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措施

2020-05-06 09:05耿真银
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 2020年3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高中语文措施

摘 要:高中语文教学是继承和宣扬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如《蜀道难》充分显示了诗人的浪漫气质和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锦瑟》反映了诗人即便身处逆境,政治理想不能实现,仍然怀有一颗充满感情的心。在我国现代初中语文教学中,加深传统文化的渗透,不仅能发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还能够提高学生的个人素养和文化涵养。本文主要探讨了将传统文化渗入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高中语文;传统文化;措施

现阶段,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动,基于核心素养的教育理念,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高中语文教学的目的不再是单纯地让学生掌握某个知识,而是让学生以科学的思维,探究式的学习,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但是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部分初中语文教师仍以“灌输式”教学为主,重点强调考试大纲范围内的知识点,常常会忽视掉教材文本中蕴含的丰富传统文化,缺少情感教育和对传统文化的深入研究,使得学生无法深入理解和体会我国传统文化。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意义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人们五千年历史智慧的结晶,是一个民族灵魂与精神的象征。初中语文作为继承和宣扬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教师在教学过程的同时,把传统文化融入到初中语文学习中,要让学生认知和感知我国的传统文化,同时进行个人思想和素养的全面提高。不仅可以丰富与充实初中语文的教学内容,還可以继承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还能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与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凝聚力与自豪感。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有效措施

(一)挖掘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

随着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实施,我国教育改革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高中语文教材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中语文教学中, 教师要想渗透传统文化,一定要立足于文本教材,结合教育目标,深入研究传统文化的精髓。对于高中语文教学来说,每一篇课文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由许多的科研专家按照学生自身的认知能力以及文章价值选用,是具有我国传统文化的代表文章[1],其中体现爱国情怀、亲情、友情等主题的文章非常丰富。例如:《烛之武退秦师》中烛之武临危受命,不计个人恩怨,以国家利益为重,体现着维护国家安全的爱国精神,爱好和平团结的民族精神;《廉颇蔺相如列传》表现了“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崇高精神,“忠于国家、勇于改错”“不畏强暴、威武不屈”的优秀品质;苏轼的《定风波》与《念奴娇》体现了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出世与入世的精神矛盾,透露出作者“消极其表、积极其里”的豪放旷达的人生态度;《陈情表》中描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逍遥游》阐述庄子追求绝对精神自由的思想观点。因此要教师在授课前一定要对每一篇文章进行深入的探究,把每一篇文章所隐藏的传统文化挖掘出来,促使高中语文文章更加具有内涵和价值,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为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加强情感教育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真正的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狄德罗说过:“只有情感,而且只有大的情感,才能使灵魂达到伟大的成就”,情感教育可以使学生走近作者丰富的情感世界,使学生在学习时,进行深入的情感体验与情感交流,进而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丰富自身的情感,促进精神世界的升华[2]。例如:在学习《沁园春·长沙》时,教师可以有感情的、富有激情的、满怀壮志的朗读这篇文章,要注意节奏感和音韵,让学生能切实地体会到毛泽东当时的心忧天下和豪情壮志,再通过诗词大意的讲解,学生可以想象到青年时期毛泽东的雄心壮志和对中华民族前途光明的强烈自信,再结合实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不畏艰难险阻,勇于向前的精神。

(三)课后延伸、锦上添花

课堂学习的最后,教师要让学生对本次学习进行总结,不仅仅是基础内容,还要有自己的感悟以及对于自己的影响。老师要对这名学生总结基础内容的不完善之处进行补充,同时对每一位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其次,教师还可以合理延伸课堂教学内容,像在学习《沁园春·长沙》之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课下通过图书馆查阅,网上查阅等方式去了解《沁园春·雪》,并分析两篇诗词的异同点,从而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提高学习质量,同时拓展学生视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最后,教师要收集学生对这次学习的看法和建议,总结经验,进而在下次古诗词的教学中得以改进。

总而言之,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是继承和宣扬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引导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思想价值观。为此,教师在实践教学中要不断改进教学方式,合理渗透传统文化,进而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曾冬梅.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J].知识窗(教师版),2017(2):8.

[2] 汲安庆.文化融入当应势、应需、应性[J].中学语文教学, 2019(2):34-41.

【作者简介】 耿真银(1977—),男,本科,研究方向:高中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高中语文措施
解答排列组合问题的几种常用措施
求函数零点个数的措施
解答高中数学问题的几个常用措施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使命与担当:福建省高中语文名师“整本书阅读与研讨”专题研讨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浅析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中国影视剧美学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