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失业问题的哲学角度思考

2020-05-06 09:07王漫漫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人工智能

王漫漫

【摘  要】以大数据、人工智能、量子通讯等技术为代表的新工业革命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影响力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方式和世界的运作方式。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蓬勃发展,人工智能时代随之而来,但是很多人并未对人工智能带来的进步感到欢欣鼓舞,而是对人工智能带来的失业问题和其在未来的发展深感担忧。论文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角度思考人工智能时代出现的失业问题,旨在消除人类对人工智能的忧虑,积极应对失业挑战,拥抱人工智能时代,拥抱美好未来。

【Abstract】The new industrial revolution represented by big data,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quantum communication and other technologies is changing the way of human life and the way of world operation with unprecedented influence.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the era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follows, but many people are not excited about the progress brought by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but are deeply worried about the unemployment caused by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its future develop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arxist philosophy, this paper considers the unemployment problems in the era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ming to eliminate people's anxiety about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ctively respond to the challenge of unemployment, and embrace the era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embrace a better future.

【关键词】人工智能;马克思主义哲学;失业问题

1 引言

2016年谷歌旗下的人工智能Alpha Go在围棋人机大战中战胜了围棋世界冠军的职业九段棋手李世石,使人工智能再一次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人工智能作为新兴的技术,其在语音识别、人脸识别、图像识别、智能翻译、无人驾驶、医疗卫生、知识教育、金融和投资、智能监控等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且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极大地改变了人类对自身能力的认知,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社会运行方式。人工智能通过某一领域中大量数据的训练,根据开发者所给的指令进行优化,并从中选出或做出最令人满意的结果,其高效、精准、快速,能创造更多财富和价值,令人望尘莫及,人工智能的应用会导致人类失业是必然的。被业界称为“人工智能先行者”的李开复认为,人工智能和自动化在未来15年内将具备取代40%~50%岗位技术的能力。

2 失业问题是人工智能时代的突出问题

每一次工业革命的出现在创造一些新的工作的同时也会使部分工作岗位减少或者消失,但是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工业革命的蓬勃发展,不仅取代了大量的体力劳动,也替换了部分从事脑力劳动的岗位,这种所谓“技术性失业”的“疾病”在人工智能时代愈加严重,致使“社会失业潮”来袭,给人类社会带来不容忽视的严重冲击。

3 人工智能时代失业问题的严重性

人工智能技术在各领域的广泛应用在改善了人类生活,促进了社会进步的同时,也取代了那些费力气、效率低、成本高的纯体力劳动,并导致那些从事简单、重复、固定的、有明确规则的脑力劳动的员工失业。如果由人工智能导致的大规模失业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或失业人员不能顺利地进行有效的职业迁移,必然会引发失业人员收入的缺失,生活水平大幅下降,致使再就业失败的人丧失工作自信,丧失追求美好生活的动力,会带来严重的贫富差距,使財富倾斜于使用或掌握人工智能技术者。如果不能够有效地处理和解决这种大规模的失业问题,必然会引发一系列的社会动荡,带来各种安全风险和挑战,社会的和谐稳定将被打破。

4 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视角正确把握失业问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思维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和方法是我们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理论基础。恩格斯曾经说过,“不管自然科学家采取什么样的态度,他们还是得受哲学的支配”[1]。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于人工智能这个新兴科学技术的发展及所带来的失业问题必然有指导意义。

4.1 整体上要始终把握人是生产力中的决定因素,保持乐观心态

在不同的人工智能层次中,分为弱人工智能、强人工智能、超级人工智能。弱人工智能是指专注一个领域,根据海量的数据再根据开发者设定的指令进行工作以达到接近甚至是超越人的能力。强人工智能是指可以胜任人类所有工作,具有“超越工具性智能而达到第一人称主体世界内容的涌现,还包括意向性、命题态度,乃至自由意识”[2],人可以做什么人工智能就能做什么,这也包括人类的思考、灵感、情绪表达、欲望、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情感表达等,这种人工智能是需要有极大的技术突破和理论支撑才能打造出来。超级人工智能是指比人类更聪明的人工智能,在创造力、社交能力、处理问题的能力、战略思考的能力等每一方面都比人做得更好的人工智能,这种定义都是基于科幻小说或科幻电影的想象且不切实际。当前,人工智能的发展还处在弱人工智能阶段,只是在某一领域实现了对人行为能力的超越,是一种先进的科学技术。

