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风驰雨骤……》点评

2020-05-06 01:32450016河南
作文中学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高潮出场匠心

450016 河南 许 妍

总评

本文的主体事件很简单,情节也很单纯,就是小吕来“我”家。若平铺直叙,就是一篇乏味的平庸之作。但作者用了烘托,曲笔来写,而且烘托得非常充分,可谓曲尽其妙,使本文成为一篇极其出色的记叙文,含蓄而耐品,让人看得饶有趣味。

围绕着小吕到来这件事,文章重重烘托,层层铺垫,步步蓄势,直把读者熬得心痒难耐——风雨愈来愈大愈来愈急,小吕能来吗?会来吗?到了篇幅的三分之二处,主角小吕才出场。这样的构思很是巧妙,显出作者的匠心;写来又极其自然,显出作者写作上不凡的功力。

烘托是写文章时,为情节的展开及高潮的到来,酝酿气氛,做好准备的一种写作方法。本文用足了烘托,表现力极强,从两个方面来渲染小吕出场的条件和气氛,而且这两个方面就像文章的两条线索,从头到尾一以贯之。一方面写风雨交加的天气,一方面写“我”一系列的行动和心理活动。最可贵的是,这两条线索契合紧密,如影相随。文章按时间顺序极写风之狂,雨之暴,天气愈是恶劣,小吕来的难度愈大,来的可能性愈小。毫无疑问,值此紧张的重要的考前复习阶段,“我”当然很希望小吕能来,于是十分关注天气,天气的变化很是牵动“我”的心思,于是“我”会时时观望天气,“我”有种种期望又有种种推测。这两条线索相伴相随,就这样巧妙地自然地契合在一起。

暴风雨来临之前“我”看天气突变,打电话交代小吕,如果下雨,可以不来;大风初起,暴雨将至,“我”判断“小吕不会来了”;风愈来愈大,门第一次被打开,“我”以为小吕来了——没来,“我”很合理地推断“小吕肯定不会来了”;暴风雨正猛烈时,门第二次被打开,“我”骂着这鬼天气,去关门,却意外地看到了小吕。这两次门开,小吕是否出场,“我”都进行了猜测,每每是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真真落墨出奇!还有了点幽默的味道,这构思简直叫人惊喜。作者把小吕的出场写得极为曲折,真可谓千呼万唤始出来。

这种恶劣的天气以及“我”的猜想与推理都在理直气壮地说:小吕有千万个不来的理由!小吕有万千个不来的可能!作者真真渲染足了气氛,蓄足了气势。可是小吕居然来了!在这样狂风暴雨的天气里,在“我”都不敢相信的情况下!故事此时到达高潮。此时,毋庸赘言,甚至不写一字,仅仅小吕到来就足够了,文章的中心就足够突出了:小吕对友情之珍惜,小吕不惧困难无比重诺的优秀品质已经不言自明了。逻辑上与情理上的“不可能”与现实中的“能”构成对比,形成巨大的张力,给人认识与情感上的强烈冲击,随即被深深感染:多么可贵的友情!多么可爱优秀的少年!以风雨之猛烈来烘托友情之深厚、人物之优秀,多么自然,多么贴切。这就是烘托的妙处,这就是铺垫的奇效。此时,文章还有了含蓄耐品的意味。

高潮有了,故事也完整了,中心也够突出了,写到这里,是完全可以结尾的。但作者犹嫌不足,继续锦上添花,文章后面的三分之一终于进入对故事主角的直接描写,写了“我”与小吕的对话,再次将文章推进到另一个高潮,使文章主题跃上另一个高峰。“我”惊讶的问话“你怎么……来了”与小吕淡淡的回答“不是约好了吗”形成鲜明的对比,可见践诺对于小吕来说是多么平常!而“我”的嗔怪更是勾出了小吕一大段话,这段话对于小吕这个人物形象的塑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使小吕的形象丰满厚重了许多——小吕这个人太够哥们儿了,这友情够深厚,不,不只这些,小吕不只有勇于践诺的优点,他还有不怕困难、乐观开朗、善于为他人着想、助人为乐等优秀品质。这一段对话,“我”的话不多,是经过精心的设计与安排的,是为引小吕开金口说玉言。这里,再次体现作者写作的用心、构思的匠心:“我”的出现就是伸出一枝绿叶,完全是为了陪衬小吕这朵红花。

(许妍老师)

猜你喜欢
高潮出场匠心
三十载坚守匠心传承“非遗”名菜
姚建萍:始于初心,臻于匠心,成于决心
百折再看高潮来
中共在国统区掀起的两次宪政运动高潮
老艺人的匠心
看这不寻常的出场
戏太少
瞒天过海
奇怪的女顾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