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基孔肯雅热中医诊疗专家共识

2020-05-08 03:36云南省中医药学会中医急症专业委员会
中国中医急症 2020年4期
关键词:伊蚊云南省关节

云南省中医药学会中医急症专业委员会

基孔肯雅热(CHIKF)是以伊蚊为传播媒介的急性传染病,主要流行于东南亚和非洲的部分国家和地区。1987年,我国云南省西双版纳曾发现CHIKF患者,并从其血液中分离出病毒;2008年3月起,我国广东省广州市、茂名市,浙江省杭州市等先后出现了CHIKF输入性散发病例;2010年10月,广东省东莞市报告了全国首起CHIKF社区疫情[1]。CHIKF暴发次数增加,流行范围不断扩大,全球范围内每年可导致100万人感染[2]。CHIKF经伊蚊叮咬而传播,其分布与其传播媒介伊蚊的分布密切相关,而云南具有引起本病流行的条件,因此是CHIKF主要流行省份之一[3]。2019年10月10日,根据云南省德宏州瑞丽市CHIKF发病情况,云南省卫生健康委应急办、云南省中医药管理局组织云南省中医医院、德宏州中医医院、云南省寄生虫病防治所组成专家组,在瑞丽市卫生健康委及中医药管理局的支持与配合下,专家组深入瑞丽市中医傣医医院、瑞丽市人民医院对住院CHIKF患者进行业务诊治指导。专家组总结瑞丽市CHIKF中医发病情况、证候特点、辨证规律,根据中医药临床验证效果,在2008版《基孔肯雅热诊断和治疗方案》[4]、2012版《基孔肯雅热预防控制技术指南》[5]的基础上,据循证医学原则,通过文献检索及相关指南的梳理,形成云南CHIKF中医诊疗初步方案,包括“中医病名”“病因病机”“辨证分型”“临床治疗”“疗效评定”“预防调护”6个临床问题,通过专家咨询、问卷调研后达成了共识条文,并采用国际上通用的Delphi法经过3轮次投票后制定了《云南基孔肯雅热中医诊疗共识(讨论稿)》。2019年12月10日,在云南省中医药学会中医急症专业委员会专题会议上,来自全省的中医急症专家对共识意见进行认真讨论修改,以投票形式通过了《云南基孔肯雅热中医诊疗共识意见》。2019年12月15日,由核心专家组在昆明进行了最终审定。现将全文公布如下,供同道参考,并冀在应用中不断完善。

1 定义及中医命名

1.1 定义[5]

CHIKF是一种因感染基孔肯雅病毒导致以发热、关节痛/关节炎、皮疹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毒性传染病,主要通过白纹伊蚊、埃及伊蚊叮咬传播。该病虽然病死率很低,但在蚊媒密度较高地区易形成大规模暴发和流行。患者、隐性感染者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非人灵长类动物是本病的宿主。本病主要通过媒介伊蚊叮咬传播。人群对基孔肯雅病毒普遍易感,人感染病毒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是本病的主要传播媒介;患者在发病当日至7 d具有传染性。发病季节与当地的媒介伊蚊季节消长有关。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CHIKF一年四季均可发病。

主要临床表现:潜伏期1~12 d,一般为3~7 d。发热、关节痛/关节炎、皮疹是本病的典型临床表现。主要症状有急起高热、关节痛、关节肿胀、斑丘疹,可伴有头痛,恶心、呕吐、纳差、腹痛等消化道症状,畏光,结膜充血或出血症状。急性症状一般持续5~7 d。皮疹常见于面部或四肢伸展侧。关节痛常表现为游走性疼痛,可累及多个关节,以侵犯小关节(如指关节)多见;关节痛常伴随发热症状出现,可持续数天或数月。部分患者可表现为持续性关节疼痛。少数患者可出现出血、脑炎、脊髓炎等严重并发症导致死亡。