马克思认为,人类第一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自身需要的物质资料,生产力是人类社会生活和全部历史的基础。生产力具有的系统结构复杂,其基本要素是劳动资料也称劳动手段、劳动对象和劳动者,生产力是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劳动技能和知识的人与一定的劳动资料相结合作用于劳动对象的物质力量。劳动者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在生产力中起主导作用,是直接生产力。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作为第一生产力的科学技术在生产过程中能够渗透在生产力诸基本要素中转化为实际的生产力,但是任何科學技术的应用和作用的发挥都离不开劳动者,因此,科学技术是间接的生产力。

对于人工智能时代的失业问题,在整体上要始终把握人是生产力诸要素中的决定因素,在生产过程中人是起决定作用的主体。我们不能因为人工智能在某些领域取代了人的工作而丧失了对实现自身价值的追求,要知道作为一种新兴科学技术的人工智能,只有通过劳动者才能得到应用并发挥价值。2019年中国政府公布了13个新职业,其中包括人工智能工程技术人员、大数据工程技术人员、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员与人工智能有关的职业,在未来将会有更多人的工作涉及人工智能领域而这些新生成的工作也会衍生出更多与之有联系的工作,形成庞大的产业链,就像淘宝衍生出的淘宝客服、网店装修师、淘宝模特、导购主播、物流运输、快递派送等职业,而这些职业的出现也会带动与之相关的工作产生,人工智能亦是如此。我们要对失业问题加强前瞻预防,对失业问题和未来人工智能的发展保持乐观心态。

4.2 方法上要有意识地进行生产关系的变革,找出应对之策

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在使人类的生产生活更加信息化、多元化、便利化的同时,也导致了“社会失业潮”来袭。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大规模失业必然会给社会带来不可忽视的冲击,如何有效地应对人工智能时代所带来的大规模失业问题已迫在眉睫。

列宁说:“世界不会满足人,人决心以自己的行动来改变世界。”[3]人类创造历史的两种基本活动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人类在面对困难及问题时能够通过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来进行实践给出解决办法,创造自己理想的世界。恩格斯指出,“意识是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反映,意识活动过程是同人脑这个高度发达、完善的物质器官分不开的。”[4]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与动物的区别是人有意识。人可以通过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来积极地改造世界,积极地面对人工智能时代所带来的大规模失业问题。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中的重要因素,是先进生产力的主要体现和主要标志。生产力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5]。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一切历史冲突都根源于生产力和交往形式之间的矛盾”[6],它决定着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的产生和发展。随着人工智能技术这一生产力的发展和应用及衍生出的一系列问题,即当旧的生产关系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时,理应变革不适宜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找出解决办法,制定应对之策。

对于人工智能时代带来的失业问题并不是靠个人、企业或政府单方面努力就能解决的,要靠三方共同努力:

个人方面,我们首先要知道有什么领域是人工智能不能或不易取代的。现在的人工智能的运行只是基于一套程序和算法,通过大量的数据学习来完成人的指令,没有自我意识也不能进行独立思考,不能创造,不会与人交流,不懂得欣赏、幽默、表演、情感表达等,所以人类要多探索出那些人工智能不能或不易取代的工作领域,同时对于自己的技能一定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技能,放下“铁饭碗”的心态。

企业方面,对于那些即将被人工智能取代的岗位不能一次性全部取代在此岗位的工作人员,应该在员工被取代之前思考在自己的公司里能否创造一些新的岗位使其能够平稳地进行职业过渡。

政府方面,可以提供一些学习新技能的机会或平台来帮助被人工智能取代工作的人进行职业迁移。近几年,人工智能相关课程越来越多地出现在高校教学中,政府在教育方面应增加与人工智能有关的专业,加大对人工智能相关知识的教育和人才的培养,相对减少在未来几年或十几年内会被人工智能取代的专业的课程设置。对于那些再就业失败的人,应在给予适当的经济和福利补贴的同时,对其进行责任与爱、付出与收获相统一的思想观念教育。据普华永道预测,到2030年人工智能将会创造达16万亿美元的GDP。人工智能将通过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增加利润来创造巨大的财富,同时也会带来巨大的贫富差距,而只有重新分配这些财富才能缩小贫富差距和避免因贫富差距过大带来的社会动荡,国家应该制定一些政策如人工智能税,使那些因使用人工智能而获得巨大财富的企业缴税来进行社会财富的重新分配。

