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互联网+”时代的图书馆阅读推广

2020-05-06 09:05郑丽兵
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 2020年3期
关键词:阅读推广图书馆互联网+

摘 要:本文由“互联网+”的概念和公民的阅读状况入手,分析了图书馆阅读推广中存在的几点问题,并相应得在推广内容、推广媒介、推广方式上提出了几点改进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阅读推广;互联网+;图书馆

阅读,是人类习得前人知识技能、交流情感、传播信息的重要手段。在21世纪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阅读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已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与生存技能。公民是社会的承载者与建设者,其阅读状况,不仅影响其自身素质的提高,也影响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目标的实现。图书馆,作为信息中心与教育基地,有必要和义务加强阅读推广工作,以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

一、“互联网+”与公民阅读状况

“互联网+”的概念,由易观国际董事长于扬在2012年首次提出,之后2015年3月全国人大代表马化腾在全国“两会”上提出《关于以“互联网+”为驱动,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建议》的议案,指利用互联网的平台、信息通信技术把互联网和包括传统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结合起来,从而在新领域创造一种新生态的思路,引起强烈反响与讨论。2015年7月4日,国务院下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指出“互联网+”要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各行业中间掀起了互联网布局的浪潮。而图书馆作为一种与信息接轨,提供信息服务支持的特殊行业,更是急需“互联网+”化,提高信息获取和服务的能力。

一直以来,阅读是一种个人行为,但在“互联网+”时代,公民阅读开始有了形态多样的社会化交流,各种好书推荐、读书微信公众帐号平台的推出,成为不少人读书前后交流心得的重要平台。互联网将分享、互动、传播等多种社交元素注入阅读中,阅读的价值在读者、作者相互之间的交流中被放大。互联网改变着人们的阅读生态,从纸张到屏幕载体之变趋向稳定,数字阅读快速发展,手机等移动阅读方式成为新的国民阅读趋势。国民对个人阅读的需求不断提高,这正意味着全民阅读活动遇上了良好发展时机。

二、图书馆阅读推广存在的问题

图书馆的阅读推广,是图书馆运营中的重要模块[1],也是最常规的基础工作,然而经过调查,实际操作中存在很多的问题[3-5]。

(一)阅读推广活动范围狭窄、内容单调

无论是公共图书馆还是高校、行业图书馆,推广活动多以读书讲座、评选优秀读者、选出推荐书目、阅读主题征文等形式为主,雷同率高、缺乏新意,特别是在开展多年以后,无论是推广活动本身,还是推广的书目都难以吸引读者的兴趣,甚至有高校图书馆的相关活动出现参与人数较少的状况[2]。

(二)馆藏数字化资源推广、利用不充分

馆藏文獻资源不仅包括纸质资源,数字化资源也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两者各具优势。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数字化资源已然成为未来的主流趋势。传统图书馆高度依赖馆藏纸质资源,数字化资源库建设不足,没有充分利用和推广馆藏数字化资源,导致读者不知道或者不会获取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在宣传介质上,对新兴宣传媒介,如微博、微信、移动图书馆APP在图书馆-读者互动中的认识和利用,存在形式主义倾向,阅读活动信息不能得到有效广播和更新,可供联网及时阅读的资料过少。在推广方式上则采取单向的讲座、展览等,不能切合读者需求,与读者互动困难。同时也缺乏。

(三)推广活动非常态、时间短、周期长

很多图书馆对阅读推广的认识还停留在短期不固定的“读书节”上,或者集中在某个时期,活动周期长、连续性差,也缺乏后续支持。读者阅读习惯的养成,绝非一朝一夕之功,通过几次短期活动,难以培养具有黏性的读者与相应阅读习惯。在人事和组织上,常缺乏专人对阅读推广工作进行专门组织和调研,使得推广活动经常处于突击追赶潮流状态,推广活动自然也流于形式,不能有效组织起读者。

三、图书馆阅读推广策略

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从“互联网+”本身的特点入手,运用互联网思维,逐一解决(图1)

(一)将以图书为主的阅读推广,向纸质图书与多种数字化资源相结合的方式改变

手机、Pad、Kindle等阅读方式正逐步取代纸质媒介成为未来的阅读主流趋势。人们用在这些电子设备上的时间,已远远超过纸质书,而数字化资源具有的轻便、容量大、多媒体的优点,随时随地便能进行阅读,也使人们逐渐养成了“碎片化”阅读的习惯?——这与传统用整块时间进行阅读的习惯大相径庭,如果图书馆仍将阅读推广的重心放在纸质图书上,那必然落后于时代。然而,“碎片化”阅读虽然满足了读者阅读选择的多样性,但却缺乏系统性,同时阅读深度也不够,因此高质量的阅读也必然需要纸质阅读。与此同时,仍有大部分传统读者青睐于纸质阅读。这也使得纸质阅读推广同样重要。因此,在实际的阅读推广工作中,我们图书馆工作者应将数字资源的推广与纸质资源推广相融合,让读者能随时随地享受阅读的快乐,让阅读成为“悦”读。

