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时代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要素优化实践研究

2020-05-04 15:00谭玉林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高职会计专业智能时代中国制造2025

摘  要:作为国家优质专科高职院校的江西财经职业学院针对会计专业建设、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的不足,深入行业企业调研,加强专业建设,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不断优化人才培养要素。

关键词:中国制造2025;智能时代;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要素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769(2020)01-105-05

2015 年 5 月,国务院公布了我国制造业发展战略规划《中国制造 2025》,这是在人工智能时代我国政府制定的制造业发展十年行动纲领。该文件明确指出:“坚持把人才作为建设制造强国的根本,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选人、用人、育人机制,加快培养制造业发展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经营管理人才、技能人才”[1]。作为培养技能人才主阵地之一的职业教育具有不可推卸的重任。经济越发展,会计专业需求就越大。然而,高职会计专业培养的人才如何达到人工智能时代的高要求,已成为高职财经类院校存续发展的重大命题。作为国家优质专科江西财经职业学院针对会计专业建设、教学改革、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的不足,深入行业企业调研,加强专业建设,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不断优化人才培养要素。

一、把握人才供需结构变化,优化人才培养目标

人工智能时代,传统的会计岗位将被财务机器人所代替,会计的职能将会更多地转向“预算、控制与决策”。人工智能对高职会计专业人才供需和培养目标产生深远的影响。

人工智能给高职会计人才培养带来了巨大挑战。一般会计岗位人才过剩,人工智能压缩了会计人员的就业空间。而高职培养的会计人才恰恰是在一般会计岗位上就业。例如,出纳、成本会计、税务会计、总账会计等,这些岗位较容易被财务机器人代替。再加上高职学生文化基础本就薄弱,学习兴趣不高,会计人才培养更需要改革。因此,针对现状唯有不断改革,抓住机遇,把握智能时代出现的新的会计岗位,根据岗位能力要求,优化人才培养目标。根据调研发现,企业更多地需求具备管理、控制、分析、决策等能力的會计人才。常见新型会计岗位有:战略会计、规划会计、决策会计、执行会计、评价会计、法务会计等,这些会计岗位更高的能力要求和综合素养,需要高职院校加强会计专业建设和优化人才培养目标。

二、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存在问题

(一)高职会计专业建设与发展准备不足

1.教育理念更新缓慢

当前,高职会计专业还停留在传统的办学思路上,培养的学生面具有很大的失业风险。因此,面对人工智能,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必须紧跟时代步伐,突出职业道德与团队协作等综合素养,加强产教融合,既培养学生的传统岗位核心能力,还要培养挖掘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

2.专业建设方案缺乏顶层设计

专业建设方案对人才培养起到高屋建瓴的作用。从调研来看,高职会计专业建设方案缺乏适应人工智能时代需求的顶层设计,方案虽然每年都会改动,但是缺乏长远的专业发展规划,对专业标准和课程标准还未进行深入研制。

3.教育资源达不到人工智能时代的高标准

由于会计专业的特殊性,大量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几乎不大可能。这就决定了会计专业对校内实训基地、实训室具有较强的依赖性。然而,在人工智能时代,校内实训基地、实训室需要打破传统手工实训室的建设方式,建立“会计云端实训室”“ERP资源统筹实训室”等高端实训场所。另外,师资队伍建设也任重道远,高职院校需以多种方式加强师资培养,打造真正的“双师型”教师团队。教材是教学内容的载体,目前高职会计系列教材还是传统的编排模式,教学内容不能完全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要求。

(二)毕业生综合素养尚需提升

1.专业能力单一

人工智能时代培养的人才,应具有分析、创造和适应能力,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2]。目前高职会计专业培养的人才基本停留在一般的核算岗位能力之上,对于财务管理、财务决策、财务分析、成本控制等岗位能力培养涉及不足,人文素质薄弱,不能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新要求。

2.职业判断能力缺乏

根据调研,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中普遍存在一个问题,那就是强化了会计应用能力的训练,而弱化了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进入了过分强调“技术”的怪圈,造成学生对会计实训课劲头十足,而对会计理论课则打不起精神,造成的后果就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缺乏推衍能力。

3.创新创业能力不足

创新创业课程虽然每个高等院校都要求开设,但由于此类课程开设时间较短,缺乏课程资源的积累,加上有经验的师资力量非常缺乏,往往又是一百多个学生(大班)一起授课,课程安排上基本都是理论课程,缺乏实践课程安排,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三)教学改革有待深化

1.产教融合没有真正落实到位

成功的职业教育都是产教深度融合的结果,如德国的双元制、英国的现代学徒制和美国的社区学院等。在我国,高职会计专业目前难以突破产教融合的瓶颈,企业没有义务承担职业教育的重任,这与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政府的相关政策不到位等原因有重大关系。

2.教学方法和手段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

调研显示,高职会计专任教师基本都采用多媒体教学,还有部分教师使用“黑板+粉笔”的传统授课模式。在教学方法上,大多数教师还是“满堂灌”,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在智能时代,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考核方法还是以终结性考核为主

