击行为的总效应显著,表示儿童期的心理虐待能显著地正向预测攻击行为,儿童期受心理虐待次数越多,会产生越多的攻击性行为,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一致。监护人较多的不正确的抚养行为,如恐吓、忽视、辱骂等都会影响儿童的心理健康,使其在成年之后出现身体或言语攻击、敌对等攻击行为。

(二)情绪弹性在儿童期心理虐待与攻击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

本研究发现,情绪弹性对儿童期心理虐待和攻击行为起完全中介作用。儿童期遭受心理虐待的经验越多,个体的情绪弹性越低,会表现出更多的攻击行为。儿童期心理虐待能负向预估情绪弹性,儿童期有心理虐待经验的个体会比未遭受心理虐待的儿童来说会产生更多的不良情绪,而且恢复情绪的能力较低。而情绪弹性可以负向预测攻击行为,个体的情绪弹性越低,调节情绪的能力较差,越容易出现攻击行为。从未受过心理虐待的个体,拥有较多的积极情绪,恢复情绪的能力较高,从而不容易产生攻击行为。

(三)暴力暴露的调节作用

本研究发现,暴力暴露可以调节儿童期心理虐待与情绪弹性之间的关系。同样是儿童期遭受过心理虐待的个体,接触到的暴力暴露线索较少的个体会比接触到的暴力暴露线索较多的个体的情绪弹性高。在日常生活中,接触的暴力暴露线索越多,遭受过心理虐待的个体的情绪弹性越低。当个体长期接触到暴力暴露线索,会导致个体更能接受和使用暴力,也会使个体的情绪弹性能力降低,恢复情绪能力降低,会产生更多的攻击行为。

四、结语

(1)儿童期心理虐待经历能显著正向预测攻击行为。(2)情绪弹性在儿童期心理虐待与攻击行为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3)暴力暴露能调节儿童期心理虐待与情绪弹性的关系,进而影响攻击行为。

参考文献

[1] 潘辰,邓云龙,管冰清,等.儿童心理虐待量表的修订和信效度检验.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0,18(04):463-465.

[2] Finkelhor D, Turner H, Ormrod R, et al. Violence,abuse, and crime exposure in a national sample of children and youth. Pediatrics,2009,124(05):1411-1423.

[3] 张敏,卢家楣.青少年情绪弹性问卷的研究报告[J].心理科学,2010(01):24-27.

[4] 吴晓燕.暴力线索暴露对攻击行为的影响机制[D].宁波:宁波大学,2012.

[5] Buss A.H, Perry, M.The aggression questionnaire.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92(63):452-459.

基金項目:文章为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年度项目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7SHC130。

作者简介:宋琳(1996.04- ),女,汉族,吉林长春人,哈尔滨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17级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儿童期心理虐待。

猜你喜欢
攻击行为
精神分裂症病人攻击行为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可信赖云计算的通信终端攻击行为识别算法
癫痫伴发精神障碍患者攻击行为发生状况及高危因素
住院精神病人暴力攻击行为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孤独症儿童攻击行为与病情严重程度、语言能力及智力水平的关系
基于人工蜂群算法的无线网络攻击行为的辨识研究
中小学生人际宽恕与攻击行为倾向的发展研究
——以六年级至初三为例
儿童攻击行为的特点及新进展
高职生共情、宽恕、攻击行为的关系研究
住院精神病患者攻击行为的因素分析及护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