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职业道德浅述

2020-05-06 09:05程旭
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 2020年3期
关键词:性质职业道德图书馆

摘 要:本文通过对图书馆职业道德内容、作用的论述,为图书馆员树立正确的职业理念,培养优良的思想道德素质,提升工作水平,为社会提供优质、文明、高效的知识信息服务,提供了理论基础和行为准则。

关键词:图书馆;职业道德;性质;作用

社会上的每一种职业都有各自的道德规范,作为窗口服务行业的图书馆也不例外。图书馆是人类知识的宝库,智慧的海洋,图书馆肩负着利用文献服务于社会,保存文化遗产,传播、普及和提高人类科学知识,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任。自从图书馆诞生以来,图书馆人就在自己的工作实践中默默地耕耘、奉献,并伴随着时代的脚步前进,从热爱本职工作、热爱读书的人们、珍惜每一本书籍,到尽责守则,发奋进取,勤恳工作。他们工作历程的每一个脚步都在实践和体现着图书馆的职业道德。图书馆的职业道德是在长期职业生涯磨练中养成的职业道德习惯,并不断认识和领会,提高到更高的道德原则,逐步形成更为优秀的职业道德体系。

一、图书馆职业道德的概念

图书馆职业道德是从事图书馆的工作者在工作过程中应遵循的道德标准、道德原则的总和。它是调节图书馆工作者与读者、图书馆内部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价值观念,是职业道德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图书馆的性质、职能、服务方式和工作规律所决定的,是对图书馆工作者思想和行为的特殊要求,是做好图书馆工作的职业要求和基本素质,是紧紧围绕本行业特征提出的规范要求,是每一个图书馆工作者最直接的行为准则,最直接地体现图书馆的业务和精神文明状况,以及工作者的品德风貌。

二、图书馆职业道德的特征

我国的图书馆职业道德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一部分,除职业道德的一般特征外,还有其个别特征。

(一)专业性

图书馆职业道德是从事图书馆工作的这一特定的社会群体所应具有的行业道德规范,是图书馆工作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做好图书馆工作最基本的职业要求。比如有的学者在谈及图书馆职业道德建设时提出:“热爱本职、甘当配角;珍惜文献、甘为人梯。”这些都具有鲜明的专业特征,充分体现了图书馆工作这一特殊行业的道德要求和道德内涵。

(二)先进性

图书馆的社会定位是以提高全民素质、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为目标,做知识创新的先行者,用时代文明赋予的先进方式与方法,搜集、整理、开发、传播人类文明所创造的知识信息,不断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这种定位赋予图书馆职业道德的先进性。

(三)示范性

图书馆是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公民的综合素质服务的。它是一种高层次的信息服务机构,图书馆的工作者的职业形象是“大众形象”,对社会不同类型读者的道德认同有引导和带动作用,工作人员的一言一行,所作所为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读者,“知识育人,寓教于服务”是图书馆职业道德示范性的具体表现。

三、图书馆职业道德的作用

在《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中明确指出:“在我们社会的各行各业,都要大力加强职业道德建设”,作为直接为生产、科研、教学和广大读者服务的行业更应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加强图书馆职业道德建设对于维系统一的职业理念,建立职业集团的职业尊严、职业声誉和社会形象,提高图书馆的社会认知度,促进事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具体来说对于调动从业者的工作积极性,增强行业凝聚力,净化行业风气,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员工素质,培养和造就专业人才都具有现实作用。

(一)有利于调动从业者的工作积极性,增强行业凝聚力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图书馆事业进入了蓬勃发展时期,大多数工作者都能发扬图书馆多年形成的爱馆、爱书、热爱读者忠于职守,读者第一等优良传统,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无闻地工作着。这种职业道德观念的确立,逐渐转化为工作者心中的信念和义务,从而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使他们更自觉地遵守规章制度,热爱本职工作,以主人翁的态度勤奋工作。

(二)有利于净化行业风气,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行业风气是从事这一行业全体人员政治思想、文化、道德的综合反映,它受时代、传统习惯、社会因素以及人员素质的影响,是在行业活动中逐步形成的。行业风气的优良程度直接标志着职业道德水准的高低。近年来,随着职业道德建设的加强,图书馆的行业风气大为好转,以前那种“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风气需要转变,但是一些新的不正之风也在慢慢地侵蚀着一些人的思想,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这些状况对图书馆事业造成了一定程度的销蚀力和离心力,极大地影响了图书馆的形象。通过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在行业内树立起以讲职业道德为荣,违反职业道德为耻的良好风气,使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爱岗敬业、奉献社会的思想深入人心,才能净化行业风气,才能树立起职业荣誉感,爱岗乐业。良好的职业道德通过人际交往中的感情傳递作用,使图书馆行业的风气发生转变,使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能够履行职责,进而促进与读者关系的协调发展,赢得读者好评与信任,使社会精神文明程度得到提高。