高职会计专业课程的考核方式目前还是多以期末纸质试卷考核为主,虽然也有平时成绩考核,但院系往往没有形成有效的考核体系,基本还是任课教师定成绩。调研显示,相当部分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课程考核效果不是很理想,最后不得不采取相应措施,以免部分学生不能顺利毕业。

三、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要素优化

教育是个系统工程,根据人工智能时代人才质量要求,结合高职会计专业特点,教育理念、专业设置、培养模式、教学条件、课程体系、教学组织形式、师资队伍、评价方法等方面是其重要要素[3]。江西财经职业学院抓住机遇,不断优化人才培养要素,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一)更新教育理念,明确培养目标

从根本上说,任何时代的教育,都旨在回答“培养什么样的人”以及“如何培养人”的问题[4]。“培养什么样的人”重点关注的是根据时代要求,培养的人才必须具备的知识和技能;“如何培养人”重点关注的是切合时代特点,应该采用什么样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人才。据此,我院不断加强师资培训,解放思想,更新教育理念,要求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还要将科学素养、学习能力、职业道德、团队协作、创新精神等要素融入课堂。因此,我院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面向中小工商企业、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培养不仅具有日常会计核算能力和创新创业的基本素养,还有财务分析、成本控制、辅助决策等财务管理实践能力,具備良好工匠精神的德才兼备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深化产教融合,优化培养模式

根据人工智能时代企业对会计相关岗位的能力要求,构建“双主体育人、三环节相扣、三能力并重”的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一是,贯彻产教融合,深化校企“双主体”协同育人机制。以校企为育人双主体,将职场引入课堂,建立行业企业深度参与的教学指导委员会,实现会计职业教育校内教学与校外教学的深度融合,校企双方通过共建“人才培养方案”,“理实一体课程”,“双师队伍”、“实训实习基地”,实现校企协同育人机制。二是,课堂教学、仿真实训和顶岗实习三环相扣。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融教、学、做于一体,并通过安排在前五个学期的高度仿真会计实训和第六个学期的顶岗实习,很好地将学校教学与实际工作无缝对接,有助于学生尽快上岗[5]。三是,专业能力、管理能力与创新创业三能力并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通过管理学基础、ERP沙盘企业经营模拟实训、管理会计、财务管理、企业战略管理等课程培养学生企业管理思维。同时在教学中注重创新、创业能力的孵化,开设大学生创新创业专题课程,并以社团为平台,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三)拓宽专业口径,提升岗位迁移能力

为了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人才需求,我院不断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适应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一是,拓宽专业口径。为了达到多岗位能力要求,我院会计专业取消过细的专业方向,注重会计专业与金融专业、工商管理专业、市场营销专业、信息管理专业的适度交叉融合,将这些专业的优秀建设经验融入会计专业建设,并将其核心素养课程融入到会计专业的课程体系之中,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毕业生的岗位迁移能力。二是,优化专业群建设。整合会计、会计电算化、财务管理、会计与审计等专业资源,对其进行合并建设,既发挥每个专业的自身优势,又相互弥补协调发展,提升人才职业链多岗位技术领域任职的适应性。

(四)加强基地建设,完善教学条件

会计专业建设与发展对实训基地具有较高的依赖性,这就要求高职院校需根据企业实际工作需要,建立高度仿真智能实训室。一方面,继续建设好会计基本技能实训室、仿真财务部、ERP沙盘实训室等传统的实训室,目的是夯实专业基本技能;另一方面,要建立会计云端实训室,将业务、财务与税务包含于一个云端系统,打破业务、财务与税务的人为界限,提高学生挖掘信息、利用信息的能力,提升其管理决策水平。

(五)优化课程体系,塑造发展能力

1.优化课程体系

通过多渠道、多维度专业调研,分析岗位需求,继续加强以会计岗位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使课程体系设置兼具科学性和开放性。就业岗位、关键能力与对应课程,如表1所示。

仅依靠专业课程的教学很难培养不出德才兼备的人才,还须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除了传统的课程之外,需将人文素质课程提升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例如,中国传统文化、大学语文与应用文写作、演讲与口才、商务礼仪、财经法规与职业道德、管理沟通、法律基础等课程。

2.整合教学内容

根据时代要求,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实现“岗课融通”,优化教学内容。由于课程内容自成体系,每门课程间具有“内在的隔阂”,不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持续性养成。因此,在学生毕业之前(第五个学期)开设一门贯穿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综合实训课程,这门课程应以网络系统的形式开设(会计云端实训系统),本课程不仅考核传统的岗位技能要求,还需考核财务分析、财务管理、成本控制、战略决策、预算管理、业绩分析等能力要求,集财务、业务、税务、管理于一体,至少安排60课时,集中训练两周为宜,大大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3.研发优质教学资源

