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

2020-05-06 09:05于宏刚
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 2020年3期
关键词:教学评价高中生物新课程

摘 要:在新课程背景下,通过课堂教学评价的方式来进行教学,是实现高效生物教学的重要方式之一,本文结合教学案例分析如何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进行评价,以供参考。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生物;教学评价

自新课改提出以来,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模式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各种新型的教学模式逐渐取代原本的传统教学模式,但就实际调查中显示,很多高中教学课堂中,仍将教学活动流于表面,学生没有切实处于课堂主体的地位,基于此,本文分析如何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运用教学评价来激发学生对生物的学习兴趣,提升学习能力。

一、连续性课堂教学评价

在当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生物教材学习内容的安排结构、布局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连续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处在逐步促进的一个过程中。教师在实际生物教学过程中应将教学环节控制在自身可控的频道上,把握好学习进度。基于此这就需要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评价时也应该阶段性进行评价[1]

如在进行高中生物必修三《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这部分内容学习时,教师在正式教学前向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外面的气候不论是大雪纷飞还是骄阳似火,为什么我们人体的体温一直处于37摄氏度左右的状态下呢?而我们又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维持这样的溫度呢?这时候学生对教师的提问进行回答,第一个学生说是通过人体内的各种系统进行调节而维持的;第二个学生说是通过人体内的细胞代谢来维持的;第三个学生说是通过人体内的血液流动来维持的。这时候教师对学生的答案进行评价:以上三名同学的答案都有道理,但都不完善,接下来我们针对这部分内容进行具体学习,同时了解为什么人类不管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都能够保持相对稳定的温度。

以上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给予了肯定的态度,通过对第三位同学的给的答案进行分析,教师引出体液这一部分学习内容,明确体液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细胞内液,另一种是细胞外液,其中细胞外液也就是刚刚第二位同学所讲的细胞生存环境,其中就有血浆,也就是第三位同学所说的血液,之后教师就根据所学引导出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进行物质交换,最终得出维持人体内环境稳态的机制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二、生活化课堂教学评价

对教师而言,在进行生物课堂教学评价时,将所学知识与生活或环境相联合,对提升学生生物学系的兴趣以及教学成效都有很大的教育作用。

如在进行高中生物《身边的生物》这部分内容学习时,教师首先向学生讲解物种灭绝,之后让学生分析濒临灭绝的物种和原因。第一个学生回答:大熊猫是当前我国濒临灭种的动物之一,主要是因为生存环境的改变导致大熊猫所食用的箭竹大范围死亡,这就给大熊猫的生存造成一定的影响;第二个学生回答:白鳍豚,主要是因为人类在生存过程中向海水中倾倒大量污染物,导致海水受到严重污染,同时也就对白鳍豚的生存环境造成影响。这时候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由于当前时代人类活动的影响,导致近年各种稀有物种的灭绝速度逐渐加快,除以上两位同学所说的大熊猫、白鳍豚意外,我们生活中还有滇金丝猴、有 “海上大熊猫”之称的中华白海豚等等,有些物种因人类的滥捕滥杀行为,导致濒临灭绝物种的数量急剧下降,仅仅通过课本教学的方式无法让学生深入理解物种灭绝的严重所在,而通过教师评价的方式能够将濒临灭绝的物种和原因都列举出来,让学生切实感受到物种灭绝的紧迫性。

三、探究性课堂教学评价

就生物这门学科而言,很多知识都带有一定的趣味性和探究性意义,以往的教学方式无法满足学生探究性学习需求,在当前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提倡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探究学习中,切实体现生物这门学科的趣味性和探究性[2]

如在进行高中生物必修三《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这部分内容学习时,教师利用多媒体的方式为学生展示达尔文四个实验图,如下图:

①通过但测光照射胚芽鞘,使其朝向光源方向进行生长。②将胚芽鞘尖端切掉,之后对其进行照射,不会继续生长同时也不会发生弯曲现象。③将胚芽鞘尖端位置利用锡箔小帽罩住,处于直立生长状态。④将胚芽鞘尖端比较靠下一部分利用锡箔小帽罩住,之后对其进行但测光照射,发生弯曲生长现象。

得出以下几点结论:

将①与②进行对照,变量部分是胚芽鞘尖端,得出结论为胚芽鞘向光性与胚芽鞘尖端变化有关系。

将③与④进行对照,变量部分是胚芽鞘遮光部位,得出结论为胚芽鞘受光位置为胚芽尖端。

将①与③进行对照,变量部分是胚芽鞘尖端是否遮光,得出结论为胚芽鞘受光位置为胚芽鞘尖端。

教师进行评价:通过以上四种实验的对比得知,正常状态下的胚芽鞘通过单侧光照后,尖端位置就会在某种刺激后促使背光部位生长迅速,产生弯曲现象。在这样的教学探究过程中,教师应该切实发挥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能够深入探究,之后教师对学生得出的结论进行总结、评价,帮助学生指出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综上所述,本文分别从连续性课堂教学评价、生活化课堂教学评价、探究性课堂教学评价三个角度分析如何进行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评价,旨在提升学生对生物的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金玲.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生物教学有效性的探讨[J].新课程研究(下旬刊), 2017(5):51-52.

[2] 高仁燕.浅析新课程理念下高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 2017(23):182.

【课题名称】 高中生物课堂多元化教学评价策略,课题编号:【2018】PLG597。

【作者简介】 于宏刚(1976—),男,本科,研究方向: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评价多元化策略。

猜你喜欢
教学评价高中生物新课程
浅议高中化学新课程必修模块的主要教学策略
2019年全国高考新课程Ⅰ卷生物试题分析与启示
第二届“我即语文”教学奖颁奖典礼暨新课程研讨会在福州一中举行
信息技术—Internet实用教程教学设计的思考与实践
对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的认识和看法
网络环境下高职英语课程多维度评价方式研究
试论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的措施
分析高中生物的绿色生物实验
高中生物解题教学中应用化学知识的可行性研究
小学数学“反思型” 教学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