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教育助力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的问题与路径思考

2020-05-06 09:05陆爱弟
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 2020年3期
关键词:国防教育大学生

摘 要:家国情怀的培育是国防教育的初心和本质要求,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高校国防教育与家国情怀的融合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与困境,必须主动适应新时代爱国主义任务和要求,通过创新体制机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丰富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手段等路径,提升国防教育助力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的实际效果。

关键词:国防教育;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

《国防教育法》规定,学校的国防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思想政治工作的组成部分。高校国防教育因其特殊性,在我国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1]。在高校中,国防教育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分别是军事技能训练和军事理论课程。加强高校的国防教育,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国防观念,使关心国防、热爱国防、建设国防、保卫国防成为大学生的思想共识和自觉行动。古语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可见,一个真正的爱国者,应该具有丰富而真挚的家国情怀。所谓家国情怀,是指社会个体基于最初的血缘或地缘而形成的对命运共同体的归属感与责任感,表现为个体成员对家庭宗族的身心依附、对故土山河的眷恋守护、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承续、对家国民族的责任担当[2]。换言之,家国情怀主要就是“对自己国家一种高度认同感和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体现,是一种深层次的文化心理密码[3]。”家国情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关于家国情怀的思想主要包括:家国同构理念、忠诚爱国信念、责任担当意识,这些都应该在新时代得以传承和弘扬。

一、当前国防教育助力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对于青年的希望:“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4]。”青年人如同早上八九点的太阳,正在兴旺时期。而大学生作为青年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仍处于形成的关键时期。加强国防教育与大学生家国情怀的融合,有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做到明辨是非;有利于大學生增强自身的集体主义精神,做到爱党爱国;有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做到品德高尚。毋庸讳言,当前国防教育助力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还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必须正视而不能回避。

(一)高校有关国防教育中家国情怀培育的制度设计有待完善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春节团拜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家国情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提倡爱家爱国相统一,让每个人、每个家庭都为中华民族大家庭作出贡献。”可见,个人与国家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命运共同体,在国防教育中培育大学生的家国情怀,有利于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但是,反观大多数高校对依托国防教育培育大学生家国情怀的制度设计还不够,有关家国情怀的教学计划、教材编写以及家国情怀培育目标、措施、保障等相关规定还少之又少。同时,在国防教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相关人员面向大学生开展家国情怀培育的职责不明确,工作思路不清晰,缺乏与家国情怀培育的相关督导和激励机制,阻碍着家国情怀工作的有序开展。

(二)军事理论课教师和军训教官对家国情怀培育认识和能力不够

调查发现,大多数高校中的军事理论课师资力量相对比较薄弱,普遍缺乏专职、专业的军事理论课教师。目前,大多数高校的军事理论课教师多为思政教师、大学语文教师、政治辅导员等组成的兼职教师队伍,他们缺乏充沛的时间或精力对其军事理论课程开展深入的研究或课程设计,导致军事理论课的教学效果不佳。在军事技能训练中,专业的教官、教练比较缺乏,有的高校由高年级的学生担任教官,本身不具备教师资质,也谈不上教育艺术和教学经验。由于不少军事理论课教师和军训教官本身家国情怀不够,导致对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的意义和价值认识不够,进而在教育训练中很难将家国情怀培育有效融入国防教育之中。

(三)国防教育中家国情怀培育的教学方法手段相对比较单一

目前,高校的军事理论课主要通过讲座的形式,采用“填鸭式”灌输的授课方式为大一新生授课。军事理论课程一般于新生军训期间开展,严格且高强度的军事技能训练已导致新生身体达到疲倦的状态,通过军事理论课培育家国情怀的教学效果难以达到理想的程度。在高校的军事理论课程中,教师多运用PPT等多媒体课件授课,但教学的信息化手段运用不够。随着新时代科技的飞速发展,新媒体技术手段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少数教师依然遵循传统的教学手段而抵触现代化教学技术手段。在军事技能训练的过程中,新媒体技术的应用更为少见,这既不利于适应当今大学生求新、求奇、求变、求异的受教心理,也不利于国防教育对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的提质增效。

二、创新国防教育助力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的方法和路径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提出:“要把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作为不懈追求,着力扎紧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精神纽带,厚植家国情怀,培育精神家园,引导人们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动力。”这就要求我们在国防教育中高度关注对大学生家国情怀的教育引导和精心培育。“问题是时代的声音。”针对上述存在的诸多问题与不足,必须有的放矢创新国防教育助力大学生家国情怀的方法和路径。

(一)打破常规,创新助力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的体制机制

要打破常规、改革创新,从顶层设计、管理制度、奖惩机制等方面,认真总结经验,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顶层设计方面要从建章立制入手,完善的管理制度有利于国防教育助力家国情怀培育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高校应加强国防教育助力家国情怀培育工作的制度建设,包括各项工作的分工合作、各部门的工作职责、教育的日程安排、教育的教学内容设计、教育的评价机制等。在奖惩机制方面,要完善相应的奖励办法和惩罚方式。对于在军事技能训练或军事理论课程中表现优异并且家国情怀深厚的集体、个人、教官或学员都应采取不同的方式予以鼓励。高校的团学管理干部和政治辅导员要对国防教育工作中家国情怀培育予以高度重视,把它作为当代青年大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有力举措,教育引导大学生热爱社会主义国家,把个人理想信念融入中国梦之中。