在人工智能时代,学习不再受时空所限制。因此,我院会计专业建设团队尽力研发优质教学资源,满足现代教学的多种需要。一是建设网络教学资源。对于职业领域课程需要建设成高质量的资源共享课程、网络开放课程、APP课程等多种形式的教学资源,将课堂延伸到课外,拓展教学渠道。目前,我院会计专业已经建成《会计基础与操作》与《成本核算实务》两门在线课程,《企业会计业务核算与财务报告编制》《审计》《财务管理》《会计信息化》四门资源共享课程,并且都在混合式教学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二是开发与实际工作内容对接的系列教材。按照“项目导向、任务驱动、岗位迁移、仿真模拟、学做结合、知识技能并重”的要求,产教融合开发职业领域课程教材,使毕业生的岗位能力与职场岗位需求达到无缝对接[5]。《成本核算实务》属于国家级规划教材,曾获省级优秀教材一等奖;《企业会计业务核算与财务报告编制》《会计基础与操作》曾获省级优秀教材二等奖。

(六)搭建智能教学场景和教学模式,提升教学效果

教育家李秉德教授认为教学环境对教学模式、教学活动的顺利组织实施有着重要的影响[6]。智能时代的课堂教学避免不了智能教学场景的构建,应用好了智能教学模式,将会大大提升教学效果。一是,构建智慧教室。智能手机已成为大学生人手一台的网络交流工具,教师一味地禁止学生课堂上玩手机,甚至教室里放置手机袋收缴手机等做法,其实都起不到良好的控制效果,正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因此,我校着力建设智慧教室,在每个教室覆盖无线网络,教师在电脑和学生的智能手机上安装教学软件,教师方设置为控制端,学生方设置为接收端,并且学生以学号+姓名的方式登录APP。APP中含有教学微视频、教学练习、教学案例、教学测试、智能评分等丰富的教学资源,这样可以实现智能考勤、智能教学,并且适时实行翻转课堂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二是,实施“互联网+”教学模式。“互联网+”教学模式,是以互联网为基础,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该模式既注重个性化教学,又注重团队教学。首先,教学团队在准备教学资源时,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和优化资源安排,实施因材施教;其次,布置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完成自学的视频内容与作业;第三,实施课堂教学,多采用启发式、探究式教学方法,鼓励团队方式解决问题,特别是案例分析;第四,教师布置定期内完成有针对性的课后提升任务,并且及时跟踪,及时反馈。

(七)培养优秀师资,打造“1+N型”团队

人工智能时代,教师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人工智能教师在不久的将来可以承担大部分现在教师的工作。因此,高职教师不仅要做“双师型”教师,还要做一个与学生能够心灵碰撞、智慧对话、个性引导的“灵魂塑造师”,这是“人工智能教师”所不可企及的。

针对职业教育的特点,我校从师资引进到培养都制定了各项标准。第一,引进师资时除了要求硕士以上学历外,更需要三年以上实际工作经验和相关职业技术资格中级以上职称;第二,对于在职的专业教师,每年安排不少于一个月的顶岗实习,加强校企合作,培养师资队伍,切实提高教师的职业技能;第三,加强教师的后续教育,提升教师的人格魅力和职业操守。通过多措并举,打造“1+N型”团队,使教师不仅是专业技师,还能担任心理咨询师、职业引导师、人格塑造师等多种角色。

(八)构建科学评价体系,发挥导向功能

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的重要一环。通过科学客观的教学评价,有利于及时发现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并适时对人才培养过程进行调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7]。首先,在实施“互联网+”教學模式时,教师就要及时布置任务,包括教学前的预习,教学后的巩固,然后在课堂讲授新课之前及时讲解,鼓励学生合作解决难题,提升学生自我诊断能力。其次,在一门课程结束时,学生需在手机或电脑上考试(教师事先需准备充分的题库,避免学生互相抄袭),实现系统自动评分。最终课程成绩由平时考核、实训考核和最终考核加权平均组成(系部和课程组根据实际情况核定成绩权数,报学院审批通过)。第三,为了监督教学效果,落实“学院—系部—教师”三级责任制,教师考核完成之后,学院和系部进行随机抽考(抽考比例不低于班级人数的20%),以评估教学效果,并推进教学效果与工资绩效和职称评审挂钩的管理制度,激发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国制造2025》的通知[EB/OL].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5/19/content_9784.htm.  [2]Trajtenberg, Manuel. AI as the next GPT: a Political-Economy Perspective[J]. Cepr Discussion Papers,2018.

[3]董泽芳.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概念界定与要素解析[J].大学教育科学,2012(3):30-36.

[4]王竹立.技术是如何改变教育的?-兼论人工智能对教育的影响[J].电化教育研究, 2018(4):5-11.

[5]谭玉林.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以国家骨干院校江西财经职业学院的实践为例[J].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4(10):4-6,78.

[6]钟晓流,宋述强,焦丽珍.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设计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3(2):58-64.

[7]蔡泽寰,肖兆武,蔡保.高职制造类专业人才培养要素优化探析-基于“中国制造 2025”视域[J].中国高教研究,2017(2):111.

猜你喜欢
高职会计专业智能时代中国制造2025
世界机器人总动员
新媒体时代食品安全迎来智能时代
浅谈高职会计专业校企合作现状及改进措施
基于职业标准的高职会计专业课程标准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