在基础设施上,要确保能提供优良的数字阅读环境与充足的数字化资源,如电子阅览室的建设,中国知网、超星、读秀等数据库的引进,本地馆藏的信息化与自建库等。同时,在文献资源上进行广泛的馆际合作,可确保资源的全面和完整,在内容上真正能够吸引读者的兴趣。

(二)增加宣传力度,活动常态化、长期化、多样化

阅读推广不应仅仅是“读书日”活动,应形成一种常态化的系列活动,在充分发挥其传统阅读推广优势的同时,融入数字化阅读推广模式,不断丰富活动的内容与形式。例如,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将讲座、书展、征文等阅读推广模式与新型的移动阅读、经典图书影展等结合起来,连续进行推广活动,效果显著[6]。浙江工商大学图书馆的“我看书,我表演”的名著改编话剧大赛[7]都很有新意,引起读者广泛兴趣。在人事安排上,也应该向此方向靠拢,设置专岗专人,只有从理念上将推广活动当成日常工作来做,才能做好长期的推广规划,确保资金、人力、项目的可持续。

在推广宣传时,需要利用好全媒体资源,图书馆服务“在线化”,将阅读推广的内容和宣传无缝接通,让读者无论是通过传统的看海报、宣传单,还是通过图书馆的网站、自建微信服务号、微博公众号,都能迅速切入到阅读活动中。设置类似于“豆瓣”的读者图书评分系统,或者引入外部数据,优化推广的效果。新媒介微博、微信在传播、广布信息上由于可以有读者的参与评论与转发,有高效的认可度和广泛的传播性,其后台API接口的提供,使得扫码-阅读的过程十分方便快捷,也保证了读者的浸入式阅读体验。

(三)将传统的“图书馆驱动的推广模式”变为“互联网+”时代的读者-图书馆共同驱动推广的模式

“互联网+”的核心意义在于将所有个体和环节与互联网相连结,通过互联网的高速互联互通来快速调节整个社会经济网络。可以说,任何一个环节离开了互联网,其他环节的效率都会降低,“互联网+”的整体作用也会大幅削弱。在图书馆-读者系统中,“互联网+”也在于维系二者的快速对话与响应,读者的需求能通过Web 2.0技术传达给图书馆,图书馆的相关的讯息能也反向到达读者。实践证明,利用微博、微信的服务号、公众号,移动图书馆的APP等,都能进行高效的连接,为阅读推广服务开展可视化对话、知识共创、读书评論留言、手机阅读推送、经典阅读交流等[8-9]。利用这些平台和工具,读者能发出有力的声音,真正参与到图书馆服务的决策中来。再如,在数字化资源选购上,流行于欧美的读者决策采购(PDA),其大大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能满足个性化、小众化的文献需求[10]。

在信息的创建和收集中,读者也是图书馆重要的助力。“互联网+”时代的信息网络,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每个节点的贡献。读者社群的积极参与、反馈,才能推动阅读推广活动的继续进行和用户库的构建。由早期“图书漂流”推广活动,到新时期读者共建共享信息存储和交流互动平台,是信息分享模式的一大进步。台湾大学图书馆构建的机构库,由校内各院系所上传信息,截至2015年初,已包含20多万条记录,造访人数达1000万以上[11]。当读者将信息共享出去时,其实就相当于图书馆的延伸,在自发地进行阅读推广和传递,即使读者只是对资源进行评价,大量的基数下,比图书馆的工作人员进行被动宣传,要更有说服力。

综上所述,“互联网+”时代的阅读推广,还有很大的空间可以扩展。重新反思和结构化推广模式,以互联网为中心,需要在推广形式、内容、媒介,读者-图书馆互动中积极创新。

参考文献

[1] 姜晓曦.国外数字图书馆宣传推广模式研究[J].情报资料工作,2012(6):101-105.

[2] 关绍伟.高校图书馆阅读活动建设探索:沈阳理工大学图书馆读书月活动回探[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1(5):78-79.

[3] 刘晓娜.全媒体时代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探究[J].图书馆研究,2014(1):56-59.

[4] 杨梅.广州地区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调查研究[J].四川图书馆学报,2011(6):74-78.

[5] 崔波,岳修志.图书馆加强阅读推广的途径与方式[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0(4):37-39.

[6] 雷菊霞,乔婧,袁玉敏.新环境下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探析:北京师范大学阅读推广实践与思考[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4(5):86-91.

[7] 朱小玲.校园文化品牌活动构建和阅读推广[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1(2):31-37.

[8] 程文艳,张军亮,郑洪兰,等.国外高校图书馆推广阅读文化的实例及启示[J].图书馆建设,2012(5):47-50,54.

[9] 陈廉芳.互联网思维下图书馆推动用户参与的探索[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5(12):48-52.

[10] 刘华.“读者决策采购”在美国大学图书馆的实践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2(1):45-50.

[11] 台湾大学机构典藏[EB/OL].[2016-09-10]

【作者简介】 郑丽兵(1967—),女,本科,研究方向:读者服务,阅读推广。

猜你喜欢
阅读推广图书馆互联网+
图书馆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研究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实践探讨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