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学趣味化与生活化的应用研究

2020-05-07 08:02朱小亚
天津教育·中 2020年1期
关键词:趣味化小学体育教学生活化

朱小亚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国家对体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尤其是小学阶段,正是小学生身体快速成长的时期,在这一时期打下良好的运动基础和养成良好的习惯,对于体育课程的开展和学生未来的身心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但是很多学生缺乏合理的指导以及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对体育课程和体育运动兴趣较低,这就需要体育教师结合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采用趣味化、生活化的教学模式,帮助学生重新建立对体育课程的爱好,促进身心健康的正常发展。

[关键词]小学体育教学;趣味化;生活化

玩是孩子的天性,这种天性应该在小学阶段体育课中得到良好的释放。但是由于一些原因,有些学校和家长对体育课程不重视,有些学生因为沉重的学习压力而对运动失去了兴趣,还有些体育教师自身专业素质较低,导致课堂无趣。这些原因都直接导致了小学生无法得到充分的体育锻炼,从而影响其正常的身心发育。本文对目前我国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如何开展趣味化、生活化的体育教学展开了研究。

一、小学体育教学中存在的常见问题

(一)场地和器材的限制

体育教学和其他文化课一样,都是一门非常专业的学科。由于多种原因,我国小学体育课程的开展效果一直都不能令人满意,其中关键的原因就是运动场地和体育器材的限制。想要开展专门的体育活动,就需要在相应的场地配备相应的器材,足球需要球场、球门;篮球需要场地和篮筐;排球需要球网;就连常规的跑步都需要相应的塑胶跑道。而这些场地想要正常使用就需要各自独立,互不影响。这本身就对校园的基础建设提出了较高要求,很多学校自身就不具备这样的体育设施与条件。另外,在体育器材方面,有些学校虽然购置了专业的运动器材,由于害怕损耗或者由于操作不当而引发学生的人身安全问题,干脆就封存起来,不予使用。还有些体育教师没有经过专业的培训,有些专业检测仪器等无法正常使用,也会对小学生体育活动和教学的开展形成限制。

(二)学校重视程度和学生兴趣值低

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音体美等学科历来都不被学校和家长所重视,体育课被占课,体育教师被生病等情况都已经变成了网络段子,广为流行。这也能够直观地反映出目前我国体育教育的受重视程度不够,而且在此情况的影响下,也导致了很多小学生对体育课的期待大大降低,失去了兴趣之后,再想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就会非常困难。可以说对小学体育课程的不重视,是一种涸泽而渔的行为,是对学生身体素质发展不负责任的行为,是影响国民身体素质发展的行为。另外,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电子产品和其他网络产品对小学生形成了巨大的吸引力,学生能够在游戏、动漫中快速获得放松并收获愉悦感,这种愉悦感来得太容易,因此学生就很容易上瘾,从而更加忽视体育运动。

(三)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较弱

我国大部分小学体育教师都是体育专业出身,其专业能力自然毋庸置疑,但是从事体育运动和体育教学是两回事。很多体育教师的备课能力、说课能力、授课能力都没有经过系统专业的培训,尤其是很多教师刚毕业不久,也没有带孩子的经验,不了解小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思维模式,一味按照教材和个人经验想当然地进行教学。有些教师会按照自己训练的方式将运动的专业性放在首位,导致学生无法理解,有些教师则会选择让学生进行大量的自由活动,失去了体育课程的科学性,有些教师缺少对儿童心理的研究,无法和学生融为一体,这些情况都是体育教师教学能力不足所带来的。

二、小学体育课堂趣味化教学有效策略

趣味化教学应用,直接决定了学生对体育课堂的认可度和对体育运动的兴趣,是每一个小学体育教师都应该深研的课题之一,如何通过游戏活动的方式配合教学内容,如何通过活动让学生提高团队意识,如何通过活动模式的创新让学生形成对世界的正确认知,都属于趣味化教学的策略范畴。