1.2 中医病名

传统中医学中没有CHIKF这一病名,根据其发病情况和症状特点,可归属于“瘟疫”范畴中的“湿热疫”。CHIKF发生在长夏秋初,暑热迫人之时,叶天士云“长夏湿令,暑必兼湿”。即暑邪每易夹湿为病,湿邪重浊,阻遏气机,留连卫气之间而产生胃肠病变,故此病乃外感湿热,内伤脾胃所致,其通性为“湿热”。

2 病因病机

2.1 病因

该病的病因主要有两个。一是虫咬疫毒侵袭人体,二是人体正气不足以抵抗邪气而致病。

发病初始,虫毒侵犯人体,疫毒从皮肤进入,首先侵犯肺卫,故早期常是卫分表证[6]。因正气未衰,故正气调动至体表与邪气相抗,正邪相争便出现了发热恶寒。因该病的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多发生在气候炎热、雨量较多、热气蒸腾湿气弥漫的5~10月,故虫毒邪气往往夹带湿热之邪。湿热之邪是导致该病的重要病因之一。湿热秽浊之气流注人体循行经络,故可出现肌肉酸痛麻木,侵犯关节时,便可出现关节红肿疼痛。强烈的疫毒同时夹带暑湿温邪,来势凶猛,正气不足以抵抗邪毒也是发病的一个重要病因,正如《黄帝内经》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2.2 病机

一般认为,病情整体的辨证可按照卫气营血辨证法。临床中,发病初期常以卫分证较多,很快便传入气分证或卫气同病证。气分证是疾病转化的一个阶段,若正气强盛,能够胜邪,病情则会向好的方向发展,若是正气逐渐衰败,不足以驱逐邪气,病情则向深、向虚,或窜入血分而导致气血两燔[7],或消耗营阴而深入营分,或出现虚脱、亡阳的气分虚证。同时也有医家提出该病在湿热未化燥之前,因为湿热裹结,热蕴湿中,很少会出现营分证及血分证的情况,故应结合三焦辨证更好地阐述疾病传变的规律并指导临床辨证论治。

通过总结云南中医药治疗CHIKF的经验,基于对该病“虫咬疫毒”及“湿热蕴结”的病因病机特点,提出了该病有两个时期:一是急性发热期。其病机是平素湿热内蕴,寒湿毒邪,由表入里,与在里之湿热相裹,阻遏阳气外达肌表,温煦肌腠,正邪相争,表现为发热,伴恶寒甚或寒战,全身肌肉酸痛,发热的同时出现剧烈的关节疼痛,甚至肢体功能丧失,主要累及小关节,舌苔常为白腻或微黄腻,脉濡滑。二是热退痹痛期。其病机为湿滞经络。湿邪重浊,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容易留滞于脏腑经络,导致病程缠绵难愈。因此,在CHIKF恢复期时,虽然疫毒之邪基本祛出,但湿热余邪仍留恋关节等处,故患者在此期常无发热,但仍有全身肌肉酸痛,四肢关节游走性疼痛,舌脉象常表现为舌质红,苔白腻或微黄腻,脉濡滑。

在治疗方面,急性发热期以散寒解表、化湿解毒为法,可配合中成药针剂,如喜炎平注射液、血必净注射液、炎琥宁注射液等驱邪外出。热退痹痛期则以清热除湿、蠲痹止痛为法;后期还可配合针灸、艾灸、小针刀等中医外治法以温通经络、化湿行气,达到改善关节疼痛,促进康复的效果[8]。

CHIKF湿与热同时存在,热蕴湿中,如若不能将湿邪祛出,热邪也难以顺利化解,因此,治疗的又一重点在于祛湿。需强调的是,祛湿热的过程中要慎用苦寒之剂。因湿热郁于少阳,弥漫三焦,湿不除,热不去,过用苦寒,则及易致湿邪冰伏,因此,一方面要和解少阳,一方面要用分消走泄法。