(二)夯实基础,加强助力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的师资队伍建设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思政课教师座谈会对教师提出了明确要求:“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第一,政治要强,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第二,情怀要深,保持家国情怀,心里装着国家和民族,在党和人民的伟大实践中关注时代、关注社会,汲取养分、丰富思想……”可见,思政教师特别是兼职军事理论课的思政教师,其家国情怀对于国防教育助力大学生的家国情怀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同理,在军事理论课程中,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对增强教学效果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是要重视国防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高校应成立军事理论教研室,组建专兼职结合的军事理论课程教师队伍,通过专家指导、试讲说课、听课督导、以老带新等方式方法提高教师的授课水平和家国情怀。二是要做到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军事理论课专兼职教师或军事技能训练教官要做到言行一致,台上台下一个样。马克思·韦伯提出的:“让作为行为准则的‘世界观远离讲台,让‘真正的教师只能要求自己做到知识上的诚实……而对于文化价值问题,则不可以在讲台上,以或明或暗的方式,将任何态度强加给学生[5]。”教师要通过自身的实际行动感化学生,如在国家抗震救灾、抗击疫情等灾难考验面前挺身而出,奉献自身的一份力量,用自身的端正品行熏陶学生,让他们真正领悟家国情怀的精髓。三是发挥学生自我教育的力量。在高校的军事技能训练中,往往出现教官紧缺的现象。我们可通过在学生中建立军政教导队,注意日常加强军训技能训练、国防知识的传授、身体素质的锻炼和家国情怀的培养等,实行“官教兵、兵教兵”的办法,真正实现学生自我教育的目标。

(三)灵活多变,丰富助力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的国防教育方法手段

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然难以适应新时代大学生的求知需求。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更能增强国防教育对培育大学生家国情怀的实效性。如采用提问法、讨论法、情景模拟法、案例分析法、辩论赛模式、竞赛模式等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能够增强军事理论课堂的趣味性、活跃课堂的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达到国防教育对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的目标。除此以外,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也是厚植大学生家国情怀的有效途径之一。要深入挖掘本土的红色革命资源,通过参观当地的革命纪念馆、战争纪念馆、博物馆、名人故居等,使大学生更直观地领悟家国情怀的真谛。当今是大数据时代、人工智能时代,高科技的快速发展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工作、生活乃至学习的方式。高校的国防教育工作要紧跟时代进步的步伐,努力发挥新媒体技术的育人功能,学会科学利用“三微一端(微博、微信、微视和移动客户端)”的宣传功能。大学生酷爱的网络语言新奇独特,他们喜爱的宣传模式别具一格,高校可通过漫画、微电影、短视频等方式将厚植大学生家国情怀的相关内容,运用H5、抖音、快手等方式进行传播。文案的语言应活泼生动、文案的图片应精美独特、文案的风格应是学生喜闻乐见的。网站是高校对外宣传的一张靓丽名片,是培育大学生家国情怀的重要阵地,高校应加强对网站的管理,形成风清气正的网络舆论环境。除了教师要加强网站管理,还要学会发挥学生自我管理的力量,成立网络舆情“红军”队伍,对网站、微信、贴吧等信息传播的主阵地进行监督和引导,努力传播正能量,正确引领大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以推动厚植大学生家国情怀目标的顺利实现。

三、结语

孟子曰:“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家庭是社會组成的细胞,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也说道:“家庭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国家好,民族好,家庭才能好[6]。”通过国防教育体制机制的创新、师资队伍的建设、教学内容的充实、教学方式的丰富、新媒体技术的应用等途径,增强国防教育助力大学生家国情怀培育的实效性,努力培养赋有家国情怀的新时代大学生。

参考文献

[1] 申钊,高红为,罗晨韵.浅析新时代高校国防教育工作[J].高校后勤研究, 2018(5):67-69.

[2] 曹清.培育大学生家国情怀的意义及路径探究[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8(2):56-57.

[3] 徐文秀.多一些“家国情怀”[N].人民日报,2012-01-20.

[4] 刘勇.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思政课与新媒体的融合[J].文教资料,2018(19):195.

[5] (德)马克斯·韦伯.学术与政治[M].冯克利,译.北京:北京三联书店,2005:42.

[6] 习近平在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的讲话[N].天津日报,2016-12-16.

【项目名称】 本文是2018年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创新强校课题研究项目“高校国防教育示范体制机制创新研究”的阶段性研 究成果,项目编号:NY—2018CQ2JZ—01。项目主持人:岳增玲。

【作者简介】 陆爱弟(1992—),女,硕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国防教育大学生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大学生国防教育实效性的路径选择
我国国防教育现状探讨
当代大学生国防教育面临困境与突围路径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新学期大学生网球装备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