(一)以游戏活动配合教学内容

在小学体育课程的开展过程中,体育教师最核心的教学内容之一就是让学生能够正确地认知自己的身体和身体机能,并通过科学的训练方式来学会控制自己的身体去完成各种动作。对于小学生而言,运动更多的是凭借自身的本能,但是这种本能很多情况下都缺乏一定的合理性,例如发力方式不合理,会影响学生的跑步速度,平衡控制不合理有些时候会让学生摔倒。体育教师应该通过设置趣味化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此过程中,更好地体会教学内容,学会正确的发力方式。举例说明,“一二三,木头人”是一个经典的儿童游戏,体育教师可以通过这个游戏来提高学生的身体控制能力和协调性。让学生通过“动”和“停”的两种状态来感受身体的变化,在不同动作下,感受身体不同位置的发力情况。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小学生而言,教师在讲课过程中要避免很多专业词汇的运用,直接将肌肉起止点、关节、核心等词汇换成胳膊、腿、小肚子这些方便学生理解的语言,能够让学生的印象更加深刻、直观。

(二)营造良好的运动环境

小学体育展开趣味化教学,还需要教师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运动环境,环境的概念包括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首先,外部环境可以理解为校园环境或者运动场的环境,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体育活动的过程中,要确保所在场地的卫生条件,如果卫生条件不好,还应该带领学生进行清理,其目的在于保证该环境没有安全隐患并让学生对运动有一个正确的认知,“运动就应该是健康的、干净的、整洁的”,这对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有着重要的作用;其次,内部环境也包含了很多元素,例如学生的个人卫生、着装、心态等,有些学生由于学习压力大,上体育课的时候情绪不好或者正在闹脾气,在这种情况下进行体育运动是很危险的,极容易对儿童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如遇这种情况,应该先安抚学生的情绪,通过游戏模式让学生进入相对放松的狀态,再开始正常的体育锻炼。由此可见,趣味化活动在保证教学质量方面也有着显著效果。

三、小学体育课堂生活化教学有效策略

小学体育课堂的生活化教学不仅让学生将体育运动的习惯融人生活当中,更重要的是能够在体育活动中,得到相关的社会经验的训练,尤其是有关于团队配合、竞争和分工方面,运动能够给学生带来的启示是其他学科所无法达到的。

(一)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体育运动的目的,不仅是提高人的身体素质和意志品质,更重要的是帮助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小学生而言,习惯的养成尤其重要,通过体育锻炼,可以促进小学生的血液循环和肌肉发育,让学生保持早睡早起的好习惯,不仅能够有效提高记忆力,更能够让学生精力旺盛,在面对学业压力的时候,更加从容。因此体育教师不仅要在教学过程中生活化,更应该培养学生在生活中的运动化,两者相辅相成。

(二)提高团队配合意识,培养社交能力

小学体育生活化教学的另外一个意义在于能够让学生在体育活动的环节中提高团队意识,在体育课上大部分活动都是要学生配合完成或者竞争完成的,在这种模式下,很多学生的交际能力和协作能力都能够得到极大提高,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例如经典的两人三足游戏,就是需要通过学生之间的密切配合,再与其他小组竞争完成的。在此过程中,需要同组人的节奏时刻保持一致。教师在组织此类活动的过程中,应该着重强调配合和交流的重要性,让学生的相应能力得到锻炼。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体育课程的重要性,从长远角度来讲,并不弱于其他文化课,对身体素质和团队意识的培养反而是其他学科做不到的。因此体育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课堂,通过趣味化教学的开展让学生燃起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再通过结合生活的方式,让学生在锻炼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发挥性格和交际能力的特长,通过两者结合的模式,不仅能够让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有效提升,更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提高其综合素质。

猜你喜欢
趣味化小学体育教学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则”与“择”:指向生活化学习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实施的原则与选择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
浅谈幼儿园舞蹈表演趣味化教学
短绳在体育教学中“一物多用”的具体案例分析
阻碍农村小学体育教学发展的主要因素及对策
基于创新角度的小学体育教学方法探究
浅谈如何实现小学体育教学的高效性
一次对文言知识的创意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