3 辨证分型

3.1 急性发热期

3.1.1 表寒里热,湿毒内蕴证 主症:壮热、伴有恶寒,甚至寒战;全身肌肉酸痛,发热同时出现发展迅速的关节疼痛及功能丧失,主要累及小关节,如手、腕、踝和趾关节,可有关节肿胀;部分患者有脊柱疼痛。次症:口渴、心烦、汗出或无汗;或见恶心、呕吐、腹痛;极度乏力;四肢红色瘀斑或丘疹。舌脉象:舌质红,舌苔白腻或微黄腻,脉濡滑。

3.1.2 湿热郁结,热重于湿证 主症:身热增高,全身肌肉酸痛,发热同时出现发展迅速的关节疼痛及功能丧失,主要累及小关节,如手、腕、踝和趾关节,可有关节肿胀;部分患者有脊柱疼痛。次症:口干欲饮或口苦作渴但不欲多饮,或胸痞干呕;乏力;或见四肢红色瘀斑或丘疹;心烦溲赤,便秘或溏而不爽。舌脉象:舌边尖红绛,舌苔黄腻甚或干燥,脉象濡数等。

3.2 痹痛恢复期——郁经络证

主症:热退身凉,全身肌肉酸痛,四肢关节特别是小关节胀痛,部分患者呈游走性关节疼痛。次症:口渴、心烦、汗出或无汗。舌脉象:舌质淡红,苔白腻或微黄腻,脉濡滑。

4 临床治疗

4.1 治则治法

积极预防是防治CHIKF的关键。在CHIKF疫情的暴发处置中,最重要的防控措施为灭蚊,但在不能杀灭所有蚊虫时需要采取病例防蚊隔离措施[9]。

CHIKF大多发生于夏秋季节,湿热为患。热为阳邪,其性炎热;湿邪为阴邪,易阻滞气机,损伤阳气,重着黏滞,故临床表现为发热恶寒、头痛、关节肌肉酸痛、消化道症状、皮疹等。湿热疫毒随蚊虫叮咬经肌肤而入,多先犯卫气,或侵袭膜原。湿热疫毒邪气进一步化燥化火,按卫气营血传变,临床上可按温病卫气营血辨证进行论治。急性期时以散寒解表,化湿解毒为法;湿热郁于少阳,弥漫三焦者采用和解少阳,分消走泄法;痹痛恢复期为湿郁经络证,可采用扶正化湿,蠲痹止痛法。

4.2 辨证论治

4.2.1 表寒里热,温毒内蕴证 治疗方法:散寒解表、化湿解毒。推荐方药:《伤寒论》葛根汤合《伤寒六书》柴葛解肌汤加减。组方:葛根60~100 g,麻黄15 g,桂枝15 g,白芍15 g,柴胡30 g,羌活15 g,独活15 g,细辛6 g,金银花15 g,连翘15 g,玄参15 g,牡丹皮15 g,杏仁10 g,白芷15 g,滑石20 g(包煎),甘草10 g。

4.2.2 温毒郁结,热重于湿证 治疗方法:苦寒消热、化湿解毒。推荐方药:《类证活人书》白虎加苍术汤合《伤寒论》麻黄连轺赤小豆汤加减。组方:石膏60~100 g(先煎),麻黄15 g,连翘30 g,赤小豆30 g,苍术15 g,滑石20 g(包煎),玄参15 g,牡丹皮20 g,防己15 g,秦艽20~30 g,薏苡仁30 g,杏仁15 g,甘草10 g。推荐中成药:急性发热期可用小柴胡颗粒10~20 g温水调服,每日2~3次;喜炎平注射液250 mg加250 mL液体稀释静脉点滴,每日1次;注射用炎琥宁0.4 g加250 mL液体稀释静脉点滴,每日1次;血必净注射液50 mL加250 mL液体稀释静脉点滴,每12小时1次。