(三)有利于提高员工素质,培养和造就专业人才

图书馆从业人员的素质包括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对于鼓励从业者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刻苦钻研业务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动力,如果一个人缺乏职业道德,就不可能去钻研业务知识,提高业务素质,如果不爱岗敬业,没有进取精神,也就谈不上提高政治素质。图书馆从业人员的道德状况,关系到他在工作岗位上所创造的业绩和人生价值的具体体现。职业活动中不良的职业道德表现,会使一个人碌碌无为,一事无成,反之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够激发人的工作热情,不断提高人的素质,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培养和造就人才。

四、《中国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准则》的确立

长期以来,我国图书馆界没有形成统一的职业道德规范,常见的“服务公约”“服务守则”等,大都是各图书馆根据自己的业务范围、员工素质状况和工作现状制定的,在一定程度上缺乏行业特色和国际共识。随着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有了更加开放的全球眼光和国际胸怀。特别是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的任务和中共中央《公民道德实施纲要》的颁布,为建立统一的中国图书馆员职业道德体系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国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准则》(试行)是以中共中央颁布的《公民道德实施纲要》为指导,总结我国图书馆的活动实践经验,为履行图书馆承担的社会职业而制定的行业自律规范。按照以下三方面的要求确立了我国的《中国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准则》(以下简称《准则》)。

(一)确立职业观念,引导职务行为

职业观念源于对职业所肩负的社会责任的认识和理解水平,又对职务行为起影响和制约的作用,因此,《准则》从图书馆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和图书馆员应该履行的社会职责的角度,概括了该行业应该遵守的道德操守、行为规范。

(二)体现法治和德治相结合的思想

职业道德建设的目的,是通过确立观念、引导行为来维护职业秩序,而法治建设通过惩处等手段,保证职业行为按正确的轨道运行,手段不同,其目的是一致的。在现实社会中,职业道德建设也需要有法律、政策和规章制度来作为保障。职业道德建设高于法律又源于法律,道德规范的引导和法律规范的约束结合起来、协调起来,才能保障事业的良好的法制环境。因此,《准则》的制定必须体现法制环境建设的精神,在法制环境的平台上建设图书馆员的道德规范。

(三)吸取借鉴成功经验和成果

时代是发展和不断前进的,职业道德也不可能墨守成规,必须与当今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全球化日益明显的大趋势相适应,必须把建设中国特色的《准则》和突出时代精神相结合,共享当代图书馆发展的丰硕成果,吸取借鉴其他国家图书馆员思想道德建设的成功经验。

五、《中国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准则》的性质

《中国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准则》以“行业自律规范”为基本性质。自律规范不是法律,它不具有法律的强制性和规制力。

(一)《中国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准则》的性质

《准则》以“行业自律规范”为基本性质,它体现的是图书馆员的自觉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具有道德的、舆论的、社会的约束力,这种约束力并不是被动的,它是图书馆这一职业集团主动地、自觉地承担社会责任、接受社会监督的职业自信和职业声誉的标志。自律规范的制定不能超越法律,必须有法律依据,在内容上不能和法律相抵触。

由于自律规范不是法律和行政规章,所以它的制定主体不能是立法机构和行政管理部门,只能由图书馆职业集团的群众性自治组织——行业协(学)会来制定。

当今社会,由于文献信息资源社会需求的提高,文献信息资源数量激增,促使与图书馆性质、功能基本相同的信息服务机构大量出现,图书馆管理人员与信息机构的从业人员共同承担着文献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存贮传播等任务,因此《准则》的适用对象不是狭义的图书馆员,而是广义的图书馆员,即所有图书馆和信息服务机构从业的图书馆员和信息服务工作者。

(二)《中国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准则》的内容

《准则》的内容包括七部分:

1.确立职业观念,履行社会职责

图书馆员以及信息机构从业人员的职业观念是由他们对所承担的社会责任的认识和理解水平决定的。

图书馆以及信息机构的社会责任是使公民充分获取信息资源的权利得到保障和实现,最终达到提高公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持续进步的目的。因此图书馆员的职业道德首先应该强调的是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社会、服务社会意识。理解社会责任,履行社会职责,维护职业尊严,珍重职业声誉,对于在行业中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起着重要的作用。

