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在恶性肿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2020-05-07 07:57杨翠香
中国典型病例大全 2020年2期
关键词:恶性肿瘤心理状态心理护理

杨翠香

【摘要】 目的 观察对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的效果。方法 将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我中心登记管理的871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n=440)和对照组(n=431)。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对比两组干预前后心理状态变化和患者满意度。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SAS、SDS评分低于干预前和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研究组患者满意度较对照组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并有助于提高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 恶性肿瘤;心理护理;心理状态

【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107-2306(2020)02-0085-02

恶性肿瘤是临床常见病,近年来发病率不断升高,其进展快、病死率高、5年生存率低。一旦患上恶性肿瘤,将会面对手术、放化疗等治疗措施,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生理痛苦,而且其心理上也易出现焦虑、抑郁、恐惧甚至绝望等情绪,不利于患者后续治疗和护理工作的开展[1]。因此,对恶性肿瘤患者加强心理护理是很有必要的。本研究对440例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心理护理,观察干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中心登记管理的871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n=440)和对照组(n=431)。研究组中男238例,女202例;年龄42-85岁,平均年龄(63.27±10.66)岁;疾病类型:肝癌152例,肺癌98例,胃癌85例,乳腺癌72例,肠癌24例,其他9例。对照组中男236例,女195例;年龄44-84岁,平均年龄(63.10±9.35)岁;疾病类型:肝癌150例,肺癌94例,胃癌85例,乳腺癌71例,肠癌25例,其他6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及疾病类型差异不显著(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①个体心理护理: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积极与患者溝通,并多观察患者表情和动作,了解其性格、家庭情况及文化背景等,准确地评估其心理状态,在与患者沟通期间,鼓励患者自诉,尽可能让患者多发言,护理人员多倾听,鼓励患者发泄不良情绪,同时积极地解答患者提出的疑难问题,与患者建立良好、和谐的护患关系;邀请预后较好的患者现场说法,讲述自身治疗经历,以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②集体心理护理:定期组织同类疾病患者召开座谈会,重点讲解疾病治疗方法、目标及预期效果,指导患者间多交流,互相帮助、鼓励及支持,从而激发患者战胜疾病的斗志。③家庭支持:护理人员积极指导患者家属多鼓励、支持患者,充分调动患者的治疗积极性,并给予患者充分的理解和关爱,让其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减轻其孤独、恐惧感,从而积极地面对后续治疗。

1.3 观察指标 ①心理状态:干预前后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两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进行评估,评分越低代表焦虑、抑郁情绪越轻;②患者满意度:采用自拟满意度调查表对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进行评估,评估内容涵盖护理方法、技巧及态度等,评分范围0-10分,其中9-10分为满意,7-8分为一般,6分及以下为不满意,患者满意度=满意率+一般率。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软件处理数据,SAS、SDS评分用±s表示,用t检验;患者满意度用百分率表示,用χ2 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 心理状态 干预后,两组SAS、SDS评分下降,研究组更低,差异显著(P<0.05)。见表1。

2.2 患者满意度 研究组患者满意、一般及不满意例数分别为332例、93例、15例;对照组分别为240例、131例、60例,两组患者满意度相比(96.59% VS 86.08%),研究组高,差异显著(χ2 =30.574,P<0.05)。

3 讨论

恶性肿瘤患者在患病后不仅承受着生理方面的痛苦,同时还伴随着心理方面的沉重压力,包括焦虑、抑郁、猜忌、恐惧、悲伤、悲观甚至绝望等。若不及时消除此类不良情绪,将严重影响患者预后,主要涉及身体机能、神经功能、免疫系统以及内分泌系统等[2]。因此,加强对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护理意义重大。

本研究对440例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结果发现:干预后,研究组SAS、SDS评分低于干预前和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满意度96.59%较对照组86.08%更高。由此可见心理护理可明显减轻恶性肿瘤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同时促使患者更加满意护理服务。究其原因如下:个体心理护理通过面对面沟通和疏导患者情绪、邀请预后良好患者现身说法从而帮助患者缓解焦虑、抑郁等情绪,改善其心理状态,并提高其治疗信心,同时也有利于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3];集体心理护理通过召开座谈会让患者了解疾病的治疗方法、目标及预期效果,并指导患者间多沟通,从而改善其心理状态,激发其斗志;家庭支持通过指导患者家属鼓励与支持患者,从而让患者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关爱,有利于消除其不良情绪[4]。

综上,对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并有助于提高患者满意度。

参考文献:

[1]李娜,刘俊成,解秀玲.个体化心理护理对晚期肺癌患者的影响[J].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2019,12(3):345-347.

[2]杨少蓉,马国卫,殷刚.人本主义心理护理干预对消化道恶性肿瘤姑息治疗患者负性情绪及生命质量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9,35(36):2864-2868.

[3]曹林慧,杜娟.心理护理干预对胃癌术后患者负性情绪疼痛及睡眠时间的影响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19,48(18):2326-2329.

[4]王静,姚彩霞.目标性心理护理应用于恶性肿瘤术后化疗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观察[J].贵州医药,2019,43(4):664-666.

猜你喜欢
恶性肿瘤心理状态心理护理
谈谈播音创作主体的心理素质
基于《初、高中过渡阶段学生心理状态及学习状态调查》的分析
目标性心理护理应用于恶性肿瘤术后化疗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紫杉醇脂质体治疗妇科恶性肿瘤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