4.2.3 痹痛恢复期——湿滞经络证 治疗方法:清热除湿、蠲痹止痛。推荐方药:《温病条辨》宣痹汤合《医学心悟》蠲痹汤加减。组方:防己15 g,杏仁15 g,连翘15 g,蚕沙15 g,滑石20 g(包煎),法半夏15 g,薏苡仁30 g,赤小豆30 g,羌活15 g,细辛6 g,桑枝30 g,苍术15 g,独活15 g,炒黄柏15 g,秦艽15 g,威灵仙30 g。推荐中医外治疗法:1)体针治疗。取穴:局部阿是穴及局部经穴,后溪、申脉、曲池、膈俞、足三里、关元、肾俞、阳陵泉、委中、大杼、命门、八风、八邪等。2)艾灸治疗。取大椎、命门、至阳、肾俞、关元、气海等穴隔姜灸或者隔附子饼灸,以温经通络、散寒止痛、温补元气。3)刺络放血。针对局部肿胀或者四肢关节胀痛,取局部或十宣、十二井穴以活血祛瘀、散寒止痛,引邪外出。4)小针刀治疗。针对后期关节活动度明显减小,局部肌腱粘连予小针刀松解局部肌肉粘连。5)浮针治疗。针对四肢肌肉酸痛剧烈患者,局部取穴进针扫散200次以上,以疏经通络、止痛。6)中药热奄包。方用独活寄生汤加减以祛风湿,止痹痛,疏经通络,补益肝肾。组方:独活30 g,桑寄生15 g,乳香15 g,没药15 g,红花30 g,细辛15 g,制川乌30 g,千年健10 g,伸筋草20 g,威灵仙30 g,寻骨风30 g,三棱15 g,莪术15 g,牛膝15 g,麻黄20 g,雪上一枝蒿15 g。用法:诸药共煎煮,导入熏蒸机内局部熏蒸或加入毛巾浸煮以热敷,可缓解局部关节疼痛、活动不利及晨僵等症状。7)低频物理治疗。取肌肉丰厚处疼痛剧烈部位以镇痛。8)中频物理治疗。取疼痛关节部位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止痛治疗。9)超短波物理治疗。取局部肿胀疼痛处关节以消炎止痛。

4.3 调护与预后

加强功能锻炼,避免局部关节活动受限和肌肉萎缩[10];加强营养,促进机体修复;避风寒、慎起居;一般预后良好。

4.4 内科基础治疗

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对症治疗预后好,抗病毒治疗对缩短病程可能无益[11]。主要采取支持及对症治疗措施。治疗原则是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防蚊隔离。重症病例的早期识别和及时救治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4.4.1 一般治疗 卧床休息,清淡饮食;防蚊隔离至退热及症状缓解,不宜过早下地活动,防止病情加重;监测神志、生命体征、液体入量、尿量、血小板、血细胞比容、电解质等。对血小板明显下降者,进行动静脉穿刺时要防止出血、血肿发生。

4.5 护理要点[13-14]

4.5.1 一般护理 防蚊隔离,热退超过24 h,病程超过5 d者可解除隔离。早期患者宜卧床休息,恢复期的患者也不宜过早活动,体温正常,血小板计数恢复正常,无出血倾向方可适当活动。严密观察心率、血压及相应的出血征象。宜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糖、易消化吸收的流质、半流饮食。

4.5.2 高热的护理 高热以物理降温为主。

4.5.3 皮肤护理 患者出现瘀斑、皮疹时常伴有瘙痒、灼热感,提醒患者勿搔抓,以免抓破皮肤引起感染,可采用冰敷或冷毛巾湿敷减轻不适,或采用中医外洗治法减轻瘙痒、疼痛。

5 预防措施

5.1 防蚊灭蚊

保持居住或活动环境清洁,避免至CHIKF流行区域旅游。

5.2 房间及个人驱蚊防蚊

芳樟叶油、香叶油和天竺葵油按1∶1∶1比例混合,四肢局部涂抹。

芳樟叶油、香叶油和天竺葵油配制的复方精油经实验室和现场驱蚊效果观察,两种剂型在实验室对白纹伊蚊、中华按蚊和淡色库蚊等常见蚊虫的有效驱蚊时间均达3.0~5.5 h;两种剂型在现场涂抹使用4 h后,对白纹伊蚊为主的驱蚊有效率为62.5%~75.0%,有效保护率高达94.7%~98.0%[15]。