2.真诚服务读者,文明热情便捷。适应时代需求,勇于开拓创新

随着图书馆不断向前发展,它的服务的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从传统的借还书刊,到信息检索、网上服务等等。服务的多样性,为图书馆的服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作为一种基本的职业态度,它要求图书馆员要真诚服务读者,目的是为保障社会公众的文献信息资源获得的权利。真诚服务读者,是图书馆员应尽的社会义務。这种义务的完成是通过图书馆员在工作中文明热情便捷的服务来具体体现的。从业人员必须从职业伦理、职业态度的高度加以深刻理解和认同。

图书馆的从业人员在服务中还要树立不断开拓创新意识和鼓励创新性的服务,不断适应时代要求,与时俱进。虽然图书馆的业务工作相对来说规范性较强,标准化程度较高,但图书馆员不能因循守旧,失去开展创造性服务工作的愿望和要求。开拓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服务本身就应该赋予“规范、科学”的时代内容。

3.维护读者权益,保守读者秘密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72年公布的《公共图书馆宣言》中明确指出:“每一个人都有平等享受公共图书馆服务的权利,而且不受年龄、种族、性别、宗教信仰、国籍、语言或社会地位的限制。”图书馆员在自己的职业活动中必须维护读者的这种权利。

图书馆工作者在业务工作中有条件获悉利用者的读书事实和本人的信息资料,这些资料反映出利用者的思想倾向或个人隐私。作为从业者在自己的职业活动中,首先应坚持捍卫社会公共道德的信念,同时也必须按照现代观念、国际惯例承担保守读者个人秘密的义务。

4.尊重知识产权,促进信息传播

图书馆员以促进知识信息的公平、通畅、合法传播为己任,以实现文献信息的全球共享为目标。图书馆员在职务活动中既要尊重知识产权,保障知识和信息创造者、生产者的合法权益,又要完成文献信息传播的任务。知识产权保护理念和文献信息资源共享理念是一对固有的矛盾,图书馆员不赞同个人对知识产权的垄断,信奉“无传播就无权利”的理念,在促进知识信息的通畅传播的同时,也要尊重知识产权,保障知识和信息创造者、生产者的合法权益。

5.爱护文献资源,规范职业行为

文献信息资源是国家财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着为国家财产负责的态度,保证文献信息资源免受自然或人为的损坏,是图书馆工作者重要的业务职责。

以合法、规范的行为从事职务活动,是图书馆员必须谨守的基本职业纪律。强调职务行为的合法规范,就是不以违规的方式进行文献信息资源的采集、提供和传播。

6.努力钻研业务,提高专业素养

图书馆员所从事的工作具有很强的专业性,这种专业性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的,为适应图书馆发展和广大读者的需求,从业者必须要有优良的业务素质,包括基本技能、技巧。国内外图书馆界的工作实践证明,那些热爱本职工作,热爱学习和学术研究的馆员最受读者欢迎。从业者专业素养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图书馆的业务工作能否优质高效、规范科学和服务质量水准的高低。在信息时代的学习型社会只有坚持终身学习,刻苦钻研业务,不断提高专业素养,才能与时俱进。

7.发扬团队精神,树立职业形象

图书馆是一个整体,不同业务部门之间,各工作者之间都存在着联系,一册图书从定购再到读者手中,要经过多道工序才能完成,在不同岗位的工作者只有进行有效的合作才发挥整体效能,才能保证各项业务工作的顺利开展。各部门之间既要终于职守,又要照顾全盘。工作中要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让给别人。团队精神是做好图书馆工作的道德保障之一。

图书馆之间的馆际合作在现代社会显得越来越重要,图书馆员在自己的职务活动中对此要有足够的认识,也要有大局意识。因为只有通过馆际间的良好合作,公众对文献信息的需求才能得到充分满足。

图书馆是一个社会性机构,图书馆员的职务活动是在履行社会职责。现代图书馆事业的发展目标,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科学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不断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因此,图书馆员要把自己的工作同先进文化的发展相结合,积极与其他社会团体、机构携手合作,共创文明、健康、繁荣的社会文化环境。

参考文献

[1] 胡秀丽,蒋香.图书馆职业专业化的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建设探讨[J].黑河学刊,2018(6):175-176.

[2] 李清,侯荣理.论图书馆职业道德规范建设的层次体系[J].图书馆界,2015(1):29-31.

【作者简介】 程旭(1966—),女,大学本科,研究方向:图书馆馆藏与读者服务。

猜你喜欢
性质职业道德图书馆
弱CM环的性质
彰显平移性质
傅维利,于颖:教师职业道德具有独特品性
浅谈新时期高职高专院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图书馆
基于加强企业职业道德建设的思考
双曲线的一个性质与应用
去图书馆
高职生职业道德教育现状调查
圆锥曲线“准点”的又几个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