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产才融合发展的问题与路径

2020-05-06 09:07马贵舫
关键词:产业发展

马贵舫

【摘  要】近年来,湖南省高度重视产才融合发展,“产业聚集人才、人才支撑产业”的局面正在形成,但总体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加快推进产才融合发展,我们要借鉴发达地区的经验,聚焦重点产业发展主战略,依托产业园区主阵地,打造产业人才供给主引擎,发挥企业主力军作用,以产才联动为重点,充分整合资源,在精准施策上下功夫。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Hunan Province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industry and talent, the situation of "gathering talents in industry and supporting industries by talents" is taking shape, but 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in general. To accelerate the integrated development of industry and talent, we should learn from the experience of developed regions, focus on the main strategy of key industries, rely on the main position of industrial parks, build the main engine of industrial talent supply, give play to the role of the main force of enterprises, focus on the linkage of industry and talent, fully integrate resources, and work hard on precise measures.

【关键词】产才融合;产业发展;产业人才

1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人才强、科技强,才能带动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这将人才对产业发展的重要性提升到了新的高度。推进产才融合发展,释放产才融合的“加速器”效应,是湖南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2 湖南产才融合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湖南省聚焦产才融合发展,进一步加快了政策创新步伐,实施了“芙蓉人才计划”,以“十大支持”“十大放开”为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提供人才智力支持;发布了湖南省“芙蓉人才计划”重点产业人才需求目录,为湖南优势产业延揽高层次人才“导航”;启动了“引进100个科技创新人才计划”,围绕开展“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重点引进产业科技创新人才;制定了《關于加强湖南省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措施》,着眼于围绕产业链打造人才链,加快推进工业新兴优势产业链建设,“产业聚集人才、人才支撑产业”的局面正在形成。但总体来看,在推进产才融合发展上还存在一些问题。

2.1 集聚创新人才的领军型企业和研发平台较少

现代科技创新中,领军型企业和高端研发平台已成为吸引集聚创新人才的重要载体。华为集聚了超过7万人的研发人员队伍,成为全球第一大电信设备制造商;阿里巴巴集聚了5万余名技术人才,成为全球第一的互联网公司,这些数据充分说明了领军型企业对集聚科创人才的重要性。湖南省高新技术企业2018年突破了4500家,在全国排名第9,但缺乏类似华为、阿里这样的领军型企业。2019年中国企业500强榜单中,榜上有名的湘企仅6 家;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湖南省仅7家入选;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军企业100强,湖南仅1家入选。从研发平台来看,2018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居全国第8位,但仅有1/4的企业开展R&D活动,仅有1/10的企业设立了研发机构。2018年,湖南全省拥有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仅49个,在中部地区落后低于河南、安徽和湖北,更不用说与广东、江苏、浙江等东部地区省份相比了。

2.2 引领产业发展的高层次人才短缺

人才引领产业是新时代产业发展的突出特征。湖南省产业特别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2018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8468亿元,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23.2%,但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业发展水平不高,其中的根本原因在于产业人才比较优势不突出,人才“高而不尖”。一方面,传统产业人才比重较大,整体素质提升和转岗转业任务艰巨;另一方面,领军人才、创新人才、大国工匠、国际化人才紧缺。

2.3 支撑产业发展的新工科人才缺乏

产业发展既需要引领产业发展的高精尖人才,又需要大量拥有一定创新能力和较强实践能力的“新工科”人才,这是支撑产业发展的基本面。据对湖南省轨道交通产业代表性企业的调查,“新工科”人才供给与产业需求还不适应,急需大量掌握共性技术和关键工艺的各类工程师、技术专家等。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主要是因为省内应用技术型学科发展尚显薄弱,“新工科”人才培养力度仍然不够。以人工智能领域为例,从中南大学、湖南大学等省内工科优势高校人才培养来看,相关专业招生人数较少,人才培养规模处于低位状态。

2.4 推进产才融合发展的机制不健全

新时代的人才工作,内涵与外延都发生了变化,由专项工作变成了跨界的工作,为了推进产才融合发展,需要政府、园区、企业、行业、学校等各方的积极参与、协同合作。但实际上目前除了党政人才工作部门外,省内园区、企业、行业、学校等各方都参与不深,积极性、主动性不高。以产业园区产才融合发展为例,多数产业园区存在“产业居前、人才居后”的问题;有些园区主导产业模糊,不能有效凸显本地区引才聚才的特色与优势;有些园区引才聚才定位不清晰,忽视人才引聚与园区产业的契合度。同时,目前湖南既缺少推动产才融合发展的制度、机制、平台等宏观层面的保证,也缺少方法、规范、考评等操作层面的举措。

3 国内推进产才融合发展的经验与成效

产业是生产力发展的外在表现,人才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内在因素,二者天然密不可分。一定空间内产业的发展必然会吸引人才的集聚,而人才的集聚又会引领和支撑产业更好更快地发展,进而吸引更多的人才集聚。这种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决定了产业与人才发展必须走融合发展之路。改革开放尤其是十八大以来,不少地区推动产才融合,形成了一批可推广、可复制的产才融合发展经验,取得了产业发展与人才发展的双丰收。

3.1 推进产才融合发展的主要做法

2018年,江苏省对标全球生物医药、物联网、智能机器人、高档数控机床、3D打印、纳米技术等六大重点产业领域,通过大数据检索、专利分析、文献计量、专家发现等方法,对各个产业的发展和人才分布进行深入研究,为每个重点产业绘制了一份产业人才地图,为精准引才、产业布局提供了全球导航。浙江省2017年以“八大万亿”产业为目录,建立了浙江特色产业人才数据库,绘制了浙江万亿产业人才地图,助力特色产业人才齐聚浙江。浙江各市纷纷跟进,2019年宁波市发布了该市万千亿级产业集群人才指数及人才开发导向目录,为产业人才供求情况“画像”;嘉兴市、台州市等也于近期绘制了当地的特色产业地图和特色人才地图。山东省着眼于产才深度融合,2019年从该省13家国家级经开区中遴选烟台经济技术开发区等5家经开区作为产才融合发展示范园区,在全国首开产才融合发展示范园区建设先河。