4.3 态度上要遵循矛盾的普遍性,力求人机协同

美国著名学者瓦托夫斯基对于科技的发展曾指出,“一方面知道科学是理性的和人类文化的最高成就,另一方面又害怕科学业已成为一种发展得超出人类的控制的不道德的和无人性的工具,一架吞噬着他面前的一切没有灵魂的凶残机器。”[7]诚然,我们一方面享有科学技术带来巨大进步的同时,也对其在应用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而感到担忧,这种面对科学技术所带来的矛盾和恐惧心理也反映在人工智能时代中人类对人工智能技术的思考。矛盾无处不在,矛盾无时不有,从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角度来看,人工智能的应用处于既为人类和社会带来无限进步和发展,又带来一系列问题的矛盾之中,矛盾的普遍性指出在解决问题时要一分为二,树立辩证的否定观,反对形而上学地肯定一切或否定一切。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可能带来改变就业结构、冲击法律与社会伦理、侵犯个人隐私、挑战国际关系准则等问题,将对政府管理、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乃至全球治理产生深远影响。”[8]这不禁会让人担心人工智能在应用方面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人类首先可预见的、需要迫切解决的就是人工智能时代出现的大规模失业问题,这也引起了人类对人工智能应用的恐慌。

全球领先的生物制药企业、阿斯利康全球执行董事兼首席执行官苏博科在2019年11月5日的进博会人工智能与创新发展论坛上表示,科学家绘制完成人类首个基因序列图谱需要花费上亿美元且要用13年的时间,如今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花费几个小时、几百美元就能完成人类基因序列的数据分析,这有助于加速新药的开发。诚然,人工智能技术在某些工作领域所达到的效率高、速度快、節约时间和成本、创造更多的财富和价值是人类在相同的时间内无法达到的,但是我们要从整体把握,观察问题不能片面。

如在医疗诊断方面的人工智能可能会比医生诊断的更准确、更快速,不至于耽误病情错过最佳治疗时间,但是一个身患重症的患者是愿意让一个冰冷的机器直接告诉他噩耗呢?还是更愿意让一个人类医生来给他温暖、关怀和鼓励呢?人工智能在某些方面会使人类望尘莫及,但是人工智能缺少人性化的交流,不能够随机应变,不会关怀和聆听……我们要认识到人工智能技术在一些工作领域中存在局限性。

再如,警察可以通过智能监控提高破案效率,翻译员可以用智能翻译进行内容精校,并不是人工智能在某一领域的应用就会使该领域的工作被全部取代。在一些领域是需要人机配合才能够进行工作的,而在这些领域的工作只会录取那些掌握人工智能技术的人。并不是所有的人工智能都会取代人类的工作。智能家居如智能照明控制、安防报警、远程视频监控及各种家用智能电器等逐渐进入了寻常百姓家。随着智能家居的广泛应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满足了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

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广泛应用过程中,我们不仅要看到它令人望尘莫及的能力所带来的失业问题,也要看到人工智能在应用领域存在的局限性,更要看到人工智能给我们的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改变。我们不应该片面地、零散地把人工智能看成抢走人类工作的敌人而抗拒它、拒绝使用它,而应该全面地、系统地把握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在某些领域并不是取代了人的工作而是延伸了人的能力,人类可以让人工智能成为辅助性的工具,实现人机协同工作,以达到“1+1>2”的效果,未来的发展必然是人机耦合的而不是人机对立的。

5 拥抱人工智能时代,共创人类美好未来

当前人工智能的发展如火如荼,对人类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给社会的变革和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进步。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10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人工智能发展现状和趋势举行的第九次集体学习会议上强调,“人工智能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是事关我国能否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的战略问题”“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是我们赢得全球科技竞争主动权的重要战略抓手,是推动我国科技跨越发展、产业优化升级、生产力整体跃升的重要战略资源。”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应用正在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等方面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人工智能技术不仅能够更好地服务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而且有助于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其发展和应用已经是大势所趋,是每个国家充分发展的技术前提。所以,在这种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和应用的大趋势下,我们必须要认真对待,要尊重这样一个发展规律,从科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角度去正确地掌握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来妥善、及时处理人工智能在应用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抓住发展的机遇,要用前瞻性、客观性、全面性的思维去认识、对待人工智能。我们要对人工智能的发展充满信心,怀着乐观的态度去拥抱人工智能时代,拥抱美好未来。

【参考文献】

【1】恩格斯.自然辨证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翟振明,彭晓芸.“强人工智能”将如何改变世界——人工智能的技术飞跃与应用伦理前瞻[J].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6(07):22-33.

【3】《列宁专题文集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恩格斯.自然辩证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1927.

【5】《列宁全集》第1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

【6】《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7】[美]瓦托夫斯基.科学思想的概念基础[M].北京:求实出版社,1989.

【8】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通知[EB/OL].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7-07/20/content_

5211996.htm,2017-07-08.

猜你喜欢
马克思主义哲学人工智能
我校新增“人工智能”本科专业
人工智能与就业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需要弄清楚的三个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