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蜀

2020-05-06 09:30闫海凌
西部散文选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泥土年轻人

我曾乘着八月的金风作别蜀中,去往林深之处,那天的青城山必是尽被白云覆盖。我在琴台路徜徉了五年,此时才明白,卓文君当垆竟是在等我。

两年前蜀地的十二月我辗转去了川滇交界线上,在那个距离遥远的清晨与熙攘人群一道前往纳西族家乡那著名的湖泊。当时天气蔚蓝,我忘了询问眼前湖上的候鸟从哪里来,需要多长的距离才能越过冬天抵达这光线温暖之地,牵着湖面上水雾摇曳。我就是在这个清晨,第一次遭遇了神的踪迹。直到两年后我回想起才发现,那群候鸟是神在引我入其家中做客。说来你别不信,当时据站在我身前的那位船夫讲,川西高原上最隐蔽的沟壑里,格姆女神曾与爱侣沐浴嬉戏。他面对我而背对晨光,身后一片光辉灿烂,反正我轻而易举地就相信了他。听闻那里的神与汉藏语系中最古老的语法是同构的,语法早于一切神的存在,它很难被后续的语言所推敲和破解。于是神也悄然隐于从远古流传来的真理大门之后,非酩酊误闯者不得入内。

但就在那天清晨,那个令人沉醉的十二月的天气里,神就在高原山川湖泊柔润朦胧的线条中了。那种柔润朦胧,不因人的擅闯而变得尖锐的拐弯是人类初民亲手画上去的。当时他们粗枝大叶,还不懂得精笔细绘,于是这里的高原被截然分成了蓝与褐两种色彩。而那个名为“闫海凌”的中原年轻人就在这高原铺天盖地的原始色中遇见了神。倘若后来,这个年轻人再踏上那片奇幻的土地———也许重游故地注定与奇幻无缘———他会想尽办法从那土地里读出这样一段文字来:公元某年十二月时分,他在这里不小心从雾气里看到了神的门帘,但他只想跟亲人们说话。

一个人要多久才能发现自己曾经行踪里的深意?比如有的人喜欢赤脚踩在地上,他面前是花园的岔路口,头顶是樱桃树的果实。两年后那个年轻人总算明白了,他到过的一切地方都只是为了给日后的怀念积累素材。我本不经常与那个年轻人对话,因为我有着一切世俗者的爱好,他憎恶它们。而那个湖泊与神的故事却成了我们某种共识。奥德修斯令水手们堵上耳朵,却独独把自己绑在桅杆上,放纵自己的肉体去倾听塞壬的歌声,我和年轻人就是在那个清晨懂得了其中的隐喻。从此我负责沉醉,而他去寻找他的神。

那个清晨之后不久,蜀中五分热闹的夜晚,我本在武侯祠的僻静角落等候一位友人,他突然叮嘱我一个人的房子一定要用到泥土。我说对对房子当然是泥土做的。他执拗地称不是的,房子要用先秦时期的难解的卦象打底,主体是宇宙的棋盘和一封情书,最后才用泥土封顶。没人知道这泥土的灵感是在哪个黑夜到来的,但它至少与那片原始的褐色有关。这样的房子无法给谁一个居所,我知道的事情他必然更早地设计过,那答案只有一个了,这占星术和棋盘格是为了解开大洪水和死去的亲人留下的谜题。他相信世间所有的泥土都在各安其位,而使这个房子稳固的方法就是让它们不各安其位。他要搅得泥土里沉睡的星尘都复苏过来,直直地逼着它们直面宇宙的质问:你们睡了多久?你们为何还不回来?它们就会说路途遥远,各有各的阻塞。那个久违的神又倏忽一现,后来我意识到这只是我与她众多分别时刻的某一个。

