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职业内涵的高职护理教育发展

2020-05-06 09:05赵慧郭丹
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 2020年3期
关键词:护理高职发展

赵慧 郭丹

摘 要:随着中国经济产业提升和结构调整不断加快,各行各业技能人才的需求更加紧迫,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愈发凸显。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高职业教育水平,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已经成为当下的重要课题。2019年初,国务院印发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表明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现代职业教育既要让学生掌握技术技能,也需要学生重视理论知识,平衡技能学习和理论知识两者,就需要注重职业内涵建设。随着高职院校的进一步扩大招生,高职护理教育的发展也遇到了新的机遇,本文旨在探讨注重职业内涵的高职护理教育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关键词:职业内涵;高职;护理;发展

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不断重视,我国的高职护理教育也逐步实现了良好的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性也成为了社会共识,但是鉴于传统人才观念等诸多因素的限制,现代职业教育依旧处于“叫好不叫座”的尴尬境地。如何突破现在的困境,这就要求各高职护理院校走符合自身特点的“内涵式”发展之路。

一、我国高职护理教育的发展现状

(一)高职护理队伍不断扩大

1983年,我国恢复高等护理教育,我国护理教育事业迅猛发展,开设护理专业的院校逐年增加,每年护理学生的招生规模也不断扩大,并逐步形成了中专、大专、本科、硕士、博士等教育层次体系。2005-2010年,“十一五规划”期间,护理事业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2010年,我国注册护士总数达到205万人,“十三五”时期,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政策的落实,进一步推动了护理事业的前进,截止2017年底,我国注册护士总数达380万人,占卫生计生专业技术人员的42.3%,全国的医护比由2005年的1∶0.66,提高到了2017年的1∶1.1,扭转了医护比例倒置的局面,其中大专学历达52.4%,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14.6%,可见,高职护理是我国护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护理教育理念相对落后

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了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社会的就业形势也突显了专业型、技能型人才的市场需求,高职护理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然而,随着生源的不断扩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参差不齐,教师师资力量的不足,导致高职护理教育仍然处于传统的教育模式,教育理念以传统教育理念为主,教育的改革无法真正全面实施。比如,目前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在开展护理教育的过程中,依然把护理教育的重点放在疾病的层次,忽视了现代人非常重视的保健和养生需求,陈旧观念的束缚与局限,缺乏人本主义的护理理念。

(三)教育内容与临床实践严重脱轨

目前,高职护理专业教材,随着教学的要求在不断得进行各种数字化变革,图文、视频丰富、多样,但是护理理论与操作技能的更新相对落后,很多课本要求学习的内容已被临床淘汰,而临床先进的护理操作技能没有被编入课本,譬如:采集动脉血气,临床已采用动脉血气针进行,而大多数教材仍使用传统的注射器抽吸肝素液采集;灌肠法,临床已使用一次性灌肠包,操作方便简洁,但是教材中仍然使用的是灌肠筒。在涉及内科、外科的内容中,很多药物治疗上并没有与临床药物的更新换代相接轨。这些落后,导致了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在校内学到的知识技能,进入医院后无法很快地适应临床工作,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很多内容需要重新在临床老师的指导下再次学习,反复练习。

(四)教育针对性不强

我国绝大多数的高职护理教育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除基础护理技能的实践外,其他专业课程的开设,均没有很好的将理论与实践技能进行有机结合;对于学生的教育也缺乏针对性,如职业规划、岗位选择、人文素养等相关知识的讲解与实际社会需求脱节。

(五)师资缺乏临床经验

在高职教师招聘中,大多数的院校越来越重视学历,对于年龄也做了限制,导致应聘者多数为应届毕业生,这就导致高职院校中的教师多数都缺乏企业实践经验,护理专业的教师也都只是拥有毕业前一年的实习经历而已。在授课、实践教学时,无法将临床先进的理论实践知识带给学生。

二、社会对高职护理人才的需求

(一)多元文化护理

科技的不断进步,社会的快速发展,人类文化的相互融合,使得医院收治的病人由单一文化人群向多元文化人群发展,因此护士必须具备多元文化护理知识及技能,如多元文化护理理论和护理程序等。护理人员应根据不同国度、不同文化的患者需求,提供更为优质、全面的护理。

(二)技能型人才

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大力推进,各行各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更加紧迫,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愈发凸显。现代职业教育,既需要学生掌握学习技能,也离不开基本的科学文化知识。面对社会的各种压力、日益突出的医患矛盾、大量人才的不断流动,医院更加迫切地需要充分掌握理论知识的技能型护理人才。《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提出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由此可见,对于强化学生的实践教育,促进叙述理论与实践能力的提升,积极发挥高职护理教育的优势作用,为社会输送高素质复合人才。

(三)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十一五”以来,国家卫生部要求大力开展重症监护、急诊急救等领域的专科护士规范化培训,护士队伍专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在公立医院改革中,各级各类医院以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为抓手,推行以改革护理服务模式、落实责任制整体护理为核心的优质护理服务,深化“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临床护理服务质量显著提高,“优质护理服务”的理念也深入每一位临床护士心中。多年来,医院在招聘各类院校人才时,也将人文关怀、职业素养、服务能力等设为考核标准。这不仅是医院对现阶段人才需要的标准,更是我国广大患者对护理人员的需求,优质的护理服务不但可以帮助患者更快更好地恢复,更可以为医患、护患营造更加温馨的社会氛围。

三、注重职业内涵的高职护理教育发展

(一)优化教师团队,提升“双师型”教师比例

办好职业教育,师资是第一道关卡。职业教育尤其需要老师言传身教,老师不能只会“纸上谈兵”,也要具备相当的实操经验和能力。职业院校护理教师可以从具有3年以上临床经验的专业护理人员中进行公开招聘,优化教师团队,提升“双师型”教师比例,从而进一步提升教育理念,更新教学内容。

(二)能力教育贯穿学生的培养过程

在高职护理教育的过程中,能力教育的核心是在护理学生的培养中做到贯通。不仅是着眼于理论的教育,而是要拓展学生发展渠道,着眼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在理论、技能、人文感怀、职业素养等能力上全面培养,努力提升学生整体水平,使其成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满足医院需求的复合型技术技能型人才。

(三)产教融合企校“双元育人”

职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力量,高职护理教育直接服务于医疗机构,新型学徒制度已经提出“企校双师”的培养模式,企校双师联合培养,也就是说医院与学校联合教学,入院及入校,双方通力合作,共同实施对技能型人才的教育,打造符合医院需求的目标人才,进一步实现产教融合企校“双元”育人的教育模式。

高职护理教育经过多年的改革,已有了新的面貌,如今在国家的重视下迎來了新的机遇,在竞争压力不断提升的今天,高职院校应该注重职业内涵,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升高职教育水平、加强职业技能培训,为国家、社会培养高素质复合型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 孟王桃,赵江瑞.关于高职高专护理教育现状的若干思考[J].全科护理,2018,16(11):1394-1396.

[2] 熊杰林,田平.高职护理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与改革策略[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29(18):247-248.

[3] 侯婷婷,刘岩.浅谈多元文化下的高职护理教育[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42):285,287.

[4] 杨秀兰.高职护理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赤子(上中旬),2015(19):118.

【作者简介】 赵慧(1986—),女,本科,高校讲师,研究方向:护理教育。

猜你喜欢
护理高职发展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妊高症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
舒适护理在肝癌介入护理中的应用
高职数学教学和创新设计的渗透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区域发展篇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
教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