3.2 产才融合实现了产业与人才发展双赢

东部发达地区在人才引聚中大打产业牌,依托产业集聚人才,依靠人才发展产业,人才工作与产业工作互促互进。深圳高度重视产才融合,围绕电子信息等产业发展,依托华为、中兴等龙头企业吸引集聚海内外高层次人才。2018年深圳新增常住人口49.8万人,其中应届大学生和各类人才高达28.5万,占比近6成;2018年新引进留学人员2.1万人,留学人员累计超12万人。上海张江围绕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各类人才4.2万人,培育壮大估值5亿元以上的“独角兽”和准“独角兽”企业60余家,总产值约占上海生物医药制造业工业总产值的2/3。苏州工业园区在纳米技术产业领域集聚国内外院士团队16个、国家“千人计划”专家72人、工业园区在成为全国纳米人才最集中区域的同时,也成为国内纳米技术产业集聚度最高的园区,是全球八大纳米产业集聚区之一。

4 加快推进湖南省产才融合发展的对策路径

加快建设产业人才队伍,推进湖南产才融合发展,必须聚焦重点产业发展主战略,依托产业园区主阵地、打造产业人才供给主引擎,发挥企业主力军作用,以产才联动为重点,充分整合资源,在精准施策上下功夫。

4.1 聚焦产业需要制定产业人才政策

政策支撑是推动产才融合发展的关键所在。企业的人才需求具有个性化的特征,不同产业领域、不同层次类型的企业对人才需求是多样性的,“普惠性”的政策及服务缺乏精准度,难以直击企业引才聚才的难点、企业关注的焦点、人才需求的重点。加强人才政策创新,重点在于分类聚焦、按企施策。各级政府、行业、协会等的人才工作部门要把满足产业企业发展的人才需求作为人才政策创新的重心,通過大规模的实地调研活动,把准本地区本领域的产业优势与短板,收集企业和人才对政策的需求,据此及时调整修正政策。

4.2 立足产业发展实施产业人才专项计划

项目引领是推动产才融合发展的重要举措。江苏泰州为了发展壮大生物医药产业,打造中国医药城,实施了“113医药人才特别计划”,短短几年间就在生物医药领域集聚海内外高层次人才超过3000人,其中“两院”院士5名、外籍院士2名、国家“千人计划”专家47名,在形成生物医药高层次人才集聚高地的同时,成为了全省生物医药产业的新地标,医药工业产值占江苏全省的39%。湖南要继续强化人才项目载体,面向产业转型、创新发展主战场深化重点人才项目结构性改革,实施产业人才专项支持项目,努力形成人才引领产业、产业凝聚人才、人才与产业融合发展的新格局。

4.3 着眼产教融合提高产业人才供给质量

强化政府、企业、院校、行业组织等产业人才培养协同机制,是推动产才融合发展的治本之策。要利用好国防科技大学教研学的独特优势,鼓励国防科技大学与地方企业在智能机器人、计算机等新兴产业领域共建军民融合人才培养基地,在人才培养上形成国防科工教育资源与地方企业实践经验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

4.4 强化产业人才工作联动机制

产才融合必然要求产才联动。当前,一是推动省、市州、县市区(园区)联动、以市为主的产业人才工作推进机制,切实提高产才融合发展推进实效;二是加强产业部门横向协同,建立党委政府产业管理部门、重要行业组织、重点产业园区、行业龙头企业之间的人才工作协同机制;三是加强人才工作部门横向协同,建立党委人才工作牵头部门、政府人才工作综合部门、产业人才工作部门、人才类专业社会组织、人才类市场化机构之间的合作联动机制;四是加强产业人才供需横向协同,建立产业管理部门、教育管理部门、重点企业、重要产业人才培养培训机构之间供需沟通协调机制。

4.5 建立产业结构与人才结构互动信息平台

产业结构升级与人才结构优化互为前提,相辅相成。要加快建立产业结构调整与人才结构优化互动信息平台,围绕重点产业和新兴优势工业链结构调整绘制湖南省产业人才地图,擦亮企业人才引聚的“眼睛”。要强化产业人才统计分析和预测,建立重点产业、重点企业人才状况分析,对人才需求、技术需求进行动态收集和分析研判,制定并及时更新湖南重点产业领域人才需求目录,做好精准引才目标信息发布工作。

4.6 增强各类园区引才聚才能力

产业园区拥有较好的产业基础和灵活的政策机制,在引聚产业人才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是推动产才融合发展的主阵地。要进一步改善园区的基础设施,提升园区产业层次,打造园区投资环境,尤其要抓好各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各类孵化器等人才平台建设,打造一体化的创业综合体,建立健全覆盖创业全链条的完整体系。促进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和产业化。要做好园区空间布局,推动园区由单一功能的生产型园区向人才引领的创新型园区转变,将园区打造成新型城市功能社区。

4.7 优化产业人才发展生态

吸引人才除了政策因素,更多的是区域综合发展环境竞争。要积极培育产业人才领域专业性社会组织和专业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建立产业人才研究新型智库和产业人才发展联盟,提高产业人才专业服务能级。积极利用信息化、智能化技术,为产业人才提供专业化、系统化、个性化、便捷化的服务。

猜你喜欢
产业发展
海南省热带花卉文化研究
海南黑山羊研究进展与产业发展思路
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策略探析
红色旅游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中管理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