我无意于扰人清静,何况那泥土里的星尘已经睡了五千年。“睡”是它们存在的状态,它们该继续睡下去的。锦江春色天地,玉垒浮云古今,杜甫当日看过的景色我今天仍在看着,而他与我之间的距离是要依靠这些静默的泥土填满的。泥土是极为敬业的超度者。山河英灵们挨个从身旁掠过,在我隔着数千年的光阴把他们当作信仰的时候,泥土却不言不语。无边的稻草疯长,它们与我无关,我却非要做它们俯首帖耳的信徒。

我是在十七岁那年来到蜀中的。那时我还没有见过湖面上的神,对“我站在蜀中的大地上”这一命题还没有敬畏。也因此,我曾以一颗最天真的心去拥抱它。我由衷地热爱着海棠花开得诚恳的公园,每一条缝隙都被时间磨得闪闪发光的青石板路,江风里隐隐的酒香和低声呢喃的恋人们。蜀中是最适合饮酒的。暴雨天在室内一人小酌,太白往往伴着风雨声降临,将那峨眉山巅指与你看。若阳光灿烂,就去锦江边上与友人觥筹不尽,但你知道吹过耳边的风也从东坡笔上拂过。清和四月请随便步入某个公园,就着花和绿叶热腾腾的香气浮一大白。而这嘉平十二,若逢上个窗含西岭的傍晚,你那杯中即使是最简单的醪糟,也映得青山绵延,一口饮罢春秋。

蜀中风景待习惯沉吟的人来看,在这个岁末的夜晚尤甚。这里的人们与圣贤英烈为友为邻,在骨头里浸染着纵相去万里仍气定神闲的天赋,那个与我同名的异乡年轻人亦是受此感召。他对托体山阿怀着妥帖的钦羡,这是一场幸事,这让他想不起异乡异客的遗憾,只觉得自己是赴约来了。他曾热衷于在十点钟的银杏树下与友人们高论“人离月亮越来越近却离自己越来越远”的谜题,他说到月,说到李白,说到张若虚,说到寒光盏,说到阳关雪,说到不系舟,说到不归子,说到夜雨寄出的信和二陆初来俱少年,但他其实只是想念月下竹柏与一对闲人。文字牵引出一切虚实,而他随手指向月,只是用來召唤其中外表冷硬内里绵软的一点,而这一点———这来自人的叙述,这看似无关的一指不小心碰到了世间万象的奥秘。你看那水中的月亮聚了又散散了又聚,人世间灞桥别酒,舟前折柳,云中传锦,江楼远眺,都不胜这一抹月色来得直接悠长。

我早知道我会在一个八月乘着金风离开蜀地,只是不知将去往何方。我参考了三千首唐诗宋词,设计了一百种作别的方式,最后选择了最普通的那一个。少年不必入蜀。这是不知何时何处流传下来的训诫,我没有听从,从此这里每片微小的草地都被我描述成了晨光熹微的旷野。再后来我被动地疾驰在平原山间,一个隧道接着一个隧道,八月无论如何不似二月,此时它只能在一刻钟内给我白昼与黑夜的交替,却拒绝将白雪覆盖的原野和郁郁葱葱的深林同时慨慷赠我。这是节序的局限,但其实是我的局限。天地总是笑而不语的,是我非要让万水千山和我一样含情,我和那个年轻人在这执拗中诞生并获得了“人”的命名,从此一边比划着自己的形状一边走进更深的形状,装模作样地吟诵诗歌写散文,捧着出埃及记步入一个阳光松软的晌午,再借着酒意在杯盘狼藉中假寐。局限和执拗是一种成就。

这林深之处的十二月亦令人沉醉,我却时常想念那个距离遥远的清晨。人永远不着寸缕在荒原上跋涉,你若在铺天盖地的雪里见着一个山洞,那便是神的旨意降临之时;而你若在山洞里燃起篝火,以局外人的身份看这漫天飞雪,那便是蜀地的深意。

———选自中国西部散文网

猜你喜欢
泥土年轻人
为什么年轻人一团建就想离职?
当代年轻人有多惜命
泥土
这届年轻人,克花
你猜不到一个做饭的年轻人在想什么
年轻人如何理财
浪漫的芬芳
泥土中的功臣
呼吸的泥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