烟熏驱蚊。农村等可在竹筒内放入干蒿、糠皮、山鸡椒果粉燃烧,利用烟熏驱蚊[16]。

6 疗效评价

6.1 评价标准

中医评价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年)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临床痊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证候积分减少≥95%。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证候积分减少≥70%,<95%。有效:临床症状、体征有好转,证候积分减少≥30%,<70%。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证候积分减少<30%。

于造模后第7、10、14、21、28天时按AI评分标准[7]评价各组大鼠的关节炎严重程度:关节无红肿计0分,趾关节红肿计1分,趾关节和足跖肿胀计2分,踝关节以下的足爪肿胀计3分,踝关节在内的全部足爪肿胀计4分。每个关节最高得分为4分,4个关节得分之和即为每只大鼠的AI。

6.2 评价方法

6.2.1 治疗前后对比评价 采用尼莫地平法。积分值(%)=(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总有效(%)=(临床痊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6.2.2 中医临床症状、体征积分 按照瘟疫中医临床症状体征量化分级标准进行评价。见表1。

表1 瘟疫中医临床症状体征量化分级标准

临床中医药治疗CHIKF临床报道与研究不多,根据云南省德宏州瑞丽市CHIKF发病情况,2019年10月10日,云南省卫生健康委、云南省中医药管理局组织中医专家组深入瑞丽市中医傣医医院、瑞丽市人民医院对住院CHIKF患者进行业务诊治指导,在全国专家指导下专家组总结瑞丽市CHIKF中医发病规律、证候特点、辨证规律,拟定了《云南省(瑞丽)CHIKF中医诊疗方案(草案)》,并进行临床验证。目前,大部分临床报道仍停留在部分专家经验的临床初步积累上,缺乏理论化与系统化,造成进行大样本的临床研究难以施行。此次旨在为云南省基层防治CHIKF提供专家意见,为全国CHIKF中医防治提供参考。希望在多方协助下,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充实和补充。

项目负责人:叶 勇(云南省中医医院)

沈赵留(云南省德宏州中医医院)

共识执笔人:唐 彬(云南省中医医院)

罗 平(云南省德宏州中医医院)

汪子君(云南中医药大学)

共识意见投票专家(按姓氏笔画排序)

刀 琳 方锐平 毛家荣 王怀体 刘 明

刘 芳 叶 勇 史 文 朱虹江 李 曼

李俊贤 吴 英 吴向农 沈赵留 沈加员

陈乔林 罗 平 罗树荣 杨国金 杨忠平

周学良 庞永诚 赵 淳 徐永爱 唐 彬

符世彪 彭咏梅 熊文清

共识意见咨询指导专家(按姓氏笔画排序)

丁邦晗 方邦江 孔 立 刘清泉 沈宝藩

李 俊 李志军 肖 泓 周红宁 张晓云

张忠德 姚月媛 钱 锐 温伟波 董琼芬

猜你喜欢
伊蚊云南省关节
云南省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羟哌酯驱蚊液和柠檬桉醇驱蚊液驱避白纹伊蚊的效果对比
膝盖有异响 警惕“关节鼠”
关节突关节比在退行性腰椎滑脱中的应用价值
云南省会泽铅锌矿区深部找矿取得重大突破
天水市刺扰伊蚊晚秋生长发育的观察
对云南省“农危改”工作若干问题的思考
小切口下重建喙锁肩锁韧带及前上关节囊复合体治疗陈旧性肩锁关节脱位
《云南省少数民族古籍珍本集成》
miRNA-140、MMP-3在OA关节滑液中的表达及相关性研究